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鏡像娛樂,作者丨梁嘉烈,編輯丨張風屹
日前,中金公司、東方財富證券、虎撲三方同意解除輔導協議,虎撲的上市計劃再度終止。
一般來說,終止上市服務意味著一家公司現階段是無法上市的,目前,靠單一廣告營收支撐的虎撲,或許還未夠到登陸資本市場的門檻。
長久以來,虎撲都被稱為國內最大的直男社區,終止上市消息一出,“直男經濟沒有未來”、“直男扶不起虎撲的上市夢”等論調悉數襲來。在男性市場掘金確實有難度,但虎撲屢次折戟資本市場,若全由“他經濟”背鍋是沒有道理的。
何況,虎撲成功孵化的得物(毒),就是靠賣球鞋乘上了“他經濟”的東風。
如今,“商業模式單一”幾乎是所有垂直社區的通病。再者,虎撲的直男大盤,遠沒有外界想象中壯闊。
回顧虎撲的商業化之路,垂直社區的底色和底氣,注定了它只能在不斷的牛刀小試中尋找出路,無論是游戲的失利、體育生態聯動的不及預期,還是賽事版權的缺失,根本上都是體育行業發展的大環境及虎撲的本錢有限所決定的。
若虎撲仍是當年那個豪情萬丈的籃球愛好者聚集地,那它的未來或許是光明的,但當虎撲逐漸淪為外界眼中的“水軍杠精噴子聚集地”,平臺從互聯網時代一路走來的光環與情懷,也難以阻止虎撲用戶的流失。
沒有用戶,何談商業。
相比于豆瓣的佛系,虎撲自創立以來,在商業化上表現得無比積極,它建過籃球公園和籃球賽事,搞過服裝品牌和體育游戲,收購過體育公司,也涉足過電商領域,但最終真正走通的,唯有電商這條路。
虎撲對以體育為核心的多元化布局一直有野心。2012年,時任虎撲網高級策劃經理的潘拓曾表示,虎撲要從游戲的代理聯運轉向研發,當時虎撲便成立了自己的游戲研發部門,業務線包含人物設計、腳本設計到后期程序開發一整個鏈條。
虎撲希望游戲能成為未來平臺營收結構中的一個主力版圖,但遺憾的是,游戲這條路并未走通,當時,相比于 MMORPG和MOBA等統治類型,體育游戲根本沒有足夠的用戶盤。因此,虎撲于2015年12月在H5游戲頻道上線的《NBA英雄》《球王之路》等7款游戲,僅存活了一個月的時間。
游戲之外,虎撲也曾圍繞線下市場和資本投資展開布局,如建立自有籃球賽事IP“路人王”,如從2015年開始,陸續入股懂球帝、超級猩猩、悅跑圈、暴走的蘿莉等一系列體育創業公司,但這兩者的成效皆很一般。“路人王”目前覆蓋34座城市,有3萬多參賽者,但線下的影響力畢竟有限,而虎撲投資的一系列體育創業公司因普遍缺乏變現能力,也未能與虎撲形成強聯動效應。
不過,這些嘗試的失利對虎撲而言都不足以致命。過去幾年,缺乏賽事版權才是扼住虎撲咽喉的關鍵。
以虎撲早年的影響力,賽事版權能為平臺帶來的加持是難以量化的。比如,賽事期間涌入的大量新增用戶、持續提升的社區粘性、深度賽事報道的打造、賽事相關視頻節目的開發、圍繞賽事IP進行衍生品開發等,都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這也是外界一度希望虎撲能走通的路,即以體育社區產品為核心,建立起一個體育產業閉環。
虎撲未必不清楚其中利害,但作為獨立發展起來的垂直社區,“沒錢”是虎撲最大的硬傷。2015年,騰訊體育以5年5億美元(約31億人民幣)的價格拿下了NBA的獨家互聯網轉播權,體育轉播新時代號角吹響,自此體育賽事版權成為互聯網巨頭必爭之地,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
虎撲在這場爭奪賽中是沒有話語權的。2015年時,虎撲僅進行過四輪融資,總金額尚不足5億人民幣,蚍蜉撼樹并不現實。
