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云網北京】5月22日報道(文/盛佳瑩、韓文靜)
5月20日,貝殼發布公告稱,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左暉因疾病意外惡化于2021年5月20日去世,享年50歲。而就在七天前, 2021新財富500富人榜揭曉,左暉成為地產新首富。
根據網傳的一則風險提示,左暉于2013年診斷出肺癌,在國內手術,切掉1/3的肺,并接受化療和細胞療法。
貝殼CEO彭永東發文《別老左》:貝殼失去了一位奠定我們事業和使命的創始者,居住產業失去了一位始終在探索和創新的引領者。
受左暉去世消息影響,5月20日,貝殼找房美股盤前一度跌超12%。開盤后,貝殼低開高走,截至北京時間5月21日美股收盤,貝殼報收49.85美元,總市值590.3億美元,合3797億元人民幣。
左暉對鏈家和貝殼的影響毋庸置疑,回顧左暉的一生,正如他所說:“我們這個時代企業經營者的宿命,就是要去干煙花背后的真正提升基礎服務品質的苦活、累活。”
在絢爛煙花下,左暉也留下了永恒的財富,成為下一代經營者的養分。
1971 年,左暉出生于陜西渭南,在 21 歲時,左暉從北京化工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被分配到北京郊區的一家化工廠工作。
成為北漂的左暉,經常因為在北京換房子而感到傷神。左暉親歷過從電線桿上找房源信息,光看房子就花了一個月,價格不透明,最麻煩的是辦理房屋交割手續,買賣雙方都是兩眼一抹黑。
2000年前后,隨著國家取消福利分房實行市場化,市場對于房產交易信息的需求逐漸加大,左暉隱隱感覺到,做購房服務平臺或許是個好機會。
當時的房產中介行業,信息不對稱問題非常嚴重,很多中介就利用這一點賺錢,相應的服務則很少。
初入行業的左暉,一開始就揮起了“改革”的刀。
2000年8月,左暉與北京晚報合作,在軍博租了一個地下室舉辦了一場房展會。絡繹不絕的人從北京各地趕來,場面一度像春運般失控。
這個行業太需要改變了,左暉站了出來。
2004年,鏈家提出“透明交易、簽三方約、不吃差價”,由于動了經紀人的蛋糕,旗下經紀人流失率達到八成,業務量直接跌倒谷底。鏈家最后靠著招收純新人、不招同業,大換血之后,從零開始培養“鏈家系”子弟兵才度過了痛苦期。
但行業的弊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2010年,鏈家在昆泰酒店舉辦座談會。會上,一位財經記者的發言讓左暉沉思:“每個職業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房地產經紀行業也不例外。行業中有價值的公司應該是幫消費者在房屋交易過程中掃雷,但是很遺憾,現在多數房地產經紀公司是埋雷的。”記者以假房源為例,講了找房子的困難。
從昆泰酒店回公司的20分鐘路程上,左暉一言不發,走到公司門口的時候,他下定決心要改變行業。
第二年,鏈家對外宣布100%真房源,假一賠百,有一個不實房源信息,賠現金100元。實行真房源之后,鏈家的來電咨詢量掉了50%,很多經紀人甚至拿了三個月底薪之后才看到來電量重新上升。
更為重要的是,左暉知道房產交易是一個22萬億的低頻市場,中介存在有助于行業信息的流動和匹配,但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提升效率的阻礙。
從2006年開始,鏈家開始搭建經紀人職業化培養體系,實施半軍事化管理,并開始試行“ACN網絡”。
在ACN下,中介的角色被細分為“房源錄入者”、“房源維護者”、“客源發現者”、“撮合成交者”等10多個職位,傭金按角色分配,大家通力合作完成交易。按照這一模式,經紀人、房產門店甚至房產公司之間,大家都從競爭拼單變成了合作打單的關系。
與此同時,左暉下定決心要將這個行業互聯網化,“當鏈家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我們必須要去探索一個更大的領域。”
對鏈家來說,從垂直到平臺、從交易到居住的兩個戰略是自然形成的,難點在于建立行業的操作系統,而鏈家已經形成了搭建操作系統的能力,“沒有任何理由不去做這個事”。
2018年,貝殼找房面世,基于ACN網絡,貝殼上線后提的最多的是“重塑行業基礎設施”,即以互聯網手段改造服務流程,讓服務流程標準化、線上化、智能化。
2020年的雙11,貝殼找房七天(11月5日-11月11日)認購總額達367.9億元,認購套數達24699套。不僅成交額驚人,房產交易服務也第一次引入了電商標志性服務”三天無理由退款 “。
二十年,左暉深刻地改變了過去良莠不齊、信息不對稱的房產居住行業,并推動了行業的數字化進程。
業內有消息稱,左暉被診斷為肺癌是在2013年9月,后來左暉還赴美治療,肺部切除了三分之一。
與癌癥抗爭的這8年來,左暉從來沒有停止對于行業終局的思考,“長期主義”是他在經營企業時奉行的一大要義。
