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寶與敦煌美術研究所聯名的限量版付款碼皮膚 NFT 正式上線,兩款基于螞蟻鏈發行的 NFT 各限量 8000 份,在發售后幾個小時內被搶購一空。
歸根結底,“獨創”、“限量” 等字眼乃至相對低廉的價位是付款碼皮膚被哄搶的主要原因,用戶搶購付款碼皮膚的行為本身與搶購實體的藝術家聯名 T 恤與星巴克的貓爪杯并無不同。但大多數付款碼皮膚的買家不會意識到,這也許是他們跨越價格的門檻,與 NFT 藝術品距離最近的一次。
今年 3 月,純數字藝術品《每一天:前 5000 天》歷經 15 天的網絡競拍、353 次出價,最終以 6928 萬美元(約 4.5 億人民幣)成交,打破了 NFT 藝術品的世界拍賣記錄。
從 2007 年 5 月起,藝術家 Beeple 每天在網上創作和發布一件新的藝術作品,此次拍賣的作品是他將以往 5000 多天的作品拼貼而成。該作品并不存在實體,只存在于數字世界中。
雖然創作手段并不新鮮,但以 NFT 的形式首次在全球性拍賣行佳士得拍賣,是絕對的里程碑事件,也助推了整個 NFT 藝術品走向拍賣市場的火熱。
贗品泛濫是藝術品市場的一個千古難題,統計數據顯示,臭名昭著的藝術品偽造市場年產值高達 60 億美元,而區塊鏈技術則可以確保商品的唯一性與真實性,讓買家和作者能核實數碼藝術品的合法擁有人及真偽。
落錘之后,《每一天:前 5000 天》由作者本人直接傳送給買家,并附有獨一無二的藝術家加密簽名、無法篡改的區塊鏈識別印記與 NFT 認證編碼。
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數字藝術作品,NFT 藝術作品并非不儲存在電腦硬盤或 U 盤上,而是將數據加密后存儲于區塊鏈中;其收藏也與傳統實體藝術品收藏存在區別:雖然藏家可以通過交易而 “擁有” 這件作品,但作品本身在互聯網上依舊可以被復制、下載。
另外,關于 NFT 藝術品的價格也是備受爭議的一點。開拍時估值不明、起拍價僅 100 美元的一件作品身價最終竟飆升了 60 萬倍,是否具有其合理性?從競拍品得主的另一重身份是某 NFT 基金創始人這一點來看,以如此高價購買一件虛擬藝術品,不排除為相關虛擬交易平臺炒作的可能。
天價的 NFT 藝術品交易令人咋舌,高昂的價格就像博物館里隔開了觀眾與展品的玻璃罩,使其只在特定領域內交易與流轉。隨著支付寶付款碼 NFT 皮膚的走紅,使 NFT 完成了更大范圍的出圈。
NFT 全稱為 Non-Fungible Token,指非同質化代幣,與 BTC、ETH 等同質化代幣存在明顯區別。
同質化代幣(Fungible Token,簡稱 FT)是一種可替換、可接近無窮拆分的代幣,比如一枚比特幣可以分割成很多份。單個同質化代幣的面值相同,具有統一性,同種 FT 之間可以互換,便于拆分與交易,交易中只需關注代幣的數目。
而非同質化代幣NFT 的主要特征是不可替代、不可分割,可類比現實生活中的合同、房屋產權、藝術作品、公證證書、演唱會門票等資產,這類資產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因此,NFT 這種區塊鏈技術,是用于表示數字資產的唯一加密貨幣令牌。
FT 與 NFT 的本質區別在于二者采用的協議不同:其中,FT 采用的是以太坊區塊鏈著名協議 ERC-20,NFT 采用的是以太坊區塊鏈新協議 ERC-721。底層協議的不同便衍生出了二者在互換性、統一性、可分性、兼容性方面的諸多差異。
除此之外,在功能方面,FT 主要是作為金錢使用的 (money-like),而 NFT 則主要作為物品 (thing-like)。前者類似印鈔機,產生基因相同的貨幣;后者用于標記物品所有權。
