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用心和情懷當成產品或者營銷利器,這其實是誤區。多數情況下,成功的故事只能由贏家講,但很多內容或是常識,或者只是表象。
對于創業者而言,很容易陷入到自己的創業狀態中無法自拔,導致錯失良機。比如,被自己的努力感動、被自己某個恍然大悟的發現震撼,而忽略了一些基本的問題。
以下就是我對互聯網創業中常犯的4個錯誤的總結分析,希望創業者不要再犯:
很多創業者的產品在腦海中時概念很美好,但是等到面市以后卻距離消費者的生活太遠,無法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現在的產品不再是“能夠做什么”的層面,而是要注重體驗、注重顏值、讓人效率提高。隨著90后、00后的成長,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趨勢也在轉向,面對產品品質也更加重視。由于他們具有個性化的獨立審美能力,而且更在乎個人的用戶體驗和自我表達,促使他們尋找有個性、有內涵、有溫度、有趣味性的產品。
很多創業者都沒能考慮到這些方面,而這些內容是至關重要的:讓新產品具被社交性,具有社交傳播的可能性,直接進入消費者的生活,直接獲得消費者的反饋。
“再一次顛覆”,“顛覆性創新”,“參與感”。。。
對于企業新品開發來說,我們談得最多的是營銷方法:怎樣吸引目標用戶的注意力,如何更有力地證明自己的產品/品牌比別家好——“我是新的、改進過的、產品核心指標更佳”......但問題是,我們真是這樣嗎?
營銷不應該成為一種字面上的意淫。它應該是產品自身實力的準確體現。因此,創業的核心是先有真正創新的產品,然后再銷售。而非先銷售不存在的產品,然后期待未來有機會補齊短板。
無論經濟和社會怎么往前發展,汽車必須首先是汽車,沙發首先是沙發,我們是不是因為走得太遠,忘記了當初怎么出發。
褚時健老人談起過他做香煙的訣竅,“別人用40-50塊錢/斤的煙葉做煙時,我一定堅持用200元/斤的上好煙葉做煙,所以我的煙才叫香煙”。
同理,很多創業者在對產品進行塑造之時,附加了很多琳瑯滿目的概念,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質。就比如我們既然是賣天然食品,我們老老實實將自己定位在天然食品(食品中不含添加劑、防腐劑和香精),然而真正能做到的有幾何呢?
當我們走了很遠以后,我們就只記得要走下去,而忘了自己為什么出發。創業的路更苦更長,堅持和應變都更加不容易。
現在,我們在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我們在一個非常專注的細分領域,創業者要想真的勝出,就必須要堅持創業的初心,堅守理想,在行業未曾到達的地方努力耕耘。只要堅持,就會在實踐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忘了初心,就容易迷失在競爭者的花樣競爭中,或追隨,或隨波逐流,那么這時,也就距離創業的初心越來越遠了。即便和競爭對手有差異化,也不可能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贏得用戶的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