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靈貓財經
日前,荔枝公布了2021年一季度財報數據。財報顯示,荔枝2021年第一季度移動端月活躍用戶是5970萬,同比增長了10%,月均付費用戶數也升到了47.5萬人,營收更是達到4.95億元,增長了34%。
較為好看的營收業績背后卻是凈利潤虧損的增加,本季度凈利潤為-7003.7萬元,同比擴大45%。在財報公布后第二天,荔枝股價盤內下跌8.49%。
股票價格如此變化,更能看出荔枝在資本市場的不樂觀。荔枝自上市以來,股價一直是起起伏伏,音頻故事并沒有想象中獲得資本市場投資者認可,這對于荔枝來說,并不是個好消息。
而且音頻賽道風起云涌,新玩家的不斷入局,老玩家的之間的強烈競爭對于荔枝都是嚴峻的挑戰,如何把握新的機會,決定了荔枝未來生存的關鍵。
作為音頻賽道里第一家上市的企業,荔枝的確擁有著巨大的優勢。但在音頻賽道里,荔枝還要面對與蜻蜓FM、喜馬拉雅的競爭,而喜馬拉雅還是在行業第一位置。荔枝作為音頻行業中上市的第一家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也不及預期,股市一番震蕩,市值大幅萎縮,荔枝作為在線音頻第一股,做的還不夠。
荔枝自建立以來,主打的是音頻內容的原創,開發更多的原創性內容,想要成為國內音頻最大的UGC創作平臺,這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參與進來。在荔枝的招股書里,女性用戶占比為56%,且多是90后的年輕女性。這說明荔枝內容更加符合年輕女性們的關注重點,緊靠情感上的聯結,這也是荔枝在逐步發展中形成的重要社區文化,是用戶粘性較高的關鍵。
這樣的定位,確實為荔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也阻礙了荔枝其他方向發展的可能性。
以UGC內容為主的荔枝,雖然能避免因版權高企造成的成本壓力,也避免了與音頻頭部喜馬拉雅的直接競爭,但是沒有較為影響力的IP內容也必定無法吸引大量的用戶數量,這也是荔枝規模暫提不上去的重要原因。以荔枝的月活躍用戶為例,2020年一季度為5450萬,在2021年一季度為5970萬,經過一年的發展,增長了520萬。
而且自主創作的屬性吸引了眾多創作者,但也拉低了內容創作質量,內容更容易往法律邊界上游走。2019年,荔枝便因打擦邊球下架了約一個月。無法有更大影響力的內容作品也是其無法長足進步的重要原因。
另外,荔枝仍在虧損,還沒有形成一個健康的盈利體系。財報顯示,2017年到2020年荔枝凈虧損分別為1.5億元、934.2萬元、1.3億元、8218萬元,累計虧損達到3.7億元。隨著荔枝的上市,虧損并沒有很好的解決,2021年一季度虧損更是占過去四年虧損總和的19%。
一方面,荔枝的變現路徑主要依靠的是直播打賞,付費用戶占活躍用戶比例不足1%,盈利的單一很難維持企業健康運行;另一方面雖然音頻行業的變現難題也都存在,但多元的盈利手段和更有效果的盈利途徑仍是荔枝所匱乏的。
在音頻領域,喜馬拉雅以62.8%的用戶滲透率高居榜首,荔枝前面的這座大山,并不好跨越。相比著喜馬拉雅的PGC內容,荔枝的UGC內容在內容質量和IP吸引度上都不足以與之對抗。
除此之外,還有蜻蜓FM,這家看似存在感較低的企業。2018年底,蜻蜓FM就宣布月活躍用戶破億,荔枝現在還沒有突破6000萬月活大關。
而且受限于知識付費,音頻的知識訂閱也不會有較大的增長空間,這也限制了荔枝UGC版塊盈利的可持續,為愛發電不適合商業化。那就需要荔枝探索更多的變現手段,來彌補營收的單薄。
這樣算起來,荔枝的第一股身份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而且在盈利壓力和競爭下,荔枝也在試圖把握著新的話語權。
播客的出現給了荔枝業務形態新的選擇。
播客是由美國發展而來的,原是美國汽車場景中的娛樂方式,類似于我們國內的汽車電臺節目,但由于其人人參與制作使用,表達,互動,成為大眾娛樂工具之一,所以也叫做車載播客。
相對于傳統的音頻內容,播客是PUGC類型,播客從一點創意到完整作品的誕生都是以音頻為基礎鋪建完成的,屬于音頻獨一的娛樂方式展現,無法從其它娛樂形式中獲取。這使得音頻是播客唯一的表現載體,成為音頻平臺新的獨立增長版塊。
播客的創作方式契合了荔枝的定位——UGC內容社區,荔枝和博客都需要大量原創性的內容和大量用戶成為內容產出者,所以荔枝單獨為此開發一個獨立APP。2021年1月,荔枝播客上線,以個性化和AI智能推薦為特點,為用戶提供海量的播客內容和互動交流場景。
