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互聯網的那些事兒
近日,一則消息再次將高德推向風口浪尖。
根據天眼查,5月22日,高德軟件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馬云等一眾股東退出,新增股東阿里巴巴文化娛樂公司。
現在占股最多的是杭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但是阿里仍然是高德的實際掌控方,只不過馬云不是高德的直接掌控人了。此前早有苗頭,在4月13日,高德軟件有限公司發生股權變更,馬云降股從67%到25.283%。
高德的股東/數據來源:天眼查
高德看似依然是阿里的核心成員,但是已經從直系變為旁系。
高德成立于2002年,專注于數字地圖內容、導航和位置解決方案提供。在市場藍海下,逐漸搶占車載市場,在2010年7月1日,于納斯達克上市,市值一度接近9億美元,成為國內地圖軟件服務商海外上市第一股。
2010年是高德最高光的一年,但隨后的幾年遭受百度地圖的強力擠壓,資金緊缺,困難重重。
高德命運的轉折點在2014年2月,阿里對高德公司股票進行11億現金收購,此后高德完全成為阿里巴巴的子公司。高德作為被阿里富養的存在,不談盈利,光從財報的數據來看,高德的成績還是令阿里欣慰的。
據阿里巴巴發布的2021年財年第四財季及全年財報披露,2021年4月,高德全月平均日活躍用戶數超過1億。
不僅如此,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20半年大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高德地圖MAU超過5.3億。而在2020年12月百度財報中才披露,百度地圖MAU達到3.16億。從這一點看,高德地圖遠遠地把百度地圖在了后面。
但是近年來,高德深受負面口碑影響,作為繼淘寶、支付寶之后阿里的最大流量池,高德還能有新故事嗎?
從高德的歷年融資情況來看,阿里對高德的用心程度可想而知,從上市以來獨寵高德,同時高德也是阿里的最強工具人。
高德的融資歷程/數據來源:烯牛數據
2014年,正是阿里布局本地生活服務以及天貓網的關鍵時期,地圖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阿里獨寵高德,源于自身發展的需求,阿里要扎根B2C。2008年到2015年是B2C業務的爆發期。期間B2C業務復合增速高達114%,市占比也從2009年的7.8%提升至2015年的52%。
早在2008年阿里已經開始布局B2C業務,同時推出天貓,天貓的前身是淘寶商城。根據易觀數據,2011年第一季度天貓市占率31.4%,2019年第二季度天貓市占率62.4%。到今日為止,天貓一步步吃下電商的大部分蛋糕。
事情一環扣一環,網購的激增刺激了快遞物流的大量需求,在2013年5月,阿里聯合零售、地產、物流等企業,打造菜鳥網絡,以此來完成商業閉環,為之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而高德和阿里合作后,在地圖搜索、產品商業化、數據共享、云計算等領域實現數據共享,而高德也隨即完成從數據到平臺再到入口的轉變。
高德的工具人形象被發揮到極致,在2018年的財報中,阿里將高德地圖、釘釘、天貓精靈三項業務合并為“創新業務”,高德的任務是通過大數據數字地圖為外賣、乘車服務以及社交網絡等主要移動應用提供技術支持。另外為汽車制造商以及APP用戶提供數字地圖數據、導航軟件、實時交通信息。
在高德總部,馬云說,它將保持高德品牌的獨立性,但希望高德能夠與其他部門密切合作,接受多元文化和建筑。
高德不僅是阿里的工具人,也是競爭對手的工具人。
高德并不是第一家成立的地圖軟件公司,早在1997年12月22日,凱立德已經成立,它是我國GPS導航軟件的第一品牌,自主創新核心技術,連續四年是市場占有率的冠軍。
在汽車行業爆發的時候,凱立德大力發展車載導航,在車機上,凱立德的覆蓋率超過70%。高德到2014年,只吃下8.1%的市場份額。那時候后進場的百度地圖也憑借四維圖新有一爭高下的底氣。
緊接著在2013年8月28日,高德通過高德導航官方微博宣布,高德導航手機應用實行免費政策,由原先的50元變成免費下載。下午百度導航也宣布了免費的消息。而凱立德無法放棄這份收入,成為跌落神壇的分水嶺。
