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異觀財經,作者|黑繩天譴冥王
周一美股盤后,身處輿論漩渦的特斯拉公布了2021年Q1財務業績報告。受益于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創紀錄的交付量以及碳積分的銷售,特斯拉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了穩定的增長。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下,特斯拉第一季度實現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4.38億美元,同比大增2638%,環比增長62.2%, 連續七個季度實現盈利。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備受關注的特斯拉車主維權事件還在持續發酵。最近因多地特斯拉事件不斷,由國務院主辦的中央直屬黨報《經濟日報》在發表的評論性文章《"特事"特辦,依法特辦 "叫停"特斯拉已刻不容緩》指出:“頻頻發生的事故表明‘特斯拉剎車失靈’已非個案,甚至不排除這是特斯拉車輛的共性問題”。在事故原因尚未查明之前,相關主管部門應責令特斯拉立即停產、停售整頓,以確保道路交通安全,進而消除社會公眾的恐慌。
誰是誰非我們不妄作評論,無論事件未來走向何方,此次事件對特斯拉的品牌造成一定的影響是必然的,特斯拉的剎車系統是否真的會危及到生命,最終是否會對特斯拉車汽車銷售造成影響,此次財務業績不會有直接體現,但是從股價的變動上會有所體現。
一季報發布后,特斯拉盤后股價先是微漲,隨后轉跌,一度下跌超3%。事件發生的影響具有一定程度的滯后性,最快或許會在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披露的時候有所體現。
從營收構成來看,特斯拉營收主要來自汽車業務(包含汽車銷售和汽車租賃)、發電及儲能、服務和其他等。其中,汽車業務是主要收入來源,營收占比持續在80%以上,且有上漲趨勢。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特斯拉營收103.8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59.85億美元,增長73.6%,較上一季度的107.44億美元,下滑3.3%。
汽車總收入環比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平均售價下降。
特斯拉在財報中提到,降低車輛生產平均成本對于特斯拉的使命至關重要,這與馬斯克的創業理念一致,希望通過領先的技術來大幅降低成本,形成競爭優勢。
2017年,特斯拉每輛車平均成本約為84000美元,到了2021年一季度,由于推出了新產品和新工廠,并減少了Model S和Model X的搭配,平均成本下降到每輛車38000美元以下。
2021年一季度,特斯拉汽車業務總收入90.0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51.32億美元,增長75%,較上一季度的93.14億美元,下滑3.4%。汽車業務收入在總營收中的占比為86.6%,高于上年同期的85.7%,與上一季度的86.7%基本持平。
汽車業務收入主要由汽車銷售和汽車租賃構成。汽車銷售是特斯拉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從年度數據來看,汽車銷售為特斯拉貢獻了超8成以上的收入。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特斯拉汽車銷售收入87.0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8.93億美元,增長77.9%,較上一季度的90.34億美元,減少3.6%,報告期內,汽車銷售收入貢獻了83.8%的營收。
(數據來源:特斯拉財報)
一季度,特斯拉汽車租賃收入2.9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39億美元,增長24.3%,較上一季度的2.80億美元,增長6.1%。
對于營收的上漲,特斯拉表示這主要是通過車輛交付量的大幅增長以及其他方面的增長來實現的。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6年穩居全球第一,累計銷量已超550萬輛;今年1-3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53.3萬輛,同比增長3.2倍;售出51.5萬輛,同比增長2.8倍。
