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王云輝
自2019年6月,中國5G正式商用以來,外界對5G一直有一個“天問”:
有哪些已經真實落地的,商業化的應用,是4G和WiFi做不到,非5G不可的?
這正是這組系列文章試圖解答的問題。
過去兩年來,從運營商、設備商、到各家IT公司,已經在上百個行業做了非常多的“5G示范應用”。
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其實只能稱為“信息化”或是“智能化”,5G并沒有體現“缺一不可”的核心價值;
通信服務與垂直企業之間,也沒有真正建立規模化的、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閉環。
但現在,變化已經出現。
過去一段時間,我跟隨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先后多次走訪了江蘇、浙江、福建等多地、多個行業的很多商用案例。
通過這些案例,可以看到:
1、越來越多的案例,正從免費的、試點性的“示范”,轉變為付費的、真正落地的“商用”。
2、越來越多案例中,5G正從一個可有可無的“噱頭”,轉變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關鍵要素。
3、越來越多的案例,已經為應用方帶來持續的切實收益,并促成它們進一步擴大應用規模。
我個人的預判是:
從去年到今年,大量具有標桿意義的成功案例,在各個行業不斷“破冰”。
2022-2023年,這些案例會逐漸復制推廣,逐漸摸索出更加成熟的,在細分行業內基本通用的應用場景、業務模式,乃至進一步轉型升級的整體思路與發展規律。
而從2024年開始,這些場景和模式會加速普及,最終全面開花。
最近一段時間,我會把自己的這些所見所得,按照不同行業,以系列文章的形式,陸續整理、匯報給大家。
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二篇,重點聚焦數字化的鄉村治理領域。
?
在前一篇文章里,我介紹了農業生產方面的應用案例。
整體來看,5G與信息化在農村的落地,目前主要有兩個大方向:
(1)農業生產。
(2)鄉村治理。
這兩個領域,其實是相互關聯的,只是由于內容太多,所以分成了兩個部分。
未來,在很多地區,這兩個領域的應用,有可能相互帶動,甚至逐漸融合。
但在當下,與收入收益更直觀、更容易評估的農業生產相比,鄉村治理的信息化需求并不急迫。
在實際的應用落地過程中,這個領域的推進可能會走得更慢一些。
不過,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也逐漸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場景出來。
在鄉村治理方面,今天主要看兩個比較代表性的數字鄉村案例:
中國移動參與的,江蘇溧水的李巷村。
中國聯通參與的,福建長樂的百戶村。
這兩個案例,分別代表了鄉村治理信息化的兩大方向:
作為有“蘇南小延安”之稱的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李巷村的信息化,主要的目標是服務旅游經濟,在高人員流動性下提升管理能力等外向型需求。
在這個案例中,除了通過數字化的村務治理、人員管理、資源管理等村一級的數字治理系統,還給當地的實際需求,配置了VR直播及導覽、Vlog網紅打卡、客流趨勢、應急預警等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務能力。
而作為全國著名僑鄉,百戶村的信息化,重點在于提升鄉村服務和生態宜居的水平,滿足華僑和企業家造福鄉梓的內向型需求。
在這個案例中,從人員和車輛管理、村務公開、遠程糾紛調解、天氣空氣消防等環境監測,到漁船位置監控,整個信息化系統的場景和功能,都是圍繞當地村民的便利生活服務來設計和部署。
無論是哪個案例,它們一致的共同點是:
(1)有明確的、本地化的需求,來驅動信息化治理。
(2)信息化治理的收益,目前還難以量化評估。
(3)有強大的當地經濟實力來保障實施。
事實上,在推動數字治理前,李巷村的旅游服務就已經非常出色;而百戶村的農村社會工作尤其是便民服務,多年來也一直是該省甚至全國示范。
這意味著,大多數的鄉村,短時間內仍不具備大規模實施信息化治理轉型的基礎。
此外,我的兩個判斷是:
短期來看,大量的核心功能與場景,都需要結合當地實際,來定制、開發和部署實施,甚至還需要可持續的線下運營配合。
