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易購股權轉讓終于落地,但伸出援手的卻不是說好了的深圳國資。
7 月 6 日,蘇寧易購公告稱,張近東及其一致行動人作價 88 億,將蘇寧電器、西藏信托所持有的占公司總股本 16.96% 的股份轉讓給江蘇新新零售基金二期(有限合伙)。據了解,后者由江蘇國資牽頭成立,成員包括阿里、小米、美的、海爾、TCL、魚躍科技、創維等家電產業巨頭。
不久前,蘇寧易購剛剛以 31.8 億元的價格向 4 家江蘇國企組成的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轉手了 5.59% 的股份。
據了解,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后,蘇寧創始人張近東持股比例將下降,淘寶持股比例不變,新新零售創新基金二期成為蘇寧易購的第三大股東。
去年 11 月,蘇寧被爆陷入嚴重債務危機,現金流緊張。
年報數據顯示,2020 年,蘇寧易購營業收入達 2522.96 億元,同比下降 6.2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 42.75 億元,是蘇寧易購上市以來虧損最嚴重的一年。截至 2020 年底,蘇寧易購流動負債高達 1246 億元,超出流動資產 171.18 億元。
2021 年 2 月底,轉機出現,蘇寧易購與深圳國資簽訂了《股份轉讓框架協議》。雙方發布公告稱,深圳國際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深國際(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鯤鵬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鯤鵬資本)擬以 6.92 元/股價格,分別收購蘇寧易購 7.45 億股、13.97 億股已發行股份,分別占總股本的 8%、15%,交易總價達 148.17 億元。
交易引發市場廣泛關注,然而 4 個月過去了,交易卻始終未正式交割。
直到 7 月 5 日晚間,深圳國際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與蘇寧易購股東方未能就商務合作條件達成最終協議,經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并通過審慎分析論證后決定終止進行潛在收購事項,但雙方將繼續探索物流業務領域合作的機會。
深圳國際作為深入布局物流領域的重量級選手,最初看重了蘇寧易購作為國內領先零售企業背后寶貴的物流資產與強大的商業生態。然而,在收購過程中,企業必然要考慮行業與市場環境的實時變化以及上市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外界猜測,深圳國際對蘇寧易購的盡調結果并不理想。
自 4 月下旬以來,蘇寧易購的股價已跌破原定 6.92 元/股的轉讓價格。6 月 15 日,更跌出 5.59 元的新低。這意味著,如果深圳國資仍以原價受讓蘇寧易購的股份,剛到手就將虧損掉近 20% 的交易資金。
此外,由于今年 2 月以來,蘇寧陸續發生股權質押、股權凍結,導致蘇寧易購能拿出的股權遠低于協議中擬定的股權,致使股轉難以實質性交割。
以上種種原因,令這樁備受期待的百億國資引入計劃最終流產。
今年 6 月 22 日,坊間傳出蘇寧置業破產的消息,稱物流和易購由阿里接盤持股 40%,35 歲以上 L10 以下員工將面臨裁員,只有蘇寧金融還在董事長張近東掌控之中。當天下午,蘇寧置業官方微博快速回應稱已報警,將追究造謠者法律責任。
公告顯示,最新一次股轉完成后,張近東的持股比例將從 20.96% 下降至 20.35%,淘寶中國持股比例不變,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及二期合計持股 22.55%。
至此,公司不存在直接或簡介持股 50% 以上的股東,也不存在實際支配公司表決權超過 30% 的股東。也就是說,蘇寧易購將處于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的狀態。
與落空的深圳國資收購計劃相比,最近兩次股轉的平均價格一降再降。曾經高傲的張近東只能在蘇寧而立之年以賤賣股份的方式換取活命的機會,令人唏噓。
