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顯微故事,作者 | 郭兆麗,編輯 | 卓然
飲食三餐,是中國美食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
美食作為傳統文化,更是順著絲綢之路,傳遍了世界,形成了中國特有的軟實力。
而作為文化,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因此每一次的技術革新,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比如工具的發展,宋朝出現了“鍋”之后,讓飲食工藝從蒸、煮、烙中解放;
比如手藝的發展,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八大菜系、紅白案手藝;
比如交通的發展,明朝末年辣椒傳入中國后,中國人的口味更廣了。
而其中,信息技術的發展,更讓美食行業有了巨大變化。
互聯網的普及、短視頻的興起,描述一道美食如何產生早已不再是難事。
圖文、短視頻、直播、連麥……通過內容載體的不斷演化,你可以從食材被農民收集的那一刻開始,多角度了解到擺在面前這道菜的前世今生。
而內容載體的變化也帶來了傳播手段和營銷模式的革新,不僅讓行業產生無數的可能,也讓從業者及大眾一并體驗到這種新的變化。
有的人通過視頻,讓一道“西紅柿炒雞蛋”到底是先炒蛋還是先炒番茄、到底要精確到多少用鹽變得“眼見為實”,更讓每一個看過視頻的人都能1:1還原。
有的人通過直播連麥,在陜北農村的灶臺前一躍成為了陜西旅游推廣大使,還有了想帶動陜北農產品銷路的想法。
在她們身上,美食與新技術的碰撞產生了巨大的“蝴蝶效應”。
每一次美食分享都不再僅僅停留在菜品本身,它可以是一次國貨品牌的線上傳播、一次當地旅游文化宣傳、一次探尋珍稀食材的“尋路中國”……
滿足味蕾之外,發現美食、制作美食的人,還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啟迪。
?
“太有意思了,霞姐唱首歌吧”
“啊,潮州話聽不懂”
“山哥表演個節目吧”
一條條留言刷過屏幕,陜北霞姐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6月10日,這天是陜北霞姐和2000多公里外的潮州山哥初次見面的日子,見面是通過微博直播連麥完成的,還涌入了數萬人圍觀。
直播之前,霞姐很緊張。腦子里不斷地涌現出疑問,“對方聽得懂自己說話嗎?”“會不會有文化差異?”“該怎么“拉話”(陜北話“聊天”的意思)呢?
以至于連麥之前,霞姐腦子一片空白,手心被汗水浸濕。
但真連上麥以后,霞姐找到了“拉話"的感覺。她開始和那頭的潮州山哥輪流分享拿手才藝,并招呼粉絲“幫忙關注潮州山哥“。
圖 | 陜北霞姐和潮州山哥在連麥唱歌
連麥,讓粉絲與粉絲之間形成連鎖式關注效應。
這場連麥持續了20多分鐘,霞姐漲了300多個粉絲,結交了更多的新朋友,收獲的最多評論是“加油”、“太有意思”。
今年34歲的霞姐是一名美食博主,出生于陜西北部延安的農村。
陜北是中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蝕將這片土地雕刻的山川連綿,形成了千溝萬壑、交通不便、出行難的狀況。
當地農村同外界的交流甚少,成為美食博主之前,霞姐每天的生活是圍繞著灶臺、農田操持一大家的生計,去的最遠的地方是西安。成為博主后,她也曾受邀去東北體驗北國風情。
但是南方是什么樣?霞姐不知道,也沒機會知道。
圖 | 陜北霞姐發布微博視頻介紹自己
霞姐的疑惑,是美食從業者們曾經共同面臨的困境——
美食行業依賴地域,在以往圖文、視頻以及面向粉絲的直播場景里,不同地域、類別的美食博主們很難有機會交流。
尤其是個人博主們,看似有巨大的潛力,卻被困在由文化、社交、距離構成的看不見的玻璃瓶子里,各自為營。
