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買不起核心商圈的一平米房,但你絕對買得起那里的一杯奈雪。

或許這就是高端現制茶企業所聚焦的“90后+女性”消費主力所葆有的心態。不用成千上萬,只要30+人民幣,就可以過一把“高端”消費的癮,這真的可以算是一樁性價比很高的體驗了。正因如此,這對80后有為夫妻——趙林和彭心,在2015年成立奈雪的茶之后,從無到有的把高端茶飲的門店開在了61個城市的422個寸土寸金的核心商圈。
2021年2月11日,奈雪的茶(H01491.HK)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雄心勃勃的提出在未來的兩年內,奈雪將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開設300-350間茶飲店。
不過,新店是開起來了,營收規模也相應上去了,IPO似乎也要按部就班的展開了,但奈雪的凈利潤卻一直沒有翻紅。
想想那些年自己曾經沖過會員的奶茶店,如今卻再不見蹤影,不知列位有沒有過疑惑,為什么一杯杯價格不菲的奶茶,好像不像看起來那么賺錢。
此刻,饃饃買了一杯奈雪的茶,一邊翻著奈雪招股書一邊來給各位揭秘為啥奈雪還不賺錢?
三十塊一杯的奶茶,為什么還賺不到錢?
奈雪的茶,跟它的名字一樣霸氣。奈雪最暢銷的霸氣鮮果茶系列的均價要30+,鮮奶茶系列的均價也在25+,歐包系列中,一個甜甜圈要15+,規格稍微大一點的都接近30。
定位高端的奈雪雖然價格不菲,但似乎阻卻不了消費者嘗鮮的購買力。公司營業收入從2018年的10.87億元迅速增長,僅2020年前三個季度,奈雪就取得了21.15億元的好成績,獲得61%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高定價+高銷量,就是這樣看起來非常賺錢的門店,卻依然無法實現盈利。2018、2019和2020年前三個季度,合并層面的奈雪分別虧了1.1億元、1.5億元和1.7億元。
是誰吃掉了奈雪的利潤?
持續增長的原料
2020年前三個季度,奈雪的原料成本高達8.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2個億,原材料成本增幅高達29.7%,原材料成本連續三年成上升態勢,目前已經達到38.4%。也許,有人會說這是良心賣家,但在口感無法明顯優于競爭對手(喜茶)的前提下,控制不住原材料本身就反映了公司對上游供應商較低的議價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奈雪對上游供應商控制力的不足。
居高不下的租金
即使有疫情影響,奈雪在2020年也沒有吃到降租金的紅利。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租金占比約為15.2,%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公司老板娘曾經無奈表示,在核心商圈租店鋪,奈雪跟別人并沒有什么不同,租金上并沒有什么優惠。
一個海底撈也許能為一座商場引流,但一杯奶茶估計就懸,這也許就是為什么商家會給海底撈租金優惠,而不會給奈雪的原因吧。
2018-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營業成本構成情況
控制不住的人工
雖然說奈雪人工成本占比有所下降,但其實人均產出并沒有太大改善。2019年前3個季度,奈雪的員工人數僅有4400人,人均產出為39.8萬元/人。2020年前3個季度,奈雪的員工人數達到了8562人,產出收入為21.1億元,人均產出為24.7萬元/人,比去年同期甚至下降了15.1萬元/人!

再高端的奈雪,也沒有逃過傳統餐飲業“三高”吞噬利潤的老路。
增客不增利,那增長行不行?
雖然說不賺錢,但如果有增長,也能讓投資者看到希望。奈雪未來的增長是否可持續,恐怕還要看奈雪的需求能否下沉。
首先,定位高端現制茶的奈雪,是否能讓二線城市的消費者接受30+一杯的定價,還是存疑的。畢竟二線城市對于價格更友好的一點點和coco可能接受度更高;其次,二線城市奈雪的營業收入恐怕很難做到一線城市的水平,而且嘗鮮后的消費者是否會長期復購,恐怕也與當地的收入水平密切相關。其實,對比以下現在奈雪一二線城市門店的經營情況,恐怕也能大致推測二線城市是否能成功滲透。
二線城市店均營業收入遠遠低于一線城市水平
2020年前3季度,奈雪在一線城市擁有155家門店,產生營收8.19億元,單店營收為528.5萬元;在二線城市有98家門店,產生營收4.19億元,單店營收為427.9萬元。所以二線城市的單店營收水平還是遠遠低于一線城市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二線城市即使能夠繼續滲透,那么它帶來的收益也將遠遠低于已有的一線城市門店。
二線城市門店日均銷售額下降更快
此外,不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奈雪的店均日銷售額都在下降,只是二線城市的店日均銷售額下降的幅度為50%,比一線城市的下降幅度(24%)下降的更快。
奈雪門店日均銷售額:二線城市下降更快
二線城市單均銷售額繼續下降
從單均銷售額來看,一線城市的單均銷售額比去年小幅提升,但二線城市的單均消費水平卻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9%。此外,從2018年至今,奈雪在二線城市的單均銷售水平一直處于下行水平。
奈雪單均銷售額:二線城市出現顯著下降
結語
輿論一直將奈雪和喜茶比作中國的小星巴克,但奈雪與星巴克到底可否類比,饃饃認為二者在社交屬性上還是存在差異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把兩位CBD精英碰面常常說的“走,我們喝杯咖啡去”,換成“走,我們喝杯奶茶去”,立馬就有了閨蜜相約逛街的既視感。這顯著說明,星巴克等高端咖啡實際上給與消費者以商務社交場景,但現制茶飲店顯然并不具備這一性質。所以,用星巴克的增長和擴張去類比奈雪,目前來看并不十分妥當。
誠然,隨著中國消費升級,現制茶飲業的潛力無限。但是,由于這個行業門檻很低,差異度又不高,而且產品模仿成本很低,所以想要保持客戶粘性是很難的。不管有沒有“高端”、軟歐包和新鮮的草莓,這都不是不可復制的。所以,明星們常常開奶茶店,但開咖啡店的卻不多,就是這個道理。
如今,奈雪上市在即,新品也在跟一哥喜茶較勁,但是霸氣的草莓橙子和葡萄,是否能成就公司霸氣的利潤?
想到這里,饃饃深吸了一口杯中的奈雪……有些盛名之下,其實難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