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剛剛吹響哨聲的智能汽車新賽道上,新老勢力同臺競技,所有的車企都處于同一起跑線上,誰都有可能成為那個跑得最快的領頭羊。
在這場比賽中,當擁有強大技術、資本、人才等積累的傳統車企,開始認真地、正式地“大象轉身”,其全面轉型帶來的行業震動,毫無懸念地吸引到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在6月30日的上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表示,為了應對來自市場演變、技術發展、行業變革新的挑戰,上汽將全面向“用戶型高科技公司”轉型,并和盤托出上汽的技術布局和“看家本領”。
新一代電池系統、固態電池、無人駕駛、全棧自研軟件能力、芯片等代表未來汽車發展方向的前沿技術在股東大會上也被頻頻提及。陳虹還表示,上汽將重點培育14家科創型公司,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有分拆上市的計劃,捷氫科技、中海庭、聯創電子3年內分拆上市陸續完成。
這為上汽集團于6月中旬發布的全新愿景、使命、價值觀和LOGO,引領創新轉型全面提速做了一個更為清晰的注解。
上汽新LOGO看起來更加簡潔明了,并具有現代感。新LOGO里面的SAIC顏色仍然是上汽藍,但相比之前的藍色更加明快,有活力。
除了顏色稍有變化外,新LOGO最大的變化是,原來LOGO里面的方向盤被拿掉了。據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杰介紹,這是上汽基于對未來汽車的預判,未來的駕駛可能不再需要方向盤。
新LOGO的設計理念是“藍色星球,旭日東升”。該設計理念所蘊含的深意是上汽希望在新的發展時期,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引領下,為這個藍色星球帶來更環保、更智能的未來,期待“旭日東升”,為蓬勃發展的中國貢獻更多力量。
從藍色方向盤到藍色星球,上汽希望有更宏大的視角、更遠大的目標,不僅僅局限于汽車,而是希望在汽車這樣一個有限的空間里,誕生無限的可能。
上汽集團新的企業愿景和使命為“引領綠色科技,逐夢精彩出行”;新的價值觀可以簡單提煉為三句話,“用戶為本、伙伴共進、創新致遠”,這與其將來的布局密切相關。
其中一個核心是用戶為本,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溝通會上也表示,“上汽在轉變,我們正在全力進入新賽道,從觀念上,從理念上,包括今后從業務模式、組織架構上,都要轉向用戶,全面面向用戶。”
在新一輪產業競爭的新賽道里,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用戶思維的打造。對于上汽來說,要從一個to B的企業轉化為一個to C的企業,就要直接與用戶關聯。
除了要做用戶型企業,上汽還要做高科技企業。在祖似杰看來,在新的智能汽車時代,所謂的智能汽車要有大腦和靈魂,而這個大腦和靈魂,車企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首先就要“鑄魂”,打造中央集中式電子架構、建設開放型面向服務架構的軟件平臺、布局全棧整車數據工廠;
其次“扎根”,打造新一代電動車平臺、智能域控制器、底盤執行系統等;
最后“營勢”,如4月9日的首屆“上汽零束SOA平臺開發者大會”,上汽邀請了百度、阿里、騰訊、京東、華為、OPPO、Momenta、地平線、科大訊飛、東軟、商湯等合作伙伴,攜手共建跨品牌、跨平臺、跨車型的軟件開發平臺,共同打造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軟件汽車”。
可以看出,上汽正在從魂、根到勢方面持續發力,全面布局智能汽車新賽道。正如陳虹在溝通會上所言,“跟其他的造車新勢力相比,我們是全面布局的,打下整體性的基礎,在保障用戶既能夠體驗到智能化產品帶來的種種優越性,還能感到安全和可靠。”
