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正式對外發布。在深化行業應用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并部署了五項重點任務,其中在提升公共服務領域提出了具體要求,而這每一項都將有可能改變我們的生活。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指導意見》絕大部分是圍繞公共服務領域展開的,幾乎包含了公共服務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公共服務本就是區塊鏈應用發展的先行先試領域,《指導意見》會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已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應用,離不開多主體的協同,政府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可以預測,《指導意見》將掀起地方政府推動區塊鏈應用的一輪新浪潮。
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
政務領域先行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指導意見》要求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動應用創新,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數字身份、數據存證、城市治理等公共服務領域,支撐公共服務透明化、平等化、精準化,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
在政務服務方面,建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政務數據共享平臺,促進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區域的共同維護和利用。在教育就業、醫療健康和公益救助等公共服務領域開展應用,促進業務協同辦理,深化“一網通辦”改革,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好的政務服務體驗。
北航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天德鏈創始人蔡維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指導意見》的發布,就是為更好地推動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往往區塊鏈最先落地的應用場景在公共服務領域方面,尤其是在政務方面。一旦區塊鏈加快在政務方面落地引用,就可以更好地打通其他跨領域場景。
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委員夏平對上述說法表示認同,他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政務領域無疑是區塊鏈應用發展相對先行的領域,早期區塊鏈項目的發展,從貴陽到雄安,無不是獲得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夏平預測,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區塊鏈在政務領域中的應用,仍然是一個先行的板塊。政府通過各類區塊鏈項目,可以達到公共服務透明化、平等化、精準化效果,這對不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國家目標具有重大影響。
在存證取證方面,《指導意見》要求利用區塊鏈建立數字化可信證明,在司法存證、不動產登記、行政執法等領域建立新型存證取證機制。發揮區塊鏈在版權保護領域的優勢,完善數字版權的確權、授權和維權管理。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文化內容也開始數字化,但由于數字化證據難以采證、容易被篡改等,版權保護一直是個難題。而作為創新的數字智能技術,區塊鏈近年來成為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最新應用。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針對區塊鏈在版權保護領域已落地多項應用。例如6月1日,中國版權協會正式發布區塊鏈版權服務平臺——中國版權鏈。其全面結合了數字內容的生態業務場景,具有登記存證、版權維權、版權交易三大核心能力,以及登記存證、侵權監測、在線取證、維權保護、版權交易五大服務模塊;4月份,螞蟻集團旗下螞蟻鏈宣布升級原有數字版權服務平臺“鵲鑿”,在區塊鏈+AI技術的基礎上,新增在線實時傳播監測、App取證等新功能,向更多中小內容創作者開放。
博通分析資深金融行業分析師王蓬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區塊鏈技術的作用可以解決規模化復雜協同最底層的信任問題,建立基于信任的保護機制,除了在版權保護方面,在未來司法存證、行政執法等領域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智慧城市領域《指導意見》明確利用區塊鏈促進城市間在信息、資金、人才、征信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和生產要素的有序流動。深化區塊鏈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應用,實現跨部門、跨行業的集約部署和共建共享,支撐智慧城市建設。
在智慧城市方面,河北雄安新區無疑是典型案例,從已經對外公布的相關數據來看,其中,由京東科技集團承建的“塊數據平臺”有三大作用,一是實現政務數據的融合,并且與社會數據、市場數據形成有效的溝通;二是作為所有新區的信息化平臺的數據層,橫切進所有的管理系統,來保證在數據融合的基礎上,支撐所有政府的應用在“塊數據平臺”上生長、發展;三是確定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數據資源目錄,來保證數據的資產化以及數據的可流動、可交換、可共享。如此一來,雄安新區建設的信息化系統,也將直接“生長”在塊數據平臺上。這意味著,遍布新區各領域的數據信息,將沒有任何壁壘,從一出生就長在一起,實現了互聯互通。
王蓬博表示,“利用區塊鏈技術賦能城市建設具有諸多優勢。利于打破部門間、層級間的數據壁壘,形成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間的業務協同協作,在‘一網通辦’‘一碼通行’等場景中,將進一步提升協同效率,降低信任成本,推動政務、城市的數字化治理。雄安新區是智慧城市建設中一個典范式存在,《指導意見》為智慧城市發展指明了方向,預測未來還有越來越多的‘智慧城市’出現,這都關乎普通大眾的切身生活”。
公共服務領域應用落地
保護隱私和數據安全是關鍵
從宏觀角度來看,各地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擁抱區塊鏈技術都較為積極。《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各地方相關政策發現,近年來,各地方對區塊鏈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正在積極推進。例如,云南省發改委發布了《云南省支持區塊鏈產業發展若干措施實施細則》,提出要加強區塊鏈政務應用引領,將區塊鏈技術與“數字政府”建設緊密結合。除此之外,此前長沙也先后發布實施了《長沙市區塊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長沙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2020—2022年)行動計劃》等文件,提出要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數字政府等重點領域開展區塊鏈技術應用,打造應用場景示范工程。
另外,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作為目前在科技應用方面,檢驗最重要路徑的“監管沙盒”也已有3個公共服務領域創新應用項目“入盒”。分別是,“基于區塊鏈的長三角征信鏈應用平臺”“基于區塊鏈的境外人士收入數字化核驗產品”“征遷安置資金管理區塊鏈信息系統”等。
歐科云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海峰對《證券日報》表示,目前我國區塊鏈技術在政府管理系統、醫藥數據、能源管理等公共領域均有應用。尤其在醫藥數據管理方面已經趨于成熟,曾經醫院面臨的挑戰之一是缺乏用于儲存和共享數據的安全平臺以及由于基礎設施的落后,區塊鏈技術可以讓醫院安全的儲存數據,提高醫療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
同時,夏平也指出區塊鏈技術在公共服務領域存在短板,“區塊鏈技術自身,不足以滿足提升公共服務的全部。舉例來說,在政務公開、數據共享的同時,如何保護隱私和數據安全,將顯得越來越迫切。不能只依賴于區塊鏈的溯源和不可篡改的特性,事后追責不如事前防護。在這個維度,區塊鏈與隱私計算的結合,為數據共享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兼首席數字經濟學家陳曉華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政務數據與互聯網中數據具備的低價值密度特征不同,它具有高價值密度的特點。因此,確保政務數據及其采集、使用、流轉和共享的安全是數字政府建設無法繞開的門檻。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落地,保護隱私和數據安全仍是關鍵。”他同時強調,“基于區塊鏈的治理架構,能夠幫助政府真實、有效地進行經濟社會有關數據的調查統計,統計數據的真實可靠將關系到未來決策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王蓬博表示,目前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和生產資料,正與互聯網、物聯網、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催生和引領社會治理的思維嬗變和重塑,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動力和智慧啟迪。《指導意見》指明了行業發展方向,并且給出了具體的實施步驟,將有力地推進行業發展。
2021-12-03 中國財經發布了 《區塊鏈技術助力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歐科云鏈持續研發輸出創新成果》的文章
2021-11-18 中國財經發布了 《歐科云鏈:元宇宙的吸引力在于可以帶來新發展機會和希望》的文章
2021-11-15 中國財經發布了 《火鏈科技CEO袁煜明:用區塊鏈助力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