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京東云峰會
大概兩個多月前,京東云產品研發負責人曾與鈦媒體App探討過PaaS之與混合云的重要性。彼時,他強調了兩點:第一,中大型企業100%都在使用混合云,其中多云、異構云是常態,也是痛點;第二,京東云已將PaaS平臺解耦,擁抱云原生,本質是想做一套云的操作系統,不久之后將會發布,希望大家有所期待。
7月13日,在京東云峰會上,京東云混合云操作系統云艦的出現恰好與兩個多月前的對話呼應。同時,京東云提出未來3年戰略目標:從最懂產業的云出發,打造“四朵最強的云”——最強的產業云,最低碳的云,最開放的云,最增值的云。并啟動“云筑計劃”,推出業內首個全面開放PaaS的產業共建生態聯盟,與合作伙伴共筑最強基礎設施。
在鈦媒體前文《京東上云錄:京東基因如何造就產業的云?》中,我們嘗試從京東云成長的大環境出發,論述了為什么產業的云才是京東云的最終歸宿,但該文對于京東云的產業融合、賦能及技術解碼提之較少。因此,本篇就來說說,于產業之中,京東云是如何做融合的,以及有“云操作系統”之稱的云艦,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618看似是京東電商實力的證明,而這背后卻逃不開京東云為基座的“數智化”支撐。
回看京東“6.18”已走過18個年頭,且每一年都會迎來一張不斐的成績單。譬如,2021京東618累計下單金額超3438億元,同比增長約28%,再次創下新的紀錄;京東云當天每秒用戶訪問峰值較去年618同期提升223%;京東智能客服累計服務4368萬次。面對如此億級流量洪峰,京東依托京東云計算的支撐,一次次刷新歷史紀錄。
京東集團副總裁周伯文向鈦媒體APP表示,“今天的京東是一家擁有管理超過500萬商品SKU能力的企業,中間是一個海量的倉儲網絡系統分解中心,直到末端面向5億消費者,最終實現一天到貨、全國覆蓋的全球最大產業互聯網企業之一。其背后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智能化的管理水平是難以想像的,所以618的成功是京東云持續提升硬核實力的有力證明,同時,京東云也是京東集團的技術基石。”
對于此說法,鈦媒體APP也試圖在京東618中尋找京東云的影子。
消費者端,京東云推出了多個人工智能應用,如達人寫作、拍照購、智能家居等等。據了解,京東智能家居平臺可連接高質量設備已突破2.2億臺;另外,為了讓消費者放心購,京東云基于區塊鏈技術打造“智臻鏈防偽追溯平臺”,覆蓋至生鮮農業、母嬰、酒類、美妝、二手商品、奢侈品、跨境商品、醫藥、商超便利店等數十個線上線下零售生態業務場景。
在商家端,618期間,京東云專項推出“618云創熱愛節”活動,助力中小企業及商家上“云”;京東企業金融為30萬家中小企業提供了多個特色金融產品,為商家備貨補貨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另外,面向京東平臺商家的智能服務平臺“京小智”則為超過16萬家的京東平臺商家提供智能客服支持服務,為品牌商家提供更數智化的服務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降低商家產品上新的門檻和提高上新頻率,京東云開發了多模態內容生成技術,即AI商品詳情頁撰寫。一篇百余字文案僅需要300毫秒,1000篇文案只需5分鐘,目前已覆蓋至京東家電、服飾、食品、3C數碼等3000多種品類。
再看供應鏈端,京東依靠智能供應鏈決策,實現31.2天庫存周轉記錄,即31.2天將倉庫內所有貨物重新輪轉一次。據悉,在零售行業,庫存周轉天數是最核心的指標之一,庫存周轉天數越少,代表周轉效率越高,庫存管理的效率也越高。
尋找一個可類比的數據。全球零售業巨頭Costco以運營效率著稱的,其最新的庫存周轉天數為30.9天,但其管理的SKU只有幾千個,而京東有數百萬SKU和1000多個倉庫,31.2天的庫存周轉記錄是京東從全球領先走向“無人區”的新挑戰。
面對此挑戰,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智能供應鏈Y業務部負責人劉曉恩曾表示:“京東通過智能運營、倉網優化、全渠道履約、C2M反向定制等智能決策技術助力31.2天周轉的實現。具體來說,自營模式下運營海量商品的唯一途徑就是智能化、自動化,數百萬SKU在全國1000多個倉的銷量預測、智能補貨、智能調撥、智能清滯,都是通過智能化技術來自動實現的?!?/p>
目前,京東每年通過智能補貨系統提交的采購單超過上億條,調撥自動化率超過95%。智能補貨技術不僅實現了庫存的自動化管理,而且能夠通過模型優化庫存結構、降低滯銷占比、節省庫存成本等,從而實現周轉天數的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JC2M智能制造平臺,也是京東智能供應鏈上重要的一環。JC2M平臺精準洞察細分市場需求,以用戶需求作為產業鏈的出發點,反向驅動上游品牌商、供應商按需生產,定制更符合市場趨勢的新品,進而幫助上游廠商降低庫存成本,共同提升產業周轉效率。目前,JC2M平臺已覆蓋超過1000個品類,與超過1200家品牌達成深度合作。
?由此可見,京東云面對618萬億流量洪流的考驗下,通過“以練為戰,以戰促練”成為京東618穩如磐石的技術保障,也奠定了京東云成為京東集團向政企客戶輸出技術的核心平臺的基礎。
