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霞光社,作者丨張薔,編輯丨沈石
印度或將誕生下一個互聯網巨頭。據彭博社報道,印度在線支付服務商Paytm計劃于今年上市,目標估值250億至300億美元,計劃籌資約2180億盧比(30億美元)。如果推進順利,這將是印度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
“上市”是近兩年印度互聯網市場的關鍵詞之一,包括外賣平臺Zomato、二手車交易平臺CarTrade、在線保險平臺Policybazaar等多個本土獨角獸均傳出了IPO消息。
但Paytm上市消息備受關注的關鍵原因在于,在數字化速度最快的印度,Paytm作為本土支付巨頭,對構建當地數字經濟社會具有“基石”意義。
創立于2010年,從手機充值和賬單支付起家的Paytm,如今已經成為涵蓋數字支付、財富管理、數字錢包、保險、信貸、股票經紀等業務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
根據研究公司伯恩斯坦的數據,Paytm共擁有超過3.5億用戶,每月有5000萬活躍用戶和2000萬以上的商家。要知道,印度的總互聯網用戶剛超過6億。這意味著,Paytm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印度國民應用。
現在,以數字支付為基礎,該公司正試圖成為更大的超級互聯網帝國,目前平臺已提供電子商務、在線游戲等服務。在它身上,似乎可以看到中國互聯網巨頭當年的形態。
這也就不難理解資本對Paytm的偏愛。上個月接受福布斯采訪時,Paytm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維杰伊·夏爾馬(Vijay Shekhar Sharma)表示,已從阿里巴巴集團(包括螞蟻集團)、日本軟銀集團和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等投資者那里獲得超過2000億盧比(27.3億美元)融資。
復盤Paytm的發展史,2015年是一個關鍵節點。當時,它拿到來自阿里系的6.8億美元投資。
隨后,作為初創公司的Paytm開展了更大力度的“拉新”活動。印度用戶使用Paytm進行線上支付,最高可以享受50%到60%的折扣,甚至還有相應的返現。
這是中國互聯網公司在早期搶奪用戶時常用的手段。但Paytm的獲客卻異常艱難,到2015年時平臺注冊用戶也不過在2500萬左右,稱不上是理想的數據。
作為人口規模世界第二(最新數據為13.9億)的國家,印度被視為中國之后最有可能崛起的新興互聯網市場,也是最有可能誕生“十億級APP”的地區。
現實問題是,對比中國,印度早期互聯網和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極為薄弱。截至2015年4月底,印度只有1億多人使用寬帶網絡服務,并且4G網絡也并未大范圍普及。
當時,印度國內只有2000萬張信用卡,大量印度人沒有去過銀行,也沒有銀行賬戶,現金支付依舊是主流。
這樣的情況在2015年出現了關鍵變化。這年7月,印度總理莫迪提出“數字印度”計劃,試圖提升印度網絡覆蓋并全面推動印度的數字化轉型。此時,作為打通數字化服務閉環的線上支付平臺,包括Paytm在內的金融科技平臺迎來了快速發展。
2016年11月,莫迪政府發布“廢鈔令”,宣布廢除大面值的紙幣流通。此舉是為了反腐、打擊黑錢,支持無現金支付,但也進一步降低了Paytm的市場教育成本。
印度總理莫迪號召國民,“學習電子經濟如何運作,學習使用電子銀行和銀行賬戶的不同方式,學習不同銀行App的有效使用,學習如何在無現金的情況下經營生意。”此外,他還表示印度將建立“無現金社會”。
一時間,印度線上支付平臺迎來了歷史性的機遇。在“廢鈔令”發布四個月后,Paytm的注冊用戶激增至1.22億,并在2018年達到2.5億。
根據數據門戶網站datareportal統計,2021年1月印度互聯用戶達到6.2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