隨著對播客進一步的探索,荔枝也與汽車領域合作,包括與小鵬汽車、HMS for Car、比亞迪等公司就車載音頻達成合作,試圖將播客內容放到所屬中控平臺上,增加汽車中控終端的用戶量。
荔枝增加的用戶量暫時還看不到,但資本市場投資者的態度卻顯而易見。最近,荔枝和理想汽車達成了車載音頻上的合作,終止了因財報造成的股價下跌,在6月4日荔枝股價大漲12%。
根據艾媒咨詢,人們收聽網絡音頻的最主要場景是睡前和上下班的通勤時間。工信部也曾對智慧交通終端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議,這些都說明,音頻行業在智能汽車上發展的可能性。
播客的興起也帶動了新玩家的入場,市場競爭變得也愈發激烈。網易云音樂,QQ音樂都相繼在音樂平臺上開發出一個播客版塊,快手發布了快艇,還有即刻的小宇宙,喜馬拉雅和蜻蜓FM也都有自己的播客等等。
播客領域除了市場競爭激烈,荔枝在音頻IOT生態的布局上也并不樂觀。
播客作為音頻獨有的娛樂渠道,確實為音頻增添了重要色彩,但播客也是音頻IOT生態競爭下的一個切入點。IOT生態下,更多的終端能擴大音頻行業的市場份額,增加音頻用戶數量,這對于音頻企業擴大商業規模,增加盈利渠道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同時在音頻IOT設備上加入播客,也能讓音頻這一形式能涵蓋更多使用場景,增加音頻作為娛樂方式的可能性。
而音頻IOT生態的打造需要企業有更大的資金支持,以及在業務上對IOT廠商有更強大吸引力,這些讓荔枝很難競爭過喜馬拉雅,更不要說新玩家在不斷進場。
而且播客的本土化也不一定會在短時間看到成果,在數字音樂和電臺FM的競爭下,都需要在播客用戶的培養上繼續打磨,荔枝的機會并不比別人多。
播客風口下音頻生態的打造,要求企業為音頻提供一個更好的需求場景,增加用戶量和商業規模,方便于探索更好的盈利模式,以及盡可能地去代表行業的發展方向。這或許是荔枝著力于打造音頻生態的關鍵所在,但也是更難辦到的事。
音頻主打陪伴特點,將這種陪伴的屬性參與到使用者的生活里,才是贏面的關鍵。對于荔枝來說,前途撲朔迷離,如何拿到音頻賽道里的新的話語權,決定了荔枝接下來的路有多長。
播客未停,語音社交又起。
Clubhouse在馬斯克等人的推動下,瞬間席卷全球,語音社交成為音頻市場最炙手可熱的項目。而荔枝也早就在做語音社交的項目,孵化出了Tiya這一產品。Clubhouse的興起,帶給了荔枝Tiya的巨大發展。Tiya自身也以游戲作為切入點,吸引了大批的用戶使用,在3月份Tiya的MAU超過200萬。
雖然Tiya的火爆賴于clubhouse的突然興起,但以長遠的目光來看,荔枝這一語音社交產品仍面臨著巨大挑戰。一方面海外市場,Tiya還面臨Facebook,Twitter等巨頭的擠壓;一方面國內競爭也不會小,荔枝本身體量也不大,隨著巨頭的下場,荔枝很難在這種圍剿中維持住現有的局面。
在國內,各家除了原來在音頻下的布局,都開始加大在語音社交方面的砝碼。一方面,互聯網用戶天花板很難突破,都需要新的增長點,來布局未來發展;另一方面,語音社交可能革新現有的社交模式,可能打破微信的社交壟斷地位。音頻在場景使用,使用頻率,還有其陪伴的屬性,都會對音頻的地位拉高以及音頻這一娛樂方式的普及有深遠的影響。
無論荔枝能否在語音社交里拿到一定的份額,以結果來看,都不一定能解決荔枝本身的問題。即使荔枝盈利良好,其發展限制也不少,因為荔枝本身對于音頻的定位,就限制了荔枝的上限。
UGC確實在社區方面有著不錯優勢,但和視頻領域一樣的問題,真正吸引你選擇音頻,或者某一平臺,是以內容為核心的。假如你喜歡有聲書,這就是你選擇的起點;假如你喜歡戲曲,但是沒有你喜歡的選段和名家,使用的頻率必然下降,這必然要求內容面廣且質量要高。在音頻領域,內容IP版權占據很大的主動權。可以想象的是,未來音頻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無論是播客、語音社交,還是新的音頻方式等探索音頻發展的可能性,都會對荔枝產生影響。而在音頻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以及音頻競爭愈加激烈下,荔枝能否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都是未知數。但能肯定的是,音頻將迎來新的一波洗牌,音頻行業也在迎接新一輪的挑戰。不知道,還在虧損的荔枝能否走通自己UGC道路,能否抗住新的壓力,成為新的贏家。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