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外購物平臺洋碼頭確認了媒體所報道的拆紅籌架構的消息,并表示正加快布局國內上市計劃。洋碼頭創始人曾碧波表示,目前公司主體已在國內,但未進入上市流程,赴國內上市還需時間。
成立十一年來,洋碼頭見證了中國進口跨境電商的起起伏伏,也曾經歷流量瓶頸、巨額虧損、資本斷供等生死攸關的時刻,但其創始人多次公開表示對登陸國內資本市場的信心。那么,不甘屈就的洋碼頭是否真的做好了國內上市的準備,其著力打造的 “一站式海外購物平臺” 成色幾何?
企查查顯示,洋碼頭成立于 2009 年 8 月,創始人曾碧波曾就職于雅虎和 ebay。
至今,洋碼頭累計獲得 7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賽富投資、招商局資本、AB Capital 等,今年 3 月,洋碼頭獲得來自盛世投資的數億元 D+輪融資。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跨境電商占外貿進出口比例為 17%;跨境電商商業模式主要分為 B2B、B2C 兩種,其中,跨境電商 B2B 模式是外貿主流。
而在 B2C 市場中,一超多強格局明顯:2021 年,中國跨境電商兩大平臺分別是天貓國際和考拉海淘,市場占比為 26.7% 和 22.4%,二者同屬于第一梯隊;阿里系在進口 2C 端的地位穩固,市場整體處于上升通道。京東國際、唯品國際市場份額占比次之,但也有較大市場影響力;而洋碼頭市場份額僅為 5.5%,與小紅書、奧買家、蘇寧國際等處在第三梯隊,影響力有限。
成立初期,洋碼頭就確立了“輕平臺,重物流”的策略。
與考拉海購自營 B2C 的模式不同,洋碼頭不做自營業務,而是為國內消費者與國外的買手(個人代購/零售商家)搭建平臺,將海外商品由自營的貝海國際物流運送至國內過關,再經國內物流公司送至消費者手中。
買手模式是洋碼頭平臺的最大特色之一,平臺上的 SKU 全部來自海外個人買手(C2C)及零售商(B2C)。強大的買手團隊成了洋碼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立足之地的基礎,目前平臺已擁有 6 萬多名認證買手,其中超過七成比例的都是綜合評價超過 4.5 分的優質型買手,購買范圍覆蓋 80 多個國家。
物流方面,成立的第二年,洋碼頭就開始布局自營跨境貝海國際物流,并于 2014 年完成了全球物流中心的布局。
截止目前,貝海物流已打通上下游產業鏈,能服務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周有 90 多個國際航班入境,足以支撐起跨境電商碎片化、爆發性的跨境運輸需求。
作為洋碼頭最大的物流服務提供商,貝海國際費用遠低于行業價格,但運送時間卻足以媲美四大國際快遞公司。
此外,洋碼頭還首創海外賣場掃貨直播模式,讓用戶體驗真實而緊張的現場血拼;更將 “黑五狂歡節” 這個西方購物節引入國內,作為營銷創新與競爭優勢。
作為和洋碼頭處于同一陣營的友商,小紅書的流量一直羨煞旁人,憑借分享內容種草的模式,小紅書獲得了活躍度與粘性雙高的用戶群。
易觀數據顯示,小紅書在跨境電商市場的市占率僅為網易考拉海購的 1/5,但月活人數卻遠高于后者。網經社數據顯示,2020 年 12 月,洋碼頭活躍用戶數為 63.53 萬人,同期小紅書活躍用戶數為 1219.18 萬,考拉海購為 705.29 萬。
雖然曾碧波曾表示洋碼頭并不依賴內容導流,但洋碼頭還是悄悄做起了內容電商的夢。
今年 4 月底,洋碼頭傳出被收購的消息:傳媒公司耀世星輝擬以發行限制股份的方式收購洋碼頭 100% 的股權。據了解,耀世星輝于去年 2 月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不過,洋碼頭方面又聲明,確實與耀世星輝簽署了雙方合并意向書,但具體交易細節以及具體交易結構正在洽談溝通中,并購的說法并不準確,雙方將會積極探索多種資本及業務合作方式的可能性。