加上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疫情影響等因素,印度在線支付市場近一兩年來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瑞信預計,2023年印度在線支付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
巨大的前景下,眾多玩家也加入到了掘金的隊伍中。PhonePe、Pine Labs等印度支付企業快速起量,并且在投資者押注下,印度科技金融創業領域也愈發熱鬧。
根據印度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協會(IVCA)數據,印度已超過中國成為亞洲最大的金融科技交易目的地。在新冠疫情期間,印度的金融科技投資在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長60%,達到15億美元。
初創公司外,國際巨頭也看上了印度的數字支付市場。從2018年起,Facebook就通過旗下即時通訊產品Whatsapp在印度測試支付服務,后者于當地有超過4億用戶。盡管波折不斷,但Facebook依舊沒有放棄的跡象。
據彭博社今年3月報道,Facebook、亞馬遜、Google等公司準備申請在印度的經營零售支付和結算系統牌照,以爭取正式進入支付市場的機會。
對于Paytm而言,如何鞏固自己的競爭優勢,變得更加迫切起來。憑借先發優勢以及大力度地推獲取的海量線下商戶,Paytm形成了當前基本的競爭壁壘,并在特定的支付領域處于絕對領先的位次。
根據《2020年印度移動支付市場分析報告》,Paytm是P2M(商家支付)市場中最大的參與者,擁有50%的市場份額,其次是Phonepe和Google Pay。
但在數字支付還處于初級階段的印度,競爭格局遠沒有固定下來。例如,UPI(統一支付界面,一種新支付方式)交易量方面,Paytm就落后于Phonepe和Google Pay。
除了要面臨日益白熱化的競爭外,擺在Paytm面前的另一大難題是如何盡快實現盈利。
自成立以來,虧損問題就始終困擾著Paytm。據福布斯報道,Paytm 2020財年收入為362.9億盧比,虧損為421.7億盧比(約5.8億美元)。
一方面,大額度的折扣、返現活動以及廣告推廣,導致營銷成本高企。另一方面,Paytm摸索正確營收模式時走了“彎路”。
一度,Paytm希望能拿著“支付”這一工具,找尋到相應的場景,以拓展多元營收。
例如,Paytm曾大力推廣電商業務Paytm Mall(類似屬于天貓的B2C平臺)。但在印度電商市場,已有亞馬遜和沃爾瑪旗下的Flipkart兩大巨頭爭搶。Paytm Mall的增長情況并不理想。2018財年,Paytm Mall虧損擴大至180億盧比,市場份額卻下降至了3%。
據福布斯透露,Paytm創始人夏爾馬曾和內部高層辯論是否直接進入外賣行業,但后來他們認為該業務利潤太薄而暫時作罷。
對于這個擁有3.5億用戶的平臺來說,面前總有“進入多個領域”的誘惑。這種“縫合怪”式的應用,也是新興市場互聯網平臺常見的模式。但近年來,Paytm似乎找回了自己的主線——圍繞金融服務,做一站式金融解決方案平臺。
例如,Paytm通過與多家非銀行金融公司(NBFC)合作拓展貸款業務,并開發出了“先買后付”的產品。
Paytm貸款業務首席執行官Bhavesh Gupta表示:“貸款業務的月增長率為25%。”而這款“先買后付”產品現在擁有100萬用戶,這個數字預計在兩年內增長至1000萬。
此外,Paytm還擁有財富管理業務Paytm Money,為用戶提供購買基金、黃金、養老金計劃等服務,并支持股票交易。夏爾馬在《福布斯》的采訪中透露,Paytm正在收購一家保險公司,而這無疑是為了進一步拓展平臺的保險經紀業務。
而這些努力正在改變Paytm的營收結構和盈利可能性。此前,公布2020財年數據時,Paytm發言人表示,包括貸款、保險和股票經紀等新業務的引入,正讓虧損逐漸減少。
最近,更樂觀的信號釋放了出來。據路透社報道,創始人夏爾馬表示,2021年Paytm可能實現收支平衡。
而Paytm 總裁兼集團首席財務官Madhur Deora相對保守,他告訴福布斯,Paytm將在未來兩年內實現盈虧平衡,“我們的軌跡表明,燒錢將繼續下降”。
如今來看,Paytm的盈利似乎只是時間的問題。但對這個印度最受關注的獨角獸公司來說,下一個挑戰是如何真正成為印度數字社會生態中的“基礎設施”。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