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20社,作者丨馬程,編輯丨王曉玲
山東濱州,濱北工業園的一間不起眼的工廠里,一只巨大的、足有4層樓高的巨大發酵罐,一周7天、一天24小時不停機。發酵罐里是元氣森林等網紅飲料的重要甜味來源——赤蘚糖醇。
2018年,元氣森林喊出“0糖、0脂肪、0卡路里”的口號,到2020年,疫情后代糖飲品爆火,赤蘚糖醇儼然成為年輕人健康飲食的寄托。
三元生物也順勢成為全球最大的赤蘚糖醇生產企業,而且這家公司目前主要生產這一種產品。作為代糖的一種,赤蘚糖醇這種白色晶體,從未像現在一樣備受矚目。
現在,赤蘚糖醇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供應商,也成為元氣森林最大的代糖供應商,訂單絡繹不絕,已經供不應求。2020年年底,三元生物向創業板遞交上市資料,擬募資9億元,將用于年產50,000噸赤蘚糖醇及技術中心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預期在2021年完成過會。
這甚至超出三元生物董事長聶在建的預期。
每天下午4點半,71歲的聶在建會準時出現在三元生物的會議室里,聽取技術匯報。他穿著Polo衫和西裝褲,自己開著車穿梭在兩個廠區。不遠處的另一個廠區,是聶在建的另一個生意——山東傳統支柱產業之一的紡織印染。
“倒推到13年前,我當時唯一的想法,是從紡織業里逃離出去。”聶在建對20社表示。
從早上8點半上班打卡,聶在建會一直在距離廠區一公里外的研發中心的辦公室里,會見來自各地客戶。僅僅春節后,他就連續會見了農夫山泉、娃哈哈、加多寶、王老吉等多個國內的飲料快消品廠商,還有不少外國廠商的委托人。
三元生物廠區內部 圖源/作者
三元生物廠區外緣,二期工程已經建設中,預計年底投入使用。由于時間緊張,每天的技術會上,負責人做完發言討論后,會立刻回到工作崗位,剩下的人留下,繼續在白板上籌劃技術方案。
“現在所有找上門的客戶,無論多大牌,我們一般只能答應他們要求的1/2 量。”聶在建說,這個市場已經供不應求。
赤蘚糖醇的合成原理并不復雜。葡萄糖(C6H12O6)加入菌類,經過多重工序發酵,成分發生改變,減去2個碳分子,析出一種不被人體吸收的成分——赤蘚糖醇(C4H10O4)。
與大眾叫得上名字的木糖醇、安賽蜜相比,赤蘚糖醇的優勢是90%會快速被腸道吸收,但不參與人體代謝,就直接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剩下的10%經過腸道,理論上也可以被細菌發酵使用。這意味著幾乎不會給身體造成負擔的“甜”。
但赤蘚糖醇生產過程中涉及多個技術環節,包括發酵培養基配方、發酵工藝控 制技術、母液回收技術、提取技術、分離脫色技術、復配技術等。由于發酵生產為全流程續貫式推進,其中任何一個環節涉及的技術無法攻克或存在瑕疵都對最終的產品質量有重要影響。
三元生物內部 圖源/ 官網
直到2020年,全世界的95%的赤蘚糖醇都在依靠5家工廠供給。其中有3家在山東,三元生物、 德州保齡寶和諸城東曉,另外兩家在美國——嘉吉和JBL。其中,三元生物的市場占有率高達33%。
全球赤蘚糖醇份額 圖源/招股書
最近兩年,這個小眾的產業開始受到更多關注。
很多大廠開始籌備建設赤蘚糖醇生產線,但由于市場并無標準成套設備供應,需要一段時間搭建、摸索。而行業里資深技術人才數量極少,大多受到各生產企業的嚴格保護。另一方面,新進入者需要耗費較大時間和規范成本以逐步獲取相應的資質認可。
三元生物廠區內人來人往,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客戶來參觀驗廠。從2017年開始的,三元生物的產值每年都在翻倍增長。園區正在擴建的二期工程,預計產量提升5億噸,在年底投入生產。另外,公司還有一個7億噸的項目,已經完成招標。
根據沙利文預測數據,2020 年至 2024 年,全球赤蘚糖醇需求量將以 22.1%的年均 復合增長率進一步增長,赤蘚糖醇市場空間已進入高速增長期。天風證券研報指出,假設未來赤蘚糖醇代替5%的白糖市場,那么僅國內潛在需求空間有望達到80萬噸。而智研咨詢指出我國2019年赤蘚糖醇產量僅4.62萬噸。這意味著市場應有20倍左右的增長空間。
聶在建回想起三元生物的發展,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13年前,他想找一個項目從紡織業“逃離”時,他的全部工作經歷都來自印染工廠。
