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天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2021年6月23日,“數字貨運第一股”滿幫集團正式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開盤價報22.5美元,較發行價19美元上漲18.4%,截至收盤,其股價報21.50美元,漲幅13.16%,市值達到233.58億美元。
據悉,在上市前,滿幫集團就獲得多家投資機構的認購和意向,包括景順投資(Invesco)、富達國際(FidelityInternational)、安大略省教師退休金計劃(OTPP)都參與了滿幫集團的上市認購,也就是說,此次上市,滿幫募資總規模或超20億美元。
受到多個投資機構認可,滿幫集團的投資邏輯是什么呢?
滿幫集團是“數字貨運第一股”
滿幫的前身是運滿滿和貨車幫。運滿滿是一家江蘇的企業,貨車幫則來自貴州。
2017年11月,在王剛的撮合之下,雙方合并為滿幫集團,并由王剛擔任滿幫集團的董事長,直至2020年11月,王剛才卸任,改由運滿滿的CEO張暉擔任。
合并后,滿幫集團繼續受到資本青睞,三年內獲得的融資接近46 億美元,與此同時,作為貨運界的“滴滴”,滿幫集團的業績也有目共睹。
據滿幫集團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底,滿幫業務已經覆蓋全國超過300座城市,線路覆蓋超過10萬條,全年GTV達1738億元,約占中國數字貨運平臺GTV總量的64%;訂單量達7170萬單,共計280萬卡車司機在平臺上完成貨運訂單,約占中國中重型卡車司機的20%,截止2021年一季度,滿幫貨主平均MAUs(月活躍用戶數)為122萬,同比增長67%;成交訂單數2210萬單,同比增長170%。
財務數據方面,滿幫2019年與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24.7億元與25.8億元,同比增長4.4%,毛利率從44%增長至49%。經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調整,滿幫在2020年已實現凈利潤2.81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凈利潤達1.13億元,同比增長324%。
公開資料顯示,滿幫集團創始人張暉和滴滴創始人程維的人生軌跡頗有些相似之處。
2005年,剛畢業不久的二人于同年加入了阿里巴巴,均負責B2B銷售業務,二人也都在各自負責的方向上嶄露了頭角。2011年,程維已是阿里巴巴B2B部門最年輕的區域經理,而張暉也已經成為阿里廣東大區的總經理。
2011年,張暉從阿里巴巴離職。離職后的張暉,在兩年的沉寂后,于2013年底創辦了線上貨運信息發布平臺“運滿滿”,并于當年11月獲得了曾投資過滴滴的天使投資人王剛的數百萬元投資。
據媒體報道,張暉在建立運滿滿之前,已經認識到物流行業存在信息不對稱、空駛率高、運力利用率低、信用機制不完善等問題。而王剛的一句“客運市場有了滴滴,貨運市場還缺少這樣一個產品”,讓他最終決定建立一個數字貨運平臺。
與滴滴的發展進程相似,2017年,在天使投資人王剛的撮合下,運滿滿同其最大對手、同為頭部數字貨運平臺的貨車幫完成合并,并更名為滿幫集團,王剛出任新集團的董事長兼CEO。隨后,滿幫集團獲得國新基金、軟銀、紅杉中國、紀源資本、金沙江創投等超過40億美元的資金,此外,GPLP犀牛財經還發現,紅杉中國、紀源資本、金沙江創投、阿里巴巴及軟銀等機構均曾參與過對滴滴的投資,這也代表著上述機構可以將滴滴的“成功模式”介紹給滿幫集團。
事實上,滿幫集團的業務模式也與滴滴有很多相似之處。
同滴滴相似,滿幫集團主要采用C2C的業務模式。以滿幫集團旗下的運滿滿APP為例,該APP分為司機版和貨主版,分別用于司機端和托運人端,而滿幫集團則負責撮合司機與托運人之間的交易。
(來源:滿幫集團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0年,滿幫集團貨運匹配服務業務產生的收入占比分別為71.6%和75.5%,價值增值服務產生的收入占比分別為為28.4%和24.5%。
滿幫集團的貨運匹配服務主要包括貨運經紀和貨運清單服務。
招股書顯示,滿幫集團貨運經紀服務的主要內容是撮合托運人和司機的訂單,2019年至2020年,滿幫集團貨運經紀服務的凈收入占比分別為52.3%和52.9%。貨運清單服務則主要面向托運人,在滿幫集團的貨運平臺上,每個托運人能免費發布的訂單是有限的。托運人可以通過開通會員的方式,獲得發布額外訂單的權利。
可以說,滿幫集團是中國名副其實的“數字貨運第一股”。
滿幫集團持續向上的投資邏輯
在中國的公路上,平均每天有1.26億噸的貨物在運輸。如果按照每輛車載重25噸計算,每天有504萬輛貨車跑在路上,它們所運輸的貨物占到全國貨運量的74%,與此同時,超過5萬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公路運輸市場。
不過,與中國公路貨運市場規模高達5萬億人民幣不同的是,盡管公路貨運是物流運輸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中國在公路貨運市場物流效率不高。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3月份,我國公路運輸效率指數98.7,低于基準數(100)1.3個指數單位,相比上個月大幅提升,與上一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09個指數單位。
與此同時,麥肯錫(McKinsey)發文解析中國公路貨運市場指出,相較于歐美市場,中國公路貨運市場存在供給分散、需求即時的特點。在供給側,90%的市場由長尾個體卡車司機組成;在需求側,合同性市場占比有限,中小企業的運輸需求波動性較大,即時需求市場占主體。
也就是說,在公路運輸5萬億級的市場規模之下,其數字貨運平臺的滲透率仍舊是冰山一角:根據CIC報告,2020年數字貨運平臺GTV總額僅占整個公路運輸市場的4%,預計2025年將增長至18%,整個市場的數字化機會巨大,其中,整車和零擔運輸作為最大的細分市場,規模達到5.3萬億元,且預計到2025年,將進一步增長至6.5萬億元。
這讓“中國數字貨運第一股”滿幫集團的持續向上發展充滿了想象空間。
正如滿幫集團招股書顯示,中國公路運輸市場即時性需求居多,而且一大批長尾貨主(需求端)和卡車司機(供給端)都是小微企業甚至是個人,因而信息極度不對稱,導致交易復雜低效,雙方成本高昂。
對此,滿幫將通過建立一個數字化、標準化、智能化的平臺,提供貨運黃頁服務、貨運經紀服務、線上交易服務及一系列增值服務,打通線上車貨匹配及交易閉環,實現貨主與司機的無縫連接,從而推動整個物流行業高效運轉,并逐步構建起覆蓋公路運輸全服務場景的貨運生態。
在持續努力下,據滿幫集團招股書顯示,作為“中國數字貨運第一股”,滿幫集團憑借GTV已經成為了數字貨運領域的龍頭老大,市占率64%,規模優勢明顯;且當前整個數字貨運行業的規模占整車運輸市場的比例僅7.1%,這便意味著滿幫集團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同時,雖然仍處于商業化初期,但滿幫通過成本的控制已實現了Non-GAAP凈利潤的扭虧,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基本面的質量,且布局自動駕駛為未來業態發展做充足準備。
可以說,領先的市場規模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這讓滿幫集團充分激發了全球范圍內多家投資機構的投資意愿,滿幫集團在上市之后保持持續向上發展的趨勢依舊。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