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間,據媒體報道,阿里和騰訊考慮相互開放生態系統,雙方都在分別制定放松限制計劃。阿里的初步舉措可能包括將騰訊的微信支付引入淘寶和天貓;而騰訊可能將允許阿里的電商信息在微信上分享。目前,騰訊和阿里尚未對此事進行回應。
此前,微信與淘寶關系已出現緩和跡象,今年4月,繼淘寶特價版之后,閑魚也向微信提交了小程序申請,目前申請仍在審批中,隨著雙方相互開放生態系統,審批申請或將加速落地。
一直以來,互聯網市場激烈競爭“封殺”、“站隊”現象屢見不鮮,而騰訊和阿里這兩大陣營也曾發生多次相互屏蔽對抗競爭。2013年11月22日,淘寶以“微信不安全”的理由封殺微信,微信用戶無法在微信內點擊任何淘寶鏈接,會被自動導向淘寶APP的下載頁。2015年2月,繼支付寶紅包開通微信、QQ入口8個多小時后被微信封殺。不少商家反映,通過微信平臺開設的店鋪無法使用支付寶收付款。
不光在業務上的拼殺較量,就連雙方大佬“二馬”的口水戰也是賺足了眼球。2017年9月8日馬化騰在論壇上暗懟馬云稱,大街小巷有很多微信支付,但我們其實并不排斥別人(支付寶),反之就不是這樣了。同年9月,馬云曾在接受采訪時對于“二馬”在海外市場的競爭表示“到其他國家做生意,馬化騰也不見得比我們強”。
兩家明里暗里較量競爭了這么多年為何此時選擇握手言和?此次,雙方握手言和或是為配合國家反壟斷政策的落地。
今年,7月8日監管部門對互聯網行業 22 起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開出罰單,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二十一條,構成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市場監管總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四十八條、四十九條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涉案企業分別處以 50 萬元人民幣罰款。其中涉及阿里巴巴 6 起,罰款額達300萬元,涉及騰訊 5 起,罰款額達250萬元。
今年4月10日,國家市監局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作出182.28億元行政處罰,是中國反壟斷法實施以來開出最大的罰單。隨著政策的收緊,反壟斷監管將會常態化。
其實,騰訊和阿里曾經在音樂版權上就曾“牽手”。2015年,在線音樂版權大戰愈演愈烈,國家版權局幾度出手調解,2017年9月阿里音樂和騰訊音樂版權互授,2018年2月騰訊音樂和網易云音樂版權互授,至此,在線音樂三大巨頭版權曲庫打通,在線音樂版權之爭告一段落。
此次,阿里騰訊互相開放生態系統,不失為一種雙贏。阿里電商可以通過騰訊微信強大社交基因實現導流,而騰訊微信支付引入淘寶和天貓,也可以在金融業務上進一步突破。截至目前,阿里港股上漲3.1%,騰訊港股上漲1.98%。
“分久必合”正成為互聯網巨頭之間暗中較量的一種趨勢,對巨頭而言,各自為營到合作共贏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對用戶而言,相互開放的互聯網生態環境下也有更多的機會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