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IPO捕手
2021年初至今,醫藥電商這股熱潮似乎仍在延續。
不管是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還是京東健康,今年早些時候交出的年報成績單中都表現出了滿意二字。與此同時,一大批的醫藥電商“大軍”也奔往IPO戰場。
6月9日,據港交所披露,中國首批“醫藥電商”泉源堂大藥房,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聯席保薦人為花旗與海通國際。
作為近幾年醫藥新零售平臺代表的泉源堂,今年疫情的“壓力測試”下,守住了自己的陣地。在泉源堂的投資方陣容中,也有包括KIP、SIG海納亞洲在內的眾多投行。
也因其是國內首批“醫藥電商”,泉源堂IPO的消息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那么,作為醫藥零售的企業,發展究竟如何?如今,面對醫藥電商玩家的蜂擁而至,泉源堂還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空間嗎?
泉源堂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川西名醫李希臣開設的泉源堂醫館。百年中,家族脈絡始終未離開一個“醫”字。
2012年,李希臣創立醫館110年之后,泉源堂第四代傳人李燦成立成都泉源堂大藥房,進入醫藥零售領域。兩年間,泉源堂在四川成都及蒲江地區開下17家門店,銷售收入超過了2000萬元。
2014年,泉源堂開始謀劃進入醫藥電商領域,并在廣州組建了獨立的醫藥電商團隊,很快在天貓、京東開設旗艦店,倉儲、物流體系亦穩步搭建。到2015年1月,泉源堂已實現月銷售過百萬,幾個月時間,泉源堂成為兩大平臺醫藥類上升最快的店鋪。
泉源堂的“事業上升期”,是發生在2015年,這一年,泉源堂完成了新三板掛牌上市、第二輪股票發行并成功融資4020萬,收購蒲江申通快遞,新建萬平的倉儲中心通過認證。
而最重要的是,泉源堂電商業務在這一年得到了長足發展,電商收入從不足百萬上升至七千多萬,營收占比從2%上升至75%以上,全面轉型為醫藥零售+互聯網的創新型公司。
2016年,泉源堂延續了前一年的高速增長,9月,開展的第一家DTP藥房順利落地,拓展了院外銷售新渠道。同月,泉源堂子公司泉依健康發布第一款互聯網保險產品“糖保寶”,是彼時國內唯一一款糖尿病患者可投保的商業保險,泉源堂PBM業務正式落地。
2017年,泉源堂全面全面啟動醫藥新零售戰略,通過數字化手段以及完備的線上線下基礎服務設置,快速躍升為新零售的醫藥擔當,打造出泉源堂智慧藥房“小店面、大品類、高頻次、優服務”的行業口碑。
截至目前,泉源堂已建立起“醫+藥+險”生態服務閉環,在成都、廣州、深圳、重慶、西安等城市建立 200家智慧藥房,線上訂單超五成。
泉源堂的故事還在繼續,面對國內醫藥電商玩家的頻頻“破圈”,也走上了IPO這條道路,那么,泉源堂如何撐起自己的上市之路,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受到去年疫情影響,我國醫藥電商交易規模在大幅增長,社會智庫網顯示,2020年我國醫藥電商交易規模達到1876.4億元,同比增長94.58%。直逼2000億大關。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到2030年時,國內僅醫藥電商市場就有望增長10倍,達到萬億元規模。這也意味著,未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還具備高速增長的空間,為一眾醫藥新零售平臺提供了發展機會。
回歸到泉源堂本身,招股書顯示,公司業務結構呈現多元化發展,主要業務包括了新零售業務,B2C零售業務以及SaaS解決方案或賦能服務,值得一提的是,泉源堂開展的新型業務也處在快速發展期。
目前,醫藥電商已成為泉源堂打底業務,并在天貓、京東、唯品會、拼多多等多個平臺形成全矩陣運營生態,累計開出19家官方店鋪。
這也直接帶動了,泉源堂的業務覆蓋范圍擴大。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2020年底,公司已與逾1,000家制藥企業開展合作,覆蓋了50家以上的中國前100強制藥企業及15家全球前20強制藥企業。按每月每間藥房平均訂單數計算,2020 年,泉源堂在中國所有的自營O2O及線下零售藥房中排名第一。
從泉源堂的招股書來看,近幾年營收業績都處在向上發展的階段。2018年—2020年,泉源堂營收分別為5.76億元、8.58億元及12.49億元,觀察營收增速變化能夠明顯發現,泉源堂的營收增速每年都接近50%,這也意味著,公司仍有較強的賺錢能力。
毛利方面也近乎如此,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泉源堂的毛利之和達到5.03億元,公司記錄期內總體毛利率在逐年增加,2020年與2018年毛利之比,增速翻了兩倍之多。
綜上所述,自身實力的加持,加之行業賽道的火熱,這些或許都成為泉源堂上市的底氣。目前,整個資本市場對于醫藥電商的態度,還是比較友好的。不過,面對資本市場“下海”許久的對手,稍遲一步的泉源堂能借勢高登嗎?