紡織業是山東的傳統優勢產業,濱州、淄博、聊城都是傳統棉花產區,棉紡、印染企業扎堆遍布在山東各地。濱州的魏橋、濱印等上市公司的主業均是紡織。
時間回到十幾年前。2008年左右,中國的紡織產品已經占了世界消費總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這時聶在建已經進入這個行業30多年了。聶在建1970年參加工作,在濱州印染集團工作過18年,從維修工開始,一直到車間主任,集團高管。用他的話說,廠里所有的職位他都做過,所有的技術他都琢磨透了。
“印染是水溫要加熱到多少度,怎么調顏料;到了制糖就是加什么菌類,多高溫度的時候加,發酵多長時間就才能得到最多糖醇,原理很像,又不太一樣。”聶在建到現在還堅持主持技術會,帶著團隊一起研究提升效率。
千禧年之前,聶在建離開濱印,相繼創建了創新紡電、群益染整和三元家紡,都是紡織品印染的老本行。
2008年,他決定尋找第二曲線,“市場已經逼近天花板,必須要開始轉型。”
對于選中了赤蘚糖醇,聶在建認為這是當初對行業的觀察判斷,也需要一點巧合。
日本是最早生產使用赤蘚糖醇的市場。21世紀末,聶在建在日本考察時,第一次見到了餐桌上的赤蘚糖醇,味道不太甜,又聽說這種代糖不損害腸胃,不長齲齒,糖尿病人可以使用。
另一方面,山東是玉米主產地,聶在建的工廠附近就有很多葡萄糖漿生產廠,這是糖醇的主要原料。
三元家紡公司紡織品也出口海外,有客戶的經驗。聶在健的第一個想法是,趁行業還沒發展起來,先入局,初期可以主要面向海外市場。
2009年,聶在建收購了瀕臨破產山東天綠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開始建生產線、研發產品。
三元生物的產品 圖源/1688
當時國內還另外兩家生產廠商,但都有其他主營業務——保齡寶是國內最大的木糖醇和人工甜味劑生產商;諸城東曉更是一家多元化玉米深加工產業體系, 年產玉米淀粉 60 萬噸、食用葡萄糖 26 萬噸、麥芽糖漿 20 萬噸等等。至今,兩家赤蘚糖醇產量也只停留在1萬噸。
“最大的問題就是貴。產量不高,又不甜。”聶在建感嘆。
彼時,國內外主流代糖都是高甜度的人工合成糖,比如可樂中使用的安賽蜜、阿斯巴甜。赤蘚糖醇的甜度低,只有白砂糖的60%-80%,一公斤葡萄糖發酵,只能生產出500g糖醇,后期依靠技術改進,才提升到 700g左右。這意味著單價很貴。這葉意味著要用赤蘚糖醇來生產消費品,價格極其高昂,是人工合成糖精的數倍。
“誰愿意花這么大的成本用糖醇做消費品呢?”聶在建一度認為,赤蘚糖醇只能在海外尋找客戶,在國內的應用場景,只有小規模用于醫藥用品,比如糖尿病藥劑。
三元生物產品 圖源/官網
2012年時,聶在建在德國參加展會,一位從事生物研究的教授警告他,要做好至少虧損3年的準備。聶在健當時不以為然。但沒想到,5年后的2017年,三元生物依然處在扭虧的邊緣。
質檢負責人王云從建廠起就在這里工作。他表示除了市場問題,公司成立前幾年,技術力量不足,導致產品轉化率很低,一公斤葡萄糖最后只能產出300g糖醇,因此生產成本太高。
“最初和山東省發酵研究院合作的,但效果并不好。最后還是靠自己內部慢慢試驗。”王云回憶。
2012年,在營業收入僅1400多萬元的情況下,聶在建拿出其中76%,也就是1100余萬元,引進高端技術,又與上海交大、石油大學等專家學者開展合作。技術提上去后,三元生物的發展才走上正軌。2018年,三元生物的“發酵法生產赤蘚糖醇技術”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直到現在,每天都會做技術改進。”在王云看來,雖然現在很多大公司也在投錢做糖醇,可以高價找設計院做完整的流程再投產,但在生產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實際問題,“要節省發酵時間,提高轉化率,提升成品率,這些都需要多年的技術積累。”
也正因如此,三元生物的毛利率達到44%,遠高于行業水平。
幸運的是,三元家紡一直有穩定的客戶,是國內安保制服的主要供應商,也有大批海外客戶,收入較為穩定。最初的7、8時間里,三元生物持續虧損, 只能靠家紡的營收來輸血支撐。
最艱難的時候,三元生物的市場團隊每年都在世界各地參加展會,一家家談客戶。
三元生物那時生產的赤蘚糖醇,大多進入了海外工廠和家庭。2015年,三元生物在新三板過會,招股書顯示,其主要客戶包括日本的健康零食企業Saraya,美國主營冰淇淋、餐桌糖企業HFMH等。
赤蘚糖醇下游產品 圖源/招股書
但是,2014年全國赤蘚糖醇行業市場規模僅為1.15億元,全球的整體規模不過5億元。