“從本質上來講,京東是一家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對于行業的深入理解和對于生態的連接能力,是京東云很重要的推手?!本〇|科技京東云事業群副總裁、解決方案總經理朱冰向鈦媒體APP表示。
朱冰所指的“供應鏈”與“電商”平臺有很大的區別,因為前者發源于很重的自營業務,還有完全閉環的物流和供應鏈服務的能力,而作為一家零售和供應鏈公司,“零售和交易”是供應鏈中天然的最中間環節,它又是完全開放的。
朱冰補充表示:“京東一端連接著上下游數百萬家的企業,一端連接著超過5億的消費者,天然地連接著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甚至連接到整個城市、金融、零售、物流交通、能源制造等行業。京東云的布局正是依托京東的產業屬性,也是京東供應鏈能力、技術能力的自然延展,所以我們才敢稱自己是最懂產業的云?!?/p>
這便是京東云與其它技術服務上的差異性,一直以來都是在產業場景下生長出來的——在其他云計算服務商忙著幫自己的技術找垂直場景、忙著在產業落地的時候,京東云身處扎實而豐富的產業場景應用中,并且已經在這里扎根了十多年。
京東產業云也在大規模地跨行業輸出經驗,比如將在零售客服領域積累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機互動經驗應用于城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場景,取得讓政府放心,讓市民滿意的良好效果。截至目前,京東云已經服務了60個城市,上千家大型企業,700多家金融機構和百萬家的中小商戶。
比如,京東云為陜西恒盛集團“商砼之家”提供一站式的建筑建材解決方案平臺,不僅將商砼業務、建筑材料、設備租賃、物流運輸、金融服務等八大業務版塊遷移上云,還構建了智能運輸系統,實現多類型(罐車、泵車、卡車等)、多角色(自有、三方、零散)、多站點的車輛運輸信息管理,對自營車輛、承運商、零散車輛以及工地客戶等多個角色的連接和管理。同時,通過智能供應鏈平臺與商砼之家B2B平臺的打通,實現智能分單、智能運輸時間預估等路徑全流程的智能化,提升其流通運營效率。
比如,基于在零售領域的積累,京東云為得益乳業這樣主打低溫奶的企業建立了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物聯網中臺和前臺業務系統。通過京東乳業大數據的C2M反向定制,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不僅可以洞察低溫奶品類消費者市場熱點,縮短老品包裝迭代研發周期,還可以通過C2M傳遞到上游企業,為智能制造提供重要依據。
在云計算市場,前有阿里、騰訊、華為,而京東云是一名“后來者”,可是它借助京東的產業布局,結硬寨,打呆仗,已在云計算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據Gartner的行業報告,京東云2020年IaaS市場占有率排名中國第五,在頭部廠商中增速排名前三。在京東云峰會上,CNCF云原生基金會現場權威認證,京東云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Docker集群、全球最大規模的Kubernetes集群。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末,京東云在全國已建立了50多個城市服務基地,為超780家各類金融機構、1300多家大型企業、超120萬家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數字化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實現數智化轉型?!?strong>‘最懂產業’已經成為京東云區別于其他廠商的獨特標簽?!本〇|云事業群副總裁金旸如是說。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發展趨勢,各企業都在進行或準備進行數字化轉型,而上云則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起點?。
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的內容,要求到2020年,力爭實現企業上云環境進一步優化,行業企業上云意識和積極性明顯提高,上云比例和應用深度顯著提升,云計算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廣泛普及,全國新增上云企業100萬家,形成典型標桿應用案例100個以上,形成一批有影響力、帶動力的云平臺和企業上云體驗中心。
根據Flexera發布的《2021年云計算市場發展狀態報告》,受訪企業中有92%的企業采用了多云戰略,其中,采用了混合云戰略的企業占比由58%上升至82%。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混合云和公有云是企業主要的云應用方式。
IDC中國企業級研究部助理副總裁周震剛表示:“未來企業將構建在未來基礎架構上,混合云將成為重要IT基礎設施。到2023年,一個用于資源擴展控制和實時分析的新興云生態系統將成為任何地方所有IT和業務自動化計劃的基礎平臺?!?/p>
