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港股研究社
多年前,國內護膚品行業還是國外大牌橫行的時代,在每個愛美女生的護膚盒里,幾乎都有國外品牌的存在,特別是此前較火的Sk-II神仙水,一度長期霸榜。
不過近幾年,隨著我國國貨的崛起,很多國產品牌開始出現在消費者眼中,花西子、完美日記等國潮品牌混的風生水起,一些微商品牌也開始打著國貨的名號紛紛掀起新一輪浪潮。
近期,“AOEO”、YOKIA、“UNISKIN優時顏”等國產護膚品牌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其中,不乏紅杉資本、高榕資本等知名機構的存在。
另外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20年一年,就有超過20家國內護膚品公司獲得融資,融資規模累計超過10億元。國產護膚品牌為何在近年來能頻受資本市場青睞?或許我們要從國產護膚品的發展史說起。
說起中國近代化妝品,成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時間,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末期。
1898年,中國第一家現代化妝品企業“廣生行”成立,其在20世紀初推出的“雙妹雪花膏”自誕生起就風靡上流名媛圈,迅速占領了中國的化妝品市場。
從時間上觀察,廣生行的誕生與同類國際知名品牌旁氏、夏士蓮處在同一時段,加之本土作戰的優勢,讓廣生行的護膚品系列長期處在一線市場。
經過近25年的發展,1931年,終于誕生了國內首個護膚品牌“百雀羚”,到了1945年,頗具知名度的百雀羚已在戰火紛飛中躍升國內護膚品領域第一品牌。
隨著改革開放,國內商業環境陸續復蘇,國產護膚品牌重新在國內護膚品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時間來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寶、小護士、丁家宜、美加凈、郁美凈等國貨護膚品的蜂擁入局,加固了國產護膚品牌的市場地位。2002年,大寶和小護士分列中國護膚品市場的冠亞軍,丁家宜、羽西等國牌的市占率也名列前茅。
不過伴隨國內市場對外開放的深入,一批以歐萊雅、資深堂為代表的國外護膚巨頭登陸中國,憑借自身優勢的加持,加之國內消費觀念的轉變,國內護膚領域很快成了外資品牌的天下。
2003-2004年,歐萊雅先后收購小護士和羽西;2008年,強生收購大寶;2011年,科蒂收購丁家宜......
雖然在2008年,給了僅存的國產品牌一口喘息的時間,但在當時“韓妝”流行的趨勢下,也逐漸沒落。
2012年,“悅詩風吟”、“TFS”、“Skin Food”等韓式護膚迅速崛起,“悅詩風吟”在此后幾年始終保持著每年超30%的銷售額增速。國產護膚品牌雖然做出相應對策,但在“韓妝”以及國外品牌的雙重夾擊下,也只是強弩之末。
轉折的時間點發生在2016年,隨著“新消費”的崛起,消費群體的轉變,“Z世代”的強勢進場讓闊別了20年的國產護膚品牌,看到了重回歷史舞臺的機遇。
截止目前,僅在廣州的國內美妝工廠就超過1萬家,以科絲美詩、瑩特麗為代表的國際老牌工廠也逐漸開始開放對國貨品牌的代工。
國產護膚品牌的故事還在繼續,那么,在國外品牌云集的中國護膚市場,國產品牌為何能重新崛起,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人均收入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到2018年,中國人均GNI就達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這也帶動了我國消費結構的持續升級。
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國人對外在形象要求與認知持續提升以及核心消費人群結構的變化等一系列因素驅動下,國內護膚品行業一直保持穩健增長。
尤其是近兩年以來,國內護膚品市場需求迅速增長,行業市場規模增速不斷提升。根據歐睿咨詢統計,2012-2019年國內護膚品市場年均復合增速達到9.8%,遠超同期全球化護膚品市場年均復合增速的1.1%,到了2020年, 中國護膚品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630億元。