體育布局未成大氣的虎撲,最終從電商領域殺出了一條血路。雖然虎撲最早投資的卡路里商城走向了失敗,但念念不忘,必有回響,2012年,虎撲推出“虎撲識貨”,如今“識貨”交易規模超20億,2016年,虎撲投資球鞋鑒定售賣平臺得物,目前得物估值已超10億美金。
但虎撲的情況并未因此好起來。且不說識貨和得物如今都在從體育類商品向全品類拓展,最重要的是,如今得物已經脫離虎撲獨立運營,它能為虎撲的營收和上市帶來的貢獻是有限的。
近幾年,虎撲一直沒有自主披露過營收數據,但2016年第一次啟動上市計劃時,證監會曾披露的虎撲招股書顯示,2015年時,虎撲的營收是以廣告為主,賽事營銷為主,其中廣告收入達到12188萬,占比60%。以虎撲創始人程杭的說法來看,虎撲目前仍是以廣告收入為主。
電商是虎撲商業化中做得最成功的,但卻救不了虎撲這個品牌。
“直男經濟”同樣承載不起虎撲的未來,因為虎撲的直男大盤,正在急劇縮水。
“他經濟”本身是有未來的。
2017年,中國銀聯連續10年追蹤移動支付數據發現,中國男性月均網絡消費在5000元以上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細分到具體領域來看,《2020年新白領消費行為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近兩成男性每月在醫美護膚方面的消費情況達到1131元,與女性的1197元幾乎持平;《縣域消費報告》指出,男性正在成寵物市場消費主力軍,月均支出為女性3倍。
事實上,虎撲孵化的得物,就是乘上了“他經濟”崛起的快車。得物推出時,正值球鞋熱潮和潮牌之風刮起,天時地利,讓得物迅速在球鞋這一細分領域一家“毒”大。
當然,比起“她經濟”,“他經濟”的掘金確實有一定操作難度,如男性消費偏向理性,他們對品牌建立價值認同的周期更長,程杭也曾在采訪中談到,從事互聯網電商的人,都覺得從男性口袋里掏錢比較難。
但“難掏錢”是一回事,“有沒有錢”是另一回事。
如今,男性經濟已經成為未被完全開發的寶藏,按理說,直男大本營虎撲的未來一片光明,但從虎撲的用戶數據來看,等待被虎撲掘金的直男,正在越來越少。
6月23日,極光大數據發布了《不同年齡層男性APP使用偏好度排行》報告。大數據反映的現狀很有趣,男孩們愛游戲愛直播、邁入成家立業階段的男性為車而瘋狂、中年男性忙于輔導孩子寫作業、更高齡的男性則忠愛新聞和理財。各年齡段男性需求不同,偏好的APP也不同,于是各大APP各領風騷,但不同年齡層的偏愛排行榜中,皆沒有虎撲。
大數據,扯開了虎撲的“遮羞布”。
觀察虎撲網頁版近幾年的訪問量可以發現,2015年前后,虎撲網頁版的日IP訪問量穩定在200萬左右,日PV訪問量穩定在3000萬左右,但到了2020年,虎撲網頁版的日IP訪問量跌破了20萬大關,日PV訪問量更是下滑到了300萬上下。短短五年時間,這個數據無疑是斷崖式的。
虎撲網頁版的衰落,是可以歸因于移動互聯網浪潮的到來,但拋棄網頁版的用戶,似乎并未全部轉移到移動端。一些虎撲相關的報道顯示,截至2020年5月,虎撲用戶數已超過1億,活躍用戶數達8000萬,這一數據也被外界質疑水分過高,因為 2020年12月時,易觀數據給出的統計是579萬月活。
如今,億級月活在資本市場都已經不夠看了,即便如今虎撲的月活能在579萬的基礎上有所增長,在互聯網產品中也夠不上“中腰部”的門檻。
程杭曾說,虎撲做的是年輕男性社區,但虎撲的用戶卻沒有持續年輕化。百度數據顯示,目前虎撲的主力用戶為20至29歲的男性,次主力用戶為30至39歲的男性,19歲以下的年輕用戶,在虎撲占比不到10%。在互聯網產品的持續革新中,虎撲距離新世代越來越遠,陪伴虎撲成長起來的70后、80后、90后或許仍在,但00后并沒有被虎撲收入囊中。