哪怕同在一座城市、吃著同樣的菜系、進出過同樣的餐廳,卻也因為缺乏機會,未能認識溝通、互通有無,更不要說借鑒他人之長對自己的內容進行啟發。
美食博主Amanda和愛麗絲就是這樣的例子。她們同在上海,擁有龐大的粉絲群、相互聽聞過,卻從未見過面交流。
直到今年6月,二人才在微博直播間里互相連麥,對著屏幕那頭久仰的彼此說了一句遲來的“hi”。
如果不是這場連麥,Amanda不會想到微博上擁有900多萬粉絲的美食博主愛麗絲喜歡點外賣,愛麗絲也不會想到,Amanda為了不點外賣、每天吃上自己親手做的菜,會一次做好一周的飯菜。
“連麥”,讓這些曾經各自為營的美食博主們找到了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也看到了不一樣的彼此。
認識自己是最難的,往往需要一個特殊的機遇,或遭遇苦難,或在不斷嘗試中堅定最開始的夢想。
愛麗絲是后者,大學時代的愛麗絲遵循心中所向,順其自然去了日食記實習,離夢想近了一小步。
后來,熱愛驅動信念,愛麗絲不知不覺在美食好物探尋的路上堅持到了現在。
從小喜歡研究美食、發現好物的愛麗絲在機緣巧合之下,決定在社交網絡記錄下自己的熱愛。
那一年的8月12日,愛麗絲開通了微博,成為一名美食博主,分享愛麗絲式的美食好物主張。
為了幫助身邊愛喝奶茶,有點單恐懼癥的朋友,愛麗絲喝遍了身邊的連鎖奶茶品牌,總結出了
54好喝的飲品,做出了《全國連鎖奶茶店攻略》,隨后有12萬的女生轉發她的攻略。
圖 | 愛麗絲分享自己喝奶茶的心得
這讓她感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隨后探店、學做飯、研究零食……
愛麗絲將全部的熱情注入其間,5年的時間里發布6000多條關于美食的微博,積累了900多萬粉絲,并因此實現了經濟獨立。
因此在擁有承載更大信息量、更好展現個人風格的視頻和直播成為趨勢的時候,不愛出鏡的愛麗絲毫不猶豫選擇嘗試:
她和數碼測評博主“李大錘同學”跨界連過麥,給對方開箱測評發飾、也疑惑到底數碼博主愛用什么手機。
另外,她還想知道,
在視頻、直播的場景下,美食博主還有多大的潛力能被發掘。
相比之下,Amanda則走出了另一條更篤定的路。
Amanda是個貨真價實的學霸,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藥學專業,碩士畢業于英國約克大學。
早在2010年,她就曾在博客里分享自己留學期間做過的美食和食譜。
和其他美食博主不同,Amanda的內容充滿了一種
“實驗室的味道”:
她會把實驗室“控制變量法”搬進廚房,通過查閱文獻得出番茄炒蛋“到底先炒番茄還是先炒蛋口感更好”的答案。
圖 | Amanda在自制節目《曼食慢語》中推薦番茄醬
靠著美食天賦,Amanda吸引了一批粉絲,有許多人開始跟著她的菜譜做食物。但Amanda發現,無論菜譜寫得多詳細,食材重量寫得多精準,依舊有人失敗。
Amanda總結了原因,“做菜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光有菜譜不夠,得有詳細的說明”。
在美食世界里,文字的局限性太大。
“她們可能更要手把手的教程”,Amanda開始嘗試視頻、直播等形式來展示自己的食譜。
為了研究火候對豬皮口感的影響,Amanda花了一個月時間,用微波爐、空氣炸鍋、甚至裝修用的熱風槍來燒肘子,燒壞了10多個豬肘后確定了配方,保證看完視頻,“誰都能復刻”。
除了美食本身,視頻還幫助Amanda在美食這條路越走越遠。
她拍攝了自己的同名視頻節目《曼食曼語》、《曼達小館》,并通過直播分享養生知識、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
圖 | Amanda發布視頻介紹自己
實際上,視頻和直播不僅能幫助Amanda這樣的學霸更生動地展示自己,
也降低了和陜北霞姐這樣的美食博主創作內容的門檻,有了和全世界“說話”的機會。