目前零束的SOA平臺總計開放了車端服務超過680項,云端服務980項,人工智能框架260項,而且還在不斷迭代的過程中。
零束主要致力于智能車云管端全棧解決方案,簡稱“零束銀河4+1”。具體包括:中央集中式電子架構,主要搭載在智能汽車上的硬件基礎,將于今年年底上市;SOA軟件及開發者平臺,這是跑在電子架構上的靈魂,它是整個云管端一體化的軟件平臺;全棧OTA及網絡安全,這是智能車的免疫系統和養成系統;智能車的數據工廠,它是整個智能車的血液,越驅動越聰明,是驅動智能車不斷進化的最主要的力量。
零束成立剛剛一年多,從最初的兩個人已發展到今天1000人左右的規模。據上汽零束軟CEO李君透露,零束將在7月份從上海創新港搬至維景中心。在他看來,維景中心是一個有創意又有互聯網氛圍的地方,更有利于零束未來的發展。
零束的目標是2023年搭載全棧3.0,支撐L4以上的智能駕駛。李君認為,2023年的電子架構某種意義上,已經不叫電子架構,應該叫數據架構、計算架構和通訊架構。
李君將自己稱為零束的店小二,零束現在有兩個客戶,即智己和R汽車,在合資品牌方面,零束也在積極尋找業務機會。零束希望通過合作找到應用場景,從而來賦能整個智能汽車時代。
零束的主要產品是跨域融合、端到端的數字化產品,李君表示,“零束絕對不會在成熟的紅海競爭,不做簡單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但可能會做艙駕一體、端到端的體驗。”
在他看來,智能網聯領域的投入非常大,不是招一兩百人就能搞一個智能汽車全棧解決方案。
李君指出,零束的核心競爭力是提供云管端解決方案,跨域融合軟件產品、軟件架構、中間件核心算法及協議線,芯片定制、高效敏捷技術及產品研發組織和運營體系。
對于智能網聯領域的投入,上汽可謂是大手筆。在4月9日舉行的上汽零束SOA平臺開發者大會上,祖似杰代表上汽集團宣布:到2025年,上汽集團計劃在智能電動等創新領域將先后投入3000億元。
3000億元,放在任何領域都不是個小數目。而上汽集團卻計劃用這筆巨資“豪賭”全面智能化轉型。足以可見,上汽對于智能網聯領域的決心和大投入。
上汽在軟件技術方面,可謂是業內率先全面布局軟件開發、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網絡安全五大中心。
在智能域控制器方面,上汽集團與聯創電子在域控制器領域深度布局,與華為合作的5G模組已經定制量產了,而且是中國第一次做到車規級認證。
在智能汽車執行系統方面,過去整個執行系統,實際上是掌握在博世與大陸的手里,但到了智能汽車時代,涉及線控轉向、線控制動,上汽的轉向及控制系統已經量產。
在數據應用方面,上汽集團旗下中海庭的“全國高速公路高精度電子地圖”數據產品正式下線,并已完成30多萬公里的國內高速公路“全覆蓋”。
在中海庭高精度電子地圖的支持下,上汽智能重卡成功實現在港區特定場景下的L4級自動駕駛、厘米級定位、精確停車(±3cm)、與自動化港機設備的交互以及東海大橋隊列行駛,已于去年啟動準商業化運營。
在云計算和網絡信息安全,依托“帆一尚行”的混合云架構,有搭建支撐智能汽車數據工廠的基礎設施環境,同時還有網絡信息安全。
網絡信息安全是讓智能汽車實現真正量產的基礎。上汽與騰訊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希望能打造成汽車行業最強的網絡安全。
在祖似杰看來,根深才能葉茂,只有掌握最基本的技術,才能從根本問題上解決一輛車的基本與長遠發展的問題,變成全面的智能。
另外,據祖似杰透露,在自動駕駛領域,上汽與科技公司共同打造的L4級的RoboTaxi,計劃年底在上海、蘇州等地落地,2022年落地深圳,2025年達成萬輛規模;2025年批量投產 L4 級智能駕駛汽車,成為中國智能駕駛技術頭部企業。
針對外界認為上汽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制造公司,同時也是一家非常守規矩的國有企業。祖似杰回應說,這句話的本質意思是:這在個新時代,上汽的機制活性如何?