而耀世星輝披露的信息則顯示,二者的合作其實是洋碼頭的流量陽謀。耀世星輝方面稱,“雙方合并完成后,洋碼頭將和耀世星輝旗下的電商平臺悅享商城全面結合,打造成為全球化新型內容電商平臺,屆時用戶數將超過 3 億,交易細節將在最終交易文件中披露。”
據了解,耀世星輝旗下的悅享商城 App 上線于 2019 年 4 月,目前 App 上細分品類的商品豐富度較為有限,且缺失海淘品類。待洋碼頭接入后,就能迅速補齊后者在進口直郵供應鏈資源、海淘商家資源上的空缺。
但最終交易尚未敲定,且耀世星輝作為電商界的新生兒,資源與淘寶等傳統電商巨頭相比仍顯弱勢,二者合作究竟能否為洋碼頭帶來夢寐以求的流量優勢,尚未見分曉。
橫向上,已上市的跨境電商股整體表現欠佳。
動點科技共選取了 2 家美股上市、6 家國內上市的跨境電商進行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除了國內最大的出海消費電子品牌安克創新表現突出、洋蔥集團上市不足月難下定論之外,其余 6 家跨境電商企業顯示出虧損、破發、披星戴帽等問題。
其中,2013 年在美國紐交所掛牌的蘭亭集勢,經歷 6 年推損后終于在 2019 年扭虧為盈,但股價較發行價跌去近七成;聯動網絡與跨境通雙雙被*ST,一家停牌,另一家因業績暴雷,涉嫌信披欺詐;天澤信息貸款逾期、股東資金被凍結,去年凈虧 8.71 億;華鼎股份被 ST,涉嫌違規借款、違規擔保;廣博股份去年盈轉虧,大股東質押率居高不下……
看得出,除了頭部的幾家企業之外,盈利成為了跨境電商的首要難題。
2017 年 9 月,洋碼頭實現結構性盈利,收入整體覆蓋支出;2019 年,在人員沒有增加、基本沒有燒錢的情況下,洋碼頭的收入獲得了翻倍增長,實現了全年全面盈利;在疫情肆虐的 2020 年上半年,洋碼頭的營收仍同比增長 70%。
對于虧損 9 年剛盈利 4 年的洋碼頭來說,如何在花費少量營銷費用的前提下深度挖掘流量價值、如何提高現有用戶群體的復購率、如何加速滲透下沉市場是其在海淘下半場的重要課題。
去年的十周年發布會上,曾碧波發布了新零售戰略和 “百城千店” 計劃。
洋碼頭計劃未來三年在 100 座城市開設超過 1000 家 “全球優選” 線下店,設定了三年內線下交易額突破 200 億元的戰略目標。洋碼頭新零售店將采用 “自營+平臺” 的商業模式和線上+線下的分銷模式,計劃覆蓋京津冀等 6 個主要城市群,主要服務于新興消費群體三線和四線城市。
對互聯網企業來說,開好線下店并不容易,除了門店選址與選品之外,后續的盈利是最大的難題。為保證客流量,洋碼頭除了升級物流體系,還要解決線下倉儲、動銷等一系列問題。
國內上市要求一貫嚴苛,以洋碼頭目前尚未構成領先的市場份額與用戶規模而言,在獲得持續而穩定的利潤之外,穩步推進上市才是最優選,不可操之過急。
2022-04-08 動點科技發布了 《區塊鏈安全公司 CertiK 完成 8800 萬美元 B3 輪融資,估值達 20 億美元》的文章
2022-04-08 動點科技發布了 《理想汽車回應裁員傳聞:不實消息》的文章
2022-03-25 動點科技發布了 《蘋果將 47 億美元綠色債券用于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的文章
2022-03-25 動點科技發布了 《技術引領未來,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展示電動汽車概念》的文章
2021-12-23 動點科技發布了 《高田生物完成過億元 B 輪融,晨壹投資領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