文 | 數科社
無招離開釘釘了。
這個曾經帶領一堆號稱要在阿里內部創業的瘋狂工程師們,在阿里體系殺出一條血路的阿里最像創業者的人,拉著在釘釘時候的老部下,跳出了阿里的圈子。
據此前36氪發布的信息顯示,原釘釘CEO無招離職創業,新公司名為“兩氫一氧(杭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創業方向為近期投資熱點跨境出海領域,目前已經確定的投資方為元璟資本。
據后續媒體報道,一手打造了釘釘的無招離職創業,引來了創投圈的一番哄搶。
這一切其實都有跡可尋。
2019年,馬云正式宣布退休。而就在那個山呼海嘯的晚會召開前三個月,接班人張勇主導阿里搞了一次較大規模的組織升級。
那次調整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釘釘并入了阿里云智能事業群,花名無招的陳航開始向阿里巴巴集團CTO兼阿里云智能事業群總裁張建鋒匯報。
2020年托疫情帶來互聯網化辦公的機遇,曾被看作是阿里閑子的釘釘,已經成長為一家用戶超過3億、超過1500萬家企業組織在線的企業服務巨頭。
當時,陳航認為自己對阿里無比重要,于是有了那句:“張小龍追求個人自由最大化,我追求的是集體自由最大化。”
然后,去年9月阿里新一輪調整中釘釘得到了升級,變成大釘釘事業部,同時劃歸阿里云整體考慮。但陳航被調離,新任職位是CEO張勇的助理,而釘釘的總裁則由阿里云的總裁張建鋒兼任。
然后就是現在陳航破門而出,準備自己單干的消息。
就在整個輿論對這件事情的評價沸沸揚揚,甚至各種說法層出不窮的時候,作為現在釘釘整體并入的阿里云,卻悄然放出了進軍SaaS領域的各種消息。
5月28日,在2021阿里云峰會現場,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阿里云將投入50億專項資金,重點扶持100家伙伴高質量發展。
而且為了更好地讓伙伴更深入享受云計算的技術紅利,阿里云還推出了全新的“計算巢”平臺,將多年以來支持自身PaaS平臺的飛天技術底座向合作伙伴全面開放,方便合作伙伴開發SaaS軟件時能快速集成,提升十倍以上的運維效率,大幅地降低運營成本。
其實,在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實背后,已經出現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忽視的問題,那就是阿里已經想清楚了釘釘該如何盈利。
而無招的離去,既有員工個性與企業管理矛盾帶來的因素,也有釘釘改變盈利方向的影響。
釘釘最早脫胎于已經死掉的、阿里曾寄予厚望的社交平臺“來往”。為了推廣“來往”,馬云當年甚至還在內部郵件中表示,每個阿里員工當年11月底前都必須有100個以上的外部來往好友,否則不發年底紅包。
但在騰訊微信和QQ強大的社交關系鏈下,馬云所有針對推廣“來往”的努力,都如猴子撈月一般化為泡影。2015年11月,“來往”正式更名為“點點蟲”,從熟人社交軟件轉型為主打閱后即焚的私密軟件。同時,整個團隊在阿里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作為來往的創始人和團隊的領軍者,花名“無招”的陳航,并不想放棄,他看中了企業間的管理市場。在推廣“來往”的過程中,他發現后期“來往”上線的一些關于企業的功能,得到了很多高品質的使用。
于是,他萌生了在“來往”的基礎上進行企業辦公軟件創業的想法。在提出這個想法的最開始,“管理層十幾個人,從產品技術到設計,所有人都反對。”
但他仍然堅持了下來,并得到了張勇在內的阿里高層的支持。而這個被陳航擠出來的阿里內部創業應用,就是釘釘。
陳航表示,遵從用戶需求是釘釘一以貫之的開發理念,釘釘的代表性功能“釘”便是與某公司老板聊天時發現的用戶剛需——當然,這里的用戶偏重老板群體。
為了取巧,也為了第一時間的市場拓展,釘釘選擇了以滿足老板的信息化需求為最開始的產品入口。
釘釘的高速發展,以及如今的江湖地位,是另一個功能賦予的——打卡考勤。
打卡機器的成本,加上維護成本,讓缺乏預算和人手的中小企業無從做起。有了釘釘,就讓公司考勤的管理變得簡單可控。
這個痛點打得極準。
關鍵看,在這個過程中釘釘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成為阿里集團大量資源傾斜的對象,也讓無招陳航認為,在這個領域釘釘是完全可以憑借to C端的服務和產品,挑戰微信在社交領域的地位。
然后釘釘所有的產品,不論是會議白板還是打卡機,亦或是電話會議系統,走的全都是C端銷售的路子。只不過無招是將企業老板當成了消費者,所有產品針對于管理團隊的喜好打造。
哪怕后期延展到企業管理軟件,也就是SaaS領域,整個釘釘的想法依然很局限,給予第三方開發的權限,也只不過是能在釘釘系統中調用設計好的功能,或者使用預留接口的能力。
這個設計一方面使得釘釘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商業閉環,另一方面也讓整個系統屏蔽了很多想合作的商家。
將釘釘并入阿里云,其實是阿里云主動求變的一個選擇。
一直以來,阿里云都是阿里巴巴集團上市財報最大的亮點。最新財報表示,阿里云收入增長主要得益于互聯網、公共部門及金融行業增長推動,預計未來收入結構將進一步多樣化。
但是,阿里云在阿里總收入的占比從2020年的11%下降到9%,這點其實出乎分析師的意料,也成為阿里云,必須要考慮未來發生改變的重要基礎。
畢竟,一直以來,阿里云都被認為是阿里巴巴集團最核心的創新業務,也是阿里集團技術的集大成者。從馬云到張勇,兩代阿里掌門人都希望創新業務理應保持更高的增速跑贏大盤,而集團層面顯然對阿里云也有所期待。
