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受反壟斷罰款影響,阿里巴巴迎來上市以來首次季度虧損。
5月13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披露了2021財年第四財季季報(即今年一季報)及2021財年年報。
財報數據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第四財季營收為1873.95億元,同比增長64%;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歸屬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262.16億元,同比增長18%;如果算上反壟斷罰款,歸屬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54.79億元,同比轉虧;凈虧損為人民幣76.54億元(約合11.68億美元),主要受反壟斷罰款的影響。
在全年營收方面,2021全財年阿里巴巴收入7172.89億元,同比增41%,主要由中國零售商業業務的強勁收入增長(其中包括自2020年10月起合并高鑫零售)及云計算業務和菜鳥物流業務的穩健收入增長所驅動。若不考慮合并高鑫零售的影響,集團收入同比增長32%至6744.20億元,超過2021財年收入指引。
經營利潤為896.78億元,同比下降2%,主要由于前述反壟斷法罰款及螞蟻集團相關股權激勵費用增加事項。凈利潤1432.84億元,歸屬于普通股東凈利潤1503.08億元,同比微增1%,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1719.85億元,同比增長30%。
財報發布后,阿里巴巴股價在美股開盤應聲下跌,跌幅超過5%。截至收盤,阿里巴巴跌幅超6%,報收于206.08美元/股,股價較去年10月創下的峰值下跌了30%以上。
從一季度的業務營收組成來看,在本季總營收1873.95億元中,來自核心電商的營收同比增長72%,達到人民幣1613.65億元;來自云計算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37%,達到人民幣167.61億元;來自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12%,達到人民幣80.47億元;來自創新項目和其他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18%,為人民幣12.22億元。
不過,本季度的運營虧損為人民幣76.63億元(約合11.70億美元),同比轉虧,主要由于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根據中國反壟斷法向阿里集團征收人民幣182.28億元(約合27.82億美元)罰款(“反壟斷罰款”),并且罰款一次性計入本季損益所致。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財報會議上表示,
罰款一次性進入到本季度損益,導致上市以來首次季度虧損,使得阿里巴巴能夠更深刻審視平臺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系。
對于反壟斷相關行政處罰,公司誠懇接受,堅決服從。利用這次處罰契機的充分反思和調整,將使阿里巴巴能夠更好的服務消費者、商家和合作伙伴。
如果剔除反壟斷罰款的一次性影響,這一季度經營利潤為人民幣105.65億元,同比增長48%。盡管本季的經營性利潤遠不及預期,但其業績符合投資機構的預判。
在阿里反壟斷罰款公布前,已經陸續有海外大行,如摩根士丹利、JPM、瑞信、Jefferies等,發布了對于阿里本季度的預測。市場對阿里這個季度收入上一致的預期是1800億左右,同比增長接近60%。
對于阿里巴巴來說,全年的業績受反壟斷影響不大,其表現可謂可圈可點。
按業務劃分,在7172.89億元的總營收中來自核心電商的營收同比增長42%,達到人民幣6211.46億元;來自云計算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50%,達601.20億元;來自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7%,達311.86億元;來自創新項目和其他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8%,達到12.22億元。
在核心業務方面,阿里生態圈的年度活躍用戶數量超10億人。其中,在中國零售市場上的年度活躍消費者數量達到8.11億人,比截至2020年3月31日增長了8500萬人;海外達2.4億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1財年,阿里巴巴生態體系的商品交易額(GMV)為人民幣8.119萬億元(1.239萬億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其中,中國零售市場GMV人民幣7.494萬億元(1.144萬億美元),此外還包括跨境及全球零售市場和本地生活服務GMV。
另外,據財報顯示,2021財年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約70%的新增年度活躍消費者來自欠發達地區。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的十二個月,淘寶特價版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1.5億。
對于2021財年來說,對高鑫零售的收購也成為了推動營收增長的重要引擎。
2020年10月,阿里巴巴發布公告表示向高鑫零售投資280億港元。股份購買后,阿里巴巴連同其關聯方將持有高鑫約72%的經濟權益,而阿里巴巴會將高鑫綜合入賬至其財務報表中。
財報顯示,在核心電商中,中國零售商業下的“其他”一項,營收為596.15億元,同比增長134%,為各項業務中增速最快。根據阿里巴巴財報注釋,“其他”收入主要由新零售及直營業務(主要包括高鑫零售、天貓超市、盒馬、進口直營和銀泰)產生。
因此,在前兩個財季中,“其他”一項的增速分別為44%和101%,該部分收入大增的因素主要來自于高鑫零售。
此外,阿里的第二大收入來源——阿里云業務,本季度的增速創下了歷史新低。
阿里云計算業績和增速
阿里巴巴的解釋其主要原因是一位互聯網行業的單一頭部客戶的收入下降。該客戶在于中國以外擁有具規模的業務,過去一直采用阿里云計算的海外云服務,基于非產品相關的要求,該客戶決定終止其國際業務與阿里云的關系。
但阿里巴巴也在隨后的電話會議上釋放了信心:剔除此客戶,阿里云前十大非關聯客戶在2021財年全年總收入中的占比不超過8%,所以說阿里云收入的集中度并不高。未來,阿里相信云計算收入在客戶和行業方面將會進一步呈現多元化的發展。
?
