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11日,2021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區塊鏈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暨創業周高鐵新城專場對接會在蘇州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CSIAM)主辦,CSIAM區塊鏈專業委員會、蘇州科技大學、蘇州市相城區工業和信息化局、蘇州高鐵新城管理委員會聯合承辦。火鏈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李慧受邀演講并參與“區塊鏈行業年度觀察與發展展望”圓桌論壇,同時入選成為CSIAM區塊鏈專業委員會委員。
論壇以“數字驅動 鏈接未來”為主題,國內區塊鏈領域知名專家學者、高校教授、企業投資人等齊聚一堂,共話區塊鏈產業發展趨勢、共聚區塊鏈產業創新資源、共推區塊鏈產業融合發展良好格局。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曹巖在致辭中表示,當前的相城不僅是區塊鏈產業發展的集聚高地,更擁有著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廣闊天地,未來同樣會是區塊鏈企業投資興業的優渥福地。
作為數字經濟重點產業進入國家規劃布局,區塊鏈的發展步入新階段。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長江學者、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吳宗敏表示,希望通過這次論壇的舉辦,深入探討區塊鏈發展方向,探索更多區塊鏈應用場景,加強區塊鏈與服務民生相鏈接,推動區塊鏈底層技術服務與實體經濟有機結合,促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區塊鏈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和戰略性技術,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李慧在《關于區塊鏈產業化落地路徑的思考》主題演講中表示,雖然區塊鏈魅力十足,不過就目前產業實際情況來看,還未看到殺手級的區塊鏈應用,但并不代表區塊鏈是個偽命題,更多的是產業發展的階段和政策以及監管環境問題,區塊鏈在未來必將為新商業模式帶來全新的動力。
李慧指出,要誕生殺手級區塊鏈應用、實現區塊鏈產業化,仍有三大難題需要解決,其一,區塊鏈需要找到契合的應用場景。對于業務需求方來說,只有區塊鏈技術對其業務有明顯的降本增效作用,且投入產出比合適的情況下才會大力推行;其二,區塊鏈商業模式的應用場景必定是多方參與的場景,如何協同多方利益,共同推進對于項目落地至關重要;其三,創新性方案是否能夠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帶來可持續性收入,并支撐大規模可復制性的落地,同時又能滿足現有監管體系要求。
事實上,今年6月,區塊鏈領域又迎來一項重磅利好。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未來10年培育區塊鏈產業、企業以及產業集群的若干目標。
“當前政府等機構牽頭,推動區塊鏈示范性工程落地,將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李慧也強調,區塊鏈企業若要創新、發展需要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可在某縱深領域形成業務突破,從而以點帶面,逐步形成可復制的盈利效應。此外,區塊鏈產業化的發展仍需構建和完善區塊鏈產業配套的基礎設施,如數字身份,同時也需與其他技術配合,形成如基于隱私計算的數據共享等創新性產品。
當前,區塊鏈被列入七大數字經濟重點產業,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也在不斷深化。李慧認為政務區塊鏈、司法存證、知識產權、供應鏈和供應鏈金融等是當前區塊鏈應用的主流場景,也是更有可能大規模落地應用場景。
據悉,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CSIAM)成立于1990年。隸屬科技部的國家一級學會。目前學會有團體會員單位110家,會員數過萬,下設16個工作委員會,13個專業委員會。CSIAM區塊鏈專業委員會是經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批準,于2020年5月新成立的專委會,秉承數學技術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突出區塊鏈基礎科學問題的特色開展活動。
此次論壇下設9個專題分論壇,在“自貿港區塊鏈與產業發展”分論壇上,火鏈科技研究院研究員王天琛在《海南自貿港區塊鏈產業發展分析》演講稱,伴隨海南自貿港的快速建設,未來海南蘊藏著巨大的機會和潛力,不僅有發展數字產業的天然優勢,還有助于發展跨境貿易、旅游產業等特色產業。
長期以來,作為專注于開放性生態建設的區塊鏈企業,火鏈科技深耕區塊鏈產學研用一體化,在區塊鏈行業標準制定、產品技術研發、賦能實體經濟、教育培訓體系、生態產業建設等方面頗有建樹。同時,火鏈科技積極推動實體產業數字化,數字技術產業化,目前已與零售業、快消品、電商、物聯網、旅游業等20余個領域進行區塊鏈賦能實踐,推動“區塊鏈+產業”的全面發展。
“未來,火鏈科技將和CSIAM等權威機構一起,探討區塊鏈技術創新與發展應用,共同助力區塊鏈產業化的發展,構建區塊鏈發展新高地。”李慧說。
2021-12-03 中國財經發布了 《區塊鏈技術助力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歐科云鏈持續研發輸出創新成果》的文章
2021-11-18 中國財經發布了 《歐科云鏈:元宇宙的吸引力在于可以帶來新發展機會和希望》的文章
2021-11-15 中國財經發布了 《火鏈科技CEO袁煜明:用區塊鏈助力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