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文 | 華商韜略,作者 | 周瑞華
新冠疫苗的成功,讓企業開始收獲紅利,也讓世界打破過去對中國醫藥的陳舊印象,重新認識中國醫藥強大的科研能力。
5月24日,港股中國生物制藥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
財報的一大亮點,是公司首季應占聯營公司及一家合營公司盈利14.76億元,這主要來自于科興中維。
科興中維主要從事人用疫苗研發業務,今年2月5日,其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克爾來福”獲批附條件上市。截至4月1日,該疫苗在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發貨量已達2億劑,全球累計接種量1億劑。
2020年12月7日,中國生物制藥5.15億美元入股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獲得15.03%的股權。按此推算,科興中維一季度凈利潤將高達百億。
而它上市也就一個來月,也就是每天近3億。
更有人按目前新冠疫苗的接種速度給科興中維算了一筆賬,預計到今年二季度,公司銷量將超過3億劑,業績將超過250億元。
受此利好消息影響,5月25日,A股生物疫苗板塊大漲,新冠疫苗核心概念股未名醫藥漲停封板,沃森生物、智飛生物、復星醫藥等跟漲。
去年新冠疫情爆發后,全球疫苗生產商隨著疫情的蔓延和反復,從最初的觀望到紛紛加入研發競速。如今,隨著研發成果陸續問世與應用,相應生產商也將進入業績兌現期。
“新冠病毒或與人類長期共存,可能要定期打疫苗。”幾天前,鐘南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這對普通大眾來說是個壞消息,但對新冠疫苗生產商來說,卻意味著巨大的商機。
在無法徹底消滅新冠病毒的情況下,群體免疫是阻斷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而疫苗是獲取群體免疫的最佳路徑。在世界范圍內,最先獲取群體免疫的國家,也將最早擺脫新冠疫情。
那么,多少人接種疫苗,才能形成群體免疫?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形成群體免疫,需要60%-70%的接種率。考慮到新冠疫苗的有效保護率,這個比例要達到80%,才能實現免疫屏障。
而現在全球各國的接種率是多少呢?
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19日,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是以色列,一針接種率也才剛過60%,人口13.6億、疫情嚴重的印度,接種率僅10%左右。
▲2020年12月到2021年5月全球部分國家新冠疫苗接種情況
這意味著,全球還沒有一個國家形成群體免疫,新冠疫苗的商機可能才剛剛開始釋放。
以中國為例。根據最新數據,中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已超過5億劑次,按照建立免疫屏障的要求,至少需要10億以上人接種。以目前的每人2針計算,10億人需要20億劑次。僅中國,就至少還需要15億劑次。
中物聯冷鏈委給出的數據是,全球新冠疫苗市場規模可達8800億人民幣。中信證券研報預計,明年全球新冠疫苗市場銷售額有望超過 500 億美元。美國健康數據公司IQVIA Holdings 的報告則認為,預計到2025年,全球用于新冠疫苗的總支出將達到1570億美元。這也是全球各大疫苗生產商加入到新冠疫苗研發與生產行列的動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從2020年年底到2021年5月,全球已有10家新冠疫苗生產商的10款新冠疫苗產品陸續(緊急)上市。
其中,在中國獲批上市的新冠疫苗,分別是康希諾生物的重組新冠疫苗、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藥研究所的新冠滅活疫苗(vero細胞)、科興中維的新冠滅活疫苗(vero細胞)、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的新冠滅活疫苗(vero細胞)、復星醫藥與BioNTech聯合研發的mRNA疫苗以及智飛生物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CHO細胞)。
全球范圍內,則分別有Moderna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發的mRNA疫苗、BioNTech、輝瑞、復星醫藥研發的mRNA疫苗、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強生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以及俄羅斯國防部和“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共同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
截至5月7日,全球還有97個新冠疫苗研究項目進入臨床階段,其中18個已進入臨床三期階段。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隨著新冠疫苗全球熱銷,最先獲批上市的疫苗生產企業,也迎來了業績爆發期。
今年2月獲批疫苗上市的康希諾披露的財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公司業績受益于新冠疫苗商業化進展,營收同比增長11483%。
輝瑞在5月4日公布的2021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新冠疫苗的季度營收已達到34.6億美元,同時,公司還將2021年新冠疫苗銷售指引,從150億美元上調到260億美元。
美國制藥公司莫德納(Moderna),一季度的新冠疫苗銷售額則達到17.33億美元,這家過去一直虧損的公司還因此首次扭虧為盈,實現利潤12億美元。而公司預計,2021年全年,其新冠疫苗銷售收入將達到192億美元。
阿斯利康和強生的新冠疫苗,在第一季度的銷售收入也分別達到了2.75億美元和1億美元。
