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文丨鉛筆道,作者丨韓希言
又一家已經在A股上市多年的知名K12教育集團爆出裁員消息。
據知情人士向鉛筆道透露,該集團昨日召開最新裁員會,全國各地校區開啟不同程度的大比例裁員(含北京),部分校區比例達30%。
近段時間,“裁員”兩個字仿佛是K12教育行業的主流。據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人透露,新東方等教育集團也陸續開啟裁員行動。此外,高途、VIPKID、作業幫等無一幸免。
在相關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監管趨嚴的背景下,教育行業迎來地震,從業者面臨生死轉折。有業內人士估計,僅僅一個暑假,在線教育行業崗位裁員就可能會超過10萬人;上市企業股價會持續下跌;抗風險能力更差的中小機構們,不少會選擇直接轉換賽道。
禍不單行,內憂外患之下,資本陸續撤離在線教育行業。不少受訪的教育賽道投資人表示,現在已經很少看教育項目,更偏向于投資大消費與企業服務。
核心業務面臨不確定性、資本熄火、政策收緊……眼下,K12教育公司的轉型已經迫在眉睫。接下來,就到了從業者們修煉內功的時候了。
希望K12教育過這一關。
裁員行動開始了。一批應屆生首先感受到了這波浪潮——還沒畢業就失業。
暑期到來前夕,K12教育行業頻頻傳出停止招聘、毀約應屆生的消息。一位應屆生表示,在即將入職某頭部機構的前兩天,突然收到微信通知崗位被取消。對方公司HR稱,由于政策收緊,公司臨時通知不需要該工作崗位,要么推遲入職且期限不定,要么轉為銷售崗。
這種情況并非少數,在選擇K12教育行業的應屆畢業生中,有些人已經為畢業后的首份工作提前租好了房子,有人為此拒掉了其他的offer,有人把三方協議寄給了機構,但一直沒有簽約,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無一例外最后都被“犧牲”。
即便是早已入職的正式員工,也沒能避開。學而思、作業幫、猿輔導、高途……各教育機構的在職員工紛紛爆料,公司開始“勸退”和裁撤相關崗位,從運營、用戶增長、到投放、師訓等崗位,無一幸免。
給出N+1的補償是機構最后的體面,但更多企業選擇直接撕破臉皮。一位教育機構員工對鉛筆道表示,上午還在開會,下午就通知被裁,HR不露面,讓直屬領導來做工作,賠償金沒有,內部安排轉崗當然也沒有。而且正在培訓的員工全部加大考核力度,逼迫員工自己離職。
有專業人士估計,這場裁員風暴至少殃及10萬教育機構員工。“運營、技術之類的崗位可以去其他互聯網企業,但是我們輔導老師、班主任又去哪里找相關工作?”95后男生賈政對鉛筆道訴說自己的困境。這份工作,現在無法給他任何的安全感。他曾經為了教育機構的高薪資,放棄專業對口的工作,在退潮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一直在裸泳。
揮舞裁員鐮刀的企業們也不好過。二級市場上,好未來、高途、新東方的股價持續暴跌,此前的投資機構紛紛大手筆減持;一級市場上,即將赴美上市的作業幫也被傳言按下了暫停鍵。
大企業紛紛選擇斷臂求生。高途是最早對外公開“戰略調整”的企業之一。5月27日,高途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向東在小早啟蒙全體會議上宣布了兩件事,除了宣布員工轉崗與裁退外,還表示“3—6歲的業務我們不做了”。
作業幫員工也爆料:“體驗課被砍,‘0元課轉正’團隊內部,端外流量組(投放組)、大班課師資培訓兩個團被一鍋端。”
至于抗風險能力更低的中小機構與創業項目們更是迎來自己的至暗時刻。
一位投資人透露,自己投資過的創業項目剛步入發展期便趕上疫情,調整后好不容易步入正軌卻又再度被迎面痛擊。“大半夜,創始人給我打電話說這次連堅持下去的資格都沒有了,想要放棄這個行業決定轉行。”
這一次,K12教育行業“失速狂飆”的引擎似乎真的要徹底熄火了。
