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到深圳,從職業技術經理人投身創業之路,3年以來用自有資金研發全固態電解質膜應用,他說“真正的技術需要時間來沉淀,這是常態,得沉得住氣。”
第一期《看見新力量》,我們采訪了中國5G產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國一等獎獲得者——欣錸能源創始人葉士弘,聊一聊技術背后的力量和創業魅力。
欣錸能源成立于2019年3月,主攻新能源固態電池的研發,這種固態電池成為助跑新能源汽車等落地的有力支撐。目前公司已與河南國家電池研究院和深圳華強實業展開全產業鏈合作,未來將擴及電子半導體及其他產業應用。
“我們目前在行業里摸索了3年,發現新能源汽車現階段依然還沒有本質上的技術突破。”談到欣錸能源產品落地的初衷,葉士弘表示,在新能源汽車賽道,“電池技術”和“動力裝置”是主導其真正落地的兩大難題。而由于固態電池的功率重量比較高,未來將是新能源汽車理想的供給。?
?基于我國在電池生產和研發的天然積累和優勢,欣錸能源經歷三年的自主技術研發,目前已在全固態電池領域取得了突破并取得了專利。
*欣錸全固態電池解析
欣錸全固態電池在無需改變傳統鋰電池的生產制造結構的基礎上,實現了電池超薄且柔韌的特性,并可穿戴。同時因為采用固態電解質原理,能夠有效解決傳統電池的污染、燃爆等隱患。并可助力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欣錸全固態電池的蓄能可擴大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實現充電20分鐘就能行駛1000km,提升行業續航能力,這對行業來說是一個大進步。”?
清瘦且儒雅,言談低調卻富有力量,在葉士弘身上能看到一種因深度科研而帶來的精神氣。
創始人葉士弘曾任美國Digitron Ing.? 創始人、AOC冠捷(捷聯)科技集團總裁顧問。欣錸能源主要研發團隊都來自臺灣產學研之菁英。對于創立欣錸能源的初衷,葉士弘表示是看到了高分子聚合物導電膠的未來前景,如加以應用將能有效解決電池產業痛點和新能源市場需求,可以點帶面,推動全產業鏈升級。
彼時,固態電池的技術突破在臺灣地區。在推進國內化的技術實現中,葉士弘和團隊將目光投入深圳,一方面兩地距離較近,另一方面,深圳市一片科技創業熱土,具有較好的政府和社會資本條件。
葉士弘和其團隊在深圳重新搭建研發環境。歷經三年,最終讓固態電池技術在大陸境內獲取專利,從而實現商業化的量產。
對于創業環境,葉士弘表示,在人不生地不熟親切又陌生的深圳,其創業政策和氛圍對欣錸能源早期成長提供了很大支持。但創業除了環境,好的產品才是成功的關鍵。當試產問題層出不窮,當一次次被質疑,讓葉士弘堅持下來的是“不忘初心”的使命。
*欣錸能源創始人葉士弘
葉士弘曾在采訪中表示,“在一個專業的領域持續耕耘,將技術發明產業化以推動生產與生活的進步,這是科研人員個人價值的實現,也是一種情懷。”
科研長存,創業長青。這幾年的創業,帶給葉士弘的不僅僅只是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年近五十的他,依舊保持著對技術和科研的誠摯之心。他說:“真正的技術需要由時間來沉淀,這也是創業常態,沉得住氣才能真正實現底層技術的突破。現在的創業已經很少在‘模式創新’中尋找出路了,而開始轉向底層技術的研發和科技成果的轉化。”
憑借技術的重重突圍,欣錸能源在由鶴壁市淇濱區人民政府主辦、阿里云創新中心協辦、創頭條承辦的中國5G產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中奪得一等獎。?
*欣錸能源路演現場
葉士弘感慨,“欣錸團隊目前坐落在深圳,此次到鶴壁參加中國5G產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距離中國最大的電池生產地‘新鄉’非常近,欣錸還結識了專業的投資人和行業專家,對初創公司的品牌推出是一個難得的便捷通道。”?
通過這次大賽,讓他真正感受到創新創業的氛圍和效率,創業路上不再孤軍奮戰。他說,就好比在創業這片紅海中,隱隱約約地,阿里云創新中心對創新創業的助力讓創業者增加了方向和動力。
關于未來,葉士弘期待攜手阿里云創新中心,在創業指導、融資加速等方面展開更多鏈接,共同加速推動技術升級產業轉型。
「看見新力量」欄目由阿里云創新中心全新出品,挖掘創業者和企業創新背后的故事,以訪談、直播等形式,多視角、多緯度進行價值報道,讓你聽到創業者的真實聲音,看見科技創新的力量。
本文為阿里云創新中心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備注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