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東耳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2021年5月26日,一份明確提及電子煙有害健康的報告令不少消費者直呼“受騙”。
與此同時,還有一家老牌上市公司因此受到了關注。
2021年5月20日,天音控股因涉足電子煙銷售受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
原來,作為手機分銷行業的龍頭,天音控股自2021年來就與各大電子煙品牌展開合作,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開近1000家店銷售電子煙。
那么,天音控股能靠電子煙能重回巔峰嗎?
天音控股悄悄涉足電子煙
2021年,天音控股涉足電子煙的消息不絕于耳。
早在2021年4月份,有關天音控股與小野、鉑德合作的消息便漫天飛舞。
2021年5月10日,在天音控股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同樣有投資者向天音控股詢問有關電子煙業務的進展情況。
對此,天音控股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天音控股已成為電子煙品牌商鉑德和小野的唯一國代,并表示根據合作協議,2021年計劃共開設 8000 家電子煙品牌專賣店,小野及鉑德品牌各開設4000家,通過召開 25 場省級、100場市級招商會及一線城市的行業展會推廣。
隨后,天音控股又于5月19日發布公告再次確認此事。
這將天音控股轉型電子煙一事浮出水面,隨后,在深交所的“關注”下,天音控股表示,早在2021年3月31日,天音控股便由全資子公司天音通信有限公司與小野、鉑德簽署了相關合作協議。
2021年4月28日至5月21日期間,天音控股已在北京、廣州、武漢等地召開了20多場省級招商會,并累計開業981家專賣店或兼營店。
不過,天音控股想要插足電子煙市場的時間或許更早。據天眼查APP,早在2019年8月,天音通信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就包括了電子煙具、金屬煙具(不含煙草制品)、煙油銷售。
來源:天眼查APP
不過,天音控股沒有立即開展電子煙相關業務或許與相關監管政策有關。2019年“雙十一”前夕,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電子煙“線上禁售令”,禁止在網上銷售電子煙產品,電子煙市場隨之轉移至線下,大量電子煙相關企業也因此倒閉。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天音控股在回復中表示不存在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但自3月底確定與小野、鉑德的合作,至5月14日進行投資者活動期間,天音控股并沒有在其財報或公告中披露有關合作的事情。
這個回復多少有點“欲蓋彌彰”。
天音控股為何故意“隱瞞不披露”?
電子煙自誕生之后,就被很多人稱作是戒煙神器。打著“無害”標簽的電子煙也因此在很短的時間里受到大量年輕消費者的追捧。
不過和許多無糖產品并非真無糖一樣,電子煙雖然是傳統卷煙的替代品,但并非是對人無害的產品。
據GPLP犀牛科技了解發現,電子煙對人的危害主要來自三方面,即尼古丁、煙液中的有害物質、溶膠中的有害物質。雖然并非所有電子煙都含有尼古丁,但并不代表所有的電子煙都對人沒有危害。
早在2021年5月26日,國家衛健委和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共同發布《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顯示,有充分證據表明電子煙是不安全的,會對健康產生危害。
因此,3月22日,在工信部發布的《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征求意見稿)》中就指出,要推進電子煙監管法制化,規范電子煙生產經營活動,增強電子煙監管效能,鑒于電子煙與傳統煙草在核心成分等方面具有同質性,對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應當參照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
也就是說,雖然當前還未有明確的規定,但繼禁止在網上銷售電子煙之后,有關電子煙的監管還將更嚴,很有可能將會象傳統卷煙一樣被實施35%的消費稅以及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等。
不難看出,天音控股與小野、鉑德合作后迅速開店,或許就是為了在相關監管政策落地之前搶占市場。鉑德作為電子煙的頭部玩家之一,影響力甚至達到在二級市場上出現“鉑德概念”的情況。
據鉑德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鉑德專賣店數量還只有2000家,而在IECIE上海蒸汽文化周上,鉑德宣布截至5月16日,鉑德門店數量已經超過3600家;小野則在2020年12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其授權店累計超過1500家,專賣店即將突破1000家。
與此同時,友商的布局令打算入局電子煙市場的天音控股更需要加快腳步。如據愛施德(002416.SZ)?2020年報,愛施德已與電子煙企業悅刻實現合作,2020年在全國拓展并運營3600家悅刻專賣店和3200個店中店。
不過,伴隨著相關監管逐步升級,更高的稅收和門檻令企業經營成本大大提升。
這對于天音控股來說顯然都不算好消息,故其逃避披露及監管顯然也是有意而為之。
天音控股的難言之隱:落寞的手機分銷龍頭凈利潤不足10年前
財報顯示,天音控股的主營業務為智能終端銷售、彩票業務、零售電商業務、移動轉售和移動互聯網業務。
2020年,天音控股共實現營收入597.84億元,其中按行業分,通信業務實現營收554.70億元,營收占比92.78%。在其通信業務中,手機分銷是最主要的業務之一,據其投資者關系記錄,2020年,天音控股共銷售1974.09萬部通信產品。
看起來非常不錯,不過,沒有對比便沒有傷害。
在A股市場中,愛施德是另外一家以手機分銷為主的上市公司。
據其2020年財報顯示,2020年愛施德共實現營收641.90億元,其中手機銷售實現營收566.88億元。
從營收數據上看,天音控股早已被愛施德所超越。
據其2017-2020年財報顯示,天音控股分別實現營收396.28億元、424.66億元、529.43億元、597.84億元,然而,愛施德早在2013年時營收就達404.09億元,從2017-2020年,愛施德的營收增速雖然較緩,但也分別實現營收567.36億元、569.84億元、559.69億元、641.90億元。
從凈利潤的角度看,天音控股更是被愛施德遠遠拋下。
從2017-2020年,天音控股分別實現凈利潤2.34億元、-2.31億元、0.51億元、1.86億元;而愛施德則分別實現凈利潤3.79億元、-0.93億元、3.44億元、7.00億元。
再往前看不難發現,天音控股的業績逐漸被愛施德超過并不意外。
自2010年天音控股的凈利潤達到3.11億元之后,天音控股的凈利潤就再沒能達到過3億元,2010年天音控股的營收規模還只有208.77億元,此后,2011、2012、2014、2015年天音控股均為凈虧損狀態,2013年雖然實現了盈利,但凈利潤只有2748.49萬元。
作為曾經分銷市場的一哥,天音控股可以說近年一直掙扎在虧損的泥潭當中。
在天音控股稱霸的2G時代,手機分銷是銷售的主要模式。然而隨著手機逐漸由2G向3G過渡,天音控股這些手機分銷商的日子開始不好過了。
此后,隨著電商平臺的逐漸成熟,電商逐漸成為除分銷、直銷、運營商外另一重要手機銷售渠道。
這更是讓以天音控股為代表的分銷商難以為繼。
對此,曾任天音通信總經理的嚴四清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線上出貨的滲透率不斷增長令線上平臺吃掉了不少傳統分銷出去的產品總量,電子商務信息的透明化使代理商越來越難以大幅加價,人力成本的不斷攀升也令傳統的分銷模式越來越處于劣勢。
正是由于在電商零售上的不足,天音控股的盈利能力越來越差。據其財報,2020年,天音控股僅實現營收37.84億元,同比降41.41%,營收占比也由2019年的12.20%下降至6.33%,幾乎下降了一半。
于是,轉型成為天音控股的唯一出路,隨后,天音控股轉型電子煙也就順理成章。
只是,天音控股能夠此次成功轉型嗎?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