2020年,教育無疑是最受關注的“明星賽道”。
受去年疫情刺激,在線教育企業業績明顯增長。在美國上市的好未來、跟誰學、新東方等在線教育的龍頭股股價屢創新高。其中,好未來的市值一度超過3000億元。
在線教育在一級市場上更是火熱。根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在線教育投融資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領域的融資總額超過539.3億元,同比增長267.37%。這一總額比2016年到2019年四年的融資總額都要多。
甚至有數據顯示,全球教育投資大約80%都流向了中國。
資本是把雙刃劍。不斷出臺的政策使得K12教育行業地震,但是有專家分析,政策大力治理的重要原因是資本的介入。“資本在其他行業跑馬圈地,引起的影響沒有這么大,但在教育行業,資本的介入動了很多根基。”
有了資本助力后,2020年也是教育機構們瘋狂燒錢的一年。有公開報道稱,在投放高峰期,一些頭部在線教育平臺日均廣告消耗超過1000萬元。海量營銷、低價引流,高薪招人的打法,使收入和成本不可避免地倒掛。
在線教育仿佛又回到了互聯網行業競爭的主旋律中——燒錢,獲客,耗死對手,然后獲得更多定價權。
“2020年的教育行業是不是有點像前幾年的網約車、共享單車?”一位創投圈人士對鉛筆道分析道,邏輯都是先通過資本燒錢,然后在行程壟斷地位之后,開始收割。
資本之戰非常殘酷。2019、2020年,大量金錢和資源涌入在線教育這一相對窄小的賽道。一番洗牌后,基本只剩下一些頭部公司。
仍留在賽場上的頭部公司也不輕松,競爭愈發激烈,盡管營銷額增長,虧損卻也在擴大。比如某在線教育公司2016年營收3.3億元,凈利潤為5955.1萬元,隨后三個年頭,營收一直保持了增長勢頭,但凈利潤卻在不斷地下滑,2019年,首次由盈轉虧,2020財年的虧損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6億元。
廣告投放、招人支出、開展多條前途未卜的業務線,這些都使得成本水漲船高。為了能繼續留在牌桌上,企業只能繼續擴大投入。有從業人員表示,機構的獲客成本占總收入的一半以上,有的更夸張,差不多到了100%。
在過往兩年,有錢的教育機構們成了最受歡迎的金主。霸占各類廣告牌,冠名、贊助電視節目,大手筆地在百度、快手、抖音等平臺投放信息流廣告。更有傳言說,教育公司2020年為字節跳動貢獻的廣告收入排在了前3名,甚至一家瀕臨破產的廣告公司靠著教育機構活了下來。
“其實,此次監管的核心思路是‘去銷售化’。”有從業者表示,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很多培訓機構瘋狂地獲取新用戶,把人和財全部鋪在了營銷和銷售上,相應地在課程質量把控、教師管理方面難免出現問題。
就像前面提到的已經被機構裁員的賈政一樣,他發現“班主任”這個崗位與自己想象的截然不同。“這個崗位其實更像是銷售,每天更多時間是維護與家長的聯系,催他們續費,業績提成也全部依靠成單與續費。”但因為教育機構的高薪吸引,還是有很多名校應屆生義無反顧地投向這個行業。
資本的嗅覺永遠是最靈敏的。在此次地震爆發前,投機機構們的態度就已悄然改變。
據不完全統計,教培行業2021年完成的融資超116起,而K12領域的融資事件僅為12起,僅僅10%的占比與去年同期50%左右的占比相比,可謂是天差地別。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投資了掌門1對1的某投資機構投后管理負責人表示,由于擔心“不允許教育資本化”的細則隨后落地,目前已經申報材料的教培機構的上市步伐并沒有暫停,但是在基石投資者方面,受國內政策的影響,美元基金的投資意愿明顯降低。
