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文丨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丨黎明,編輯丨魏佳
前段時間比特幣的暴跌,讓華爾街的很多分析師不知所措。有人擔心,比特幣崩盤,會不會帶崩華爾街?
更早之前的美債收益率上漲,也讓很多人驚慌不已。市場普遍擔心,美聯儲將會收緊流動性,美股連續幾天暴跌。
已經連續上漲了十年的美股,現在的狀態就是:“總有人想害朕”——任何一根不起眼的稻草,似乎都可能讓這只吐著泡沫的駱駝垮掉。
美股是全球股市風向標,港股和A股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它的波動影響。牛年春節前,三大股市齊心協力一把沖到了高點,但春節后扭頭向下,上演“崩盤式下跌”行情,直到現在還沒回過神來。
比如,去年股價漲上天的新造車企業,現在全都熄火了。2月春節后至5月底,特斯拉股價跌28%,小鵬跌39%,蔚來跌43%。中國科技巨頭在反壟斷的重拳下瑟瑟發抖,阿里跌21%,拼多多跌35%,美團跌38%,百度跌38%。在線教育更是集體腰斬,好未來跌51%,新東方在線跌50%,一起教育跌70%,高途跌77%。
唯一可圈可點的是A股。剛過去的5月,A股公司的股價漲勢如虹,寧德時代市值首破萬億大關。但與此同時,二八分化依然明顯,很多公司還在緩慢回血中,相比春節前的高點還差很遠。
然而,從去年就開始的這一輪轟轟烈烈的上市潮,完全沒有消停的跡象。尤其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阿貓阿狗都來上市,甭管是騾子是馬,都要牽到股市里來溜溜,然后,經歷一番股價暴跌的毒打。
深燃統計發現,2021年初至今5個多月的時間里,共有39家中國公司在美股上市,其中有12家在上市當天破發,截至5月底,有25家的股價處于破發狀態,占比64%,最大跌幅高達43%。港股新上市的51家公司中,也有超過一半還是破發狀態,最大跌幅達57%。
熱鬧的上市潮背后,是毫不留情的破發潮。在這個價值投資被挑戰、投機客橫行的時代,上市公司上演一出大亂斗。
2021年依然是上市大年,主動尋求上市的公司絡繹不絕。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5月31日,今年美股共有943家公司上市,其中有39家是中概股。港股新上市公司有51家,A股有196家。
很多我們熟悉的公司,都是在今年上市,其中不乏明星項目。比如,悅刻,電子煙品牌第一股;快手,短視頻第一股;怪獸充電,共享充電寶第一股;知乎,中國最大的在線問答社區;水滴,水滴籌背后的公司……
這些公司上市的熱情很高,很多卻貼了資本市場的冷屁股。
數據顯示,今年39家新上市的中概股,接近1/3在上市當天股價就破發了,這其中就包括水滴、怪獸充電、知乎、第一高中教育、洋蔥全球等,水滴公司上市首日跌幅更是高達19.2%。
上市首日股價破發的部分中概股(2021年漲跌幅數據截至2021年5月31日)
港股也不例外。上市首日收盤,宋都服務跌36%,久久王跌26.7%,廣聯工程跌22.2%,朝云集團跌13.2%。上市公司數量沖向新高度,破發的幅度同樣跌出新高度。
唯有A股,堪稱全球股市中的一股清流。今年196家新上市公司,截至5月底相比發行價,沒有一家公司的股價是破發的。相反,很多公司隨隨便便都是股價翻3倍甚至5倍。比如5月17日上市的兩家公司睿昂基因、亞輝龍,股價分別漲了5.9倍、3.6倍,5月21日上市的三孚新科、奧精醫療,股價分別漲了2倍、5倍。
A股上市股價暴漲的公司(數據截至2021年5月31日)
所以,在IPO這個環節,破發是屬于美股和港股的,A股只有暴漲。
港美股過去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首選。去年市場情緒高漲,只要是還不錯的公司,上市首日股價基本都能收漲,賺錢效應吸引散戶積極參與新股打新,有一些人甚至開幾十個賬戶同時操作。但今年的情形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破發潮下,散戶打新賺錢很難。
不只是新股在上市首日股價下跌,那些已經上市的公司,在今年股價也大幅回撤。
在港美股的所有上市新經濟公司中,股價腰斬(跌幅超過50%)的中國公司有26家,跌幅排第一的是物農網,今年股價跌去了81%。排前五的有三家是今年上市,一家是去年12月上市。它們踩在了全球股市下跌的時間點上。
2021年股價下跌最多的20家新經濟公司(數據截至2021年5月31日)
圖中股價暴跌的公司,大部分都有高爭議的特點。比如物農網,這是一個號稱“C2F模式”的電商平臺,股價一向就是暴漲暴跌;還有比特數字,這家公司原來叫點牛金融,號稱“中國車貸第一股”,P2P行業被整頓后一度瀕臨退市,卻在2020年股價漲了54倍,結果今年跌去了61%;再比如霧芯科技,這是中國電子煙龍頭,而電子煙是高爭議行業;還有改名高途的跟誰學,之前被做空多次,一直被外界質疑。
在大行情整體下跌的2021年,上市破發和股價暴跌成了關鍵詞,頭部的明星公司跌倒,那些裸泳的公司則被狠狠拍在了沙灘上。
巨頭的日子也不好過。過去這5個月,應該是中國互聯網巨頭最緊張的一段時間,在反壟斷的重拳下,巨頭輪番挨打。
先是在去年底,阿里巴巴涉嫌壟斷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立案調查,由此拉開中國互聯網反壟斷序幕。隨后,阿里股價應聲而跌。與此同時,阿里、閱文、豐巢分別被頂格處罰50萬元,原因是阿里收購銀泰、閱文收購新麗傳媒、豐巢收購中郵智遞這三起案件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
