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松果財經
生鮮電商賽道再起風云,美菜網被傳擬赴美IPO。
5月11日,據路透社報道,中國生鮮移動電商平臺美菜網擬赴美IPO,計劃籌資5億美元。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正在與財務顧問就潛在的IPO事宜進行合作。然而美菜網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
生鮮電商競爭激烈,各家紛紛傳出消息稱即將上市,但與消息頻出的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的等相比,美菜網格外“高冷”。為什么在賣菜行業里,美菜網稍顯低調?它的業務模式有什么可取之處?未來美菜網還有哪些故事可以講?
美菜網于2014年成立,是一家F2B的生鮮供應鏈企業。即通過高效冷鏈物流網絡作為中間基礎,一端連接農業市場,另一端則連接起餐飲市場。
美菜網的創立也頗有些傳奇色彩,其創始人劉傳軍是一名中國科學院空間物理學碩士畢業的高材生,還曾參與過神6、神7,以及探測火星的螢火一號衛星等航天項目。但即使仰望過太空,劉傳軍的初心卻是腳下的黃土地。
畢業后,劉傳軍創立了國內早期大型團購網站的窩窩網,后期主管營銷方面的工作,這些創業經驗都在后來他后來創辦美菜網提供助力。
此前農產品行業中間環節過多,供應鏈太長,農民很難將農產品賣上好價格,而市場價卻翻了數倍甚至十數倍。在這樣的模式中,不僅農民賺不到錢,消費者也無法受益。因此劉傳軍經考察后,決定倒逼供應鏈改革,于是美菜網正式上線。
美菜網的誕生,與當前經濟形勢以及互聯網的發展是分不開的。
2015年,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重點扶持“互聯網+現代農業”的舉措,美菜網便是其中的直接受益者。
而且美菜網主營的F2B經營模式,以高效冷鏈物流網絡做中間基礎,一端鏈接著八億農民和一億農場,一端連接著1000萬家商戶和13億消費者,能夠為農業產銷進行更為精準的對接,并準確的向生產端,也就是農民反映當前市場需求,幫助其提升質量效益以及競爭力。
同時美菜網經過壓縮中間環節后,通過產地分級包裝、加工倉儲、冷鏈物流等設施設備建設,還能夠有效保證產品的標準化,從而相應國家政策,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
目前美菜網覆蓋到了全國200多個城市,擁有70多萬平米的倉庫,2萬輛車行駛在產銷線之間,日銷售量超億元,累計服務商戶近200萬家。據《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美菜網估值達70億美元。
因此,即便業務模式與當時市場上更為廣泛的B2C模式不同,美菜網還是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與資本的青睞。自2014年成立以來,美菜網共完成了8輪融資,如今又再次傳出赴美IPO的消息。
然而與近期傳出上市消息的每日優鮮已經完成11輪融資,叮咚買菜已經完成10輪融資,與這些友商頻頻傳出融資消息相比,美菜網顯得有些低調。
美菜網成立至今已有近7年的時間,其F2B的業務模式注定是一條充滿坎坷的道路,因此它與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在經營重心上便有所不同,因此在社交媒體和消費者中知名度都有所欠缺,是什么原因令美菜網“默默無聞”呢?
