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級光電專家帶領團隊多年研究,不斷推翻重建,最終完成整套專利技術的驗證,打破技術壟斷,達到行業頂端,真正做到破后而立。
第三期《看見新力量》采訪了中國5G產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獲得者——昇暘光學創始人李文宗博士,他展示了“光”的科學和藝術。

世界頂級光電專家,投身行業20余年
李文宗博士,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有超過20年光學設計與超精密加工行業經驗,現如今,已成為全球知名光學設計專家,具備豐富的先進技術產業化能力。
職業生涯中,李文宗先后擔任了臺灣美隆工業副總、臺灣普利爾數位投影事業部總經理、海信集團激光電視事業部技術副總,并成為臺灣工研院"投影技術五年發展計劃"項目負責人,該項目為臺灣投影產業的技術奠定了夯實基礎。
2012年,李文宗博士擔任了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海信數字多媒體實驗室激光顯示所”所長,研發了全球第一臺DLP微投,第一臺自由曲面超短焦投影,第一臺4K激光電視等高精尖設計。每一個“第一”的背后都是對這個領域的不斷探索,更是李博士帶著研發團隊奮斗無數個日夜才產生的結果。
打破技術壟斷,艱難研發生產
“在超短焦光學領域,有一個不得不提的龍頭企業,那就是日本理光。日本理光在2012年,推出‘內置分離反射式超短焦光學’全新專利技術,短短3年就壟斷了整個超短焦市場。直至目前,超短焦投影所用的鏡頭,60%以上依然采用的是日本理光專利技術。”李文宗博士感慨。
產品(鏡頭+光機)
也正因如此,深處該行業的李文宗博士認為,如果想發展中國的超短焦行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打破行業壟斷,勢在必行。整整三年時間,李博士和他的團隊不斷進行摸索,對之前的研究反復推翻再建。終于,在2019年,完成了整套專利技術的驗證。
據李博士介紹昇暘光學的發明專利技術為 “逆軸式遠心超短焦光學架構”,其量產成品在品質與日本理光超短焦鏡頭一樣的前提下,做到了體積更小、良率更高、價格成本更低等優勢,使中國超短焦行業取得了跨越式的進步。
超短焦技術,用途廣泛
不可否認的是,超短焦光學,會成為今后的發展趨勢。現如今VR&AR越來越小型化、輕便化;智能音響等高科技設備屏幕越來越大;4K激光電視產品越來越普及,在這些產品的背后,超短焦鏡頭都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9月上市的奔馳全新S系列發布了AR-HUD(Head Up Display,平行顯示系統),這一系統的問世,認可了超短焦行業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性。這項應用對汽車界來說是一個顯示技術的革新,背后也是一個基礎光學技術的方向性改變。

AR HUD系統可以區別于普通的導航系統,采用虛擬的方式主動為用戶提供導航服務。因為汽車的體積原因,在制造時,安裝集成成本非常高,且難度大,很難落地。但是超短焦技術不同,比集成產品體積輕、成像更清晰、成本也更低。AR HUD系統可以說將超短焦光學的作用利用的淋漓盡致。
5G大賽獲獎,行業認可度高
超短焦光學是發展趨勢,隨著5G開展下商業應用的不斷深入,全球超短焦鏡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爆發。讓超短焦光學在投影\激光電視、虛擬現實 、汽車電子、零售電商IOT顯示芯片4個領域供應鏈的重整、快速落地。
憑借專利技術,昇暘光學在由鶴壁市淇濱區人民政府主辦、阿里云創新中心協辦、創頭條承辦的中國5G產業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奪得決賽二等獎。在創業過程中,昇暘光學和阿里巴巴達摩院光學研究室進行了技術層面的交流。“阿里巴巴本身作為互聯網行業,在我的傳統認知里可能對軟件方面的認可和投入會很高。通過這次5G大賽,以及和達摩院的交流中,讓我很欣慰的是,也看到到了阿里云對硬件的重視。包括和達摩院光學研究辦公室交流時,他們對我和超短焦行業也是十分認可的,也讓我覺得得到了肯定。”李博士表示。
技術研究和發明不可能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不要用“掙快錢”的思路來復制到真正技術發明上。只有達到了量的積累,才能獲得質的飛躍,實現真正的“破后而立”。
李博士和其團隊,投身于研究,一直致力于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他說,“20年,我們不覺得漫長。相反,覺得卻是前進的動力。我們沉浸在每一步的技術突破創新中,再將其商業化落地,這是理想,也是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