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勢洶洶。
5月13日,基石資本宣布將其持有的全億健康股份悉數出售,后者由基石資本在2016年發起,主營業務是連鎖藥房。至此,近年來中國連鎖藥店最大并購交易案誕生。而投資界獨家獲悉,買方正是國際PE巨頭KKR。
素有“華爾街收購之王”之稱的KKR,在投資并購領域戰果頗豐。在醫療并購領域,其在2006年,以330億美元拿下美國最大醫院運營商HCA,堪稱一絕。如今,KKR更是不斷不斷積蓄力量:就在上個月,剛剛為亞洲四期基金募集了150億美元,劍指并購。
眼下,并購基金正在迎來大爆發,Buyout(控制股權收購)市場風氣云涌。不只是KKR,另一家巨頭貝恩資本的最新并購基金也已到位。此外,紅杉中國的并購團隊已經到位,目前已完成兩筆并購……種種跡象表明,Buyout大時代開啟了。
又一重磅并購案誕生:
KKR,買下一間連鎖藥房公司
中國醫藥流通領域最大的Buyout交易誕生。
近日,基石資本宣布出售“全億健康”的全部股份,后者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連鎖藥房公司,由基石資本發起設立。而投資界獨家獲悉,買方是國際巨頭KKR,它曾在醫療領域創下諸多著名的投資并購案例。
全億健康是基石資本一手創辦設立起來的。早在2014年,基石資本便關注到了醫藥流通的市場前景。在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看來,藥品流通體制改革是新醫改中的關鍵一環,新醫改將重估規?;放七B鎖藥店的商業價值,蘊含著大規模橫向收購與產業整合的契機。
恰逢那時,基石資本投資了移動醫療項目“全值藥房”,結識了創始人吳興華。吳興華曾擔任“藥店第一股”海王星辰的首席執行官,在藥品零售領域深耕數十年。吳興華認為,中國藥品零售業市場小、散、弱,整合大潮正在襲來。
深入研究和交流后,雙方一拍即合。兩年后,基石資本出資10億元和吳興華團隊迅速組建了全億健康,進行全國性收購。2016年,全億健康先后收購了江蘇南通濟生堂、浙江溫州一正藥房、江蘇常州的恒泰醫藥連鎖企業等零售藥店;2017年,全億健康又收購溫州葉同仁、常州中誠藥房,到目前全億健康又收購了四川5家零售藥店。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全億健康在江蘇、浙江等省份迅速收購了超過2000家藥房,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超過60億元。
這種PE與企業家直接結合、從無到有迅速建立起規模優勢的并購模式,稱之為創設型控股并購投資。全億健康則是基石資本第一起創設型控股并購投資。
作為公司創始大股東,基石資本先后投資接近30億元,并派多人深度參與公司運營,如派出基石資本總裁徐偉擔任公司董事長、為全億設計開放的融資平臺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同時,基石資本也以開放心態迎接新的投資方。2017年,全億健康獲得數十億元的B輪融資,由弘毅投資領投,弘毅由此成為全億健康第二大股東。直至現在,基石資本出售全億健康全部股權,引進了KKR。
對于出售公司股份原因,基石資本副董事長兼全億健康董事長林凌曾公開表示:基石資本并非不看好醫藥連鎖行業的發展和全億健康的未來,此次出售更多是基于基金投資期限的考慮。未來基石資本還會持續加碼大健康、大消費產業的投資。
兩個月,募了2100億
中國掃貨,華爾街之狼呼嘯而來
不久前,交易的買方KKR瘋狂補充彈藥。
4月6日,全球頂級投資機構 KKR 宣布完成 KKR 亞洲四期基金的募集,募資總額高達15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982億)。截至目前,這是投資于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據透露,該基金將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資金來做并購和控股項目。5月,有知情人士透露,KKR為其最新的北美并購基金籌集了約185億美元資金(折合人民幣1191億元),募資時間不到五個月,卻籌集了KKR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支基金。
于是,并購提速。除了上述全億健康,今年5月3日,KKR 完成了對天然寵物食品集團的收購,這個標的就是通過其亞洲四期基金出手的。