左暉曾經講過:我們這個時代企業經營者的宿命,就是要去干煙花背后的真正提升基礎服務品質的苦活、累活。這件累活,一干就是20年。
在締造萬億二手房帝國的過程中,左暉將自己定義為“潑冷水”的角色。
當鏈家這艘船越來越大時,作為掌舵的船長,左暉用了一句話定位自己:我存在的價值就是給大家找不痛快。
“我覺得組織存在的價值就是要不斷去折騰每一個人,包括高級干部輪崗,都是要防止組織僵化。”
其實,早在創立鏈家之初,左暉的“折騰”特質就顯現了出來。他把自己關到房間里寫了兩頁紙,紙上的內容涉及服務、流程及管理。之后的每年,左暉都會找幾個高管坐下來,拿出那張紙看一看思考如何調整,反問自己。
左暉認為,他的作用是“不斷地把大家拉回到對的路”。
鏈家的CEO彭永東提到,左暉會幫他“抑制欲望”。他想起最近一次左暉給他潑冷水的經歷:“我做了兩年規劃,他說不行,并且用各種事例告訴我不能太快,說我的規劃至少得四年。”
后來,彭永東體會到整個公司都縈繞著一種“折騰自己人”的氛圍,在他帶領鏈家走向線上化的過程中發現,“大家都在想怎么能打敗鏈家,無非就是找我們自己的問題。”
李峰巖是北京鏈家的總經理,加入鏈家已有20個年頭,他也說過,鏈家“喜歡”折騰自己人。
“老左一直講企業要看長,所以必須能看到痛點,同時倒逼自己解決,這樣做肯定會有痛苦期,但所有的改革成功都是能熬過痛苦期,走出微笑曲線。”
2011年,鏈家推出“真房源”的打法,在這個策略剛推出時,鏈家的經紀人們飽受“折騰”。當時,鏈家的來電咨詢量掉了50%,很多經紀人拿了三個月底薪之后才看到來電量重新上升。
在一次次的自我倒逼中,鏈家以及后來的貝殼飛速進化。
貝殼看似短跑沖刺IPO,實則與左暉長期以來對于房地產市場的洞察與布局密不可分。
2017年,孫宏斌在談及投資鏈家的細節時,曾委婉地談及左暉的病情:“大家知道老左身體……老左在養身體,一年就吃了四次飯都是跟我吃的,喝了四次酒也都是跟我喝的。”
而那個時候,正是鏈家網朝貝殼找房蛻變的關鍵時期。左暉的矢志不渝,也賦予了鏈家和貝殼堅韌的內核。
從建立鏈家到貝殼上市,左暉用了19年的時間。他秉承著”倒逼自我“”長期主義“的經營理念,親歷了中國房屋經紀行業從野蠻生長到平臺化的進程。
左暉曾經說過,創業十幾年來,我們沒有最艱難的時刻,我們永遠不讓自己特別舒服。所以我們永遠不斷把團隊往難而正確的事情上去推動,這么多年我們每年干點事兒,每年做一些事兒。
在貝殼找房IPO之夜,左暉稱這段歷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從“北京最大的中介頭子”到一己之力改變房地產中介,50歲的左暉仍留下了一個更宏偉的愿景。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左暉曾提及過這個愿景:
我們用了十年時間,在一萬人團隊里把ACN(經紀人合作網絡)做出來了;2011年到2015年,在十萬人的團隊里運用ACN,今天只不過是到40萬的團隊里面來用。
為解決行業低效競爭困境,貝殼找房為行業開放了其獨特的ACN經紀人合作網絡,但左暉表示距離做成還很遠。
“中國的商業有時候很有意思,因為市場太大了,沒做什么事情好像也能獲得財務上的成功,但對我們來說不是這樣,我們希望達到根本性的目標。”
2020年8月14日,貝殼找房正式登陸紐交所。
正是左暉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讓鏈家和貝殼創造出核心的價值,在混戰的行業中殺出一條路。
敲鐘儀式致辭環節,左暉表示貝殼上市儀式的主題是篳路藍縷。“我希望所有的貝殼人永遠記住居住服務產業的艱難,永遠記住我們是如何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價值才走到今天。同時也請大家永遠相信自己,雖然每個人都很渺小,但只要我們在一起,就能創造巨大的價值,可動山林。”
在北京瑰麗酒店敲完鐘后的凌晨一點,左暉發了一個朋友圈:
今天只是昨天的投射,產業之路艱辛無比,一切只是開始。
左暉奠定的事業和使命,還將有人繼續揮舞大旗。在貝殼CEO彭永東的《別老左》文中,彭永東寫到:“老左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矢志不渝的堅持長期主義,團結一心為新居住產業發展做難而正確的事。”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俞敏洪流露退隱之意?稱自以為是的努力,已成為新東方發展的障礙》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闊別五年重返網約車!周航掌舵曹操出行》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加速布局芯片!小米入股芯片公司尊湃通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