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消費界(ID:xiaofeijie316),作者丨佐伊
火遍大江南北的錢大媽,走出了差異化的生鮮社區經營模式,踩上了社區紅利的東風,全國門店突破3000家。
社區消費的痛點,就是大媽們的痛點,解決這些痛點,或許就是收獲社區紅利的底層邏輯。
在錢大媽IPO消息不斷傳出的時候,我們更加關心的是社區生鮮門店的經營邏輯,加盟商們是否死扛到最后就能占領賽道吃到紅利。
如果是,這種難而正確的事,應該由哪一方來帶領和承接?是品牌方,資本方,還是加盟商?
火遍大江南北的錢大媽,走出了差異化的生鮮社區經營模式,踩上了社區紅利的東風,全國門店突破3000家。
1.錢大媽為什么火了?
生鮮社區化出現之前,大媽們要么買著社區小商販的產品,如果不是正規連鎖品牌,用戶自己也搞不清豬肉過了幾個夜,新鮮程度不透明,產品追溯體系不明確,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一直存在。
要么去大型商超的生鮮區集中采購,由于大型商超不能輻射所有社區居民,無法做到人人都能方便購買。大部門用戶還是開車前去,集中購買幾天或者一周的食材。
所有食材當中,豬肉這個品類的地位,決定了用戶基數,錢大媽鎖緊新鮮豬肉的定位,是一個基數龐大的品類,一個跟新鮮劃等號的定位,成功切入大眾高頻消費里的主要產品,牢牢占領市場基數。
通過生鮮社區化的一家家門店,錢大媽即拿了無品牌小商販的品質標準生意,又拿了大型商超無法滿足出門右拐的高頻生意。
不得不說,錢大媽的豬肉品質和促銷價格,都成功吸引到了社區大媽。
2.解決消費者痛點的錢大媽
菜場、超市、商超或者生鮮社區電商們,都和錢大媽一樣都在爭奪用戶,最終比拼的還是品牌在用戶心中的認知程度。
誰更新鮮?誰更便捷?誰更實惠?用戶心智占領越強,復購率才會越高。
錢大媽的聰明之處在于直接從線下切入,打出了與一眾生鮮電商的差異化,統一裝修風格的門店里,新鮮的肉蛋食材,擺放整齊,看得見、摸的著,對于習慣在超市、菜場里眼見為實,挑挑揀揀的大爺大媽,相比于線上電商的圖片描述,錢大媽的產品呈現更能打動消費者,所買即所得。
深入居民區的門店選址,幫助大爺大媽節約了大把采購時間成本,同時又能享受到大型商超階梯促銷的實惠價格。
這也就不難理解,錢大媽為什么這么火。
3.各大電商盯上的社區生鮮
錢大媽線下門店雖然人氣當頭,也不能忽略競爭格局,經過電商社區團購一派混戰,每日優鮮、叮咚買菜順利上市,雖然市值波動不如人意,但面臨能夠調動更多的金融資源的上市公司,錢大媽的市場地位并不算穩。
每日優鮮
成立于2014年的每日優鮮,天使輪獲得來自光信資本、元璟資本500萬美元融資,那時每日優鮮的創始團隊就意識到,2015-1025年間,生鮮購買的主力軍會完成迭代,80、90、95后會成為購買主力。
每日優鮮合伙人兼CFO王珺曾分享:“三萬億規模的服裝生意養出了一個阿里巴巴,1萬億規模的3C市場養出了一個京東,而未來5萬億的生鮮市場規模,足以養出一個“阿里巴巴+京東”的超級平臺。”
