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醫學博士站上了IPO的舞臺。
投資界7月5日消息,歸創通橋正式登陸港交所。歸創通橋開盤價為55港元,較IPO發行價42.7港元上漲28.81%,截至午間收盤,市值超190億港元。
歸創通橋的背后掌舵者,是一位來自四川綿陽的醫學博士趙中。他出身于書香門第,先后畢業于四川大學、南開大學,并且遠赴美國留學攻讀博士。畢業后,由于趙中工作出色,被強生挖走,自此開啟近20年的醫療器械從業生涯。2012年,趙中回國創業。
在趙中博士的帶領下,歸創通橋已獲批產品中有兩款核心產品。其中,蛟龍顱內取栓支架,可用于急性中風,這是老年人群體中非常普遍的疾病。出于對公司的看好,歸創通橋一路走來獲得了眾多投資方的支持。IPO前,歸創通橋共獲得8輪超10億元的融資,背后浮現超20家知名VC/PE的身影。
進口醫療器械太昂貴
強生首席科學家歸國創業
歸創通橋的背后,是一位留美科學家回國創業的故事。
1967年,趙中出生于四川綿陽一個書香門第中。讀高中時,因癡迷于神奇的化學現象,趙中決定在這門學科上深入鉆研。學習成績優異的他,先后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被四川大學高分子化學系、南開大學化學系錄取,而后在1990年選擇赴美留學,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生物醫學工程。期間,他僅用5年半左右的時間,就拿到了博士學位,還以第二名的成績成功拿到了最有難度的優秀學生培養獎學金。
1996年博士畢業后,趙中加入一家生物醫藥公司,研發一項局部治療癌癥的新技術,由于研究成果突出,他獲任公司聯席董事兼科學家。2002年,趙中被世界著名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及消費者護理產品公司美國強生公司挖走,專注于開發藥品器械組合產品,至此開啟了近20年的醫療器械從業生涯。
在強生公司,趙中參與了全球第一個冠脈藥物洗脫支架Cypher的開發。彼時,心血管支架在全球需求量激增,雅培、波士頓科學、美敦力等各大醫療巨頭爭相研發。而在強生,深諳載藥技術和緩釋機理的趙中,創新性地將藥物雷帕霉素和其緩釋技術,首次應用在傳統支架之上,開發出劃時代的冠脈藥物支架Cypher,一舉為強生贏得競爭優勢。據了解,Cypher一推出,在第一個季度就銷售了10億美金。
經此一役,趙中成為強生研究院最年輕的院士,而后又榮升為研發部門總監、首席科學家。Cypher支架在美國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也進入到中國市場,當時售價4萬元一條,大部分國內患者完全用不起,這讓趙中大受觸動,于是萌生出“開發質量媲美一流進口產品、價格卻只要前者二分之一的國產高端醫療器械”的想法。
2012年,趙中離開工作過九年多時間的強生公司回國創業,于當年11 月成立了歸創通橋的前身浙江歸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簡稱“浙江歸創”),公司取名“歸創”即回國創業之意。
海歸科學者普遍對國內的創業環境比較陌生,加上一沒資源、二沒人脈,趙中曾坦言剛開始的一兩年做得很辛苦。有一次,他在項目答辯的時候,因剛回國中文表達語速較慢,講了不到7分鐘就被答辯組組長打斷,還好項目本身確實優異,最終還是順利通過了。
經過一段時期摸索后,浙江歸創確定了專注于外周血管介入治療高端醫療器械研發的路線,從 2014 年開始啟動 Ultrafree DCB 臨床試驗,接著啟動患者招募,2016年獲得進入國家藥監局特別審批程序的資格,隨后在臨床試驗的驗證下,于2020年獲準生產及銷售,還取得CE標志。
Ultrafree DCB是歸創通橋目前兩大核心產品之一,可以用于治療患者股動脈和腘動脈狹窄或堵塞等問題。公司另一大核心產品蛟龍顱內取栓支架,最早源自趙中在2016年成立的珠海通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珠海通橋”)。趙中成立珠海通橋的目的在于打破國外公司在神經植入介入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壟斷。2018年,浙江歸創與珠海通橋股份重組,二者合并為現在的歸創通橋。
發展到現在,歸創通橋已是中國神經和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市場龍頭之一,旗下兩款核心產品水平相較海外公司不相上下。而在價格上,“僅為進口產品的二分之一。”
醫療器械領域的“國產替代”
如何撐起一個IPO?
