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異觀財經,作者 | 鬼神前鬼
北京時間5月17日,知乎公布了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這也是知乎上市以來發布的首份財報。
綜合財務數據表現來看,知乎的營收和用戶數據都取得了較為穩定的增長。財報顯示,2021年一季度,知乎實現4.738億的營收,平均月活用戶8500萬,平均月付費會員數上升至400萬。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知乎已經是實現連續五個季度的收窄,本季度知乎虧損持續收窄的勢頭被終止。
財報顯示,知乎一季度凈虧損3.24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013億元有所擴大。
從收入來源,廣告收入貢獻的營收占比在持續下降,從上年同期的66.8%下降至本季度的44.7%。
如今,知乎也在試圖通過內容變現來尋求新的增長曲線。那么,知乎未來商業變現的潛力值到底有多大呢?
招股書信息顯示,知乎的商業模式,主要是以內容為中心,實現多元化變現。從知乎的收入來源看,主要由廣告業、付費會員、商業內容解決方案和其他(包括電商及在線教育等)四部分構成。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知乎總營收4.78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882億元,增長154.2%,較上一季度的5.198億元,減少8%。
其中,報告期內廣告業務實現2.137億元的收入,較上年同期的1.26億元,增長70.1%,較上一季度的3.192億元,減少33%。報告期內,廣告業務為知乎貢獻了44.7%的營收。
2018年,知乎推出了付費內容;2019年上半年,知乎推出了付費會員計劃鹽選。知乎付費會員收入大部分來源于鹽選。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知乎的付費會員收入1.26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576萬元,同比增長127%,較上一季度的1.04億元,增長21.3%。報告期內,付費會員收入為知乎貢獻了26.5%的營收。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商業內容解決方案實現1.208億元的收入,較上一季度的7649萬元,增長58%。報告期內,商業內容解決方案收入為知乎貢獻了25.3%的營收。
報告期內,其他(電商及在線教育)實現了1714萬元的收入,較上年同期的571萬元,增長200.4%,較上一季度的1978萬元,減少13.3%。報告內容,其他收入為知乎貢獻了3.6%的營收。
(數據來源:知乎財報)
知乎試圖通過開展多元化的業務來實現商業變現的多元化。從上圖可以看出,知乎的營收已實現多元化,雖然廣告業務貢獻的營收占比持續減少,但一直以來,廣告業務收入都是知乎最大的收入來源。
知乎廣告業務已基本成熟,營收增速也基本趨于穩定,那么未來哪項業務能扛起知乎盈利的大旗呢?知乎商業變現潛力如何?未來有沒有投資價值?接下來的一部分,異觀財經將做一個相對詳細的分析。
想要了解知乎商業的潛力有多大,未來值不值得投資,首先要看知乎有沒有盈利的能力,其次要看其商業戰略是否正確,業務版塊是否具備競爭優勢,發展潛能如何?
首先,知乎的盈利能力如何?
凈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成立了十多年的知乎,始終處于虧損狀態,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知乎凈虧損3.25億元,較上年同期2.01億元,有所擴大;經調整后凈虧損為1.94億元,上年同期為1.62億元。
(數據來源:知乎財報)
作為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希望看到投資的企業未來能有更好的故事可以講,但是更希望看到企業盈利。
通常情況下,毛利率情況可以判斷一個家企業是否具備盈利能力。從盈利角度來說,一般毛利率越高,說明企業的利潤就越大,盈利能力越強,同時也說明企業的產品具有較好的競爭力。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知乎的毛利為2.727億元,毛利率為57%,高于上年同期的41.6%,低于上一季度的64.1%。
(數據來源:知乎財報)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知乎的毛利率走勢有一定的波動,但連續三個季度在50%以上,其盈利能力還算可以。
對比來看,知乎的毛利率高于B站。
(數據來源:B站財報)
其次,知乎各項業務的競爭力如何?
