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零售商論
近日,有報道稱美菜網正悄悄準備赴美上市,計劃籌資5億美元。而在不久前,美菜還陷入供應商集體維權、數據造假漩渦中,由此可見,商業世界的現實總與夢幻同行。
在美菜網之前,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橙心優選等多平臺都被傳出即將赴美IPO的消息。
其中叮咚買菜最快年內赴美IPO,募資3億美元以上;滴滴出行旗下的橙心優選預計最快2022年赴美上市;而每日優鮮更是高調搶跑,有消息稱,每日優鮮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秘密遞交招股說明書。
一場追擊“生鮮第一股”的短跑即將開始,但是上市并不是終途,想要維系平臺價值更需要考究自身平臺的定位。
對于美菜網而言,現階段并不是瘋狂擴張C端業務,與巨頭們拼資源、搶城池,而是留有子彈,在C端收入與支出平衡之后,重新回歸B端業務,或許更能在這場跑馬圈地游戲中,提前跑出一片自留地。
美菜網創立于2014年4月,是一家定位于F2B模式的生鮮供應鏈企業,采取控貨自營模式,以冷鏈物流網絡為基礎,分別連接上游生鮮生產商和下游商戶。
原本通過B端業務,美菜網順勢而上,在疫情出現之前的2019年四季度,美菜網的營業額已超140億元,占據餐飲供應鏈領域第一名位置,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直到2020年,遭遇新冠疫情黑天鵝事件。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個月,全國餐飲業企業注銷超1.3萬家。
相比2019年,2020年餐飲業營收中78%的企業損失達100%以上,9%損失在九成以上,7%損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間。
大小門店集體陷入關閉潮,美菜網一落千丈,匆急之下,選擇開拓C端業務。
互聯網商戰里從來不缺風口,居家隔離給了社區團購提供了土壤,無接觸配送再次激活商業契機,在資本推動下激流勇進,這場饑餓游戲剛剛開始,互聯網巨頭們紛紛下場。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相關企業新注冊4093家,同比增長17.4%;2020年前八月注冊量達3512家,同比增長34.5%。同樣也是在2020年,互聯網巨頭扎堆擠進了社區團購賽道。
2020年6月滴滴“橙心優選”上線,隨后以成都作為根據地向全國區域全面鋪開;7月美團優選以濟南為第一站,迅速覆蓋華中、華南、華東及西南等十二個關鍵省區;8月,拼多多基于APP和微信小程序平臺,順勢推出多多買菜,全面開展社區團購業務。
在生鮮領域,成立于2014年的每日優鮮,采用“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微倉”的前置倉模式,產品覆蓋果蔬、海鮮肉禽、牛奶、零食等全品。據天眼查顯示,每日優鮮已對外披露了10輪融資,融資金額接近150億元。
而成立于2017年的叮咚買菜,服務范圍已經覆蓋全國27個城市,擁有的前置倉數量超1000個,日訂單量超70萬單,迄今為止已經完成10輪融資。
相比之下,2020年才發力C端市場的美菜網,面對著生鮮電商與社區團購兩陣營夾擊,與眾多已經在2C端扎根多年的選手競爭,并無明顯優勢,在配送端不及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在流量端不敵美團、滴滴、拼多多。
以配送時效為例,美菜商城由于物流機制尚未完備,只能做到次日達,而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等則支持0.5小時至1小時達、半日達等。
此外,在資金支持下,為了鼓勵用戶下單,多數生鮮電商平臺設置默認0元起送,而美菜商城需要滿50元才能包郵起送。從用戶體驗側來看,美菜網難有優勢。
巨頭林立之下,美菜網啃C端市場份額,只能難上加難。一方面,資金受限,美菜網距離最近一次融資發生在2018年10月,疫情沖擊下,所余資金大概也不多,資金鏈面臨危機;