什么叫“上云”?通俗地說,就是企業把部署在本地數據中心的應用系統以及相應的數據,搬到云計算服務上去。
云計算服務可以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優勢和工作量轉移:IT部門不再需要購買、部署和維護內部的計算硬件和軟件,可以通過云服務快速地建立起來。簡而言之,云計算極大地簡化和降低了IT服務提供的復雜性和成本。同時,上云過程中涉及到的云原生技術 ,也能夠加速企業基礎設施的敏捷化,進一步提升企業生產效能。
上云已是大勢所趨,但為何有很多企業仍然不想上云呢?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京東云業務群總裁高禮強分析:“一方面大中型企業的IT基礎設施,一般都有比較重的歷史包袱,如應用系統為部門級而非企業級、數據割裂且格式不統一、煙囪式部署架構、無法按需擴展等等;另一方面,是由于歷史原因,云廠在各自的基礎設施上發展自己一體化的PaaS應用,客觀上導致很多企業和用戶上云容易下云難?!?由此可見,“下云難”已經成為中大型企業上云的最大攔路虎,而解決云“上得去、下得來”是當下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最重要的卡點。
中大型企業在上云中的諸多顧慮不無道理,實際上,數智化的時代,IT基礎設施本應就像水電一樣日常,讓大中型企業都用得起,上得去,下得來。高禮強表示,京東來自產業深知產業面臨的復雜IT基礎設施環境與強烈的產業需求,這一切都在倒逼整個技術云行業走向更加開放。這也是京東產業云此次更新的戰略重點。
據悉,京東產業云的核心能力歸納為四個英文字母,就是TIES:Technology代表經過大規模的實踐驗證的京東技術架構,Industry代表深刻的行業經驗,Ecosystem代表深度開放惠及伙伴,共享最強的系統能力和專業服務能力的協同,Service代表整個京東的產業能力。TIES模式造就了京東云這朵服務于產業的云,也成就了京東云成為最懂產業的云。
在高禮強看來,產業云的服務需要分工協作,所以京東云倡導開放共生,打造最有活力的生態。并承諾不做產品的綁定,京東云上得來也下得去,不讓企業做選擇題。
同時,高禮強喊話“今天我們也設立了一個目標,用三年的時間,京東云將實現從最懂產業的云發展成為最強的產業云、最低碳的云、最開放的云,和擁有最豐富產業增值服務的云?!?/p>
京東云要如何實現“四朵最強的云”的戰略呢?目前,京東云自己已經運行了70多個數據中心,數百個邊緣云節點,數百萬個智能終端,在全球范圍內使用多云基礎設施,既有存量的物理基礎設施,也有增量的云化基礎設施,事實上已經演化成一個超級復雜的混合基礎設施。
其次,京東云發布了行業內首個混合云操作系統——云艦,所有的人基于云艦開放的平臺,開發各類PaaS應用,行業共建一朵基礎云,為產業數字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云艦操作系統有兩大核心特性:企業級與全面開放:
所謂企業級代表經過大型企業復雜場景的打磨,還要適用大規模的生產環境,有承諾長期支持的穩定的版本,要符合行業通用標準,完全兼容CNCF一致性認證;
全面開放。具體而言,向下開放,支持所有主流云廠的云基礎設施,一云多芯包括X86在內的主流芯片架構,客戶可以面對混合基礎設施,真正地獲得一朵云的感覺和體驗;向上全面開放PaaS,提供應用市場,與合作伙伴一道為產業提供可運行在各種基礎設施之上的一致PaaS能力,供產業客戶按需使用,靈活部署。
同時,云艦也具備很多大型企業迫切所需要的強大的管理調度能力,單集群可以支持上萬個節點,增強的IO能力可以避免IO密集型對其他業務的影響。
在調度操作系統的核心功能方面,云艦阿基米德系統可以利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智能算法,對應用的資源使用情況進行預測,將在線和離線應用進行合理的混合調度部署,實現對資源優化的目的。同時,也可以使得資源的利用率成倍提升,極大的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除此之外,云艦還實現了統一的云原生管理能力,包括統一的混合云安全運營中心和穩定性能運營中心。
得益于京東7年容器化、云原生的實踐,京東云目前已經實現業務應用100%的容器化,實時數據分析應用100%的容器化,包括數據庫在內的所有PaaS組件100%的容器化。目前,京東的容器集群在線管理Pod數量超過200萬,運行容量峰值核數超過1000萬,使用了深度和規模在行業之內是絕無僅有的,為云艦操作系統的推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兌現云艦的開放,京東云還向行業發起了開放共生的“云筑計劃”。首期近30家合作伙伴入駐,包括易捷行云EasyStack、亞信安全、PingCap、StreamNative、巨杉數據庫等頭部技術合作伙伴,涵蓋數據庫、中間件、容器、微服務、DevOps、低代碼、大數據、安全、IaaS等多個技術領域。(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郭虹妘)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