謠言不足信,但張近東確實失去了對蘇寧易購的控制權。而回顧蘇寧以往的股權變更動向,阿里的介入也屬意料之中。
早在 2015 年,阿里就通過淘寶中國投資 283 億參與蘇寧云商的非公開發行股份,成為蘇寧易購的二股東。
2016 年 11 月,蘇寧云商全資子公司南京蘇寧易購與關聯方阿里巴巴中國共同出資 10 億元設立 “貓寧電商”。彼時,中國最大 O2O 零售平臺與中國最大電商平臺的強強聯合,一時間被傳為佳話。
去年底蘇寧陷入財務危機時,也曾尋求過阿里的幫助。
2020 年 12 月 4 日,張近東父子將蘇寧控股集團的全部股權質押給淘寶;此外張近東還將 6.5 萬股蘇寧置業集團股權也質押給淘寶,合計出質股權數額為 10 億元。
不過,對于阿里這一次出手相助,蘇寧易購澄清,新新零售基金二期與當初淘寶中國投資上市公司的目的、形式不同,未來投資決策也可能不同,雙方不存在一致行動的意圖。言下之意,即便董事會中出現 4 位阿里背景的非獨立董事(淘寶提名 2 位,新新零售基金二期提名 2 位),阿里巴巴也未取得對蘇寧易購的控制權。
作為線下零售的巨頭,蘇寧易購在線上化轉型的過程中,贏了老對手國美卻輸給了一直藐視的京東,市場份額嚴重落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2017 年起,蘇寧易購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就開始轉負,至今已連續四年為負。這與蘇寧一把手張近東激進的買買買戰略難脫干系。
為了扭轉零售業務的頹勢也為了實現多元化布局,蘇寧一面跟風頭部電商開線下小店、搞補貼,一面買快遞公司、買線下門店、買球隊、投資恒大…… 靠著以高負債為代價的無序擴張,蘇寧搭建了易購、物流、金融、體育、科技、置業、文創等八個板塊,儼然成了另一個樂視。
眼看著負債如同雪球一般越滾越大,蘇寧又開始出售門店、股份,質押股權,但巨大的債務窟窿已經堵不上了。
進入 2021 年,認清現實的張近東開始主張對蘇寧做減法,要砍掉零售主賽道之外的業務,其中足球俱樂部首當其沖被解散。
但蘇寧自身的經營問題已積重難返。股轉計劃公布的當天,蘇寧易購同時公布了 2021 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數據顯示,公司 2021 年上半年凈虧損預計 25-30 億元,由于二季度收入預計下滑超過 30%,帶來毛利額同比下滑。投資人士分析稱,毛利率的下滑顯示出蘇寧主營業務競爭力正在下降。
今年 6 月 15 日,因張近東持有的股份被司法凍結,蘇寧易購宣布停牌尋求股權轉讓。
此次股轉公告一出,帶來了顯著的股價提振效果。公告隔天,蘇寧易購復牌漲停,出現 5.62 億元大宗交易。但相隔不到一個月兩項基金累計超百億的資金涌入,對已經負債千億的蘇寧只怕是杯水車薪。
不過,對此次國有資本與產業資本的引入,輿論普遍持樂觀態度。
分析人士認為,資金將有效緩解蘇寧易購短期內債券集中到期、現金流吃緊的局面。
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此前曾透露,此次股權置換主要目的在于增信,通過江蘇國資牽頭的基金背書獲得銀行貸款。蘇寧易購的公告也顯示,江蘇省、南京市人民政府將為蘇寧易購提供緊急授信。
此外,蘇寧易購還表示新引入的出資人結構多元、優勢互補,將助推公司向 “零售服務商” 轉型的落地。
華泰證券認為,此次股權架構調整后,蘇寧易購有望成為上下游產業鏈龍頭公司資源輸出平臺。借助阿里的 3C 家電業務鏈條,蘇寧易購有望恢復并專注其現金牛業務的發展,并在主業賽道上優化小米等產業股東在用戶、渠道、供應鏈方面的持續領先性。
2022-04-08 動點科技發布了 《區塊鏈安全公司 CertiK 完成 8800 萬美元 B3 輪融資,估值達 20 億美元》的文章
2022-04-08 動點科技發布了 《理想汽車回應裁員傳聞:不實消息》的文章
2022-03-25 動點科技發布了 《蘋果將 47 億美元綠色債券用于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的文章
2022-03-25 動點科技發布了 《技術引領未來,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展示電動汽車概念》的文章
2021-12-23 動點科技發布了 《高田生物完成過億元 B 輪融,晨壹投資領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