在2020年5月、7月、12月,連續獲得了三輪融資之后,每日優鮮已完成10輪融資。并于2021年6月25日美股上市。招股書顯示,2021年每日優鮮的營收限于停滯,但虧損略有改善。
雖然每日優鮮的野心不止安于做一家自營電商平臺,招股書提到三個方向,最基礎的前置倉即時零售、智慧菜場和零售云。目前收入主要依賴前置倉模式,其余兩種模式還未見到起色。
各方面的財務數據可以看出,燒錢一直在持續。
叮咚買菜
2017年5月上線的叮咚買菜,天使輪獲得高榕資本融資之后,成長至2019年時月營收可達7億元,那時就驚動了盒馬鮮生CEO侯毅,他表示“受到了叮咚買菜的威脅。”
平臺秉持“絕不把不好的菜賣給用戶”的理念,0元起送0配送費,29分鐘送菜上門。
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林公開表示:叮咚買菜會堅持賣菜的生意,解決社會一般家庭一日三餐就是叮咚買菜的核心業務。
叮咚買菜的目標制定不是看單量目標、營收目標,而是“用戶復購率”。他相信,只要復購做好了,單量、營收都會水到渠成。
所以2020年,叮咚買菜的每戶月均訂單量為6.5次以上,2021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是3.4,而每日優鮮的月訂單量僅為0.7單。
這次成功IPO之后,叮咚的主要戰略方向為:一是規模擴張,不僅是擴區域,還要挖深度。二是商品供應鏈的改造,三是技術上的投入。
梁昌林相信,守正出奇,做好第一曲線,才會有第二曲線出現,叮咚買菜一直很專注。
初步了解了電商社區生鮮的兩大上市品牌,再回頭來看錢大媽的發展路徑,他是如何在各大巨頭布局且爭奪的賽道里,走出了自己的擴張之路。
1.一年3000家店的擴張速度
錢大媽成立于2012年,由于一開始就喊出了不賣隔夜肉的口號,市場里其他商販被氣得臉發紫,2013年,錢大媽創始人馮冀生將自己在東莞農貿市場的豬肉鋪搬了出來,在深圳開出第一家社區店。
隨后的8年,錢大媽以驚人的速度擴張門店,據窄門餐眼數據顯示,目前營業中門店2290家,簽約即將開業門店23家。但是其中1515家都集中在廣東。
零售老板內參曾提到,優秀的零售生意一定是擁有兩套能力,一是擁有過硬的供應鏈能力,一是擁有持續的規模經營能力,即過硬的運營能力。
我們不禁要問,錢大媽在珠江三角區的運營優勢,能否順利復制到其他區域,尤其是飲食習慣大相徑庭的北方市場,錢大媽的新鮮概念,還能奏效么?
至少目前從全國門店分布數據來看,除了廣東省的1515家門店,開店最多的區域為上海市的167家,四川省的141家和湖南省的134家。其余省份門店均未突破三位數。
可以看到秦嶺以北地區,河北僅開設1家,陜西也就僅僅2家。相比之下再看盒馬鮮生的地域分布更顯均衡和健康。
不論是品牌還是企業,我們在關注其增長擴張速度以外,其實更要留意一些慢變量,而這些被時間遮蓋的慢變量,才是企業和品牌穿越周期的制勝法寶。
2.打響不賣隔夜肉的口號
為什么在廣東和上海地區的大媽大爺,會對錢大媽青睞有加?