霞姐很早就輟學了,成為大V對她而言更像是一個意外。
霞姐喜歡做菜,平日也會在網上搜一些食譜。2019年,她看到有很多人開始分享自己的美食制作視頻,她心想,拍視頻比寫食譜簡單,不用想措辭,就把生活如實還原就好。
于是在每次做飯時,她給自己架上手機,邊做飯邊解釋,然后分享到網上。
沒想到,就是這種淳樸的真實記錄,讓她的一條作品漲粉60萬,表弟告訴她的時候,她簡直不敢相信。
再后來,甚至有些外地的粉絲專程來到陜北,就為了親眼見見霞姐。看霞姐的粉絲越來越多,表弟建議,
“不如試試直播,這樣粉絲不用親自跑來你們也可以交流”。
就這樣,霞姐開了第一場直播。
圖 |?陜北霞姐在老家割韭菜準備直播做餡餅
關于那場直播,霞姐全部的回憶就是“腦子一片空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說了什么”,但粉絲們在她直播時,詢問陜北特產的熱情,讓她窺見了另一種生活:
成為美食博主,通過自己,將陜北的飲食文化輸出出去。
“原來網絡能讓人和人的距離這么近”,再后來,霞姐應邀成為陜北文化的推廣人,向上千萬人推介自己的家鄉,“這可比在灶臺前一個人做飯開心多了”。
在1000多公里外的陜北霞姐,借著這塊屏幕有了自己的野心。她想做自有品牌,帶動陜北村民一起致富。
通過連麥,不少美食大V也幫助景區在網絡上建立更加鮮明、特色的景區品牌形象。
成為“紅人”后,霞姐所在的整個村都在其帶動下接觸直播電商,也帶動了當地的旅游業。
許多人通過直播第一次了解到真實的陜北,“原來這里的特產不止黃土高坡”。更有人慕名而來,只為了向霞姐學習帶貨經驗。
為了粉絲們能吃到地道的陜西風味,霞姐親自跑到工廠去給大家尋找貨源。靠著霞姐的影響力,身邊許多沒有訂單、瀕臨破產倒閉的工廠起死回生……
一直關注行業發展,把熱愛變專業的愛麗絲,也看準了視頻這個新形式。
愛麗絲說,通過直播、連麥等形式,粉絲們的注意力邊界也在擴展,而博主們也能延伸出除了內容創作以外,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不過在內容上,愛麗絲有更多想法:她想去尋找那些“地域文化”的食材,它們或在山野里,或在千里之外,卻因缺乏大眾關注即將消失,“我想用視頻、直播的方式幫助他們走到臺前"。
她給自己定義,要做一個個人版的“尋路中國”。這條路雖然會很難,但充滿了新鮮感和挑戰。
在這次的連麥里,愛麗絲還發現,原來除了帶粉絲一起探尋美食,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內容帶來更多的跨界聯動的可能性。
連麥,讓美食營銷的玩法加速迭代升級,也讓商業變現方式愈發多元化。
和愛麗絲連麥的另一端,Amanda表示,自己已經在視頻、直播中嘗試過許多“跨界的活動”,除了做美食綜藝、出版書籍,她在2018年就推出了自己的美食品牌。
Amanda第一款成熟產品是XO醬。在此之前,她一直苦于市場上的XO醬性價比太低,很多商家為了降低成本,會選擇價格更便宜、但口味寡淡的淡水瑤柱。
Amanda不想委屈口感上的豐富,在花了兩年時間尋找食材、搭配配方比例后,Amanda的XO醬終于面世。
XO醬上市前,一個口感挑剔的上海阿姨在展會里得知了這款產品,展會首日就購回一瓶。沒想到,接下來的幾天,阿姨都回到展區“加購”了。
這讓Amanda非常有成就感,“上海阿姨是出了名的會買”,果不其然,這款XO醬上市后,賣出一萬多瓶。
但Amanda的野心并不止步于此。“中國家庭廚房里,無論是調料還是用品,高端品牌都被國外品牌牢牢占據著”,她想改變這個狀況。
圖 | Amanda在視頻中評測菜刀
她開始嘗試通過直播賣廚房器具,并計劃未來的產品能涵蓋廚房所有品類、邀請相關行業的創業者來直播間聊聊。
“中國,有許多好品牌,值得被消費者看見”,
Amanda說,“沒有什么形式比連麥更適合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