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玩世代
2021年,“露營”成為國內年輕人的潮流消費新選擇。
今年上半年,小紅書上露營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長428%。
大眾點評數據,露營、房車等關鍵詞的搜索量較去年同期上漲64%。截止目前,北京經營露營項目近2000家。
在天貓,平臺連續2年露營銷售額2倍速度增長。
飛豬上,端午期間露營類旅行產品預訂量較2019年上漲72%,客單價與訂單量齊飛。
“精致露營”“風格露營”“公園露營”“搬家露營”,概念席卷而來。刷抖音小紅書,物色好一席營地,一次性投入數萬元添置裝備,開車出發,越來越多的都市群體走向戶外。
露營在國內市場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源于疫情下,出境游受限。不少“憋壞了”的國人們,將壓抑已久的旅行需求釋放在自駕游、周邊游等短途旅游方式上。
中國旅游研究院2020年調研報告顯示,自駕游意愿達41%。攜程、同程等多家平臺數據印證了,今年短途出游升溫,尤其是城市近郊的周邊休閑度假需求非常旺盛,帶動了露營地等非標住宿的需求。
社交媒體也為露營出圈添了一把火。
據玩世代了解,社交媒體是很多新營地的推廣渠道,通過KOL內容投放吸引用戶。時尚博主@山系穿搭范兒 透露,主打個人原創內容的博主也獲得了平臺流量傾斜。
在小紅書上,露營相關筆記發布量去年同比增長271%。抖音發布報告,今年“五一”站內露營視頻數量增加1倍。
業內人士透露,主流露營群體是70、80后的中產,以及95前的年輕人。“他們活躍在社交新媒體上,非常容易被‘種草’,同時曬圖分享的行為也進一步刺激擴散傳播”。
更重要的是,這類群體的消費能力和敢花錢的欲望。出不去“國門”的他們,會把旅游預算花費在另一種深度體驗游上。精致小眾、又頗具參與感的露營游,就成為首選之一。
露營愛好者萇翰龍供圖
此外,露營的興起,也離不開汽車的普及、道路等基礎建設的成熟。“現在的露營方式是搬家露營,一個車頂帳80公斤,一套廚房設備40公斤,這些裝備需要車載運輸”“原來追求行走,現在追求住。在住的過程中追尋放松和快樂”,旅游自媒體野心創始人劉航表示。
從某種角度看,露營的流行與時下社會經濟狀況不無關聯。積木公社發起人許懷哲談到,同樣是周末短途游的民宿,網紅化推高了價格,在“錢袋子收緊”的情況下,相對便宜、高性價比的度假形式更容易受到喜愛。
從驢友&背包客,到年輕人&中產小家庭,露營的人群悄然發生變化,旅行的意義也隨之變化。
玩家中70%為中產小家庭,30%是年輕人入局。年輕人想用戶外露營對抗壓力,沉淀心情,定義屬于自己的生活。
01.逃離內卷,換個地方“躺平”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北R梭一句話道破了現代人的生活寫照。露營創造出的片刻寧靜,給了壓力下的都市群體以喘息之地。
“騎上摩托車,兩個小時騎到山里,中午扎營,開一包拉面說,下午喝個咖啡,傍晚收好行囊,不過夜”,這樣“說走就走”的方式,成為資深戶外愛好者關鍵最好的減壓方式。
露營愛好者關鍵供圖
身在公關行業的露營玩家萇翰龍,每年都會“忙里偷閑”去大自然中吸收能量,“曾經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烏蘭哈達。晚上8點,漆黑的戶外抬頭可見銀河漫布,直到后半夜拉開帳篷,一輪圓月懸于天上,整個山谷披上銀色月光,著實震撼心靈”。
對于萇翰龍而言,戶外的安靜平和可以放大細微,觀察世界、觀察自己?!奥稜I的靈魂在于‘火’,看火苗跳動,聽篝火燃燒,就可以治愈一切”。
露營愛好者萇翰龍供圖