另一方面,相較于成熟的2B業務,美菜網C端市場開拓尚處于萌芽期,兩者打法又完全不一樣,C端燒錢拓展或拖累B端業務。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1年3月發布的數據,2021年1-2月份,全國餐飲收入7085億元,同比增長68.9%,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459億元,同比增長61.8%。
從整體數據上來看,已接近于2019年1-2月水平,兩者增速分別較上年同期大幅上漲112.0個、101.5個百分點。
餐飲行業回暖,B端市場重新進入“春天”。對于美菜來說,是一次重新站立的契機,不同于C端業務燒錢換取流量,2B業務更偏向于供應鏈打通、配送體系完善。
合作商家的粘性相比于C端用戶更強,在疫情爆發之前,美菜網就已經在供應鏈上形成完整鏈路,重頭發力在B端上,才能使得優勢更加顯現。
公開資料顯示,美菜網已經在全國200多個城市中,擁有150個物流中心,日處理超過500萬個包裹,2萬多輛配送車輛。
在物流建設方面,新增加了區域中央倉鋪設供應鏈網絡,食材進入倉庫中,工作人員就可以通過它分撥到各個城市倉,連成相對完善的供應網絡,打破流通壁壘,滿足不同企業的多樣化供給。
事實上,B端業務一直是美菜網賴以生存的核心命脈,前期投入巨額資金,并且花了6年時間自建倉儲、物流及配送一整套產業鏈。
傳統模式下因交易主體雙方話語權的不平衡,餐飲企業很難采購到質優價廉的原材料,而在美菜透明化的信息體制和標準化產品規范下,買賣雙方供需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平衡,企業運營風險也隨之降低。
但擺在美菜網面前的挑戰也很明顯,要知道,在B端業務上,美菜網并非一家獨大,在同行業中,也不乏有巨頭蠶食B端業務。
相關數據顯示,盒馬已拿下全國500家基地,覆蓋全國17個省市,目前已有近三分之一的生鮮商品來自產地直采;而京東生鮮也開通了B2B窗口,直接觸達B端客戶。
面對各方勢力的擠壓,留給美菜網的時間并不多。
對于美菜網來說,2B業務才是其立足生鮮業的根基,在社區團購如火如荼的C端流量爭奪戰中,美菜網通過運營帶來的C端用戶,只是巨頭們流量體系下的零頭。
既不能提供用戶差異化服務,又不能提供更便宜、更優質的生鮮產品,如何在這條賽道上繼續“百米賽跑”,倒不如將重心回歸2B業務,深耕供應鏈,專門服務于全國中小餐飲企業,建立供應鏈護城河。
從融資情況來看,美菜網處于尷尬的局面,在一級市場上,美菜網關注度遠低于每日優鮮跟叮咚買菜。
每日優鮮在去年12月完成第11輪融資后,估值約為30億美元;叮咚買菜也剛剛完成第10輪融資,目前估值超過20億美元;
而反觀美菜網,自從2018年之后再無融資消息,2020年還傳出被京東收購的消息。
生鮮電商賽道上不斷洗牌淘汰,燒錢難題也一直未能破解,上市便成為玩家們保命的“符咒”。
生鮮消費頻次高,整體交易量大,疫情期間雖推高了生鮮電商的營業額,但困于各家陷入補貼戰中,實際能盈利的并不多,此時不抓緊上市,上市紅利期或將直接關閉。
回望生鮮賽道各個玩家,或多或少都有其立足的依附點,美團、拼多多、滴滴等自不必多說,占據天然流量、充足資金補給,而叮咚買菜、每日優鮮依靠前置倉模式,積累下流量體系。
如今,美菜網依舊處于虧損狀態,盡管此前,美菜CEO劉傳軍曾表示預計2021年能實現盈利,但目前狀況并不樂觀。
根據《2020線上生鮮行業報告》來看,去年前三季度京東生鮮以25.8%占比排名第一,拼多多、每日優鮮、美團買菜、淘寶生鮮緊隨其后。
美菜網在供應鏈投入占大比重,而重模式意味著高投入,自2014年成立以來,美菜網至今融資金額累計超百億元,近三年沒有新融資進來,制約了其擴張速度。
據晚點LatePost報道,去年年底美菜網旗下社區團購項目美家買菜已經逐步關城。
市場份額不斷蠶食的同時,用戶也跟隨補貼的方向,哪里補貼多去哪,缺錢的美菜網既留不住用戶,又難以做到物流成本的攤薄。
生鮮電商屬于高頻入口,各家都想掌控這一流量入口,但基于低毛利、高損耗等問題,盈利仍是一個難題。在尚未盈利之前,諸侯割據的局面下,美菜網謀求上市,更像是一次“自救”運動。
C端持續燒錢、盈利模式待解、巨頭林立,美菜網現階段尚難以叩開上市的大門,深耕B端業務,或許能夠將故事講得更性感一些。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