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鏈科技走進高校。近日,北京郵電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下稱“北郵”、“央財”)分別開設區塊鏈課程,火鏈科技研究院作為授課企業走進高校,為學生們帶來精彩的授課。
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區塊鏈技術憑借其分布式協作、可追溯、不可篡改的技術特性,能夠重構未來社會信任,被冠以“第四次工業革命新技術”,受到廣泛關注。
“當前,在回歸理性、政策加碼、應用落地加速的行業背景下,國內的產業區塊鏈面臨四大發展趨勢。“火鏈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李慧在授課時表示,一是新基建浪潮下,區塊鏈融合其他新技術發力;二是政務、供應鏈、金融、數據等板塊受追捧;三是基礎設施及技術創新帶領變革;四是資產上鏈萌芽發展,數字證券或成領頭羊。
據悉,此次北郵、央財在相關學院都是首次開設區塊鏈學分課程,火鏈科技結合兩所學校的專業特色,為學生們設計了具有針對性的課程體系。北郵的授課圍繞區塊鏈技術的整體架構、以太坊的技術體系,以及區塊鏈各層的技術演變和鏈下擴展技術等進行了深入講解。相比而言,面向央財法學院研究生的專業選修課,火鏈科技的老師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比特幣、公有鏈和聯盟鏈的發展,并通過國內應用落地的產業區塊鏈案例幫助學生體驗區塊鏈技術為各個行業帶來的革新。
李慧表示,火鏈科技希望通過通俗易懂的教學內容,深入剖析背后的商業邏輯,使學生們掌握區塊鏈的基礎原理和邏輯,了解區塊鏈技術的未來潛力,進一步激發多樣發散的應用思考。
事實上,今年以來,多所高校開設區塊鏈課程或者增設區塊鏈專業。在教育部官網發布的“2020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新增備案本科專業名單中有14所高校增設“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包括大連民族大學、河北金融學院、安徽理工大學、重慶城市科技學院等。
零壹智庫近日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教育及人才發展報告(2020)》也解釋稱,國內區塊鏈教育普及速度的“小步慢跑”難及產業在發展途中“大步前行”,直至2020年,國內區塊鏈人才持續存在較大缺口。
作為專注于區塊鏈產業生態開拓建設的企業,火鏈科技構建了研究院、大學、產業賦能中心、Labs四大業務平臺。同時,火鏈科技積極與各地政府、高校合作開展區塊鏈課程和人才培養計劃,并通過教材、行業大賽等多種方式,幫助眾多從業者、高校學生深入了解區塊鏈,探索區塊鏈+的全面發展。
今年5月,火鏈科技與四川質量發展研究院達圍繞區塊鏈在“政產學研用”進行戰略合作。去年9月,火鏈科技與海南大學宣布就“區塊鏈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達成戰略合作,致力于區塊鏈技術在科研、教育領域的探索。
“未來,火鏈科技將積極支持并參與各高校在區塊鏈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共同推動區塊鏈人才培養,以及區塊鏈技術在產學研的全面發展。”李慧說。
2021-12-03 中國財經發布了 《區塊鏈技術助力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歐科云鏈持續研發輸出創新成果》的文章
2021-11-18 中國財經發布了 《歐科云鏈:元宇宙的吸引力在于可以帶來新發展機會和希望》的文章
2021-11-15 中國財經發布了 《火鏈科技CEO袁煜明:用區塊鏈助力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