過去幾年間,規模與流量成為衡量一家互聯網巨頭的重要指標,增量用戶也正是阿里電商業務與拼多多爭奪的重點。
此前,拼多多在今年3月公布的2020年全年財報中披露,截至2020年底,其年度活躍買家數達7.884億,曾短暫超阿里巴巴。
盡管阿里遭遇了上市以來首次虧損,但依舊保持著不錯的增長勢頭,尤其在活躍用戶上再度超越了拼多多。
而阿里在本次財報中透露,阿里巴巴生態體系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AAC)超過 10億,其中8.91億來自中國零售市場、本地生活和數字媒體及娛樂平臺,約2.40億來自海外。截至3月31日止12個月期間,中國零售市場AAC 8.11億,單季度增加3200萬,季度環比為9個季度以來新高。
毫無疑問,這兩家電商巨頭的活躍用戶數據增長越來越逼近天花板。對于阿里而言,如何鞏固與加大對拼多多的優勢,在存量市場挖掘更多創新的機會,就顯得十分必要。
目前來看,阿里對這一點很清楚。
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張勇就表達了對挖掘存量用戶需求的重視。他表示,阿里的業務增長一直都依賴于兩個所謂“飛輪”:客戶運營與供應和商家的多元性。
對此,張勇的解釋是,阿里是依靠技術去了解用戶,深挖洞察,同時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如此一來,依靠客戶運營阿里既可以關注消費者規模大小,還能夠了解用戶在平臺上的投入的時長和參與度。“我們能夠以非常智能高效率的方式來管理和運營我們的客戶,創造需求”。
對于阿里在供應和商家的多樣性上的堅持,張勇表示阿里持續在客戶管理和需求創造上投資是很有價值的,這既保證了商品和供應鏈方面的能力,實現了高效的供給,也提高了用戶粘性。“這兩個飛輪,未來也是公司長期增長、取得成功的關鍵。”
事實上,阿里這樣的做法穩住了阿里的基本盤。根據財報,2021財年,消費者在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的年均花費達到9,200元。此外,在中國零售市場內各消費水平的人群均呈現出高留存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原因,原本在下沉市場與拼多多落于下風的阿里,抓住了疫情以來消費者向線上遷移、商家數字化的機遇,推出了淘寶特價版。能夠看出,阿里的目標就是形成一個矩陣,以便覆蓋到所有的各類不同消費者不同的需求。
目前來看,這樣的策略已經初見成效。
財報顯示,2021財年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約70%的新增年度活躍消費者來自欠發達地區。經過大力投入,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的十二個月,淘寶特價版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1.5億,已具備相當的競爭力。
一個明顯的跡象是,在前不久的淘寶特價版剛剛宣布全面升級,其直供體系升級的核心就是食品生鮮和品牌服飾。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巴巴C2M事業部總經理七公表示,未來一年,淘寶特價版將打造全品類直供體系,持續補貼剛需日用消費品,投入不設上限,坐穩最便宜的綜合電商平臺。?
