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禾涼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江湖笑 恩怨了? ? ?人過招 笑藏刀
紅塵笑 笑寂寥? ? ?心太高 到不了
公募基金的代銷渠道就是一個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情仇。
比如,面對公募基金這個人人爭搶的香餑餑,各家銀行簡直就是“開了掛”。
對此,基金圈流傳有這樣的段子:某銀行渠道負責人極為熱情,每次基金公司負責人前來拜會,該行總會安排一桌上好的酒席,“鮑燕翅”更是一字排開,但是該美味面前更是會安排一排酒杯,喝下杯中酒,基金公司負責人也應聲倒下,“鮑燕翅”無奈成為遙不可及“盤中餐”。
雖是好笑,卻反映出銀行代銷渠道在激烈競爭下的亂象。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截至2021年5月底,中國公募基金規模為22.91萬億元,基金數量達8061只,公募基金規模再創新高。
然而,伴隨著財富管理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第三方金融機構、券商、基金公司和銀行紛紛趕來瓜分公募基金這塊“蛋糕”,銀行代銷渠道的江湖變得更加灰暗。
基金代銷“江湖”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目前,除了基金公司直銷基金外,中國公募基金代銷渠道主要有銀行、券商、互聯網代銷機構等平臺。
銀行作為銷售基金的主流渠道,在該業務方面占據極大的優勢。
對此,某專業人士表示,信譽是銀行機構的立足之本,在這里客戶經理與客戶能夠面對面地交談,客戶對于銀行銷售員的信譽認可度較高。
由此可見,銀行因其較高的安全性、優質的服務等優勢,而存在較為龐大穩定的客戶基數、可觀的客戶保有量基礎,以及龐大的線上線下網點。以上因素使銀行在基金代銷業務方面占據較大的優勢,美中不足的是,其申購費較高,且代銷的基金種類有限。
而券商渠道則因其理財經理更加專注二級市場的研究,專業性較強,具備高粘性客戶,再加上其較強的公信力,使得用戶對其信賴度更高。
然而,隨著互聯網及線上支付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第三方機構(如天天基金、螞蟻基金)隨之興起,其相對包容、開放,傾向于做平臺管理的特點,在流量轉化、年輕客戶需求增長的大背景下,收獲了很多互聯網場景下的潛在客戶群體。公開資料顯示,銀行的基金代銷量直線下滑,2017年至2019年,第三方機構在各渠道中的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占比從3.84%增至11.03%,銀行則從24.41%降至23.50%。
下滑意味著什么?
銀行很多客戶經理的獎金少了,銀行的營收也被人割去了一大半。
對此,某券商銷售人士曾表示,在第三方銷售機構里,一部分是得益于線上支付的普及面廣,使用頻率高,例如支付寶和微信;一部分則是通過推出手續費打折,甚至補貼的方式拓客,同時把新基金客戶與老基金客戶一起抓住,例如天天基金。
而且,互聯網平臺有流量優勢,就天天基金網而言,2019年,天天基金網的日均頁面瀏覽量為424.98萬,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為16分鐘,天天基金服務平臺日均活躍訪問用戶數為123.62萬。
在流量帶動下,互聯網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成為這個江湖當中的新勢力開始崛起,成為銀行及券商渠道的強有力競爭者。
與此同時,除了來自金融業外部的競爭者之外,在銀行業中,中小銀行也在積極搶奪基金代銷這塊“蛋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銀行渠道的基金代銷機構達到156家,其中,交通銀行的代銷基金為108只,招商銀行的代銷基金為98只,中國銀行代銷基金為91只。除此之外,各個中小銀行也紛紛“跑步入場”,試圖進入基金代銷圈分一杯羹,例如廣州銀行、東莞銀行、順德農商行等中小銀行。