有著數年經驗的露營玩家阿東,偏愛非常規的野營路線,爬山探尋未知角落,選擇山林深處扎營,一般都是沒有信號的區域。雖然有體能挑戰但是也享受片刻寧靜帶來的快樂。
“生活和戶外像是兩個平行宇宙,大自然的能量場可以反哺工作生活”,阿東表示。
打動“打工人”“社畜”的是大自然的魔力--不僅忘掉KPI、充沛能量,也在于讓人(的社交)變得簡單純粹。
在自然的環境下,人會產生天然的依賴,更容易打破人與人的隔閡,交“朋友”,談天說地,無所顧忌?!皯敉獾囊粓龃笥昃湍茏尡舜松A感情?!?/p>
露營愛好者萇翰龍攝
可以說,一頂帳篷,一片天空,成就了一批年輕人的靈魂救贖之旅。
02.“打卡”社交屬性與文化認同
露營吸引非戶外愛好者的原因是“打卡”屬性。積木公社發起人許懷哲表示,營地玩家針對同一營地復購率并不高,同一地方最多去1-2次。但玩家針對不同營地選擇上復購率很高。他們喜歡對不同風格、不同特點的營地,打卡式出行。隨著露營經驗的提升,老玩家會進階更有探索感的營地。
“在朋友圈中曬美照”也是不少年輕人選擇露營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然賦予的美,無需濾鏡就能印證自己的品味和新潮。也有營地抓住用戶的社交分享需求,除了帳篷餐食一應俱全之外,還配以主題活動和隨行攝影師,為玩家提供“大片”拍攝服務。
圖片來源:小紅書博主
露營中的“野奢”--Glamorous Camping精致露營,則更好的迎合了中產群體的心理。搭配一套山系服裝出街,實木桌椅配上精致的擺盤,華麗的燈飾與毯子呼應,品味著手沖咖啡或是精釀啤酒,這一系列親手布置“家”的過程,自帶儀式感。
露營行為背后,是群體對品味、情感、格調的投射。
01.裝備消費熱,國牌興起,海外大牌成“炒貨”
露營最直接的帶火了裝備銷量。
“迪卡儂”往往是露營的入門級。第一件通常是買帳篷,其次是小推車,隨著玩得深入,天幕、睡袋、椅子、保溫箱、篝火臺、荷蘭鍋、腳架、水箱水桶……“購買欲”隨之而來。
在業內人士眼中,露營是一項豐儉由人的項目。不到萬元就可以配置一套基礎裝備,而花十萬元追求精良與精致的玩家也大有人在。甚至還出現了“露營內卷”的新名詞。
裝備投入是一個逐漸“入坑”的過程,當面臨的戶外環境更復雜,對裝備的要求也越高,也更愿意花費更多。
露營愛好者關鍵供圖
“曾經300元買過一張折疊床,一直舒適耐用,直到一次冬季露營,床的一個塑料原件在-10℃的氣候下開裂了,導致凍了一晚沒法入睡”。吃了這次“虧”,資深戶外玩家關鍵回來就花3000多元買了“高配版”。
露營的“貴”在于一次性投入,入門一套裝備至少要花費近萬元。也有玩家認為露營并不貴,考慮到多次出行,產品反復利用,分攤到每次出行,成本是遞減的。
業內人士稱,越來越多主打性價比的露營國牌出現,受到不少消費者喜愛,但品牌溢價權依然掌握在海外大牌手中。
受制于跨境物流,以及不同品牌的營銷策略,部分海外品牌開始玩起“稀缺性”。“國內想要買海外露營大牌通常得加價代購,部分海外產品像炒鞋一樣,也采用抽簽抽號的方法,因為他的產量不多”,一位經營北京露營裝備線下零售店鋪的業主介紹稱。
“海外品牌賣的價格更多是品牌認可度,放到閑魚也可以很快轉手”。snow peak、tentmark-design、uniflame、Patagonia、Devise works、pino works等都是店內在售品牌,店內一件看似平平無奇的木質餐叉就賣到150元。
事實上,國貨的品質已經不俗。做帳篷天幕的洛克、由之魂THE FREE SPIRITS;研制大柴火爐的火楓Fire-Maple、黑鹿BLACKDEER;做移動戶外電源的電小二、正浩,幾乎每個品類都很容易找到國產的“平替好貨”。
據玩世代觀察,露營消費多在電商渠道,除了京東、天貓、淘寶,閑魚也是裝備交易的勝地。以國牌科曼為例,閑魚渠道還存在10-20%的差價。
02.營地叢生 品牌缺位
2020年以來,營地投建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升溫。
