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兔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6月28日,深交所官網顯示,元道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元道通信”)回復了監管問詢,涉及創業板定位、轉貸、關聯方借款等多個方面。
招股書顯示,元道通信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通信技術服務企業,注冊資本為9118.08萬元,實控人為李晉,控制36.63?%股份。
據悉,元道通信本次擬發行股票不超過3040.00萬股,募集資金約8.43億元,將用于建設區域服務網點、研發中心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元道通信的業績總體上保持增長。2018年至2020年,元道通信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62億元、7.53億元、12.2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576.60萬元、6226.80萬元、8766.87萬元。
一波三折上市路 中介機構頻繁變更
GPLP犀牛財經注意到,2015年,元道通信曾在新三板掛牌交易,當時的主辦券商為大通證券。
2016年下半年以來,大通證券中負責其原新三板掛牌業務的項目組主要成員陸續入職國融證券。與此同時,元道通信開始籌劃啟動上市工作,因此,2017年2月,元道通信的主辦券商變更為國融證券。
2019年1月,元道通信的輔導機構又變更為華林證券。元道通信表示,由于項目主要成員既往經歷均為新三板相關業務,所以選擇華林證券為其提供上市服務。
然而,同年12月,元道通信再次變更輔導機構為華融證券。元道通信稱,華林證券投資銀行內部工作優化調整,負責公司上市工作的保薦代表人不再從事投資銀行相關工作,項目組其他主要人員亦有離職情況,因此該公司重新選擇了輔導機構。
保薦機構變更的同時,元道通信的會計師事務所及律師事務所也多次發生變更。
據悉,元道通信于2015年10月在股轉系統公開轉讓,據規定,其需要在2016年4月30日前披露2015年年度報告。但是,該公司當時的審計機構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的團隊業務較多,未能與該公司在審計時間安排方面達成一致。因此,該公司將審計機構變更為中喜會計師事務所。
2017年,元道通信將主辦券商變更為國融證券的同時,也將審計機構變更為天健會計師廣州分所。
在天健會計師廣州分所負責了元道通信2個年度的審計工作后,元道通信又以距離較遠為緣由與其終止合作,改聘信永中和作為申報會計師。
相比于保薦機構及審計機構的頻繁變動,律師事務所僅變更了一次。
在元道通信啟動上市前夕,該公司將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變更為北京國楓律師事務所。而該律所曾負責過元道通信同行業上市公司潤建股份(002929.SZ)、中富通(300560.SZ)的IPO進程。
對外銷售內部軟件 創業板定位被問詢
多次變更中介機構能夠為元道通信“保駕護航”嗎?
GPLP犀牛財經注意到,從2020年10月12日獲受理以來,元道通信已經受到監管部門三輪審核問詢,總共涉及59個問題。
據悉,元道通信的核心技術包括通信網絡維護綜合運營管理系統、大數據車輛智能管理云平臺、大數據人員成本智能分析技術等。
在論述“構筑創新業務模式”部分,元道通信將其總部統一負責的扁平化銷售體系、總部統一管控的集中化管理模式作為一項“模式創新”。
但是,扁平化銷售體系、集中化管理模式已廣泛存在于各行各業,通常不會將其作為一項“模式創新”。
此外,元道通信還將內部管理軟件的對外銷售作為一項“產品創意”,并以此支撐“三創四新”的論述過程。
例如“元道經緯相機”軟件的主要功能是外勤員工管理,元道通信將其在應用商店上線并作為新利潤增長點。招股說明書存在“通過內嵌API接口進行廣告展示、產品推廣,獲取流量引薦收入”的表述,但營業收入中卻未見相關內容。
監管部門認為,元道通信的論述邏輯與通常對“創意”的理解存在一定差異,要求其說明將內部管理軟件對外銷售的具體商業模式,并要求其充分注重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避免采用過度夸張或與通常認知存在較大差異的表述方式。
對此,元道通信表示,已經將扁平化銷售體系、集中化管理模式等內容進行刪除修訂。
此外,元道通信稱,以元道經緯相機為代表產品在需求開發、功能設計、商業邏輯等方面存在一定創意,故此前將之歸類至“產品創意”中,目前也已進行了修改。
對“構筑創新業務模式”部分進行修改后,元道通信是否還能符合創業板定位,成功上市呢?對此問題,GPLP犀牛財經已致電元道通信,對方表示,目前尚處于靜默期,不便透露相關信息。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