王云記得,2015年,第一次全年生產突破1000噸,廠區到處拉了條幅,全體員工一起聚餐慶祝。而放在現在,這只是十來天的產量。
赤蘚糖醇全球產量變化 圖源/招股書
相比之下,國內最早搭建赤蘚糖醇生產線的保齡寶,一直沒有增加投入,產量維持在5000噸左右。
“我們也一度認為,這個生意可能就只有歐美的餐桌,只能想辦法提高效率,先扭虧,占領更多市場。”聶在建回憶,“后續更多要研發的新型糖醇,主要用于醫療、化工等領域。”
這種情況在最近兩年發生改變。2019年,全國整體市場規模已經增長至了6.55億元,行業市場規模增長極為迅速。到2020年,三元生物的年產量已經突破10萬噸,預計在2021年依然會實現翻倍增長。
對應的,三元生物的利潤也在快速上升。根據招股書,2019年凈利1.37億,同比增長99.59% ,2020年上半年凈利已經達到1.1億,同比增長74.65%。
聶在建沒想到,這么昂貴的功能糖,會大規模應用在瓶裝飲品中;更沒想到的是,引發行業震動的關鍵,是一個沒有代糖生產經驗,沒有制作經驗的游戲團隊。
引發蝴蝶效應的是元氣森林創始人,今年38歲的唐彬森。
唐彬森和聶在建是兩個時代的創業者。他從少年時就接觸互聯網編程,學生時期拿過編程設計大獎;他思維活躍,是連續創業者,此前曾創建是社交游戲公司——智明星通,團隊做出過風靡一時的“開心農場”,位列出海手游榜第一的《列王的紛爭》;他也是資本玩家。2014年智明星通放棄獨立IPO,以溢價28倍的價格賣給了中文傳媒,唐彬森成功套現10億元退身而出。此后,他才開始用互聯網的思維做消費品。
聶在建還沒有和唐彬森直接見過面。實際上,由于在業內名氣不大,元氣森林最早找過保齡寶等其他功能糖的生產廠家, 直到2020年才通過層層代理商找到三元生物。
“因為其他家的產能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聶在建提到。
對于元氣森林為什么能成功,聶在建思考了很久,“也許擅長游戲、動畫圖像的團隊,他們沒有框框,目標很清楚。也知道消費者是誰,擅長研究消費者的心態,而不是我們日常思考的,怎么提升產量,提升效率。”
兩條不同軌道的線,在2019年新冠疫情中交會。
疫情是整個行業的重要催化劑。“大家對于健康更為看重,愿意為健康的食品買單。相比歐美多年培養起來的習慣,國內的意識是飛速提升。”聶在建表示。
根據卓創資訊消息,受供應緊缺支撐,2021春節后赤蘚糖醇價格持續上漲。到5月,個別主要廠家報價已高達36000元/噸,較2月19日價格的漲幅達到80%。
不過,對于三元生物來說,這同樣也帶來了挑戰。其在招股書的風險提示中聲明,目前公司的主要風險來源于單一的產品。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整體來看,在三元生物品類單一、產品單一、渠道單一、客戶單一、模式單一的情況下,公司存在較高的經營風險,且產品存在被替代的可能性,所以三元生物急于上市也是基于這五個單一。
三元生物對此表示,公司逐步推出復配糖產品、積極開發萊鮑迪苷M、阿洛酮糖等新產品,但是公司產品結構仍然以赤蘚糖醇為主。
也就是說,如果在之后幾年內,有全新更為健康的新物種代糖橫空出世,取代赤蘚糖醇目前的地位,對于投入12億新產能的三元生物來說,會因此遭受重大損失,甚至全面掉隊。
上一代人工合成甜味劑生產廠商正是如此。如A股上市公司金禾實業,這是全球安賽蜜的最主要生產企業,可口可樂等知名企業的供應商,全球市占率超過65%。也是全球人工合成甜味劑的龍頭企業。但從近幾年的年報數據看,業績卻持續下滑。2020年度,金禾實業實現營收36.66億元,同比下降7.69%;實現凈利潤7.19億元,同比下降11.16%。
甜味劑發展趨勢 圖源/招股書
隨著赤蘚糖醇的火熱,傳統甜味劑市場遇冷。再往前追溯,另一種曾經改變國民消費習慣的木糖醇,在近年來也在衰落。
根據智研咨詢數據,由于生產過程需要燃燒玉米芯,產生環境污染,再加上生物發酵的方式對技術要求高,造價昂貴,木糖醇市場規模已經從2012年高峰16.2億元,下降至2019年的2.97億元,下降幅度高達81.67%。
至于三元生物會否走向下游,發展自己的食品品牌,一位公司內部人士否認了這一說法。“因為現在行業總體供不應求,我們現在還是聚焦在擴產能研發上,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
“現在行業內誰也不愿意丟掉商機,現在全力以赴都在圍繞著這個產品,也就是說目前比較好的商機面前,我們還是多抓一把算一把。”聶在建表示。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