廣告收入是知乎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21年一季度,知乎的廣告收入同比增長70.1%,環比下滑33%。知乎廣告收入的增速處于怎樣的一個水平?這里我們可以與此前公布財報的微博、B站的廣告業務收入情況做一個對比。
廣告和營銷收入是微博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營收占比在8成以上。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微博的廣告和營銷收入達到3.9億美元,同比增長42%,環比減少了14%。
B站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B 站廣告收入達到7億元,同比增長了234%,環比減少了1.1%。
廣告收入的增長,一定程度上與平臺用戶數量有關。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知乎平均月活用戶(MAUs)數達到8500萬,同比增長37.7%。
在會員規模和付費率方面,知乎與微博和B站同樣存在一定的差距。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微博月活用戶數同比減少4%至5.3億,同比減少4%;B站月活用戶同比增長30%至2.23億。雖然知乎月活用戶同比增速要高于微博和B站,但是總體規模上來看,卻遠遠低于微博和B站。
付費會員規模就成為衡量平臺的一個關鍵指標。該指標衡量的是已經注冊并付費訂閱以接受平臺服務的用戶數量。
目前付費會員收入成為知乎第二大收入來源。因此,付費用戶的數量以及平臺用戶的付費率,都是推動知乎營收增長的重要驅動。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知乎平均月付費會員人數為400萬,同比增長138%。知乎會員用戶平均12個月的留存率為72%。
相比之下,B站的月均付費用戶(MPUs)規模達到2050萬,同比增長53%,環比增長15%。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知乎的付費率為4.7%,低于B站的9.2%。B站第十二個月留存率穩定在80%左右。
因此不難看出,無論是付費用戶規模還是付費率、用戶留存率,知乎都遜色于B站。
付費會員規模是否存在天花板?這里可以參考看下愛奇藝的數據。
此前愛奇藝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愛奇藝的訂閱會員人數為1.017億,低于2019年底的1.069億,同比較少5%。
訂閱會員人數的減少,說明愛奇藝會員規模或已初觸及花板,同樣說明愛奇藝的內容對用戶的吸引力和留存力不足。視頻類網站如果沒有持續優質內容輸出都可能造成用戶流失,問答起家的知乎,又有多少用戶愿意持續為“答案”付費?何況,知乎在破圈過程中,知乎卻面臨著平臺內容質量下滑、核心用戶出走、口碑變差等一系列負面問題。
最后,知乎內容變現的想象空間有多大?
從“問答社區”到“內容社區”,知乎試圖打通“內容-用戶-變現”的商業模式,最終實現內容變現。
可以說用戶就是知乎的護城河。經過十年的積累,知乎在優質內容上的積累有著較大的優勢。近年來,從“知乎live”到“付費咨詢”再到的“鹽選會員”、“視頻”,知乎在不斷嘗試和加速其內容變現。
想要通過實現內容變現,就必然離不開優質內容的積累。平臺內容的積累則離不開優質創作者持續穩定的內容輸出。
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12月31日,知乎累計擁有4310萬內容創作者,已貢獻3.53億條內容,過去兩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64%,其中包括3.153億條問答,內容覆蓋了1000多個垂直領域,涵蓋了超57萬個主題。
這里我們對比看下B站月均活躍UP主的情況。B站最新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B站月均活躍UP數量達到220萬,同比增長了22%,月均視頻投稿量達770萬,同比增長57%,萬粉以上的UP主數量同比增長54%。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社區內容IP化運營也在知乎的內容變現的版圖之中。
網文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相比在線業務,IP版權運營跨界衍生具備更大市場價值。根據此前閱文集團發布的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閱文集團版權運營及其他收入達到35.9億元,已成為閱文集團收入增長的新驅動。
IP商業化市場巨大,知乎憑借其在優質內容上的優勢,也想分一杯羹。在會員付費的基礎模式之上,知乎又衍生了版權交易業務,通過項目合作、故事大賽等形式,與外部出版社、影視機構達成合作,對平臺上的內容進行開發,知乎不斷加深在IP商業化方面的探索。
此外,知乎還延伸自身業務類型,參與影視劇開發。最近有消息稱,知乎出品的兩部懸疑短劇《噓!看手機》、《第四審判室》已經正式殺青;知乎出品的首部科幻劇《寒梅工程2021》也已經在制作中。
截至2020年底,閱文平臺上已積累了超900萬作家,作品總數達1390萬部,全年平臺新增字數約460億。2020年,閱文集團的MAU達到2.3億,平均每月付費用戶數達1020萬。
事實上,IP全鏈商業化運作的門檻非常高,單純的版權售賣存在一定的弊端,改編劇的品質和成績容易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IP影視化開發鏈條,既持續穩定的內容儲備,還需要優秀的制作能力,同時還需有完善的宣發渠道和能力。
目前的知乎想要在IP商業化方面有更多作為,前期還是需要吸引更多的創作者,儲備更多的作作品,畢竟,想要打造一個爆款出來,也絕非易事,在內容變現這條路上,知乎任重而道遠。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