歸創通橋背后,是一個怎樣的賽道?
資料顯示,歸創通橋是國內唯一一家在神經及外周血管醫療器械領域已于歐洲獲得CE標志并實現商業化的醫療器械公司。目前的治療領域包括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顱內動脈瘤、頸動脈狹窄、外周動脈和靜脈疾病及透析相關疾病。
其中,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即所謂的“中風”,主要由于因腦動脈血栓或栓塞性閉塞引起。一直以來,中風是中國人與神經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第一大病因,每年有超過250萬新發病例,且由于人口老齡化及生活方式問題,中風死亡人數仍在不斷上升,預計2030年將增至580萬例。
由此也催生出一個巨大的神經介入醫療器械藍海市場。歸創通橋的蛟龍顱內取栓支架便是治療中風的一種微創器械,能幫助醫生準確捕獲血栓。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表明,中國缺血性腦卒中治療手術的數量由2015年的13.5千臺增至2019年的45.8千臺,預計于2030年將進一步增至881.3千臺,市場經濟規模達到371億元。
包括外周動脈疾病和外周靜脈疾病的外周血管疾病也是現代常見病。外周動脈疾病(PAD)是指位于心臟或大腦以外的血管疾病,當血小板阻塞向胳膊、腿和內臟器官(如胃或腎臟)輸送血液的動脈或使其變窄時,就會發生PAD。動脈粥樣硬化、炎癥、創傷或損傷、韌帶或肌肉結構異常或接觸輻射是外周動脈疾病的常見成因。
為此,歸創通橋推出一種用于治療股動脈和腘動脈(膝下內側動脈除外)狹窄或堵塞患者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的介入器械,即前文中提到的Ultrafree DCB。
目前,歸創通橋的收益主要由6個已獲批準產品的銷售構成,即蛟龍顱內取栓支架、Ultrafree DCB、顱內支持導管、外周血管支架系統、外周PTA球囊擴張導管及高壓PTA球囊擴張導管。
具體業績方面,2019年公司收入490萬元,全部由外周血管介入器械業務貢獻。2020年,神經血管介入器械獲準銷售,一躍成為歸創通橋的主要收入來源,營收達到1994萬元,而當年公司總收入為2763萬元,神經血管介入器械業務營收占比為72.2%。
然而由于銷售及分銷開支、研發開支以及與公司持續經營相關的行政開支所產生的成本,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凈虧損,年內虧損金額分別約為6,664.7萬元、10,046.8萬元。
從毛利率上來看,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并不高,2019年和2020年該產品毛利率僅分別為24.2%及32.2%,而神經血管介入器械毛利率卻高達69.3%。也正因為此,神經血管介入器械領域成為歸創通橋主要發力點,獲得了較大的市場銷售支持。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歸創通橋通過與獲公司授權的25名國內分銷商合作建立了廣泛的分銷網絡,覆蓋中國22個省份、4個自治區及4個直轄市超過1,500家醫院。
值得一提的是,歸創通橋醫療旗下產品組合涵蓋45種產品和候選產品,在研產品方面,公司正在就創新型器械開展9項臨床試驗;臨床前的研發方面,亦在推進共36款候選產品通過不同的開發階段,僅在2021年,計劃獲批或計劃提交上市申請的產品數量就達14種。隨著產品管線的擴充以及商業化落地,歸創通橋有望實現收入的放量增長。
如果把視線放得更長些,歸創通橋增長潛力或許更為巨大。2019年,國際參與者在中國神經介入器械市場以及外周動脈介入器械市場分別占有93.3%和90.3%的市場份額,如果能逐步實現國產替代,歸創通橋市值預計還有一波看漲空間。