而對于阿里電商業務另一個利好是,淘寶已經在微信上線了名為“親友省錢購”的小程序、視頻號,目前處于內測階段,Slogan為“天天領紅包,省心又省錢”,同時“親友省錢購”的公眾號也在籌備中。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淘系電商登陸微信生態,與拼多多在流量上的爭奪會愈加激烈。
除了繼續鞏固在流量端的優勢,這次財報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阿里要加大基礎設施以及商家端的投入。
這一方面涉及到與拼多多的戰爭,更加涉及到阿里在新零售、本地生活、社區團購等多個領域的布局。
過去一年中,本地生活與新零售領域,除了拼多多,美團、滴滴也在進一步滲透,阿里有意無意的都在進行一場全面戰爭。
不可否認的是,反壟斷對于阿里而言雖然沒有傷筋動骨,但也會動搖其在商家端的話語權。面對眾多對手的蠶食,阿里已經做出了選擇:夯實自身在商家、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與能力。
4月12日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針對阿里的反壟斷處罰落實后,張勇就曾在投資者電話會上強調了阿里的社會責任與平臺責任,并表示阿里將會作出更多行動減少商戶經營成本。
而從本次財報就能夠看到,過去一年阿里的確在技術創新、降低商家經營成本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上都下了不少功夫。
財報顯示,阿里不僅加大了對商家的支持力度,還持續提升了數字基礎設施(智能物流和云計算)以及新零售(主要包括盒馬、天貓超市、社區商業平臺及淘鮮達)、本地生活服務、Lazada、菜鳥網絡等多項新業務的投入。
在新零售方面,通過淘鮮達聯動其他業務,一起促進高鑫零售大賣場的數字化發展。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十二個月,線上收入已經占到高鑫零售商品銷售額的24%。
同時,阿里的社區商業平臺正在迅速擴大其物流和履約基礎設施,并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在中國內地實現廣泛覆蓋。
餓了么2021財年商戶數量在增加,每單利潤同比改善,本季度日均付費會員同比增長約40%。
在業績公告中,阿里曾提到要將利潤增量全部投資,外界對此也在猜測,阿里接下來要利潤還是要增長?
對此,武衛表示,對阿里來說,利潤和增長并不矛盾。他認為在過去幾年,極少量的公司能夠實現投入潛在增長領域的同時還能夠實現利潤增長。而現在還有很多的市場潛力,包括核心商業和其他領域,在核心商業方面也有很多的價值提供可以做。
“僅僅保障利潤,對于阿里的長期投資者是非常愚蠢的,”在武衛看來,有很多的競爭對手,發生著巨大的虧損,在不斷地投入市場。而阿里的的投入將歸結到長期的利潤增長或者收入增長。
據武衛介紹,阿里將投入核心商業領域,包括新零售、社區服務,國際業務,本地服務還有物流。除了用戶方面數量、粘性的增長,如何幫助商家從阿里的服務中獲得價值,也是重中之重。
鈦媒體APP目前得到的消息顯示,阿里將很可能把業務增長所帶來的所有新增利潤都投入到重點戰略領域,包括技術創新,支持商家、降低商家經營成本,用戶增長和體驗提升,商品和供應鏈能力,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和新業務的拓展。
毫無疑問,在反壟斷的大背景下,不僅是行業的競爭關系,平臺、商家、用戶之間的關系也很可能會進一步重構。
從目前所掌握的信息來看,在接下來的新財年,面對環伺的對手,阿里未必會大刀闊斧的為了單純的爭奪市場而燒錢,但會投入大量的財力去夯實基礎。
總而言之,從剛發布的財報來看,盡管阿里家大業大,一次壟斷性的罰款對其造成的業績影響和二級市場的震蕩是有限的;但是,許多證券機構對于阿里未來可能遭遇的更多反壟斷調查帶來的長遠影響并不樂觀。
穆迪的高級副總裁Lina Choi則在研報中表示,“監管要求阿里巴巴必須要糾正的措施,可能會限制公司的收入增長,因為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擴張受到了抑制。為了留住商家、升級產品和服務而進行的投資,也會降低其利潤率”。
摩根士丹利方面也表示,在截至2025年3月的財年之前,阿里巴巴的社區團購業務可能將出現虧損。未來的并購也會遭遇更多的審查。
對于互聯網巨頭阿里來說,今后的擴張之路,至少不會是一條坦途。
(鈦媒體App編輯陶淘、高夢陽整理,部分內容參考自騰訊科技、券商中國、中國基金報、網易新聞)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