顯然,停留在虎撲的當代男性,遠沒有外界想象中多,而正在成為消費主力軍的新世代,也與虎撲相距甚遠。男性大盤乏力,“他經濟”又如何支撐起虎撲的野心。
一切互聯網平臺的商業化都建立在用戶這一基礎上,若沒有用戶流量托底,商業化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虎撲用戶體量的縮水,在于近幾年來,它的平臺文化正在如流沙一般,持續被刮起、消散。
虎撲擁有極高的起點,十年前,虎撲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那時候,國內籃球內容創作者和籃球媒體人大量涌入虎撲,輸出干貨;那時候,虎撲不是“直男桃花源”,是真正的“體育桃花源”,是籃球迷心中的藏金閣和圖書館;那時候,虎撲創始人程杭也是虎撲內容輸出的主力,即便身在美國攻讀博士,仍能一日在虎撲連發八場比賽的戰報。
當時,中央電視臺體育評論員于嘉曾在采訪中透露,連姚明都在虎撲逛火箭區,并且認為虎撲很專業很值得關注。
奈何高樓起后又塌。“五年前,我在虎撲可以找到任何一個稍微有點名氣的球星的技術分析,現在,只要你分析誰不好,立馬一堆滅然后你號就被系統警告。”
近幾年,虎撲的體育文化氛圍開始淡化,專業性也在持續走低,這都起源于虎撲的破圈野心。從籃球向足球、網球、電競、F1、娛樂等垂類伸手的過程中,虎撲確實走出了固有的籃球圈,但在開疆拓土時,虎撲并未保護好自己的基本盤。
它既沒有做到對體育內容的持續深耕,也開始在社區管理上放飛自我,于是,曾經的技術貼變成了對噴貼,曾經的以禮相待變成了口水戰。
如今,不管是籃球區還是電競區,“XX這種球星,為啥還有人喜歡?”、“只有我覺得XX太撈了嗎?”此類帖子在虎撲層出不窮,引戰貼、節奏大師比比皆是。同時,虎撲新聞的錯誤越來越多、搬運內容充斥站內各個角落。
內容水化,成為了虎撲的致命傷,以及用戶流失的關鍵。
“其實虎撲上的男生或多或少都帶有一種現實英雄主義的情懷。比如虎撲社區里熱度最高的人物喬丹、科比等,電影《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等都帶有這種色彩。如果有人認為虎撲是一個直男社區的話,我倒認為虎撲是一個崇尚現實英雄主義的社區。”程杭對虎撲的高度評價,估計太多人無法茍同,因為大多數人的共識是:虎撲已淪為“水軍杠精噴子聚集地”。
面對用戶的縮水,虎撲并沒有坐以待斃,為了流量的增長和平臺的曝光,虎撲開始劍走偏鋒。2018年,虎撲JRs與吳亦凡粉絲陷入大混戰,鋼鐵直男與飯圈妹子的究極較量帶來的爆發流量,或許讓虎撲嘗到了甜頭,于是,吳亦凡之后,從偶像選秀節目出道的蔡徐坤,又成為了虎撲站內新的“群嘲對象”。不少業內人士直言,這兩波節奏背后都有虎撲官方的推動。
誠然,虎撲借此一次次向外界強化了自身“直男社區”的定位,但在對飯圈和女性的攻擊狂歡中,虎撲的“極端仇女”標簽也更亮眼了。流量是有了,但路走得更窄了,名聲也更不好聽了。
這種為了破圈而掀起的對戰,或許能暫解虎撲的流量之困,但熱鬧退散后,只剩一地蕭瑟,因為它改變不了虎撲內容乏力的現狀。
如今,虎撲仍是一代人的情懷所在,情懷或許可以支撐虎撲三五年,但它總會被消耗殆盡,屆時虎撲又何以為繼。
體育文化之于虎撲,就如電影文化之于豆瓣,高品質回答之于知乎,都是靈魂所在,若有朝一日靈魂消失,那它們都將成為沒有內容的社區產品,風一吹,都有倒塌的可能。
對現在的虎撲而言,比起上市,護住自己的體育文化才是最迫切的。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