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加速滲透的背景下,數字化下沉已成鄉村振興重要支撐。6月9日,首個以“數字化下沉”為方向的創新大賽——天池大賽·2021全國數字生態創新大賽總決賽在浙江省遂昌縣仙俠湖會展中心舉行,產生金銀銅等獎項。同日舉行的全國數字生態創新發展峰會,匯聚了國內相關領域頂級專家學者、企業領袖、產業大咖等進行深度對話,探討新形勢下數字鄉村建設、“兩山”轉化發展的新路徑。
大會現場
活動由浙江省麗水市人民政府、阿里巴巴集團主辦,遂昌縣人民政府、阿里云承辦,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達摩院、阿里數字鄉村事業部提供支持,創頭條協辦。
中共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峰,阿里云智能總裁、達摩院院長張建鋒,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朱澤飛,省經信廳一級巡視員凌云,省科技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孫旭東,副市長戴邦和,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云創新研究院院長肖利華,阿里云智能副總裁、市場營銷與公共事務部總經理劉湘雯等出席相關活動。中共遂昌縣委書記張壯雄,縣委副書記、縣長胡剛及縣領導尹建中、華治武等參加。
在國家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從中央到各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新舉措,在政策紅利與產業的疊加作用下,鄉村數字經濟和治理現代化等方向備受關注。作為國內首個以“數字化下沉”為賽事方向的高水準創新大賽,旨在匯聚科技創新人才,助力數字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為進一步激發生態創新的價值,本次活動上組委會重磅發布了“天工之城”GEP核算、AI Earth遂昌茶園智慧農事兩大生態產品價值應用、《縣域數字生態創新趨勢展望報告》,遂昌縣人民政府還與武漢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等高校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并舉行了天工之城入駐企業簽約儀式。
聚焦數字化下沉,激發“鄉村振興”內生活力
數字鄉村建設是數字中國的重要戰略內容。從十九大開始,黨中央和國務院一直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十四五規劃和2021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更是把數字鄉村建設提升至促進“鄉村振興”的戰略地位,由此按下了數字化下沉的快進鍵。
在全國數字生態創新發展峰會上,來自國內相關領域的頂級專家學者、企業領袖等特邀嘉賓,通過主題演講和深度對話的形式,探索“鄉村振興”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推動加快發展地區/山區縣的跨越式創新發展獻策。
麗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戴邦和在峰會上致辭時表示,當前麗水市正在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斷實踐創新,加深認識,搶抓機遇,全力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政府,構建數字社會,相繼出臺了《麗水市數字經濟發展五年行動計劃》等多項扶持政策,特別是遂昌縣開辟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賽道,謀劃和推進“天工之城?數字綠谷”建設,以市場化為導向,招引了阿里云、網易等20多家頭部型的企業。
麗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戴邦和
近一年來,遂昌縣新增數字經濟類的市場主體385家,民間投資數字經濟直接相關聯項目達到近14億元,入選了浙江省首批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實驗區。麗水正在積極探索借助數字經濟發展的紅利,加快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的發展。
阿里云智能總裁、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張建鋒講話中表示,自2019年麗水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戰略協議以來,在雙方共同的努力下,在創新人才匯聚、科技產業培育、治理模式升級、數字鄉村建設等方面展開合作,取得不錯的成果。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阿里云陸續在遂昌舉辦創峰會、天池大賽、諸神之戰等行業高端會議與國際大賽,將數字經濟頭部企業、投資機構、專家學者、媒體人、青年學者等高層次人才匯聚遂昌,共同發掘和探索有利于鄉村振興與產業升級的新模式、新路徑。
阿里云智能總裁、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 張建鋒
圍繞“鄉村振興”的話題,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浙大求是特聘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黃祖輝,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鄭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中國農民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三位特邀專家,分別從共同富裕、“兩山”理念、數字鄉村的角度做了主題分享。