(1)用戶屬性不同。一直以來,美菜網提到最多的都是要為“8億農民謀福利”,但實際上,美菜網真正的用戶卻是餐廳這類B端市場,而且其中超過90%都是中小型餐飲企業。
在過去,中小型餐飲企業營業人員通常要在凌晨時分起床,這樣才能采買到新鮮的蔬菜和品質較好的肉類,而且在價格方面也很難擁有議價權。
而利用美菜網采購食材便方便了許多,晚上通過手機就下訂單,第二天一早就可以收貨,可以說是方便了許多中小型餐飲企業。
但相比每日優鮮、叮咚買菜面向的廣大C端用戶,這些中小型餐飲企業在社交媒體上顯然不占多數,而且餐飲行業向來工作繁忙,這部分B端市場往往聲量較小。
另一方面,雖然使用美菜網連接了“8億農民”,但目前我國農業生產者普遍年齡偏大,對于互聯網認知不足,也無法有效進行發聲。
(2)商業邏輯不同。很多人將美菜網與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To C的生鮮電商作對比,用流量的邏輯去看待美菜網,然而他們卻忽視了美菜網的長期價值以及社會影響力。
從商業模型上看,美菜網這種To B的供應鏈企業,首先客單價就要比To C企業要高一些。同時賽道內空間廣闊,目前并不存在充分的競爭對手,因此無需用補貼來爭搶用戶。另外,沒有大量的燒錢帶來的影響就是,很多消費者對美菜網認知度不夠。
然而實際上,美菜網的估值更高,甚至比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加在一起還要多。
公開資料顯示,每日優鮮在去年12月完成第11輪融資后,估值約為30億美元;而叮咚買菜在近日剛剛完成第10輪融資,目前估值超過20億美元;而美菜網最后一輪融資已經是三年前,2018年10月,美菜網完成E+輪融資,估值接近70億美元。
而且相比困擾大部分生鮮電商“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美菜網并不存在。
由于大部分餐飲企業多為臨街店面,無需進入小區,美菜網只需要鋪設好倉庫及物流網絡,并提升其效率,便能夠節省出大量的運營成本。因此即使關注度不夠廣泛,美菜網依然受到市場青睞,而融資金額位居前列。
如今互聯網賣菜已經進入下半場,還在場上的玩家都是經歷了多輪洗牌后的幸存者,再加上Idg資本、騰訊、阿里等生鮮賽道捕手頻頻出手,資本上的角逐越發關鍵。在行業大部分企業尚未實現全面盈利之時,誰能在資本市場先拔頭籌至關重要。
雖然美菜網在2018年便實現了正向現金流,而且在供應鏈上有一定的優勢,但其“重資產”的經營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加盟,在經營管理方面投入較大,再加上生鮮電商普遍面臨的冷鏈成本高、損耗大等問題,如果能夠成功上市,美菜網顯然也不會錯過。
在此次上市傳聞之前,美菜網便動作頻頻。前復星集團原CFO王燦于去年7月加盟美菜網,出任新業務總裁兼首席財務官,被外界認為是加速推進美菜網IPO的信號。然而此前王燦的離職又給美菜網上市蒙上了陰影。
不過相比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友商,美菜網顯然能講出更多的故事。
從官方榮譽中可以看到,美菜網獲得2018年中國時間年度經濟新聞盤點扶貧貢獻獎,憑借“美菜SOS精準扶貧全國采購計劃”獲得了年度項目公益獎。而且美菜網在其滯銷菜幫扶計劃中,還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其發展方向與我國聚焦三農問題契合度很高。
另外,除了持續優化模式與鏈路,繼續為萬千B端餐飲商戶提供服務外,美菜網也逐漸向C端發力。
不過美菜網向C端市場切入的成效卻不太理想,甚至在去年12月還傳出“京東將收購美菜網旗下美家買菜”的消息。
美菜網做C端市場最大的難點就是基因問題。To B和To C截然不同,美菜網以往主打的F2B模式在C端市場不被看好,因為這并不能將服務半徑縮小至最后一公里,以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為代表的的前置倉模式才是生鮮電商C端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而且由于此前主要服務對象不同,美菜網的門店拓展能力相對薄弱,而且對于門店的運營管理,美菜網也還在探索當中。
此外,美菜網的戰略觸角也伸向了海外。不滿足于國內有限的農業市場資源,美菜網通過全球招商,尋找更優質的產品及農產品產地,在餐飲企業及個人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為國內生鮮電商市場引進新鮮血液。
不過在資本市場,講出更多的故事,拓展更多的賽道便意味著未來的無限可能,而且美菜網至今也沒有找到一個可完全參考和對標的企業。
雖然美國Sysco B2B的模式與美菜網十分接近,而且十分值得借鑒和學習。但兩國的市場環境差異很大,中國的農產品供應鏈基礎較為薄弱,而且上游食材的供應標準化和聚集程度也較低,美菜網也無法全盤照搬。
因此,美菜網需要探索出一條前人未曾走出的道路。至于“生鮮電商第一股”花落誰家,這場馬拉松長跑還遠沒有結束,我們不妨靜候佳音。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