而醫療醫藥零售行業并購整合的歷史由來已久,KKR自然也沒有放過。從2006年開始,KKR便在醫療健康領域攻城略地:當年,KKR集團聯合美林證券、貝恩資本共投入股本資金約45億美元,杠桿資金約185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醫院運營商HCA,算上HCA的自有債務,該交易規模達330億美元,這在PE并購歷史上位列第三大項目。
在中國醫療市場,KKR也頻頻出手投資收購。2012年,KKR還出資6500萬美元投資了中國臍帶血庫;2018年,KKR在中國成立醫院投資管理平臺仁康投資,后者通過醫院收購、擴建和整合進行業務擴張和發展。據了解,KKR還通過仁康投資收購了中國醫院管理公司安徽和天醫管的多數股權。
在外界看來,KKR頗為神秘,但其實力極為雄厚。成立于1976年的KKR,總部設在紐約,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經驗最豐富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有華爾街收購之王之稱,也是聲名顯赫的野蠻人,與黑石、凱雷、德州太平洋并稱“全球四大PE巨頭”。
近幾年,KKR在中國內地的企業并購項目不斷增長。KKR董事總經理季臻此前告訴投資界:“KKR發力并購領域,基于三點原因:第一、一些傳統企業的二代們不愿繼承家族產業;第二、隨著全球宏觀環境變化,跨國公司業務需要一定調整;第三、行業整合需求增加,尤其在醫療、消費領域較為凸顯?!?/p>
KKR來勢洶洶,一場并購大戰悄悄拉開帷幕。
起風了,PE迎來史上血戰
Buyout大爆炸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在,并購基金迎來大爆發。
除了KKR,另一家國際PE巨頭貝恩資本,也剛剛超募了一支并購基金。4月30日,美國私募股權公司貝恩資本表示,已從外部投資者和員工那里為其最新的北美收購基金貝恩資本基金XIII籌集了118億美元,超過了最初90億美元的目標。
彈藥在手,國際PE巨頭掀起血戰。5月10日晚間,彭博社消息稱,擁有滴露、杜蕾斯等品牌的英國快消品巨頭利潔時將以20億美元(約128.62億元)的價格出售中國嬰兒營養品業務,即美贊臣奶粉業務。在這個項目上,KKR、貝恩資本、凱雷投資集團狹路相逢,中國乳企伊利、新希望也在排隊競購,另有消息稱紅杉中國也提出了邀約。
一時間,群雄逐鹿的一幕上演。
更早之前,PE巨頭們在東芝一案上廝殺慘烈。一切源于今年4月,英國私募股權公司CVC提出以近2.3萬億日元(約20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日本東芝公司,引發軒然大波。很快,貝恩資本加入CVC陣營,KKR宣布斥資超200億美元對壘。PE巨頭們合縱連橫,也再度對陣,更難纏的是,還有多家美國和歐洲基金也在暗暗尋找投資機會。
這些都是Buyout市場大熱的縮影,而國內最明顯的信號來自劉曉丹的新基金晨壹投資。今年1月,晨壹投資宣布完成旗下首支人民幣并購基金募資,規模68億。昔日“并購女王”正式踏上新征程。
在晨壹并購基金官宣的同一天,紅杉中國宣布戰略投資法國設計師品牌AMI,成為后者控股股東,一舉完成首個國際并購項目。三個月后,浙江開元酒店公告私有化,紅杉中國等參與收購,這是紅杉中國在2021年的第二個并購項目。今年年初,紅杉中國的并購團隊已經到位。
這被外界視為一個風向標并購市場起風了。清科研究中心此前指出,相比于美國,中國本土Buyout基金數量和規模還遠遠不夠,而隨著越來越多行業升級、整合,中國本土并購基金未來尚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用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的話來說,“中國其實還沒有真正的黑石”。也就是說,屬于中國的黑石正在崛起。
并購市場的繁榮往往會滯后于IPO爆發后兩三年。自2019年注冊制實施起,A股已進入IPO熱潮期,并購交易稍顯落寞,但隨著證券化率的提升,優質的企業將陸續登陸資本市場,A股也將逐步成為并購整合的主戰場。大家普遍的感受是,A股并購市場正在靜靜孕育大的嬗變。
這是一場不應輕易缺席的盛宴。眼下,還有更多VC/PE并購軍團正在趕來的路上,一個并購大時代正拉開序幕。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