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松果財經,作者 | 葉小安
快運與快遞“兩條腿”走路的德邦快遞,將有一個怎樣的未來?
財報顯示,2020年全年,德邦營收達275.03億元,同比增長6.1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1億元,同比增長473.39%。
在快遞行業普遍陷入凈利增速下滑、虧損拉大的情形下,德邦何以拿下扣非后凈利大增473.39%的佳績?是靠不打價格戰與“大件快遞”的差異化打法嗎?而靠這打法德邦又能走多遠呢?
此外,在2018年德邦將重心押注在快遞市場上時,其“零擔之王”地位不斷受到沖刺港股的安能物流威脅下,德邦“兩條腿”走路真的香嗎?
不論是在國內快遞界、還是快運界,德邦都是一位實力不容小覷的玩家。
公開資料顯示,德邦物流成立于1996年,早年依靠空運起家,以“空運速度、汽運價格”的優勢來占領了零擔的中高端市場,2010年憑借全年營收26.2億元成為公路零擔物流領域的龍頭企業。
所謂零擔即指貨主需要運送的貨不足一車,作為零星貨物交運,期間會產生高額運輸費用,而為了減少運輸費用,運輸公司往往會通過按同一到站點,將貨物湊個整后發運。
現今,德邦的零擔業務也有一個較好的營收規模。財報顯示,2020年全年,德邦快運業務收入為100.82億元,同比下降了6.5%,但收入的規模依然位居行業前列。
除開零擔快運業務,德邦主營業務還包括快遞業務。其于2018年改名為德邦快遞,正式轉型進軍快遞市場,同時德邦推出了行業第一款大件快遞產品“大件快遞3-60kg”。
作為“大件快遞”獨創者的德邦,在業內打響了“大件找德邦、定制化找德邦”的口號。區別于傳統小件快遞,德邦的目標客戶是中小型制造企業,比如說家具家電等企業,有送裝、開箱驗貨等需求,另外還有是有郵寄大件需求的個人或團體。
而對于這類大件快遞的貨主,除了運輸價格之外,他們更看重場景化、定制化的服務,由此采取“大件快遞”概念的德邦在打大價格戰的快遞市場也能取得不錯成績。
財報顯示,2020年全年,德邦的快遞收入為166.62億元,同比增長13.60%,占公司總營收比重的60.58%,毛利率為10.02%。
那么,憑借“快運”、“快遞”兩條腿走路的德邦,未來就能一帆風順嗎?如今在快運市場上,越來越多競爭者在挑戰德邦“零擔之王”的位置,包括沖擊港股的安能物流,百世集團旗下的百世快運以及壹米滴答等等。
未來,德邦能穩住“零擔之王”的地位嗎?
德邦雖為“零擔之王”,但近年來快運業務增速放緩且呈現下滑趨勢。
財報顯示,2018年—2020年,德邦的快運業務營收分別為,112.06億元、146.67 億元及100.8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3.76%、28.69%、-6.5%。
這背后透露出,德邦的主營快運業務已迎來發展瓶頸期,這才會致使其在2018年轉型做快遞業務以尋求新的增量場。如今快遞已是公司第二代名詞,占比達近六成。
安能物流作為快運市場上的“新寵兒”,沖刺港股前已連續拿下了兩輪融資,金額均超過3億美元。另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安能營收分別為53.31億元、53.3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1.16億元、-2.15億元;直到2020年,安能才扭虧轉盈,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70.82億元、2.18億元。
兩年虧損后終走向盈利的安能,主要是靠2019年關閉了快遞業務、聚焦零擔業務才得以業績向上。
這樣看來,德邦快遞與安能物流,一個在去“快運化”,重心開始放在快遞業務上;另一個在“快運化”,將快遞業務剔除。那么,重心全部押注在快運市場上的安能物流,能挑釁“零擔之王”德邦嗎?