實際上,上汽在近年來做了很多的改革,集團內部干部隊伍實行末位淘汰,能上能下,每年有5%的淘汰;同時還有對賭機制、激勵機制等,比如新成立的公司捷氫核心員工持股10%。
據祖似杰透露,上汽下屬的14家科創型公司,正在積極籌劃登陸資本市場,以改革激發創新轉型的內生新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捷氫科技將成為第一個IPO的“小巨人”企業,其成立于2018年6月27日,成立之初就定位為行業提供完整的燃料電池產品解決方案和專業技術服務。
盡管捷氫才成立了三年,但公司員工在整車、零部件,尤其是燃料電池領域有20年左右的經驗,這是一家年輕公司承載著20年左右燃料電池方面的經驗積累。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捷氫承載了上汽在燃料電池方面二十多年來的探索和耕耘。
目前,捷氫已經推出了PROME P3X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為117?kW,電堆體積功率密度3.7kW/L,同時達到IP67防護等級,1萬小時的耐久性,-30℃的低溫啟動,部分核心技術指標相比國外,捷氫走在前面;在國內,按照車用動態工況下做臺架耐久測試,目前只有捷氫達到了1萬小時。
另外,捷氫不光給整車提供系統產品,也可以給燃料電池系統集成商提供電堆產品,因為捷氫的電堆是自制,再基于客戶的需求把熱管理和集成化變成所需要的系統,電堆功率達140kW。
相比其他友商,在上海捷氫科技總經理盧兵兵看來,最大的差異是捷氫科技掌握了燃料電池電堆核心技術,并且以量產方式生產,不光生產電堆,還包含電堆上游的零部件,已經研發和生產了全球首條卷對卷自動化的MEA生產線,大大提高燃料電池生產效率,降低工藝成本,為將來上規模、下成本奠定基礎,同時還有CCM涂布,GDL激光裁切,邊框沖切,這一切都是在捷氫園區自己實現的。
行業內有的公司做系統是買電堆,而燃料電池系統里約60%的成本是電堆的成本,電堆里約70%的成本來源于膜電極,捷氫的電堆是自己做,膜電極是自己做,這樣既可以把最新的技術研發轉化到量產技術上,同時成本占約70%的核心零部件自制,可以更好地對它進行品控和成本管理。
有人說燃料電池有很大的降本機會,只要把材料搞定、把規模做上去,技術和工藝突破了,成本就可以急劇下降。
盧兵兵認為,燃料電池的春天即將來臨,他個人判斷燃料電池汽車第一波拐點,大概會在2025年,商用車會到一年幾萬輛的規模;第二波拐點,他估計會在2028-2030年,在燃料電池商用車非常大的應用規模以后,通過技術及成本進一步的優化,有一部分燃料電池汽車會進入乘用車領域,會掀起燃料電池汽車第二波的拐點。
另外,捷氫依托于上汽集團的平臺,也和很多上下游企業里跟氫能、跟燃料電池應用場景、跟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各方進行了非常密切和廣泛的聯系。目前,捷氫已和金山化工園區、寶武集團、上海機場集團、華誼集團、國家電投等都進行了深入交流,簽訂了戰略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推動整個燃料電池大規模的應用。
捷氫一直本著應用一代、研發一代、規劃一代的產品思路,通過技術不斷迭代,提升性能及降低成本保證產品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據盧兵兵透露,捷氫8月份即將發布P4系列的產品。捷氫希望通過P3、P4、P5系列產品的量產開發逐漸降低產品的成本。2025年,捷氫預期P5系統物料成本將降至與動力電池存在相當的經濟性。同時,捷氫希望再通過氫氣端的共同努力,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燃料電池在很多場景下也能得到應用。
從上汽集團的logo和愿景、使命、價值觀全面更新開始,新上汽已經以全新的面貌向我們走來。
上汽旗下的這批科技“小巨人”企業,不管是零束,還是捷氫科技,而或是中海庭、聯創電子等,接下來都將不斷給整個智能汽車領域,帶來新的活力和創新產品。
全面向用戶型高科技企業轉型,上汽正在全速駛來。(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張敏)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