“某企業信息查詢平臺”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共有2.1萬家露營地相關企業,2020年新注冊企業7933家,同比增長331.6%,今年前5月新注冊6957家,同比增長286.5%。
從去年開始,積木公社從過去自建營地快速轉向營地社群化運營。實際就是為北京周邊營地引流,目前簽約近30家營地,線上社群人數達5萬人。今年下半年會擴建到其他省份。積木公社發起人許懷哲透露,每周都會接到四五個咨詢營地投建的電話。
營地投建之火,原因之一在于其成本遠低于民宿。以前投建是“開發商模式”,大資金投入,規劃建筑用地,興建民宿院落,僅民宿改造費用就達50~100萬。
營地建設主要由租金和基建構成。租地成本平均到一年為幾萬到十幾萬不等;幾千畝營地,數萬元就可以完善水電路廁所淋雨等基礎設施。
北京營地還涌現出“眾籌模式”。營地的地主只提供用地,其他建設、設計與創意、運營都會有相對應的人投資入伙介入。積木公社許懷哲透露,眾籌的模式避免了營地的同質化,降低了營地前期的投入的成本。
雖然營地硬件投入簡單、門檻低,但是難點在于氛圍營造,也就是品牌價值。
“北方地區自然景觀有限,周邊村落建設比較常規,排布緊密。這就考驗營地氛圍是否獨到,甚至引導大家審美”,在許懷哲看來,“營地也是一種顏值經濟,要為游客提供美的享受”。
整體來看,露營依然是新生事物。國內營地的區位集群化較弱,也缺少響亮的營地品牌。業內人士認為,品牌的樹立,來自于營地品牌風格定位和口碑沉淀,另外也考量場地運營能力。
旅游自媒體野心創始人劉航表示,“增值服務是營地的盈利增長點”,比如配套設施服務,以及活動運營能力。
拿北京周邊營地為例,天開自然營地、金海湖等為第一梯隊。位于北京房山區的天開自然營地,以#只存在3天的小鎮#在抖音走紅。這被看做是中國版“火人節”一種運營嘗試。北京周邊第二梯隊營地正在逐步形成影響力。
依托營地場地,如何與音樂節、狂歡節,匹配親子活動,演藝演出,藝術活動,展覽市集結合衍生,甚至和餐飲、汽車、電子產品的品牌跨界合作,都是業內正在探索的方向。
旅游自媒體野心創始人劉航表示,“營地建設與本地政策息息相關,關鍵要處理與自然環境、與村落、與監管機構的關系,好的露營商業項目可以反哺當地營收增長”。
進入5月露營開始升溫,依往年行情預判,7月8月還將迎來暑期旺季。
積木公社發起人許懷哲認為,未來營地也會深度競爭,像酒店一樣有等級和口碑之分。
03.露營文化反向侵入都市生活
在線上,天貓露營相關的消費,從帳篷睡袋等基礎裝備,向服飾、咖啡、家居、美食等泛領域延展,新增相關分類多達30余種。
而在線下,“露營+咖啡”、“露營+酒”風格店在上海、北京、杭州、重慶、廣東等地涌現。他們多以飲食+營地體驗+產品的零售業態,打造都市里的沉浸式露營空間。仿佛推開咖啡館的大門,就能來一場戶外穿越。
“都市群體對大自然的喜愛反哺了穿搭行為”,時尚博主@山系穿搭范兒 表示,原本在日本、中國臺灣流行的山系文化,也慢慢被國內的小眾群體接受。“山系穿搭本身是帶有潮流屬性的,它在機能服基礎上,更多融入時尚元素,滿足日常單品混搭,彰顯個人風格調性”。
在@山系穿搭范兒 眼中,由露營衍生出的山系文化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的理念,追尋大自然的原生、追求反哺歸真,即使身處鋼筋水泥的都市中,也可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心靈安棲的綠洲。
無論是與崇尚野外探索的歐美,還是與休閑露營盛行的日本相比,國內露營游仍是起步階段,顯然還有更多想象空間。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