今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公布調查結果,對阿里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處以其2019年中國境內銷售額4557.12億元4%的罰款,計182.28億元。
5月,阿里系的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又一次因不正當價格行為,被市場監管總局作出150萬元頂格罰款并責令停業整頓。
在反壟斷的大背景下,阿里不是唯一。美團也在4月被市場監管總局立案調查,外媒報道稱貝殼找房被市場監管總局立案調查,但貝殼辟謠說這是假消息。
現在的監管環境,對互聯網巨頭而言,可以用風聲鶴唳來形容。誰也不知道,反壟斷的重拳接下來會打到誰身上。
互聯網巨頭股價的大幅上漲,結束在2021年。2021年1月初到5月底,中國市值最高的前十大上市互聯網公司,股價上漲的只有騰訊和網易,拼多多跌30%,蔚來跌21%,京東跌16%。
中國十大上市互聯網公司市值及股價表現(數據截至2021年5月31日)
過去這近半年時間,中國創投圈的另一個大事件是,學科類課外培訓和在線教育遭遇史上最嚴監管。從年初要求教育廣告合規,到預收費規范,再到雙減政策、教育培訓機構不許上市的傳聞,監管重拳砸向教育培訓行業,資本加速撤離。
中國的課外培訓教育公司,大部分都是在美股上市,如今紛紛開啟股價暴跌模式。深燃統計發現,從年初到5月底,股價跌幅最大的30家中概股中,有9家是教育公司,占比近三成。跌幅前十,教育公司占四席。
其中,樸新教育跌67%,高途(即跟誰學)跌64%,一起教育跌62%,精銳教育跌62%。教育龍頭新東方和好未來,也分別跌去45%和44%,快要腰斬了。
中國教育公司股價跌幅(數據截至2021年5月31日)
高途、作業幫等多家頭部在線教育公司都傳出了裁員消息,教育行業史上最大裁員潮正在醞釀中。
更重要的是,這或許還只是開始。現在行業里的從業者都在等待一份重要文件的落地——“雙減”。雙減指的是教育監管部門要求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這份文件已經傳聞許久,但一直沒有正式發布。
5月19日的時候,有傳聞稱北京海淀教委開會,要求培訓機構暑期不允許開課,學科類和素質類教育培訓機構不得上市,教育培訓機構不做任何廣告,這則消息帶崩了當天的教育股,新東方、好未來跌超17%。雖然后來傳聞被辟謠,但市場還是戰戰兢兢。
暴風雨即將來臨,這導致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教育行業成為今年股價下跌最多的行業。
一位二級市場投資人對深燃說,今年他的投資策略比去年保守很多,市場上依然錢很多,IPO也很多,但今年賺錢明顯要比去年難,因為不確定性大大增加。
股價下行是一方面,流動性收縮是更重要的原因。流動性泛濫,是去年推動股市大漲的催化劑,但現在這個推動因素正在消失。
水溫變化的傳導有一定滯后性。對于創業者而言,如何抓住寶貴的時間窗口,為公司募得足夠的資金,才是他們更關心的問題。即便市場已經轉冷,還是有很多公司接二連三提交上市申請。
截至5月底,已經正式提交了上市招股書的公司,有奈雪的茶、哈啰出行、Soul、BOSS直聘、滿幫集團、掌門教育等。其中,滿幫集團是貨運物流行業的隱形巨頭,在提交招股書前兩次被監管部門約談。掌門教育所處的行業是K12在線教育,正是今年被大力監管整治的行業,因此業內也有“搶跑上市”一說。
正常的IPO之外,SPAC模式上市正大行其道。SPAC模式簡稱借殼上市,在美股非常普遍,也被稱為垃圾股的搖籃,往往在資產泡沫極其嚴重時大為流行。就連賈躍亭創辦的電動車公司FF,也選擇了SPAC模式,目前距離登陸美股僅剩臨門一腳。
高臨咨詢(Third Bridge)訪談的一位專家統計數據發現,SPAC從發起到上市交易到找到標的物合并,2018年平均需要22個月左右的時間,2019年縮短到16個月,2020年則只需要8個月左右。資產端反向并購借殼上市之后的時間大大壓縮。
這為創業公司提供了另一條登陸資本市場的捷徑,助長了股市的火熱氛圍。即便是新股IPO破發潮來襲,還有SPAC這種更為便捷而隱秘的方式可以選擇。
一邊是史無前例的IPO大潮,一邊是洶涌而來的破發潮,今年的港美股市場,呈現出一種割裂的局面,互聯網公司上演“大亂斗”。
或許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不確定。
一位教育行業的投行人士對深燃說,他正在考慮轉型,隨著中國對教育培訓行業的整治進程推進,他認為未來教育公司IPO會越來越難,這讓他最擅長的IPO承銷業務失去市場。
一位接近國內某互聯網巨頭的人士對深燃稱,反壟斷的戰役打響后,這些上市的互聯網巨頭左右為難。一方面得拿出過硬的業績,向投資人傳遞信心,不至于股價太難看,但同時又不能過度“秀肌肉”,尤其是不能拿市場份額說事,要不然會被監管部門盯上。
上市不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巨頭也不再無所顧忌地攻城略地。但無論如何,對于那些真正優秀的偉大公司,最終一定能穿越這些不確定,回歸真實價值。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