也正因如此,雖然 NFT 像有形資產一樣可以買賣,但 NFT 本身并不具有等價交換物特征。而提及 NFT 交易時,也總是與演出門票、證照、音樂、藝術品乃至圖片、視頻等具體的加密數字資產綁定。
區塊鏈投資機構 NGC Ventures 認為,NFT 是 web3.0 時代的元數據容器。目前,NFT 主要分為以下三大類:數字藝術類 NFT(包含發行數、存儲地址、藝術家信息等元數據)、游戲道具類(包含登記、屬性等元數據)、資產流動性解決方案(用于代表供應鏈金融貸款、非上市股權、地產基金份額等新型證券化資產數據的容器)。
近日,法巴銀行(BNP Paribas)分析部門 L’atelier 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 年,NFT 市場的交易量超過 2.5 億美元,比 2019 年增長了四倍,而代表一系列物品(包括藝術品和游戲收藏品)的 NFT 行業的市值達到 3.38 億美元。
基于 NFT 的各種特性,除了數字藝術品交易之外,這項區塊鏈技術還被廣泛應用于知識產權保護。版權保護很大程度上就是數據確權,涉及 “藝術品確權、時間戳、真偽溯源、價格發現、基于地質類賬戶的產權轉移” 都是 NFT 的獨特優勢。NFT 可以幫助明確權利所有者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對于激勵數字內容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螞蟻鏈一直致力于數字版權保護服務,發行 NFT 皮膚只是螞蟻鏈面向普通用戶的一次小規模的技術成果展示。
去年 10 月,螞蟻鏈開放了數字版權服務平臺,依托區塊鏈與 AI 技術,為原創作品提供從登記到維權的全流程服務,目前已有多家文化產業機構入駐,平臺日保護作品量 1000 萬以上。
世界經合組織區塊鏈政策專委會專家王娟認為,NFT 是一種非常具有內容和創作保護能力的區塊鏈技術,知識產權保護是螞蟻鏈在其應用場景中找到的又一行業痛點,是補齊市場中價值流通短板的有益嘗試與探索。
除了版權保護,NFT 的應用還將擴展到哪些領域?
區塊鏈行業觀察者、鑫苑科技 CMO 魏然告訴動點科技,NFT 不光有應用層,還有協議層、公鏈層等,最有價值的應該是 “統一的賬戶體系和新的價格發現機制”,比如線上交易市場、拍賣市場,基于哈勃格稅的拍賣方式。藝術品只是一個開始,數字世界里原生的虛擬資產(虛擬人、游戲道具、虛擬土地),比如區塊鏈游戲 Decentraland 有很有機會;理論上精度更細的實體世界的有價資產也可以用 NFT 來表示,比如 Centrifuge、Convergence 在做的一些鏈下資產 NFT 化的嘗試。
不過,也有行業分析人士對 NFT 的商業化應用持謹慎態度,認為數字化范圍里對非同質化內容的保護同樣面臨數據相關的立法、數據流轉中的安全性以及監管的可穿透性等問題;NFT 相關藝術品與文創產品的火爆表明,有圈內人正試圖將價值與 NFT 技術本身掛鉤并從中牟利,應予以密切關注。
2022-04-08 動點科技發布了 《區塊鏈安全公司 CertiK 完成 8800 萬美元 B3 輪融資,估值達 20 億美元》的文章
2022-04-08 動點科技發布了 《理想汽車回應裁員傳聞:不實消息》的文章
2022-03-25 動點科技發布了 《蘋果將 47 億美元綠色債券用于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的文章
2022-03-25 動點科技發布了 《技術引領未來,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展示電動汽車概念》的文章
2021-12-23 動點科技發布了 《高田生物完成過億元 B 輪融,晨壹投資領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