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藍媒匯財經
6月7號,全國逾千萬考生及家長共同的“史詩級大片”《高考》震撼上映。高考相關話題不出意外的穩居各大熱搜榜前列。
伴隨高考而來的是志愿填報的選擇。微信搜索指數顯示,5月下旬以來,高考志愿搜索指數就開始不斷上升。
作為K12教育的最后一役,志愿填報正成為“雞娃”教育之外冉冉升起的賽道。曾經熱衷拜佛求道的家長們開始癡迷于用科學的“算法”作為終極制勝法寶,為子女的未來圈定一個“有保障”的大學和專業。
在線教育擴張受阻之時,這場“雞娃”的終極生意或許會成為一些公司的續命稻草。只是為它續命的考生和家長們能否如愿以償卻仍然是個未知數。
二十年前,在高考志愿填報這件人生大事上,不少人最多的選擇是找個算命先生卜上一卦,江蘇鹽城的耿忠誠就是其中一員。
比起現在先出分再報志愿,當時估分報志愿風險更大。在母親央求下,“科學論者”耿忠誠還是來到了某算卦中心,結果“算命”的隊伍排了三公里長。耿忠誠第一次見這么大陣仗,這一幕從此刻在他的腦海里。
耿忠誠不是個安分的人,2001年考入同濟的他在大學期間就多次創業,畢業時存下10萬元的積蓄。
2013年,深受互聯網影響的耿忠誠創辦了優志愿,決心用互聯網思維去改變高考志愿的填報。不得不說,耿忠誠的的選擇還是相當精準。作為國內第一個可以填志愿的手機APP,優志愿發展迅猛,到2015年,其服務范圍已經擴大到21個省份。
盯上志愿填報這門生意的當然不止有耿忠誠,和耿忠誠同樣從大學就開始創業的還有身在中國頂尖學府清華園的王剛。留念母校氣氛的85后王剛最初把辦公地點放在了清華科技園。
2009年,離畢業還有兩個月的王剛和小伙伴在清華科技園注冊成立了第一家公司。他們還樹立了一個五年規劃,準備先搭建好團隊,完成初步的積累,留學期間慢慢去積累、學習、考慮之后的創業方向。
在美國攻讀碩博時,王剛持續關注、積累教育咨詢及互聯網行業的運作經驗并拉起了一個新的創業團隊。回國后的王剛沒有意外地做起了留學生意。他們建立了ApplySquare(申請方),推出了一個包含工具、服務、社區的綜合性留學申請平臺。
2014年,轟轟烈烈的新高考改革從浙江、上海開始,乘風而起。風口下的學生和家長比以往更加摸不著頭腦,升學規劃開始成為一門新生意。
比起留學,高考顯然是更多中國學子走向大學的通道。2016年,從留學領域起步的申請方開始切入國內高考志愿填報的賽道,上線了高考報考相關的系列數據庫,包含近十年各學校及招生專業的分數線。
王剛熱火朝天從留學生意做到了國內的高考志愿的時候,哈工大的另一個博士韓雪在一年前也已經開始了高考賽道的創業征途。
巧的是,在從事國內升學服務之前,韓雪也是一名留學市場的從業者。從澳際教育集團離職創業的韓雪覺得,國內尚未出現能夠為國內升學提供體系化報考服務的公司。
在韓雪看來,無論是自主招生政策變動還是新高考方案,考生和家長對此都不甚了解,咨詢的需求將會更為強烈。相比每年52萬左右的出國留學人數,他認為國內每年有900多萬的考生報考的市場空間要大得多。
基于國內考生和家長在高考報考和自主招生方面的考慮,韓雪在2015年7月創立了百年英才,開發高考升學報考咨詢服務產品。
相比王剛和耿忠誠,韓雪的百年英才顯得有些姍姍來遲,不過這并沒有妨礙它的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16年,百年英才自媒體和網站訪問量超過3200萬,線上服務客戶112萬,線下服務客戶2.1萬。業務覆蓋北京、吉林、河北等20余省份。
和K12教育相比,高考志愿這個業務雖然顯得微不足道,但并不妨礙資本對它的青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K12教育的最終目標,也是完成K12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
眼瞅著這條賽道逐漸擁擠,各路資本都開始爭相布局。2015-2017年,好未來收購了“高考派”,投資了申請方;豆神教育(原名“立思辰”)收購了百年英才;優志愿獲得了A輪融資。而這其中,百年英才的收購案最受業內關注。
2016年4月,立思辰宣布收購百年英才。彼時,百年英才尚處于虧損狀態。但是收購時雙方卻簽下了為期四年的對賭協議。
根據協議,未來四年百年英才凈利潤分別不低于人民1500萬元、2100 萬元、2940萬元、3822萬元。
時任立思辰CEO黃威透露,立思辰對百年英才觀察已久。黃威表示,百年英才的高考升學服務是剛學,補齊了立思辰現有的教育板塊。黃威還稱,百年英才有虧損很正常,他對百年英才抱有信心,認為其不僅能完成業績承諾,甚至還可以超額完成。黃威的話后來被百年英才用業績進行了反饋。
