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云網北京】6月11日報道
后疫情時代,物流行業作為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日漸凸顯,行業業務量增速反彈,頭部企業增速維持高位。6月10日,2021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在杭州舉行。作為全球物流行業標桿性會議,今年峰會同樣為物流行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讓我們看到了物流行業“數智化”發展的大趨勢,以及現代科技對物流行業的持續賦能。同時,會上多次強調了碳中和的重要性。
在2019年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曾首次提出,未來物流一定是從數字化到數智化。如今數智化已經成為業內廣泛共識。在張勇看來,數字化、智能化的能力,正廣泛運用到物流業的各個環節。不同于西方高度集成化、中心化的方式,中國物流業多年的大發展,背后依靠的正是產業協同、生態協同、網絡協同,從中心城市到農村的社會化大協同,是一種分布式的社會網絡。
此次大會上,張勇提到,物流業呈現越來越“融合”的趨勢。中國物流業過去這些年的飛速發展,正源于整個生態的同頻共振。一方面,C2C和B2C正全面走向M2C,最終會走向C2M,被快速設計和生產出來的商品,得以更快地到達消費者。另一方面,隨著“移動互聯網讓所有人變成了網民,疫情讓所有商店變成了網店”,整個商業設施的末端也越來越融合,越來越數字化。
對于全球物流行業的發展,張勇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疫情以來,隨著中國供應鏈“風景獨好”,進出口額均大幅增加,全球化正在呈現出新的面貌。張勇認為,全球化的進程,必然面臨著整個數字化的物流基礎設施走向全球,整個制造能力和供應鏈能力走向全球,而包裹的全球化,最終也一定會走向數字化供應鏈的全球化。
作為國內物流行業的頭部玩家,成長8年的菜鳥通過“數智創新、開拓增量”趟出了一條差異化賽道,新的全球背景下,如何把握物流行業發展機遇,取得進一步的突破值得菜鳥思考。
在大會上,菜鳥CEO萬霖表示:“物流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已經到來,菜鳥將把核心資源全力投入在物流新賽道的開拓上,專注增量創新,幫助實體經濟降本增效,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萬霖認為,物流的增量賽道主要在三個方面:物流數字化智能化將大大加速;消費者供應鏈將加快升級到產業供應鏈;中國物流企業會越來越多參與到全球物流搭建中去。針對這三個賽道,萬霖表示,菜鳥既有互聯網公司的技術創新本色,也有扎實的物流運營,“只要是客戶和社會需要的價值,菜鳥就會去創新,提供扎扎實實的好服務。”
據介紹,菜鳥驛站的“免費保管,按需上門”今年將向全國范圍推行。以菜鳥驛站為中心,將加快形成購物、回收、洗衣等便民服務于一體的15分鐘生活圈。全國3萬家菜鳥鄉村共同配送點也會加大數字化升級,逐步達到和城市一樣的取件效率。菜鳥裹裹的寄件服務將從“最快1小時上門”,提升到“最快半小時上門”。
在商家供應鏈方面,菜鳥把服務商業更上游的制造業作為一種產業責任。包括在國內的產業帶開設更多產地倉,讓生產制造業與消費市場無縫連接,“這些產地倉直接服務大大小小的工廠,今年倉內效率還會提升30%,為實體經濟提供實實在在的貼身服務”。
在全球物流方面,萬霖透露已經在為外貿商家提供更具性價比的出海方案。今年內,菜鳥的“5美元10日達”可以覆蓋20國,“2美元20日達”覆蓋50國,未來更多包裹可以用一杯咖啡的錢送全球。
目前,中國對外貿易已經進入了“新常態"。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增幅達40%,增長相比跨境電商進口更為亮眼。疫情后,跨境出口電商對跨境出口物流提出更高要求,是否擁有更好的交付時效及物流服務體驗,將成為企業未來制勝的關鍵所在。
菜鳥出口物流事業部總經理熊偉透露,目前菜鳥國內分撥中心峰值處理能力,已經超過1000萬單,跨境包裹網絡業務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并已在全國50多個城市建立攬收倉。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新技術是物流增量創新的關鍵。數智物流注重科技投入,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將幫助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優化升級,變得更短、更有彈性、韌性,更能針對性滿足小眾需求痛點。