長期來看,鄉村治理信息化的大規模落地,更大的可能會是伴隨農業生產的信息化,一起協同推進。
兩個案例中,都發展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新應用場景:
比如,在李巷村,用戶不但可以像在其他景點一樣游覽拍照,還可以定制“我是中心”的旅游VLog服務:
通過定點的高幀率攝像機,基于人臉識別、軌跡跟蹤等算法,實現基于游客的軌跡,拍攝一段完整視頻游記。
甚至以游客為主體,虛化其他人物,配合特色化主題模板信息,以游玩動線串聯景區,生成明星式的主題跟拍VLog。
這個應用,不但大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體驗,而且通過游客的內容自發傳播,還能進一步提升李巷的品牌,促進當地的旅游發展。
比如,在百戶村,長期在國外定居的僑民,只需要打開手機,就能通過在線調解平臺,迅速解決鄰里糾紛、財產繼承協調等事情。
在這個過程里,系統會根據實際需要,逐級引入司法、機構、村民等解紛主體,全程記錄調解過程,生成調解記錄,并形成不可篡改的電子證據備案留存。
這個應用,看上去好像很簡單普通。
但實際上,通過數字化的確權,很多原來必須返回當地的,甚至必須走繁瑣公證程序才能完成的事情,現在都可以在線上完成,其實是非常有實用價值的。
如果你經歷過民事調解、遺產繼承公證等復雜程序,會明白實現這一點有多么不容易。
而對于常住人口只占總人口50%,居民以“三留守”(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為主的百戶村,這個應用的價值更不言而喻。
這兩個場景,都是當地需求催生的信息化應用拓展;但毫無疑問,未來,它們都可以在更多地方落地普及。
比如百戶村的“樂調解”平臺,現在就已經作為一個高效的在線基層社會治理平臺,在福建長樂區乃至更多地方全面推廣。
與其他應用領域相比,在鄉村治理的信息化過程中,5G的需求相對較少。
但可以看到,5G未來依然有非常大的應用空間。
比如,無論是李巷村還是百戶村,都使用了大量的視頻攝像頭,來對人員、車輛進行監控和管理。
在百戶村,智能安防視頻監控系統會對陌生人和外來車輛進行識別和監管,如果識別到老人摔倒,也會馬上發出預警。
在李巷村,除了前文提及的旅游VLog服務,數字平臺還將提供實時熱力、客流來源、客流趨勢、應急預警等旅游管理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傳統的信息化系統中,視頻監控只是一個現場記錄的輔助手段,需要人工監看,甚至無人監看,待有需要時再調取記錄查看。
這樣的方式,不但工作繁重,而且效率低下,無法對危急事件的應對提供幫助,也無法實現智能比對、數據統計、Vlog自動跟拍等復雜功能。
但在李巷村和百戶村的案例中,都有顯著的變化,那就是:
越來越多的工作,已經由人工智能來接手。
比如,前文提及的老人摔倒預警、旅游VLog跟拍服務,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
而隨著人工智能結合各地需求的不斷落地,類似的場景,未來將不斷出現。
但是,人工智能的一個很大限制在于,它的準確率與采集信息高度相關,圖像越模糊,則準確率越低。
而5G的高帶寬,則支持視頻攝像頭以更高的頻率,拍攝更高清晰度的內容,從而大幅提升人工智能的能力上限和應用空間。
一個我現在就能想像的場景是:如果能通過5G+高清攝像頭,在人流密集且復雜的旅游區,實現對盜竊、破壞公物、私闖封鎖區等行為的智能監控、報警和罪犯追蹤,一定能發揮出巨大的實用價值。
除此之外,在李巷村和百戶村,也大量地通過物聯網和傳感器,將井蓋、垃圾筒、水系、道路、房屋、漁船等各種設施連接起來,納入到了數字化管理之中,實現了對天氣、生態環境、消防、道路等信息的實時監測與管理。
在李巷村,已經實現了建設村務一張圖、李巷資源一張圖,智能設備一張圖,通道占用預警、占道檢測一張圖。
在百戶村,也同樣是“哪怕小到一個路燈、一個井蓋,也都能通過系統隨時查看和管理。”
目前,這樣的連接還不夠多,所以5G的重要性還不夠凸顯。但隨著智能化的不斷深入,具有海量連接能力的5G,重要性將持續提升。
畢竟,在一平方公里范圍內,4G只支持1000個連接,而5G能支持100萬個連接。
前面這兩個領域,算是一個開胃小菜。
無論是農業生產,還是鄉村治理,它們對于信息化的需求,其實都還處于早期階段。
從下一篇開始,我將從工業、交通等領域,給大家介紹更多的5G 落地應用。
在這些領域中,5G落地的場景更多,應用更成熟,作用更重要,也更具代表性。
敬請期待。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