押注二級市場的機構們開始舉手投票。5月17日凌晨,高瓴資本向SEC披露的最新2021年第一季度持倉報告顯示,高瓴已清倉好未來,將持有的405萬股全部出售。好未來曾經是高瓴資本在美股的第一大持倉股,2019年初,高瓴資本還直接參與了好未來5億美元的定增。不過,高瓴資本又新建倉新東方7.88萬股,市值110.3萬美元。雖然外界對高瓴資本“一買一賣”的態度感到有點迷思,但無可爭議的是,它已經開始對K12教育的未來產生懷疑。
除了高瓴資本外,另一家投資機構景林資產也在2021年第一季度大幅減持好未來,賣出257.06萬股,占所持股數的77.61%,目前余下74.14萬股。
同時披露減倉在線教育的還有老虎環球基金。2020年第三季度,老虎環球基金建倉高途,買入302.08萬股,但2021年第一季度則全數清倉。
一級市場的投資人們也似乎選擇屏蔽了這個賽道。不少受訪的教育賽道的投資人表示,現在已經很少看教育項目了,更偏向于投資大消費與企業服務。
一位教育方向的投資人對鉛筆道表示,從今年就沒怎么關注過K12教育的項目。“這個賽道早就變成頭部市場,行業的中早期投資機會差不多消失,投資機會并不大。而且,對于中小體量的投資機構而言,也沒有財力玩這個賽道了。”
“教育行業在現有政策監管下,已經不能隨意資本化了。沒有資本化,所謂投資方是沒有意義參與的。”多鯨資本合伙人葛文偉在接受《北京商報》采訪時表示,從PE和VC角度來講,大概率今年將從整個教育賽道全線撤退。
在他看來,“雖然目前政府鼓勵職業教育這樣的賽道,但這些領域的天花板都比較低,企業能做到的總容量、規模和K12領域不在一個量級。國內的K12業務在整個教育賽道的占比基本達到70%-80%。”
K12領域的政策還未明確落地,針對當前的行業現狀,對于資本而言,最好的方式還是靜觀其變,等靴子徹底落地。
核心業務面臨不確定性、資本熄火、政策監管因素,眼下,K12在線教育公司的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頭部公司的動向值得從業者關注。據消息稱,在6月7日下午,字節跳動旗下的教育品牌大力教育CEO陳林在內部全員講話中表示,未來將大力度投入到進校產品,服務于幫助學校與老師的精準教學。同時有大力教育的內部人士表示,此前大力教育也有擴張進校業務、建立營銷團隊的打算,但考慮到成本原因并沒有大規模進行,而現在意識到進校或許是未來的大趨勢。
字節教育未來重點推進的極課大數據、AI學都是進校產品,通過向老師、學生和家長提供精準學習服務,來進入學校的資源采購預算系統。
一位字節教育部門的員工對鉛筆道表示,公司接下來確實會向這方面發力,為此他馬上要趕往山東等地出差談進校合作。
2C受限,轉而2B服務學校。字節教育確實給了其它在線教育機構一個未來發展的方向:與其在2C的夾縫里求生存,不如轉型或者轉變業務重點,服務擁有最多學生的學校,從而實現規模效益。
另外,一位資深的教育方向投資人還對鉛筆道提出一個思路:轉型素質教育、職業教育和老年教育。
比如素質教育,頭部的機構仍然獲得大筆融資,今年上半年,K12賽道里最大的一筆融資,是以數理思維為主的火花思維正式對外宣布完成E輪全部3筆融資,共計超過4億美元,占了今年上半年K12賽道融資總額的95%。
素質教育正在進入一些在線教育公司的視線,它能滿足在線教育公司繼續從幼兒“收割”用戶近十年的愿望,讓素質教育的需求一路陪伴孩子的長大。
在學科教育被禁止的時候,一些機構已經將宣傳重點轉到素質教育上面,以思維啟發敲開家長們的錢包,而“XX課”的字眼已很少見到。
再比如職業教育,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趨強烈。目前,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年均向社會輸送1000萬畢業生,年培訓量達1.5億人次左右。
職業教育也已開始引起資本關注。2020年下半年,作業幫、網易有道等已經布局成人職業教育。在政策不斷向職業教育施惠的背景下,職業教育領域無疑將獲得更多投資者的關注。
接下來,就到了從業者們修煉內功的時候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