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上交所前總工程師白碩履新恒生電子,負責恒生電子在人工智能、區塊鏈、高性能計算、大數據及金融工程等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究與應用。
近日,鈦媒體App與擔任恒生研究院院長的白碩就多個話題展開深入訪談。
首先,關于區塊鏈技術與金融行業的發展問題。白碩直言:“還需要調低預期。”
在他看來,在數字化記賬方面,金融業是始終走在前面的,其很早就實現了數字化記賬——只不過是中心化的記賬。但從需求側來看,金融行業真正去中心化的剛需還沒有浮出水面。同時,金融行業又非常重視監管、強調穩健經營。這導致此前“民間定義的區塊鏈”并未大規模地應用在金融業。
同時白碩也提到,近年來,銀行等正規持牌機構雖然各種區塊鏈應用在增長,但聯盟鏈用得比較多,也比較講究效率,“和民間說的區塊鏈內涵未必一致”。
不過,這位國內區塊鏈技術權威專家也認為,“不能說傳統金融機構接受的區塊鏈就不叫區塊鏈,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定義未來的區塊鏈,這是一個合力。至于最后這個合力,會把區塊鏈推向什么方向,可能是大家都不知道的結果。”
其次,作為上交所的前CTO,白碩對于近日資本市場上吸引眼球的“老鼠倉”、“莊股”等情況,也從監管科技的視角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白碩表示,從技術的角度看,目前“老鼠倉”是“跑不掉了”,但是莊股尚無法識別。
具體來看,“老鼠倉”的操作是趨同交易——兩個賬戶,時間有先后,但動作一致。在中國資本市場這么多億賬戶的情況下,需要在其中發現哪一對是趨同的,屬于在海量數據里找特定模式的問題。“之前覺得好像是天文數字,不太好解決,但在大數據架構下已經找到解了。有這個照妖鏡,“老鼠倉”是跑不掉了。”白碩說到。
相較之下,白碩提到,操作更為隱蔽的莊股目前仍然無法僅通過技術手段監測到。“不過之前覺得老鼠倉無解,現在也解決了,我相信莊股未來也能夠解決。”
對于如今的金融IT國產化替代浪潮,白碩認為,目前國產化的難點主要在于兩方面:一是國內仍缺乏硬核基礎性的人才;二是已有的國產數據庫還面臨行業打磨的問題,尤其是金融行業,要經歷過多年場景應用,才能發現并解決數據痛點。至于打磨時間,白碩預期需要3-5年左右。
此外,恒生電子近期也推出了新一代低延時、分布式、高可用技術平臺LDP,采用軟硬件結合方案。恒生電子方面表示,LDP平臺可實現端到端延時SHM小于250納秒,網絡延遲小于2.3微秒,TPS大于1500萬,并支持業務方案秒級切換,RPO為0。
白碩認為,“量化系統升級是各大金融機構非常普遍的需求。在量化交易中,高頻的機會是明確的,只要技術先進就能撿到。但高頻容量是有限的,少數人撿完了,這個機會就沒了,再有更多的資金也進不來了,或者那些資金就不能用同樣的方法。越到中低頻段的科技工具,越不是從快取勝,而可能是精準或者深度。”
以下是鈦媒體App與白碩的對話實錄:
鈦媒體:關于區塊鏈和金融的結合。此前主流觀點都認為,區塊鏈技術很適合金融行業的發展,但目前這方面的進展似乎比較緩慢,您怎么看?
白碩:首先是數字化轉型。從數字化記賬角度來講,金融業是走在前面的,只不過這個記賬是中心化的。當其他數字化發展起來,在不同程度上都遇到了信任問題。當所有的信任問題都推到同一個中心化的程序上解決,量是非常大的,這就為區塊鏈提供了一個空間。但這個空間多大程度上包含了現在成熟的金融業務,是要打個問號的。
金融本身是講穩健的,是把風險控制放在最前面的,所以它在采納區塊鏈技術方面反而比其他行業謹慎。但是這個進程已經啟動了。
銀行等正規持牌金融機構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數量,是正面增長的,但和民間所說的區塊鏈內涵未必一致。比如正規持牌機構聯盟鏈用得比較多,也比較講究效率,甚至認證的路徑都跟民間路徑差別非常之大。
當然,區塊鏈不能被民間壟斷了解釋權。大家對這個概念都有解釋權,也都有應用它的平等機會。至于最后可能會演化成什么樣,可以看一看Libra。當初大家對它期待還很高,后來一再降低預期。原來說是跨國貨幣,后來說是支持單一美元,現在還要進一步調低預期。說明從民間誕生的這個技術,在和正規持牌機構的博弈當中,概念在變。
當時我寫過一個評論,說Libra會不會“不跨境,毋寧死”。后來在和各種貨幣當局的博弈當中,Libra也接受了單一貨幣。所以,我覺得關于區塊鏈與金融的結合,還要調低預期。
同樣也不能說傳統金融機構接受的區塊鏈就不叫區塊鏈,這是不妥的。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定義未來的區塊鏈,這是一個合力。至于最后這個合力會把區塊鏈推向什么方向,可能是大家都不知道的結果。
鈦媒體:所以它還是市場需求和監管需求各個方向周期性的結果?
白碩:一方面,金融行業真正去中心化的剛需還沒有浮出水面。
其次,有一些本來具備這個條件的機構,從業態本身演變來看,從全控的中臺變成一定程度上去中心化的中臺。“一定程度上去中心化的中臺”,也就是別人的數據、別人的后臺能夠一起加入,做一個聯盟化的中臺。但現實是沒有真正實現。
鈦媒體:但是數據孤島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白碩:就是這個問題。但是人家的數據,人家可以靠數據獲得其正常的商業利益。
這其中一個是利益問題,一個也是技術問題,能不能讓出一種公允的計量各種數據來源的貢獻度。只要貢獻度是達成共識的,那剩下的收益分享就可以往下做了。但這個貢獻度怎么能有達成共識的結果,是一個問題。
此外,記賬權和監督權是可以分離的,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
這個概念就是中心化記賬,但監督權可以去中心——既不破壞隱私又能自證清白。外部人可以是沒有記賬權的人,監督是不是公允記賬,包括監管方也可以通過監督的方式看是否公允記賬。
如果監督權能夠去中心化,即使記賬權還是集中的,仍然有它的意義。這就是區塊鏈技術往下發展的方向。其實技術發展足夠好的時候,這些訴求都是可以滿足的,同時還能夠真正把公共信任的服務、公共的記賬服務和其他的留痕、存證服務做到位,這不矛盾。????
鈦媒體:最近葉飛爆料中提到了各種“老鼠倉”。您曾經擔任上交所總工程師,現在的監管技術能及時發現這類情況嗎?
白碩:從監管科技的術語說,“老鼠倉”的操作是趨同交易——兩個賬戶,時間上一個在先、一個在后,但動作是一致的。這邊先買入,那邊后買入,這邊先賣出,那邊后賣出。在中國資本市場這么多億賬戶的情況下,需要在總盤子里發現哪一對是趨同的,基本上屬于海量數據里去找特定模式的問題。之前覺得好像是天文數字,不太好解決,但在大數據架構下已經找到解了。有這個照妖鏡,“老鼠倉”是跑不掉了。
鈦媒體:“老鼠倉”是跑不掉,莊股可以監測嗎?
白碩:對于這一塊目前不是一定可行。剛才說的“老鼠倉”,在某一段時間內就認為沒辦法,但是有大數據就有辦法了。零幾年提到莊的問題,現在又有一些爆料。監管一定是重視這個問題的,依靠科技實現更好的監管也是很明確的。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蔡鵬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