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凌凌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5月22日,在“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十九次學術會議”中,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邁普醫學”)攜睿膜?可吸收硬腦(脊)膜補片、睿康?硬腦(脊)膜補片、賽盧?顱頜面修補系統、吉速亭?可吸收再生氧化纖維素等系列創新產品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11月首發過會后,邁普醫學至今尚未獲得上市批文。
公開資料顯示,邁普醫學是一家結合人工合成材料特性,利用先進制造技術開發高性能植入醫療器械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為III類植入醫療器械,屬于國家重點監管的醫療器械產品。
招股書顯示,邁普醫學擬公開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1651.5766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比例不低于25.00%,擬募資6.52億元。其中,3.6億元用于邁普醫學總部基地項目、9900萬元用于植入醫療器械新產品研發項目、1.41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技術來源遭問詢 曾卷入跨國商業賄賂訴訟
據悉,邁普醫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袁玉宇曾任華東數字醫學工程研究院院長,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期間任冠昊生物研發主任,而冠昊生物為同行業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徐弢在美國德州大學任職期間,為邁普醫學提供技術指導及擔任邁普醫學副總經理兼技術總監。
2014年之后,徐弢在清華大學機械系任職期間對邁普醫學提供技術指導。
因此,邁普醫學的技術來源遭到問詢,被要求說明是否利用原任職單位的技術、資源和學術成果進行職務發明等情況。
對此,邁普醫學在發行人及保薦機構回復意見中表示,袁玉宇以及徐弢在其他單位任職期間未曾參與過同類或相似產品的研發,名下不存在與邁普醫學主營業務相關的知識產權或技術成果,未利用原任職單位的技術、資源和學術成果進行職務發明,邁普醫學的核心技術和其他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不存在來自袁玉宇之前在冠昊生物等原單位任職時的職務發明等。
此外,招股書顯示,邁普醫學的人工硬腦(脊)膜補片、顱頜面修補產品等多個產品已出口至歐洲、南美、亞洲、非洲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1月-9月,邁普醫學來自境外的收入分別為816.90萬元、1285.89萬元、1299.53萬元、943.48萬元,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5.15%、15.00%、11.48%、11.56%。
2020年1月24日,巴西聯邦總檢察長決定對邁普醫學發起訴訟,原因是邁普醫學在巴西藥品及醫療器械監管機構ANVISA的現場質量體系考核中,意圖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賄賂。
據悉,巴西的兩家公司分別向ANVISA提出檢查申請,要求對邁普醫學的某些醫療產品進行認證。而兩名ANVISA工作人員被派往邁普醫學公司工廠進行國際檢查時,收到了邁普醫學公司代表發的裝著美元的信封,之后ANVISA工作人員將信封退還給了邁普醫學公司代表,而邁普醫學并未在招股書中明確披露此事。
而在2020年12月31日,邁普醫學在發行人及保薦機構回復意見中表示,主要經銷商亦已向發行人出具了說明文件,確認其在經營邁普醫學產品過程中,不存在商業賄賂、泄露商業秘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不存在因商業賄賂等行為受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檢查機關立案偵查或審查起訴以及受到法院判決處罰等情形。
營收構成單一 依賴政府補助
招股書顯示,邁普醫學植入醫療器械業務的兩項主要產品人工硬腦(脊)膜補片和顱頜面修補產品為其貢獻了絕大部分營收。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02年1-9月,邁普醫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392.78萬元、8575.45萬元、1.13億元、8161.56萬元;植入醫療器械業務的營收占比分別為96.27%、86.29%、96.82%、98.38%。
2017年至2002年1-9月,來自人工硬腦(脊)膜補片的營收分別為4956.87萬元、6738.47萬元、9498.88萬元、6695.54萬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91.93%、78.58%、83.88%、82.04%;來自顱頜面修補產品的營收分別為111.64萬元、520.25萬元、1361.80萬元、1281.91萬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2.07%、6.07%、12.03%、15.71%。
(來源:邁普醫學招股書)
2017年至2020年1月-9月,邁普醫學分別實現凈利潤-1939.50萬元、-1873.37萬元、2757.85萬元、2305.67萬元,同期來自政府補助的金額分別為2028.62萬元、939.08萬元、1304.45萬元、534.57萬元。可見,邁普醫學自2019年才開始扭轉虧損的局面,且政府補助在凈利潤中的占比較高。
(來源:邁普醫學招股書)
對此,邁普醫學表示,享受的政府補助系政府部門根據相關規定和該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發放的補助資金,若未來相關政策發生變化,該公司不能持續獲得政府補助,可能對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研發費用占比持續下滑 帶量采購下“前途未卜”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3月12日,邁普醫學已獲準注冊3個III類、1個II類醫療器械產品,備案1個I類醫療器械產品,取得3個產品的CE證書和CE Design證書,并擁有9個在研產品,但其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重卻持續下降。
2017年至2020年1月-9月,邁普醫學的研發投入分別為2475.75萬元、2752.46萬元、3225.63萬元、1928.39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5.91%、32.10%、28.48%、23.63%,呈持續下滑的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邁普醫學的核心產品人工硬腦(脊)膜補片和顱頜面修補產品的產銷率的情況并不理想,期間出現下滑趨勢。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1月-9月,人工硬腦(脊)膜補片的產銷率分別為95.31%、74.85%、72.96%、74.04%;顱頜面修補產品的產銷率分別為95.65%、95.60%、98.20%、95.55%,期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趨勢。
與此同時,未來全面推行集中帶量采購也將對邁普醫學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
對此,邁普醫學在招股書中也表示,帶量采購產品的價格競標制,會存在因無法預判競爭對手報價策略從而導致產品未能中標的風險;若中標,產品價格將下降,但以價換量將有利于產品銷量的提升,對業績產生積極影響;若中標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也可能存在銷量提升無法彌補價格下降帶來的不利影響。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