據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初至今年6月,國內醫藥電商發生了16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38.1億元,其中就包括西柚健康、1藥網、一塊醫藥、叮當快藥、藥幫手、藥兜網等平臺,這意味著我國醫藥電商交易規模在大幅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醫藥電商的快速發展,不少上市公司也看向了這一紅利領域,近期,同仁堂和蘇寧易購紛紛宣布入局醫藥零售電商。
在政策層面,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有關醫藥電商改革意見,這也被業內視為網售處方藥或將迎來新的機遇,同時也是醫藥電商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催化。
但環境利好終歸是外部因素,一旦上市也就意味著要接受投資者更多的審視。此時,如何提升商業化變現能力等難題也將被聚焦及放大。
在互聯網醫療當中,部分涵蓋醫藥電商板塊的玩家已經實現盈利,不久前,發布財報的阿里健康,就是其中之一,最新財報顯示,阿里健康2021財年,實現盈利3.43億元,經調整后凈利達到6.3億元,同比實現了新增長。雖說泉源堂和阿里健康的商業模式還是存在一定的區別,但阿里健康的醫藥電商板塊是具有較強的可比性的。對比來看,泉源堂目前仍處在虧損之中,這無疑給其帶來了更大的營收壓力。
招股書顯示,泉源堂一直處在持續虧損之中,2018年—2020年,三年虧損總額高達4.1億元,對于投資者來講,能否實現盈利,是長期關注這家公司的關鍵所在。
另外,公司業務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供應商的產品供應,一旦與供應商關系中斷,業績亦會受影響。招股書顯示,記錄期內,來自五大供應商的業績高達32%以上。
此外,對標同賽道的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京東健康這些玩家,泉源堂追趕的機會并不大。三者背靠阿里、京東以及中國平安三大資本巨頭,后三者每年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很大的支持,2020年,阿里就將阿里創新業務事業群總裁朱順炎,調任為阿里健康董事長兼CEO,由此可以看出阿里對阿里健康的重視程度。
從國內的醫藥電商競爭格局,電商平臺和互聯網玩家成為了重要入局者。今年5月,蘇寧易購宣布,未來將在醫藥電商等領域重點發力,依托自身線上線下優勢,豐富蘇寧健康布局。
6月5日,百度健康推出“全家健康節”首次參戰618,拿出10億津貼掀起醫藥電商補貼大戰,殺入阿里健康、京東健康腹地。加之,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入局已久的老玩家,給泉源堂造成了一定的市場壓力。
總的來講,泉源堂雖頭頂國內首批“醫藥電商”的光環,但虧損仍是一大詬病。在國內醫藥電商賽道火熱的背景下,泉源堂需要拿出更多底牌來證明自己的優勢。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