而一些錯失了新冠疫苗第一輪銷售高峰的國際醫藥巨頭,則業績相當難看。以葛蘭素史克為例,其2021年第一季度的營收為74.18億英鎊,同比減少18.39%;另一大醫藥巨頭法國賽諾菲一季度營收85.91億歐元,減少4.26%。
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會長封多佳因此感言:“去年以前,中國疫苗行業面臨的主要是挑戰,而今年以來,中國疫苗行業面臨的主要是機遇。”
作為全球新冠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今年4月以來,巴西平均每天就有3000人死于新冠肺炎。
而人口僅4.5萬的小鎮塞拉納,卻在巴西是個例外。自今年2月以來,這里的感染率較3月高峰時期下降了75%,當地人的生活也恢復到疫情前的活力。
3個月前,塞拉納的新冠感染率還高達10%。當時,當地政府官員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當地推出一個“S項目”,全鎮集體接種來自中國科興的新冠疫苗。
正是這個決定,提前結束了當地人的新冠噩夢。也讓此前曾對中國疫苗心存疑慮的塞拉納人態度大轉彎:能接種中國疫苗,是種恩賜。
?這次疫情中,塞拉納的故事只是中國大國擔當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疫苗研發的實力彰顯。
從疫情發生起,中國就始終處于全球抗擊新冠病毒第一梯隊。
疫情初期,眾多跨國制藥巨頭出于商業考量,對新冠疫苗的研發持冷淡態度時,中國政府就向科研單位提出:不算經濟收益賬,只算人民健康賬。
政府的戰略定力,讓中國科研單位可以放心大膽、不計得失地搞疫苗研發,并最終為全人類謀福利。
2020年1月,科技部第一批應急攻關項目啟動,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5條技術路線同步推進;
2020年7月,科興中維、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康希諾等企業,在海外開始三期臨床試驗;
進入2020年12月后,三期臨床數據陸續公布:中國生物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針對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保護效力達到79.34%;科興在土耳其的疫苗三期臨床中期結果顯示,科興滅活疫苗保護率達到91.25%;康希諾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巴基斯坦單針總體有效率65.7%,重癥有效率90.98%……
高效的研發背后,是由“串聯”改“并聯”的應急審批機制。
過去疫苗在動物實驗階段是串聯式,每做完一組動物試驗,要等到數據出來并達標后,才能進入下一組試驗。而新冠疫苗動物試驗階段采用“并聯”式,七種動物同時做,如此一來,效果品質不減,但動物試驗的時間縮短為原來的1/7。
為了加快試驗的審批,國務院還成立了由衛健委、科技部等10多個部門組成的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疫苗研發專班,這個專班24小時運轉。疫苗研發單位在研發中遇到任何環節問題,隨時電話匯報給專班,有問題就地解決。
可以說,中國是舉全國之力,以“中國速度”完成了新冠疫苗的研發。
國內集中研發的同時,已經擁有豐富國際資源和經驗的中國企業,還發揮全球優勢,集中全球資源和力量來推動新冠疫苗的研發。
復星國際旗下的復星醫藥,早在2020年3月16日,就與在此次疫苗研發中大顯身手的德國BioNTech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基于BioNTech專有的mRNA技術平臺,在大中華地區共同開發、商業化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產品,并最終獲得了復必泰TM(英文商品名:COMIRNATY?)。這款mRNA (信使核糖核酸) 新冠疫苗的成功,目前已投入到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的應用。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直到疫情在全球蔓延,意識到病毒大概率會長期存在,一些國際醫藥巨頭才覺得有利可圖,紛紛入局。默沙東、葛蘭素史克等巨頭,則至今在新冠疫苗上缺席,包括美國輝瑞與BioNTech的合作,也是在復星之后才跟進達成。
而且,率先獲得疫苗研發成果的中國,更率先與全球成果共享,鼎力協助全球抗疫。
塞爾維亞、土耳其、巴西、孟加拉、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亞、智利、匈牙利……截至今年3月,中國已生產了2.29億劑疫苗,其中1.09億劑疫被運抵這些疫苗緊缺的國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中國可能是目前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
▲中國、美國、印度、歐盟、英國等新冠疫苗生產和出口情況
英國第三方機構Airfinity的數據則顯示,到今年3月,美國生產了1.64億劑疫苗,但出口卻是0劑。美國人口3.3億,政府卻通過瘋狂下單,搶到了全球1/4的疫苗,也就是2.6億劑疫苗。
美國自私囤積的行為,讓本國官員都擔心,到7月底,美國疫苗將會供過于求。
就連美國本土新聞網站都吐槽,“全球數十億人焦急等待疫苗時,美國卻讓數千萬劑疫苗在倉庫里吃灰。”
得道者多助。疫情面前,助人就是助己。中國的努力、實力、奉獻和擔當,也正在幫助世界渡過難關的同時,得到世界積極的回饋,并產生更多多贏的價值。
中國的醫藥健康產業至今處于相對落后的水平,這次新冠疫苗的成功,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大國擔當,也正讓世界打破過去對中國醫藥的陳舊印象,重新認識中國醫藥科研能力。
相信,這也將是中國醫藥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和分水嶺。
參考資料: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