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風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p>
眾多消金公司相繼公布了2020年經營業績,業績下滑嚴重的中銀消金有點尷尬。
面對未來行業監管趨嚴,競爭激烈的行業背景,業績不佳的中銀消金將如何走出困境呢?
凈利降三成,未公布不良貸款率
資料顯示,2010年6月12日,中銀消金在上海正式成立。它是經中國銀保監會批準設立的全國首批消費金融公司之一,是中國銀行旗下的綜合經營公司,也是上海第一家消費金融公司。
天眼查app顯示,中銀消金大股東是中國銀行,持股42.80%;第二大股東為百聯集團,持股22.07%,第三大股東為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持股13.44%;而中銀信用卡,深圳博德創新投資和北京紅杉盛遠持股比例分別為13.23%、5.81%和2.64%。
中銀消金的產品業務主要包括抵押消費貸款中的樂享貸,信用消費貸款中的業主貸、薪享貸、保單貸和好客貸,以及交易分期消費貸款新易貸中的技能云分期和教育云分期。
據股東之一的陸家嘴披露中銀消金業績數據,2020年,中銀消金實現營業收入43.10億元,同比減少0.11%;實現凈利潤4.55億元,同比減少30.99%,營收和凈利均出現下滑。
據悉,在前幾年互聯網金融行業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借助行業先發優勢和股東中國銀行的品牌優勢,中銀消金業績實現快速增長,盈利迅速增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銀消金在2017年凈利潤為13.75億元,榮登行業凈利潤榜首。
但是好景不長,2018年,中銀消金凈利潤大跌至5.59億元,跌幅高達59.35%。隨后在經歷2019年短暫回升之后,2020年中銀消金的凈利又出現了大幅下降。
數據顯示,從2017年至2020年,中銀消金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3.75億元、5.59億元、6.59億元、4.55億元,2018-2020年增速分別為-59.35%、17.89%及-30.96%。可見,總體來看,其凈利明顯走低。
截至2020年末,中銀消金的總資產為379.79億元,總負債為295.9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銀消金此次并未公布2020年全年不良貸款率,而其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不良貸款率也沒有公開。
那么,讓我們來看看其前些年的不良貸款率。
GPLP犀牛財經通過梳理發現,前幾年中銀消金的不良貸款率上漲。從2013年-2015年,中銀消金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48%、1.59%、2.51%;2016年-2018年,不良貸款率分別為3.06%、2.82%、3.15%,相比之前3年不良貸款率明顯上升。
多次被處罰 法律訴訟量過萬件
除了業績不佳,中銀消金還多次被監管層點名批評和處罰。
2021年5月10日,中國銀保監會上海銀保監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中銀消金因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貸款調查、審查不盡職;及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存在以貸收費的行為,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罰款100萬元。這也是2021年以來消費金融行業金額最大的罰單。
事實上,這并不是中銀消金首次被警告和罰款。之前,中銀消金因業務屢屢違規就曾創下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處罰記錄。2018年,中銀消金因貸款審查問題和以代收費問題被罰,連續收到3張罰單,合計罰款額近300萬元,成為罰單數量最多的消費金融公司。
從處罰信息來看,中銀消金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借款人貸前調查未盡職、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蹤檢查貸款資金使用以及獲客渠道存在以貸收費等問題。
顯而易見,中銀消金在貸款審查、貸中檢查環節管理不到位,風控存在明顯短板。以貸收費則屬于亂收費問題,這與公司內控問題不無關系。
風控對小貸公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一旦出現問題,將對公司整體經營造成致命打擊。風控的薄弱直接導致中銀消金的訴訟案件增多。
2020年,中銀消金的裁判文書數量為15196件,涉訴量高居消費金融行業榜首。
據悉,中銀消金法律訴訟量已連續3年維持在1萬件以上。數據顯示,2018-2020年,中銀消金法律訴訟分別為11460件、19773件和15262件,法律訴訟涉及全國25個省和直轄市。
據了解,中銀消金的涉訴案件主要屬于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由于貸前審查不嚴,一旦出現貸款逾期或壞賬,中銀消金將會通過起訴借款人進行催收。
然而,訴訟并不是有效的解決辦法。一是訴訟時間比較長,還會耗費各方時間精力金錢;二是訴訟不一定能成功,催收效果不明顯,如果碰上老賴就更加難說;三是訴訟催收可能導致客戶投訴。
因此,中銀消金貸前審查松,貸后通過訴訟手段催收的做法并不可取。作為金融公司經營最關鍵的環節,風控必須得到金融公司充分的重視。
顯然,通過貸前嚴格審查、貸中跟蹤和貸后管理,進一步完善風控管理,實現貸款風險最小化才是王道。
市場競爭加劇 中銀消金未來之路不平坦
在經過前幾年的野蠻生長之后,消費金融行業發展逐漸走向規范化。近期,監管層頻發布政策嚴控貸款利率,嚴懲行業亂象,監管趨嚴將成為推動消費金融行業合規發展的關鍵因素。
此外,隨著消金機構獲批速度加快及平安消金、小米消金等巨頭入局,市場主體數量繼續增加,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從融資方面來看,中銀消金資金來源主要依賴銀行,渠道單一而且融資成本高。
從融資角度來看,中銀消金曾于2016-2017年發行多只ABS以及1只金融債,自2019年12月金融債到期后,便沒有再發行新債券。因此,融資方面中銀消金并沒有優勢。
此外,在業務創新開拓方面,中銀消金也落后于其他公司。目前看,其更多的依賴線下場景。但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不少消金公司都迅速開發線上市場,線上場景化成為新亮點,不過,在這方面,中銀消金只能“望洋興嘆”了。
如此看來,中銀消金自身的問題也比較突出,那就是老業務跟不上,新業務很難開展。
那么,業績不佳的中銀消金的未來發展如何?GPLP犀牛財經將會持續關注。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