據艾瑞咨詢數據,2020年我國零擔快運市場為1.5萬億元。但在這樣龐大的市場下,市場集中度卻低。華創證券認為,目前我國零擔市場CR10占比不到5%,對比較為成熟的美國零擔市場,其CR10份額超過70%。
所以在這條賽道上,頭部企業有一定幾率被新兵趕上。
目前德邦走的是直營路線,定位于中高端市場、服務質量高,主要涉及“末端服務”和“時效”兩方面。但由于直營模式往往需要更大的開支致使公司市場規模發展上有局限性,由此容易被采取加盟模式的對手趕超。
安能則采取擴張速度更快和低成本的加盟模式,其通過自營干線與分撥中心,同時吸收網點加盟的模式切入市場。但弊端是,加盟模式太注重擴張速度是極易陷入“低服務”的漩渦中。
截至2020年,德邦共有網點30415個,其中直營網點7253個。分撥中心140個,包含71個轉運中心,38個集配站,31個運作部。
安能目前則擁有147個自營分撥中心,超過德邦的140個,其中包括10個核心樞紐,45個中轉樞紐,2000多條省際直達線路。
貨運量方面,安能已連續四年成為中國最大的快運網絡,2020年貨運總量達到1020萬噸,市場份額17.2%。目前日均貨運量為38400噸。
綜合可見,安能將重心押注在快運市場上時正憑借加盟模式迅速霸占著德邦的地盤,但這家公司基本盤還不算穩,面臨現金流困境以及虧損難題。德邦則憑借多年在快運市場上的優勢還能穩固自身地位,但在公司進一步轉型發展快遞市場時,其“零擔之王”的地位面臨巨大的挑戰。
那么,為什么德邦將重心放在快遞業務上呢?如今快遞市場上“通達系”與順豐及外來者極兔間的競爭已到白熱化階段,德邦又何以突出重圍呢?
大家都知道,價格戰不是一個行業良性發展的手段,但大多玩家都企圖用這一手段拿下行業話語權。在國內的快遞市場上,價格的戰火比較于在線教育、社區團購等熱門賽道有過之不及的狀況。
去年極兔下場國內快遞界,行業內又刮起了一場價格戰的颶風。其曾將快遞單價壓到了1元發單,一天可以為此燒去1個億,“通達系”與順豐只能被迫跟進,但最終這場價格戰以極兔遭封殺后受到處罰而停止。
可見,在這場硝煙彌漫的戰場中,大家都不推崇價格戰卻又不得不跟進。然而,這場價格戰中德邦卻參與甚少,且能在對手大多虧損狀態下取得不錯的業績。
財報顯示,2020年全年,德邦營收達275.03億元,同比增長6.1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1億元,同比增長473.39%。
那么,德邦是如何在硝煙彌漫的快遞戰場中取得如此佳績的呢?同時,在行業內價格戰已成兵家常態之勢時,不燒錢的德邦又有怎樣的未來?
其實,早在2013年德邦就已推出快遞服務。2015年,創始人崔維星就強調“德邦將致力于成為覆蓋零擔、快遞、整車與倉儲供應鏈的綜合供應商”。可見,德邦胃口不至于零擔,還在快遞、整車及倉儲供應鏈上。
然而,德邦能在快遞市場上業績增長與電商向“大件快遞”傾斜的趨勢相關。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2019年,線上渠道對家電銷售的貢獻率達到41.17%,預測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家電電商滲透率有望達到50%。另據易觀報告預測,2025 年我國大件配送市場規模將達到 4100 億元。
作為“大件快遞”獨創者的德邦得以受益,2020年全年,其快遞營收達到166.62億元,同比增長13.60%。
同時在“通達系”與順豐、極兔等為價格戰爭得頭破血流之際,德邦靠這套差異化打法得以突出重圍。但是行業畢竟還是小件快遞的天下,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20年中國快遞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按包裹數量計算,在2019年,前五大參與者的市占率為70%以上,而這些企業都是以小件快遞為主。
德邦未來如何切入小件市場卻是一道難題。畢竟,區別于大件快遞,小件傳遞對于運輸網絡的靈活性、貨單量及倉儲量要求都較高,一直定位中高端市場且服務及成本本就高的德邦如何在市場上鋪量就是一個問題。
再者大件快遞畢竟不是人們的剛需,若德邦要想霸占快遞市場則必須切入小件市場,這時的德邦要想繼續不燒錢怕是很難。
這又回到了價格戰問題上,“通達系”與順豐間的價格戰火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德邦若再加入也討不到甜頭可吃。
所以總的來看,做大件的德邦靠這差異化的競爭打法要想拿下快遞市場很難。而在零擔市場上,又不斷有新兵涌入之際,其“零擔之王”的市場地位也會受到威脅。在未來,德邦“兩條腿”走路的故事是否會持續動聽?還難說。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