?黃祖輝表示,鄉村振興已進入全面推進時期,鄉村振興意味著鄉村現代化,意味著把共同富裕中的鄉村短板補上。鄭華認為,要推動“兩山”轉化,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促進能力流量轉化,助力鄉村振興。徐旭初表示,數字鄉村是應用數字技術對鄉村振興賦能、賦權、賦利、賦智的過程。
以大賽促發展,加速數字化應用落地
在浙江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帶動下,許多省內山區縣也在醞釀“數字變局”,探索從綠水青山走向金山銀山的發展新理念、新模式。如何讓科技成果與綠色發展理念融合,讓數字化技術應用于鄉村經濟發展、產業升級、改善民生等方面,破解數字鄉村應用場景不足、科技含量低、產業附加值和效率不高等痛點,成為“全國數字生態創新大賽”的邏輯起點。
據介紹,大賽基于阿里云天池平臺舉辦,設置了“智能算法賽”和“創新應用賽”兩個賽場,匯聚了政府機構、產業資源、研究機構、投資機構等資源,投入高達78萬元總獎金池,整合全球200+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100+開發者社區、40+孵化載體及創服機構等資源支持和參與,并提供優秀項目宣傳、投資機構對接以及配套的落地扶持優惠政策。
自2020年底大賽正式啟動以來,經過阿里云天池平臺的專業化運作,共吸引到全球12個國家和地區共計5074支隊伍參賽報名,通過線上算法排位賽,預選賽和3場半決賽路演多輪篩選,一批優秀項目脫穎而出晉級總決賽。
在此次總決賽的現場,來自全國的10個優秀項目,經過激烈的角逐,北京悉見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奪得總決賽金獎,北京百豐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理工中云智車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獲得銀獎,北京膳蔻凱普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科百宏業科技有限公司、原鄉映客(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獲得銅獎。

總決賽金獎得主北京悉見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混合現實人工智能公司、MR空間高精地圖與數字孿生空間信息引擎引領者,致力于打造連接現實與數字世界的5G混合現實數字孿生基礎設施,全面建設MR數字孿生平行世界,引領5G空間互聯網時代。2016年成立以來曾獲多輪融資,擁有數十項國際國內資質認證。
頒獎儀式.JPG
生態經濟數字化工程(麗水)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春曉在總結點評中表示,本次大賽既高端又接地氣,項目整體呈現出來的站位很高,跟麗水先行探索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也息息相關。評委杭州湖畔宏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盛森表示,此次參賽項目覆蓋了當前科技投資的熱點,階段主要以中早期為主,且非常應景,特別是農業項目,大賽為政府、資本、企業家和金融機構一起信息交流、智慧碰撞創造了平臺。

為促進大賽的科技成果、數字化應用更好地與鄉村建設相結合,組委會在課題調研、項目發掘和篩選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從參賽情況看,大多數項目圍繞新時期鄉村數字化、產業數字化以及數字文旅等創新方向進行設計,具有很強的落地性。比如在農創領域,包括有無人植保、土壤改良、數字化養殖、農業物聯網、農產品供應鏈標準化等創新場景;在科創領域,包括有智慧園區、無人駕駛、機器人等前沿創新,以及圍繞生態資源的IP打造、文旅新消費、文旅AR、MR創新應用等等,其中很多項目已經在相關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并獲得資本市場的密切關注。
與此同時,組委會依托賽事平臺搭建的資源連接體系,先后組織了企業到遂昌調研、遂昌政府代表赴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及創新企業調研交流,聯動資本與企業對接,目前一些對接與合作已經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希望通過體系化運作,加速創新要素的流動,促進創新應用與遂昌發展建設的結合,探索數字化下沉的方法、路徑和模式,讓科技成果真正助力到山區縣的發展。”大賽組委會代表、阿里云天池大賽負責人王聽表示。
GEP等成果發布,探討“遂昌數字生態創新樣本”
在全球“碳中和”持續升溫及我國“兩山”理論實踐背景下,對傳統的發展范式提出新挑戰,激發綠色生態價值,實現經濟、產業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時代發展重要命題。
在峰會上,組委會首次發布了“天工之城” 開展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AI Earth遂昌茶園智慧農事兩大生態產品價值應用。