其實高德之所以宣布免費,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阿里迫于百度在本地服務版塊的布局,2013年10月,百度收購糯米,完成團購業務的整合,瞄向本地生活服務。而阿里對本地生活服務向來重視,高德的舉措也就合乎常理了。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手機地圖用戶使用功能分布中,查詢路線信息和定位導航仍排前兩位,占比超過一半。而用戶選擇手機地圖影響因素分布中,定位導航準確、信息更新及時與操作更便捷等核心功能分別以61.2%、56.5%和50.6%的占比位于前三。
而同樣的,用戶最不滿意的因素中,前三包括信息不夠精準、耗費流量較多以及缺少智能路線推薦,近年來,高德上線了推薦功能,比如可選步行少、地鐵優先、換乘少、時間短等各種選擇,但是被用戶吐槽最多的還是繞路問題和走小道。
說明高德的數據和算法仍有提升空間,不同于百度采用“四維圖新”等數據,高德的地圖靠自采獲取數據。而數據采集主要是車輛采集、步行采集、航拍、眾包等模式。
根據艾媒咨詢,高德地圖數據來源多元化,大部分實時交通數據來源于UGC眾包數據,少量來源于出租車、物流等行業浮動車輛,高德外業實地采集人員獲取準確數據后,先將數據提交給內業人員進行數據加工處理,再對原始數據經過編輯、賦值等處理。最后地圖經過國家測試等環節進入市場流通。
但是在此過程中有些場景并不能完全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就像遇到施工等突發事件等。總體來說,高德的地圖技術有待進一步完善。
除了技術本身的弱點之外,高德作為聚合平臺,質疑之聲不斷,在黑貓投訴上,高德地圖的投訴量有3193起,已經完成2419起。而百度地圖的投訴量遠少于高德,有776起事件。
就在5月14日上午,交通運輸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8家成員單位對滴滴出行等10家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公司進行聯合約談,涉及問題包括網約車平臺公司抽成比例高、分配機制不公平透明、隨意調整計價規則,以及互聯網貨運平臺壟斷貨運信息、惡意壓低運價、隨意上漲會員費等問題,要求平臺正視并立即整改。
高德之所以類似事件屢禁不止,是因為它太過龐大的體系,從而導致內部管理能力欠佳。“網約車聚合平臺”是在高德集團總裁劉振飛上任后,聯合神州、曹操、首汽、摩拜、飛豬、享道等中小打車平臺所組建的。
高德是純第三方聚合平臺,到2020年7月,高德接入的第三方平臺數量超過40家,是聚合模式中規模最大的網約車平臺,但是它龐大的體量掩藏不住日漸暴露的管理欠缺的問題。
高德在被阿里收購之后,雖然在轉型向互聯網產品靠攏,但是“做好一張地圖”的基因是根植于骨子里的,就阿里所言,高德的任務不是以盈利為主要目標,優化自身技術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2015年,高德聯合古北水鎮、烏鎮推出“智慧景區”服務。景區向來是人流聚集點,從另一方面來說,高德也是在曲折獲取用戶的好感。
推出“智慧景區”,旨在打造智慧景區解決方案,解決景區內部地圖信息閉塞、景區數據維護成本大、用戶出游體驗差的痛點。高德推出智慧景區開放平臺,游客下載APP將得到游前、游中、游后全周期服務;從景區端的視角來看,為景區賦能,提供管理決策。
另外在2020年高德地圖與KuWeather達成合作,將路面氣象預報服務應用于智慧高速解決方案,為廣大出行用戶及交通管理部門提供精細化路面氣象服務。
高德多年來始終未變的焦點是“活數據”,作為三家巨頭中唯一擁有“三甲”資質的地圖,就意味著它存在更多的可能。
活數據一詞,由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曾鳴提出,活數據有兩個概念,第一是數據是活的;第二,數據必須是被活用的。
其實在2016年高德已經在AI引擎和大數據結合上發力,企圖創建真正的活地圖,在2020年12月27日,高德又重申了這個概念,高德地圖技術副總裁于志杰透露,基于自主采集能力的進化、大數據能力的升維,高德地圖正在建立起目前國內唯一的地圖‘活數據’。
活地圖意味著將來用戶足不出戶就能知道哪家店新開了,哪家店倒閉了,或者哪條路不通了。每時每刻數據在時時又準確地更新中。
高德盡管不產生盈利,但是作為地圖大哥的地位,擁有自主創新力,并且背靠阿里,只要用技術和服務在口碑上扭轉用戶的以往的負面形象,那么高德的地圖一哥的地位將穩如泰山。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