2016年-2019年間,百年英才除了做好高考數據庫的整理工作,還采取線上自媒體導流與線下公益講座雙重方式不斷提高獲客能力,如期完成了對賭協議。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對賭結束后的第一年,百年英才就再度扭盈轉虧。根據豆神教育(立思辰于2020年8月更名為豆神教育)的2020年報,因疫情期間無法進校宣講、“自主招生”政策變動等原因,百年英才2020年出現較大額度虧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韓雪在完成對賭協議后即退出了百年英才,轉身去做了藝考行業。百年英才的虧損固然有疫情因素,但人員流失或許才是更大的原因。
百年英才經歷疫情和高管離職的鎮痛之時,優志愿卻如愿獲得了B輪融資。2020年5月,優志愿宣布完成千萬級B輪融資,投資方為浙江創想文化產業基金和蘇州惠柳山。
申請方從留學切入到了志愿填報,優志愿則準備從國內的升學領域擴大到留學。優志愿創始人耿忠誠在獲得B輪融資時即表示,未來平臺在高校招生、出國留學、學業測評、生涯規劃乃至人才輸送等方面會有進一步發展。
說到底,新高考改革雖然催生了志愿填報的市場,但比起整個K12領域,這終歸是一個有限的市場,更何況這個賽道已經吸引了太多的參賽者。
“某企業信息查詢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5月,我國高考志愿填報相關企業已達到1529家,78%的企業成立于近三年。
高考經濟儼然已形成了一個產業鏈。相比考前培訓、心理咨詢、高考房等,志愿填報看起來只是這條產業鏈微不足道的末端,但正受到學生和家長越來越多的追捧。
正是因為這樣的需求,相關企業數量才在近幾年直線攀升,但是這些公司大小不一,服務效果也參差不齊。
在這個一切都樂于打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噱頭的時代,志愿填報當然也不例外。“優志愿”“申請方”都或多或少給自己加蓋了這樣的標簽。
“凡是打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填報志愿的公司,都是掛羊頭,賣狗肉”,一位曾在北京多個高校招生辦的工作人員在接受獵云網采訪時稱。
形式各異的APP內容卻是相似的,它們大多都有類似性格測試,價位從幾百元至上萬元不等。但這些APP真的能給予考生足夠的幫助嗎?答案好像不容樂觀。
在過往的案例中,有學生表示連著在手機上下載了好幾個志愿填報相關的APP,結果它們根據提供的分數給出了不同的意見,他更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了。
2017年6月,王女士購買了“優志愿”卡。使用后卻發現信息數據有誤,對兒子填報志愿不僅沒有幫助反而產生了誤導。為此,王女士投訴至當地一檔新聞節目。優志愿看到節目后,認為該新聞節目侵犯了公司的名譽權,將電視臺告上法庭。最終,法院駁回了優志愿的申請。
優志愿的創始人耿忠誠曾說,“互聯網是倒過來的,免費的活得更好。”也正因此,“優志愿99%的功能是免費的,但1%的VIP服務收取一部分費用,就像高速和國道的區別,如果想速度快,可以走高速,但是需要付錢,而國道不付錢,優志愿VIP可以享受實時和優先的服務,免費的信息是2小時更新一次,而收費每人200元的VIP服務是實時服務。”
勵志用互聯網思維去改變高考志愿填報的耿忠誠反倒為高考的學生幫了倒忙,這不免讓人有些唏噓。
“大數據填報”不靠譜,面對面交流的線下機構是不是應該要好些呢?事實上,2016年開始,線下一對一填報就已經開始如火如荼地發展,但時至今日仍然良莠不齊。
據新華視點近日報道,不少從事高考志愿填報輔導的機構同時開辦“高考志愿規劃師”培訓班,線下培訓三四天時間,收費幾千元。
在全民素質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不少人仍然會求佛祈福,但卻沒有幾個人再把決定人生命運的志愿填報交給“天意”。科學填報,找專業人做專業事正成為越來越多的考生和家長選擇。
只是,當更多人和企業把這個決定他人命運的事用來謀利時,做著這場“雞娃”終級生意的老板們又有多少會認真踐行為考生服務的初心呢?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