也就是說,當一些大行躺平的時候,一些小銀行殺紅了眼,猶如狼群般蜂擁而至,餓急了眼的紛紛爭搶剩余那么一點點肉。
銀行代銷的恩怨情仇
看似花非花 霧非霧? ? ?滔滔江水留不住
一身豪情壯志 鐵傲骨? ? ?原來英雄是孤獨
英雄遲暮最令人感慨。
作為公募基金代銷渠道當中毫無疑問的英雄,銀行也面臨英雄遲暮的危機,更可怕的是,這種危機不是來自于競爭者,而是來自于英雄自己。
公開資料顯示,盡管公募基金銷售曾經給銀行帶來了巨大利益,然而,銀行在基金代銷過程中存在各種違法違規情況,也就是說,“這個江湖有點灰”。
比如,近段時間,多個銀行代銷基金違規就被中國銀保監會公開“點名”。
2021年7月6日,長春農商行因未按《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及配套規則修訂該行代銷業務管理辦法和宣傳推介材料管理制度、監察稽核等基金銷售業務相關制度;
未建立基金銷售業務考核、風險監測、離任審計或者離任審查等內控機制;
未成立產品準入委員會或者專門小組對銷售產品準入實行集中統一管理;
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上年度監察稽核報告,并存檔備查等違規,而被吉林證監局責令改正。
九臺農商行被吉林證監局責令改正也同樣如此。
比如,因未按規定修訂本行銷售管理辦法、宣傳推介材料管理制度等基金銷售業務相關制度;負責基金銷售業務的個別管理人員未取得基金從業資格;基金產品的風險評價結果未通過適當途徑向投資人公開,同樣被吉林證監局責令改正。
這還不是個別現象。
據GPLP犀牛財經統計,包括烏魯木齊銀行、內蒙古銀行、浙江稠州商業銀行福州分行、郵儲銀行湖北分行、廣發銀行武漢分行等銀行均在基金代銷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涉及緣由包括部分授權基金銷售業務資格網點的負責人不具備基金銷售資格、未對基金銷售業務建立有效的災備系統、基金銷售人員培訓記錄留痕不全、客戶現場開戶時未進行錄音錄像等違規現象。
其中,基金銷售管理等部門人員不具備基金從業資格證更是多次被提起。
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在資質管理方面,基金銷售業務的部門負責人、分支機構的業務負責人與銷售人員都應具備基金從業資格。
除了銀行代銷基金銷售人員的資質存在問題,銀行的“獎懲機制”也使得基金銷售人員頗有自己的“小心思”。
據媒體報道,銀行理財經理存在為了賣出理財產品,沒有采用適當的方式推薦理財產品,且對產品和客戶并不了解,就盲目推薦理財產品的狀況。
此外,正經社曾報道,曾有銀行客戶表示,家里老人本想在銀行辦理定期存款,結果卻被忽悠買了中等風險的基金,“銀行的人和老人說基金穩賺不賠,風險越高賺得越多” 。
更有客戶表示,老人不懂什么金融知識,不知道銀行理財經理是怎么和他說的,就這樣買了5-6只基金。
該媒體還表示,不少銀行理財經理在推薦基金時,“僅詳細介紹基金的過往業績和基金經理名下其他產品的收益率情況,對產品的投資方向和風險情況一筆帶過,甚至常與銀行的一些穩健型理財產品類比” 。此外,對贖回基金會產生的手續費也很少詳細說明。
招商銀行則是其中的典型。
GPLP犀牛財經查詢黑貓投訴APP發現,招商銀行就曾因理財產品虛假宣傳被消費者投訴。該消費者表示,“該理財產品不是招商銀行的理財產品,是代銷的理財產品,銀行沒有起到提醒義務,代銷理財產品是沒有任何保障的。代銷的金融機構倒閉了就血本無歸。另外我看中該產品是中低風險的產品所以才買的,購買的時候沒有提示有丟失本金的風險,后來看了合同發現里面風險提示不保證能保本,可能會丟失全部本金。這個在購買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提醒,app故意隱瞞了這個情況” 。
事實上,類似的亂象還有很多,這些違規行為給銀行信譽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英雄往往孤獨求敗。
可以說,即便沒有券商和互聯網第三方金融機構的競爭之下,在亂象承銷公募基金的銀行也同樣將在消費者的投訴當中被時代所拋棄。
對于公募基金的代銷江湖,GPLP犀牛財經將持續關注!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