開展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是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創新舉措,也是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基礎工作。根據核算結果,2019年,天工之城2019年GEP總值一共是78.63億元。其中,生態調節服務總價值為67.79億元,占比86.34%。文化服務產品總價值為10.10億元,占12.87%;供給產品總價值最低,為0.62億元,占0.79%。
AI Earth遂昌茶園智慧農事是天池大賽·全國數字生態創新大賽的算法賽課題成果應用于遂昌數字鄉村建設——遂昌縣數字茶園綜合服務平臺的成果之一。該平臺依托達摩院AI Earth產品在多源異構數據智能分析領域的優勢,面向遂昌縣縣域內的重點茶園,構建了不同尺度、長時間序列、全生命周期的天空地一體化茶園智能服務大數據采集體系。
2020年9月,達摩院發布天、空、地多源數據精準分析平臺AI Earth,該平臺可對衛星影像、無人機影像、實時視頻流、氣象數據、IoT數據等多源地球觀測數據進行融合分析,實現土地、植被、河流等多種目標信息的智能解譯及變化感知,為自然資源監管、水利河道治理、生態環境保護、農業生產管理、氣象災害監測等多個領域提供成熟解決方案。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云創新研究院院長肖利華發布了《面向2035的縣域數字生態創新趨勢展望報告》,報告提出了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推動下,縣域作為承載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等多重戰略的核心載體,縣域是承載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等多重戰略的核心載體,借助數字新基建打造“新時空”,縣域數字生態加速構建。報告揭示了數字技術加速下沉全面賦能縣域經濟、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重構縣域生產要素、數字化加持下縣域生態價值逐步釋放等九大趨勢,并提出一系列創新實驗案例。

圍繞“數字生態創新的遂昌樣本”的話題,在央視評論員包冉主持下,求是《小康》雜志社副社長賴惠能、遂昌縣人民法院院長陳裕琨、阿里云創業孵化事業部總經理李中雨,馱鳥物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FO黃丹等展開了深入對話。

賴惠能表示,遂昌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鄉村振興最核心的問題可以用數字經濟的方式來真正打通城鄉要素之間的轉化。陳裕琨說,遂昌與當地銀行合作,推出重整貸,給那些陷入僵局的創業失敗者一個機會,幫他們一次性解決債權債務。李中雨表示,在遂昌數字鄉村確實遇到了好機會,從電商開始,阿里起到了一定的大中小融通作用,這跟遂昌的發展特別契合。黃丹也認為,遂昌數字產業鏈的規劃跟公司發展非常契合,政府也支持數字經濟的發展。
據介紹,遂昌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渥的生態環境,90%以上地面為植被或水面覆蓋,曾獲得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并入選了“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隨著浙江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深入實施,遂昌縣域數字經濟發展也在加速進行。2020年,遂昌縣縣域數字經濟發展影響力指數在浙江26個加快發展山區縣中名列前茅,入選了省級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省級數字生活新服務樣板縣創建名單。遂昌縣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1%,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5%。
與此同時,在數字鄉村的建設上,遂昌以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形成了以云計算為數據底座、“一碼”通鄉村、百姓通、電視通“兩個服務端”觸達、一套數字鄉村駕駛艙及三大應用場景的總體框架。
在此背景下,遂昌以“天工之城?數字綠谷”為契機,牽手阿里云推動“全國數字生態創新大賽”,通過推動數字化下沉與鄉村建設場景的結合,也進一步激活了生態的價值,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活動當天,遂昌縣人民政府與武漢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杭州師范大學進行了“人才科技聯姻”,并舉行了數字綠谷、EPIC汽車創新園區、天工之城國際賽艇中心等8個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同時,在科技創新“揭榜掛帥”環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科技局向現場的各高校、科研院所及阿里云天池平臺、創頭條平臺等線上廣大中國科創企業“發榜”,有力助推麗水市各類科技難題的解決。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