還是要回到一個“鮮”字,地理位置決定口味。
沿海地區吃海鮮,自古就培養了無論什么都追求新鮮的口味,海鮮之外,豬肉、雞肉、牛羊肉放在廣東人面前,他也能嘗出是否隔夜,這種刁鉆從兒時就已經開始了。
上海人的講究全國文明,而他們對于鮮的追求,也有自己的定義,一碗腌篤鮮喝下去,鮮的眉毛掉下來。脆嫩的竹筍搭配自制咸肉,加入新鮮小排,高湯燜煮之后,其精髓都在那碗湯里。
這就決定了偏愛現炒、煲湯等烹飪方式的廣東人,對吃食極其講究和挑剔的上海人,新鮮、品質更高的鮮肉,更符合他們的烹飪方式。
這時大喊口號“不賣隔夜肉”的錢大媽,就這樣順利征服了廣東和上海的大爺大媽。
相比菜市場和小商販那里無法證偽出產日期的肉類產品,錢大媽成功走出了差異化,帶著極其響亮的口號,和眼花繚亂的促銷。
3.生鮮運營的基本常識
其實,懂得生鮮運營的業內人士都明白,錢大媽喊出的口號,只不過是一般生鮮店的常規模式。
普通的社區生鮮店為了控制物流成本,一般都是一天配送1次,配送時間一般都在開業前,在這樣的經營過程中,生鮮商品的品質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下降,這就催生了隨手折扣處理的促銷,商品品質變化價格下降。
早晨到店的貨,下午品質肯定是下降的,品質下降降價處理其實是常規操作。大型商超的生鮮柜大家應該都去過,當天賣不完的商品,正常都是促銷或者報損處理,都屬于正常操作步驟。
這時候錢大媽跳出來,把標準生鮮超市都在遵守的行規,變成口號大聲喊了出來。
一位精通生鮮運營的知乎大神“天佑”打了個比方:就好比男同胞上廁所都去男廁所,但現在有位男同胞不得了啊,竟然告訴所有人:我上廁所可都是去男廁所啊,瞬間就變得好像不一樣了。
價格隨品質下降而下降,這是行業基準,只是正常商超都是降價集中處理或者報損,這位錢大媽就是把每個時間段和對應折扣進行了匹配,做成醒目廣告牌后,開始給顧客制造撿到大便宜的直觀感受。
但其實這個價格遞減,對應的商品品質也是遞減的。價格和品質掛鉤,這個道理一直沒變。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大早你去菜場賣豬肉,一柜子新鮮豬肉里面,有一塊是昨天的,打折處理,這個時候你會買么?不能細想。
不少網友調侃道,不賣隔夜肉的錢大媽,成功讓大爺大媽吃上了隔夜肉。當然這也只針對掐點排隊等打折的那一部分用戶而言,錢大媽為正常購買的用戶還是提供了新鮮和便捷的商品與服務。
2014年,錢大媽開始運行社區加盟制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充分依靠社區優質地理位置,獲得較多消費者流量,打響知名度,品牌得以快速擴張。
1.?賺錢的品牌
在收取相關的加盟費用之后,錢大媽為加盟商提供門店選址評估、門店設計、運營培訓、品牌營銷、信息系統和門店開業等支持。
從官網信息可以看到,品牌對加盟商店鋪面積要求并不高,主力店鋪的面積要求為60-80平米,社區夫妻店面積在40平以下也可以做,最大門店面積控制在100平之內,貨架擺放物品的順序和品類都有細化和講究。
加盟商前期需要支付基礎費用包括3萬加盟費和4萬保證金,2萬貨物預付款,加上裝修費用,一次性大概需要支付幾十萬根據面積不等。
后期合作中,加盟商還需要向品牌交納營業額的1%-1.5%的管理費用。
從門店擴張數據可見,品牌方就上海為例,167家門店加盟,品牌方就加盟費和保證金就入賬1169萬。還沒有計入裝修差價和每月的管理費用收入。
其次,與京東深度合作實現的智能供應鏈,讓錢大媽不僅提升了運營效率,保障了商品低損耗率,同時也能爭取相應的利潤。
通過智能供應鏈技術,不論是用戶畫像,還是門店營業額管理,最終都可以反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幫助上游更加高效,幫助產業協同更加順暢,幫助服務端更加人性化。
目前錢大媽生鮮商品的損耗率以和日本齊平,控制在5%-10%,而傳統零售生鮮的層層倒賣之下,搬運中轉之后商品損耗在25%-35%之間。
錢大媽供應鏈不僅提升了零售環節的整體效率,也切實改變了消費者購買體驗。
據了解,2019年錢大媽實現營收70億,2020年的營收將近100億。
2.流血的加盟商
說完了品牌方的種種戰略和優勢,再看看緊緊跟隨品牌的加盟商們,經營現況如何?