以HFP、完美日記、花西子為代表的新銳國貨品牌冒尖而出,短短兩年時間實現了過去傳統品牌10年才能達到的規模。
回看國貨品牌的崛起之路,與“國潮”的發展有著直接關系。
近年來,“國潮”悄然興起,刮起了強烈的浪潮風暴。在互聯網盛行的今天,只要你能想到的行業,基本在網上都能搜到有關“國潮”的字樣。
2018年,“國潮”爆發,市場上將其稱為“國潮”元年,同年2月,李寧攜中國風時裝走上紐約時裝周,”中國李寧“四個字開始刷屏朋友圈,國潮大幕正式拉開,這一年幾乎各行各業都在往“國潮”上靠,甚至連周黑鴨、瀘州老窖也跨界做起了“國潮”美妝。
也就在這一年,花西子憑借“東方彩妝”迅速走紅,短短三年時間闖進天貓10億俱樂部,2020年“618“活動問鼎天貓臉部彩妝品類冠軍,淘寶3、4月份銷售量同比增長300倍以上 。
另外,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和工作節奏的加快,讓消費者對護膚品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同時也推動了國內功能性護膚品牌的蓬勃發展。
今年1月,被譽為“新時代的資生堂”的溪木源獲得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這是溪木源成立一年半以來第6次融資,此前已完成5輪融資。
這一利好消息更是推功能性護膚賽道的熱度,也吸引了一大波品牌的加入。去年9月份,國貨“紅人”梵蜜琳正式“宣布”進入功能性護膚賽道。
事實上,資本對國貨品牌的認可并不止于一級市場,在二級市場同樣受到投資者的關注,目前已有完美日記、貝泰妮等國貨品牌在美股、A股成功上市的案例,但目前,港股市場還未出現具備代表性的國貨品牌概念股,這也給港股的護膚品空白區留下了一些懸念。
不過喜人的是,隨著國貨護膚品牌的未來潛力逐漸凸顯,港股市場上,一些美妝概念股也以展露苗頭,這也給予了港股市場一定的提振作用。
在“國潮崛起”紅利的波及下,完美日記的母公司逸仙電商,登陸美股時,就斬獲了驚人的成績。上市首日大漲75.24%,一度漲幅超過100%。
A股市場,同屬于護膚品賽道的貝泰妮,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看好,成為創業板上市的“功能性護膚第一股”,上市至今,貝泰妮累計漲幅達到37.31%,市值一度突破到1200億元。
目前,國內美妝賽道還存在較大的增長潛力,對比相對成熟的國外品牌,國內美妝賽道玩家的估值仍有較大的空間。
然而港股市場上還未出現同類型的護膚品概念股,雖然在19年,澳寶化妝品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但由于某種因素,最終未能成功上市,而霸王集團雖然有涉及護膚品系列的一個分支,但目前市場上對其的關注度不高,也沉浸在資本的泡沫之中。
但這并不意味著港股市場不會出現相關類型的概念股,同屬于美妝賽道的美妝電商領域已有不少玩家奔往IPO戰場,繼優趣匯之后,國內美妝代運營企業悠可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沖擊港交所“美妝電商第一股”;僅在2020年,一年時間之內,紐西之謎就獲得了三輪融資,最高的融資金額達到3.5億元人名幣,成為當時護膚品領域的最高融資金額;另外,已經在A股上市的貝泰妮正在籌劃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計劃將在香港上市,這也足以說明資本市場對國貨品牌的看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賽道發展,國貨品牌的一些自身問題也在暴露出來。「港股研究社」通過對95后一些女性的采訪中了解到,一些國產護膚品的成分效果,跟宣傳上還是存在一些區別。這就要求國貨護膚品、美妝品牌在今后的發展中對技術提出更高的標準,以獲得長期的發展。
不管怎樣,港股市場目前護膚品領域相對空白,在當前國貨品牌頗受市場歡迎的背景下,先發優勢或許同樣會在二級市場上有效。
總的來看,資本市場對護膚品玩家的青睞,也源于中國護膚品賽道的不斷崛起,隨著港股市場的價值凸顯,以及同類型賽道玩家的前車之鑒,或許在不久之后,港股市場將迎來護膚品賽道第一股的出現。但對于國產護膚品玩家而言,直接面對的是當下愈發挑剔的消費者,最終比拼的依然是技術和品牌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