萬霖則表示:“現在是菜鳥的大航海時代。菜鳥去年現金流為正,證明有盈利能力,但菜鳥現在需要的不是盈利,需要加大投入,多幾艘航母。菜鳥會在開拓的新賽道上,持續加大投入,打造自己的航母。”
本次峰會上,菜鳥地網的五大產品首次曝光,包括國內倉配物流園、中轉分撥園區、產業園區、海外eHub樞紐和海外本地倉,各類設施超1000萬平米,并向社會全面開放。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不斷取得突破,該技術也被成功地應用于物流配送行業。
菜鳥與阿里巴巴達摩院聯手布局多年,通過智能仿真、嵌入式系統等自動駕駛技術創新,和末端基礎設施的創新,成功打造了與菜鳥驛站無縫銜接的物流無人車“小蠻驢”,為末端配送提供了效率高、體驗優、成本合理的自動配送整體解決方案。
活動現場,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兼菜鳥首席技術官程立宣布:未來一年,菜鳥將投入1000輛物流無人車“小蠻驢”進入校園和社區,未來阿里將在自動駕駛領域持續科技投入提升客戶體驗。
據了解,來自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代表到場,為無人車“小蠻驢”頒發了“錄取通知書”,未來更多消費者將用上菜鳥驛站的無人車配送服務。
“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規模的物流無人車投入實景運營。”程立說,新一批全國20多所高校也陸續為“小蠻驢”發出了入校邀請,物流無人車已經成為智慧校園的主要成員。
目前“小蠻驢”已經成功在15家高校運營,服務了30萬師生,單臺每天最多可以配送500個包裹。2020年天貓雙11期間,浙江大學的22臺“小蠻驢”往返于校內27棟宿舍樓,配送了5萬個包裹,為師生節省1.7萬小時取件時間。另外,在杭州居民區倉溢東苑的菜鳥驛站,兩臺“小蠻驢”每天可配送300-400個包裹。
程立表示,阿里巴巴達摩院和菜鳥已啟動了公開道路無人物流卡車的定義與研究。“無人駕駛技術正在成為數字時代的一項核心技術,我們相信未來全鏈路的無人物流配送也能實現產品化、實用化,成為數字物流的重要生產工具。”
物流行業,既要快速,也要環保。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快遞業務量今年已突破400億件,接近2017年全年包裹總數,而預計2021年全年快遞業務量超950億件。
張勇認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者市場和全球最領先的數字化商業基礎設施,快遞包裹數量一定會遠超其他國家,但他同時指出,龐大的包裹數也會帶來一系列新的問題。
電子面單的推出大大降低了碳排放。“別看一張小小的電子面單,一年節省的就是幾十萬噸的碳排放。菜鳥在構建生態造福商業的同時,更要造福社會。綠色是菜鳥承擔社會責任的首要切入點,要用數智化創新去承擔綠色使命。”張勇說。
過去一年,菜鳥也在綠色使命上做了大量探索。末端站點新增約2萬個綠色回收箱。菜鳥自主研發的“智能切箱算法”能有效減少“過度包裝”,平均減少15%的包材使用,在菜鳥倉一年可“瘦身”5.3億個包裹。僅2020年“雙11”期間,菜鳥聯合500多個品牌開展原箱或0塑料無膠帶的環保拉鏈箱發貨,減少使用的超8600萬米膠帶長度,可繞地球2.15圈。
除此之外,菜鳥地網屋頂光伏電站每年可減碳11萬噸,預計菜鳥綠色物流整體能夠實現年碳減排超60萬噸。
正如張勇所說,利用循環經濟的理念和實踐,響應配合國家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大局,是包括菜鳥在內的所有物流從業者應該共同承擔的社會責任。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俞敏洪流露退隱之意?稱自以為是的努力,已成為新東方發展的障礙》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闊別五年重返網約車!周航掌舵曹操出行》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加速布局芯片!小米入股芯片公司尊湃通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