然而,2021財年阿里云占總收入的占比下降的事實,其實才是阿里云迅速推出一系列變革并準備調整自己方向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原有的大客戶逐漸搭建自己的私有云,這成為阿里云重點產品銷售下降的誘因。比如字節跳動,在鼎盛時期給阿里云每年帶來的收入占到了年收入的10%以上,但最新的消息,字節跳動已經準備自建數據中心并對外提供云服務。而有消息稱,字節跳動也已經終止了在阿里巴巴云上存儲數據的交易。
因此阿里云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業務突破口,而現在看他們選擇了企業軟件領域,并為之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
不久前結束的阿里云峰會上,在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的開篇演講之中,他不停提及一體化給阿里云帶來的變化。
首先,是一體化的飛天架構,說的是一套飛天彈性架構,統一云產品架構和一致的開發接口,來滿足客戶多形態的應用部署環境下,提供一致的產品體驗;其次,是一體化的數據技術,打造一站式的數據處理,釋放千行百業的數據智能;第三是云釘一體再升級,構建全面繁榮的應用開發平臺;第四是云端一體,通過AIoT平臺實現萬物互聯下的融合智能。
這一次阿里云的一體化,卻徹底把原本用戶對阿里云產品的固化印象推翻了。因為底層的架構打通了,底層的數據打通了,云和應用打通了,云和端也打通了。
別小看這種打通,這種打通帶來的體系化變革,是沒有做過數據和信息技術研發的人無法想象的。
其實這就意味著阿里云把很多原有開發公司做的前期工作,就在云服務器云數據庫設定的過程中解決了,而相應的公司在做開發的時候就會降低很多的成本和難度。
當然越來越多的準客戶或者客戶出現,一定會帶來千奇百怪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并不是阿里云這種平臺企業關心的,他們特別希望是通過自己的平臺幫助這些客戶對接到第三方的開發合作伙伴,并利用這些人的能力在阿里云的平臺上樹立起中國商業信息化的標桿。
阿里云甚至為這些合作伙伴提供了一體化的工具,可以方便快捷地調用到所有的能力,這有益于這些企業服務商能快速的進入自己的角色。
毫不夸張的說,過去三年阿里云的拓展和技術進步都是在為這件事不斷籌備。問題是,已經建立起完善數據服務體系和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阿里云,其實缺乏觸達最終企業客戶的手段。
這才是張建峰看上釘釘的重要原因。
在SaaS市場,以往企業尋找客戶做項目的方式,分成復雜的多個階段。任何一個階段出現問題,整個項目都會無果而終。
但現在擁有了釘釘全部客戶體量和觸達能力的阿里云,在這個領域已經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畢竟釘釘持續到目前超過4億用戶和1,600萬的注冊企業,一方面成為阿里云新一體化戰略所能影響到最直接的潛在客戶群體,另一方面也讓阿里云不斷推出的新技術和新解決方案有了市場端數據的支持。
更何況釘釘作為企業非常便捷的信息化入口,一旦后面接上阿里云一體化的服務能力和合作伙伴帶動的專業化解決方案,不光在方便性上能突破一個階段,更能讓企業對體驗到的信息化服務,有了一個新的認知。
這對阿里云來說,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關鍵釘釘的加入,徹底補償了阿里云以往無法觸達到最終用戶的問題。而解決用戶觸達層面的痛點之后,阿里云在SaaS這一個市場會形成一個非常龐大的變革力量。
一方面阿里云提供非常豐富的軟件開發工具,任何企業信息化服務商都可以利用這些工具,迅速幫助企業建立自己的saas系統。
另一方面從釘釘當做一個正常的入口,所有的企業SaaS系統都會無縫銜接在釘釘整個系統之上,這也讓這些企業在日常使用中不會再具有切換軟件帶來繁瑣感的苦惱。
再加上作為中國少數幾個占據主流市場的B端社交平臺,釘釘能為阿里云SaaS平臺發展提供的客戶數量,恐怕以億計算。
這其實才是阿里云在未來發展中的殺手锏。
因為當云計算基礎設施達到規模效應后,要擺脫它將變得異常艱難。每當阿里云在一個新市場建立起一個數據中心,就意味著當地一大批企業將使用并依賴于阿里的技術與資源,之后阿里其他業務再進入這個市場,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這也是阿里云及其看重釘釘并入之后,向整個集團提供反哺功能的重要原因。
具有了基礎平臺的扶持能力,同時又有強大的工具支持,還包括海量的合作伙伴,并且有不缺的資金,現在再加上可以觸達客戶的普及用戶端,阿里云正式進入SaaS軟件這個市場已經形成了全方位的優勢。
這也意味著,未來幾年單獨做SaaS的平臺,很可能會活得非常艱難。畢竟跟這些獨立的企業想方設法去尋找客戶,并單獨定制解決方案不同,依托釘釘海量的數據支持,阿里云可以迅速迭代生成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并推廣及使用。
其實,從釘釘這個入口進去,阿里云可以把自己服務的基礎資源盤活變成一個優勢的整體,而這個可才是整個阿里考慮把釘釘并入阿里云的核心。
從這個角度講,當下已經進入阿里云體系的釘釘,沒有了無招的位置。
不論是從管理體系還是業務體系。
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釘釘還會成功下去,只不過到那時釘釘的成功,跟無招陳航無關。
一代新人勝舊人。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