隨著品牌方不斷擴張,門店越來越多,意味著競爭越來越激烈,靠加盟實現迅速規模化的同時,加盟商的利潤受到了同業之間的擠壓。
網絡上隨處可見加盟商們的討論和控訴,門店一直虧損的聲音從未停止。附近小區不到250米就有門店競爭,小區住戶是固定的,小區里有效用戶也是固定,而門店卻越來越多時,加盟商的生意空間,不斷被擠壓。
趙先生加盟錢大媽店鋪投入就花費了50萬,開店三個月,總部要求蔬菜需要平進平出吸引人流,晚上7點之后的打折成本需要加盟商自己承擔,表面人流涌動的店面一個月虧1萬多。
好不容易經歷完三個月促銷期,價格回歸正常,發現消費者因為價格落差來的少了,各大社區生鮮電商的價格補貼還在繼續,市場競爭的大環境如此,錢大媽加盟商們想要價格回歸理性,談何容易呢?
而對于品牌方來說,目標社區里的目標用戶,在哪家門店購買都無大礙,品牌方一方面從供應鏈方面穩定輸出持續賺錢,一方面隨著品牌規模效應,加盟費用又是一筆可觀收入。與此同時品牌方還有一輪又一輪的資方融資。
從宏觀上來講,錢大媽的快速擴張其實是一種蜂窩戰術,意在快速占據社區生鮮點位,迅速提升市場占有率,建立競爭壁壘。
一旦建立起競爭壁壘,供給端可以拿到更低的價格和更低的配送成本,反饋給加盟商,而加盟商自己則需要在內部競爭中,去搶占自己門店該有的生意,這種內部戰術,更像是一條鯰魚在刺激所有門店。
從微觀上來講,加盟商投入的都是自身多年積蓄,并無資本扶持,除了經營門店生意,再無其他輕資產收入來源,如何在這場行業競爭中熬到最后是個問題。
在這場熱鬧異常的品牌擴張戰役中,誰是為所有促銷買單?誰的利潤受到了不斷擠壓?誰的經營環境不斷惡化?
我們將持續關注,錢大媽加盟商們,到底何時可以開始實現盈利?
錢大媽目前已經完成5輪融資,其中值得關注的是京東旗下啟承資本,已經連續三輪跟投,此外還有和君資本、高榕資本、弘章資本、基石資本等等10多家資本入局。
中國經濟發展至今,人貨場的格局早已發生改變,中國房地產業帶動了小區聚集效應,一個地方買地蓋房然后把同樣年齡階層、同樣收入水平、同樣家庭結構的人都聚集在了一起。
一個小區一般是3000戶大約10000人,這個基數就相當于歐美一個小鎮。
中國未來的零售業紅利,是以人們聚居形式決定了主力業態模型,歐美零售在社區,日本零售在街道,中國零售有小區。
所以我們看到近幾年中國消費行業,尤其是零售業,從前是人找貨的中央大型購物中心,現在是家門口的社區門店和社區電商,需要什么點點手指就好。
從目前的經營模式看還是偏重于到店業務,隨著后期線上商城的普及和推進,死磕快+鮮的行業關鍵點,以滿足老百姓剛需為立足點。
背靠京東強大配送體系以及智能供應鏈平臺的錢大媽,后期是否會發力過渡到線上到家模式?錢大媽會越來越好么?會帶領加盟商越來越好么?
在所有資料搜集中,我們并沒有找到錢大媽創始人關于企業使命感和價值觀的內容分享,在企業官網中我們看到了企業核心價值觀:
圍繞百姓“菜籃子”工程,為讓每一餐都新鮮的崇高使命,堅持把最新鮮、最優質、最實惠、最健康的食材送進千家萬戶,便捷百姓生活,服務萬千家庭,同時以獨特的創新模式帶動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真正做市場經濟的活雷鋒。
在錢大媽IPO消息不斷傳出的時候,我們更加關心的是社區生鮮門店的經營邏輯,加盟商們是否死扛到最后就能占領賽道吃到紅利。
如果是,這種難而正確的事,應該由哪一方來帶領和承接?是品牌方,資本方,還是加盟商?
參考資料:
[1]?每日優鮮、叮咚買菜IPO:前置倉之外還有新故事可講嗎?
[2]?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燒錢能燒出未來嗎?
[3]?對話叮咚買菜創始人:馬拉松賽跑的一次中途補給
[4]?生鮮玩家“錢大媽”的成長邏輯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