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活過來了。」
在今年華為折疊屏手機 Mate X2的發布會上。消費者業務 CEO 余承東用了這樣的一句話描述華為在2020年的發展狀況。
這句話對于親手將華為消費者業務從幾十億美金做到五百億美金,在2018年接受采訪時表示華為手機成為全球第一是歷史必然的余承東而言,說出這句話,顯然內心比任何人都要難受。
2019年,華為消費者業務首次面臨美國制裁,在海外市場銷售的新款手機不再能夠搭載谷歌 GMS 套件,因此第四季度海外銷量大幅下滑。
但據 IDC 數據,2019年華為手機全球出貨量依舊高達2.41億臺,占據了17.6%的市場份額,相比出貨量為2.06億臺的2018年實現了16.8%的增長,成為全球手機市場第二名。
然而,因為先后被美國限制與美企合作、禁止臺積電為其代工芯片以及禁止美企為華為5G 手機提供元器件后,原本志氣滿滿、要成為全球手機市場第一的華為手機業務在風雨中變得岌岌可危。
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 Canalys 的全球市場手機報告中,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統計圖里已經看不到華為的身影,只留下了三星、蘋果、小米、OPPO和 vivo。
余承東朋友圈發文背后
在四月的最后一天,余承東發布的一條朋友圈引爆了科技圈。
他直言不諱地表示:美國把華為消費者業務逼到無法發貨,手機、平臺的國內高端市場份額讓給了蘋果,中低端讓給了 OPPO、vivo 和 小米,海外讓給了蘋果三星和國內同行。
這些話對于華為的友商而言,非常刺耳,但當回看過去兩年發生在華為身上的一切,就會明白余承東說的都是實話。
雖然蘋果的 iPhone 在很多人眼中是高端手機的代名詞,但實際上,最近幾年,華為在中國與蘋果一直都是處于分庭抗禮的狀態。
數據顯示,在去年10~12月,蘋果在5000~8000元檔位的市占率為50.43%,而華為則為41.99%,相差并不算很大。
但是美國的制裁導致華為無法繼續讓臺積電為自己代工高端麒麟芯片,庫存的麒麟芯片僅為八百萬片,如果不省著用,那么華為很快就會陷入無「芯」可用的境地。
因此華為對手機產能進行控制,并且在電商平臺明確提出了「限購約定」——一個購物賬號只能購買一臺單一型號的手機,否則華為有權取消訂單。
在熱門銷售檔期,其他手機廠商大肆促銷時,包括最新的 Mate 40系列在內的華為手機卻全線缺貨。
這一現象也立刻反映在了市場數據中。1~3月份,5000~8000元檔位的蘋果手機占據了59.0%的市場份額,比10~12月增加了8.57%,而華為則從41.99%跌到了36.7%,大跌5.29%。
蘋果在大中華地區的業績也因此獲得了極速的增長,取得了82.73億美元的銷售額,相比去年同期的-7.5%,今年實現了87.5%的同比增長。
因此,說華為的高端市場被蘋果拿去并非是一句空話。
而在去年11月17日,一則華為宣布出售榮耀的新聞也震撼了手機行業。
因為麒麟芯片的稀缺數量都已經無法滿足華為主品牌的需求,所以一向戰斗在中低端價位的子品牌榮耀更是處于幾近停產的狀態。
但手機行業是一個全鏈路的供應鏈產業,即便是處于下游的手機終端廠商對于鏈條上的合作伙伴影響也是非常重大的,何況2020全年銷量達到4380萬臺的榮耀也并不算是小廠商。
為了榮耀品牌的發展,也為了一路走來的合作伙伴的切身利益,華為最終選擇出售榮耀品牌,從而實現榮耀品牌的自救。
盡管榮耀品牌的利潤一直以來都不算高,但是其廣大的市場份額使其為華為集團的手機市場份額添彩不少,而且也為華為手機提供了豐富的轉換資源以及種子客戶。
但最終面臨種種困境的華為,還是選擇了給榮耀一條能夠生猛且堅強地活下去的路。
不屈的華為,相信未來
在過去的兩年中,華為雖然遭受了美國一次又一次不公的制裁,但是這也并沒有迫使他們一時一刻停下研發的腳步。
一名華為上海研究所員工就在回答「美國打壓華為,對于工作有什么影響嗎?」時平靜地表示,沒有,他還是和往常一樣正常工作,關于公司外面的事情與外人一樣,都是通過新聞得知。
因此在面臨制裁的同時,華為的旗艦手機產品依舊推陳出新,最新的 Mate 40系列旗艦手機雖然因為芯片問題,導致缺貨嚴重,但是市場口碑和媒體反饋均給出了高分。
外國科技媒體 Engadget 的編輯就表示 Mate 40 Pro 是一款完全對得起旗艦稱號的旗艦手機,相機能力好到令人難以置信。
不僅于此,被分析師認為很難重回主流高端手機市場的華為也沒有停止對手機領域的投入。
如今,有消息稱華為的下一代旗艦手機 P50已經進入量產階段,雖然我們都知道它的產能受限于麒麟芯片數量的緣故不會很高,但是這也說明華為并沒有就此放棄高端手機市場,他們在為重回市場做著準備,一旦禁令解除,可以立刻重返市場。
華為還為已經上市的旗艦手機推送了萬眾期待的自研操作系統「鴻蒙 OS」,相比原來基于 Android 操作系統的 EMUI,鴻蒙 OS 實現了從底層對手機軟硬件的全面把控,不但有更高效的文件系統來提高手機持久運行流暢度,而且還為華為推動自己的物聯網生態鋪平了道路。
在前一段時間,手機廠商造車成了互聯網最大的熱點之一,但是當華為被問起是否要造車的問題時,卻與其他廠商含糊不定的態度不同,直接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同時,華為表示他們會入局智能汽車這個市場,但是他們是要賦能傳統汽車廠商,提供 ICT 能力幫助他們造好車,以 HUAWEI Inside 模式介入其中。
在回應華為憑什么有資格說能幫傳統汽車廠商造好車時,華為不聲不響地推出了「華為 ADS 自動駕駛全棧解決方案」,成為世界上首個通過 ASIL-D 功能安全評估的高階自動駕駛全棧系統,徹底讓所有質疑的聲音沉默。
原來,華為在2012年就開始進行汽車相關研究,在公司內部成立了車聯網實驗室,經過多年以來的研發投入,最終在智能汽車和自動駕駛兩個領域均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
華為輪值 CEO 徐直軍表示,在未來,智能汽車 BU 將會是華為重點投入的產業,最終實現汽車行業的智能化、自動化和電動化。
根據 IDC 在去年底的預測報告,未來5年全球智能汽車的去年出貨量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6.8%,到2024年出貨量將達到7620萬輛,這意味著智能汽車已然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雖然華為堅持不親自涉足汽車制造領域,但是他們卻沒有脫離科技行業發展的方向,在面臨如此困難的制裁時也依舊沒有停下腳步,一如既往地在涉足的領域大舉投入,堅持「以技術立業」,無疑是因為他們相信未來!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節選自食指《相信未來》
?
2021-12-16 電科技發布了 《羅永浩劃定重返科技界目標:AR/VR/MR,下一站元宇宙?》的文章
2021-11-17 電科技發布了 《愛奇藝2021Q3財報發布:總收入76億元 會員營收43億元》的文章
2021-11-05 電科技發布了 《將3A大作帶入大屏場景,樂播攜手天翼推出云游戲主機》的文章
2020-03-23 電科技獲得了沐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