至少完成8輪融資,超20家VC/PE云集
銀發經濟大潮來了
一路走來,歸創通橋獲得了不少VC/PE機構的青睞。
上市前,歸創通橋共完成8輪超10億元融資,包括弘暉資本、奧博資本、方源資本、國投創新等多家VC/PE及產業投資者。本次港股IPO,歸創通橋還引入12名基石投資者,高瓴、富達國際、清池資本、博裕資本、AIHC、Hudson Bay、雪湖資本等,陣容強大。
招股書顯示,IPO前,趙中博士通過直接或者間接持股為15.73%,其中。弘暉資本為最大機構投資人,占股11.11%。
歸創通橋前身為浙江歸創,2013年9月,它完成由鴻景創投的天使輪融資。2014年10月,恒晉投資參與浙江歸創Pre-A輪融資。2015年11月,歸創通橋引入弘暉資本、九仁資本、海邦投資作為A輪融資者,融資額為4640萬元人民幣。
2016年,珠海通橋成立。兩年后,浙江歸創進行股份重組,珠海通橋成為歸創全資附屬公司,"浙江歸創"正式改名為"歸創通橋"。同年,歸創通橋完成由通橋醫療、元生創投、易德增投資、海邦投資、翰頤資本、金浦投資、巖桐投資的并購換股工作。2019年12月,它完成億元級B輪融資,投資方為國投創新。緊接著,歸創通橋完成3000萬元B+輪融資,投資方為浙商創投。2020年10月末,歸創通橋完成C輪超過五千萬美金的融資。本輪融資由奧博資本領投,A輪投資人弘暉資本及B輪投資人國投創新及浙商創投均繼續跟投。
奧博資本董事總經理王大松表示,“神經介入以及外周介入器械目前在中國處于高速發展期,對于優質的國產創新產品的需求正在急劇增長。歸創通橋擁有強大的研發實力,眾多的創新產品以及完整的臨床解決方案,多個重磅產品相繼上市,在中國神經以及外周血管介入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2021年1月,歸創通橋完成4.9億元Pre-IPO融資,由方源資本、清池資本、AIHC Capital、建發新興投資、Cormorant、Hudson Bay Capital Management LP、Octagon Capital八方資本、中信證券投資、奧博資本、弘暉資本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方源資本旗下人民幣基金是公司本輪唯一獲得新股額度的人民幣投資人。方源資本董事總經理兼人民幣基金主管張輝表示,在國家政策鼓勵醫療器械創新的大背景下,醫療器械領域的進口替代正在加速發生。與此同時,治療及診斷正在向微創化,甚至無創化方向發展。
微創介入是方源資本在醫療器械領域重點布局的賽道。張輝告訴投資界,“結合方源多年來的投資經驗和專注中后期階段的PE投資策略,我們確定了一套投資標的選擇標準:一是創始團隊擁有豐富的經驗和企業家精神;二是公司在商業層面有先發優勢,其產品已經或者有很高概率拿到監管批文;三是產品組合較為完整,能為手術提供全套方案;四是研發能力強,擁有底層技術的獨立知識產權,自研產品管線豐富。基于這樣的標準,我們發現了歸創通橋,并最終有幸投資了這家細分領域的領導企業。”
腦卒中是全球高死亡率與高致殘率的疾病。在中國,腦卒中是2019年與神經血管疾病相關的最大死亡原因。尤其在老年人口中,中風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疾病。如果有手段可以有效治療,那么它不僅具有商業價值,還兼具社會價值。
隨著銀發經濟的到來,歸創通橋能否成為"小而美"的神經血管介入器械細分領域龍頭,還有待時間驗證。趙中曾表示,“希望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時間內,做出患者需要的、有質量的產品來替代進口”。上市,只是歸創通橋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