財報顯示,特斯拉第一季度共交付184,877輛汽車,同比增長109%。其中Model 3和ModelY交付量為182,847輛,同比增長140%;Model S和Model X交付量為2,030輛,同比下降83%,這里需要提醒的是,由于需要生產新款Model S和Model X,特斯拉對其生產線進行了升級調整,進而導致了Model S和Model X的產量趨零,從而導致交付量的大幅下滑。
(來源:特斯拉財報)
特斯拉在財報中表示,國產Model Y生產進展順利,目前上海工廠的全年產能為45萬輛,今年全年上海工廠季度產量將繼續增加。此外,上海工廠國產零部件率近期已經提高到90%以上,向歐洲和亞太地區的汽車出口將繼續按計劃執行。
雖然特斯拉也是“ 賣車”公司,但與傳統車企有所不同,除了汽車業務收入以外,特斯拉的收入還包括發電及儲能和服務業務,相對汽車業務業務,這兩項業務貢獻的收入占比較小。
2020年的年報數據顯示,發電及儲能業務收入19.94億美元,較2019年的15.31億美元,增長30.2%,營收占比6.3%,與2019年6.2%的營收占比基本持平。
服務和其他業務收入23.06億美元,較2019年的22.26億美元,僅增長3.6%,營收占比7.3%,低于2019年9.1%的營收占比。
財報顯示,2021年一季度特斯拉總毛利率為21.3%,較上一季度19.2%上升2.1%,這說明規模效應有提升了特斯拉的成功盈利能力。
(來源:特斯拉財報)
此前,有媒體爆出一汽大眾花4.35億向特斯拉購買碳積分,而事實上,碳積分交易已成為公開的生意。
美國環保署一份報告顯示,所有車企在2017年都完成了環保要求,但絕大部分汽車制造商是通過購買積分完成的指標。
2019年年,通用汽車和菲亞特克萊斯勒首次承認向特斯拉購買積分,以完成美國的環境法規要求。具體到交易價格,有咨詢機構估算,目前美國ZEV積分單價在每積分3300美元左右。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常務會長、新能源汽車專委會會長李金勇提到,“到2020年年底,企業之間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交易價格已經達到3000元一個積分,而2019年最高也就是800多元。”
隨著碳積分的實施,碳積分已成為特斯拉寶貴的資源和財富,國內造車新勢力的蔚來似乎在賣碳積分上,或將成為特斯拉的“追隨者”,持續虧損的蔚來,或將依靠賣碳積分來扭轉虧損的局面。
異觀財經通過梳理2013-2020年數據發現,自2013年以來,特斯拉靠賣碳積分,獲得了高達38.34億美元的收入,僅2020年一年,特斯拉賣碳積分就大賺15.8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166%。
(數據來源:特斯拉年報)
值得一提的是,非美國通過會計準則下,特斯拉2020年凈利潤24.55億美元,銷售碳積分的收入就占了特斯拉全年凈利潤的64.4%。如果在通用會計準則下,2020年特斯拉全年凈利潤7.21億美元,特斯拉15.8億美元的營收,是全年凈利潤的兩倍還多。
特斯拉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特斯拉碳積分收入5.1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54億美元,增長46%,較上一季度的4.01億美元,增長29%。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特斯拉凈利潤為10.5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27億美元,增長363%。一季度,特斯拉碳積分銷售收入5.18億美元,占據一季度凈利潤的49%。
通過會計準則下,特斯拉一季度5.18億美元的碳積分收入,遠超特斯拉4.38億美元的凈利潤。
(數據來源:特斯拉財報)
2020年11月,李斌就透露,2020年蔚來產生的積分將達到20萬個,將在2021年進行銷售。蔚來汽車2020全年財報數據顯示,賣碳積分去年貢獻了近億元人民幣的收入。
根據中國碳積分的規定,特斯拉在中國每出售一輛電動汽車,就可以獲得5個碳積分。2020年,特斯拉在中國賣出了近14萬輛Model 3汽車,粗略計算,特斯拉能拿到近70萬積分。
特斯拉預計今年的銷量增長將超50%,新建的德克薩斯州和柏林工廠今年有望開始生產和交付。在一季度后的電話會議里,馬斯克稱特斯拉明年將有200萬輛汽車上路,目前特斯拉上路的數量已超過100萬輛。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一季度凈利潤和凈調整EBITDA分別為4.38億美元和18.4億美元,其中包括了來自出售比特幣所帶來的1.01億美元。扣除比特幣利潤后,凈利潤環比略有上漲,經調整EBITDA則略有下滑。
關于比特幣,特斯拉首席財務官Zachary Kirkhorn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和埃隆正在尋找一個存放現金的地方。比特幣是一個不錯的決定,是存放我們日常運營中不會使用的現金的好地方,并從中獲得一些回報。特斯拉有長期持有的意愿。”
投資者并非像看待傳統汽車一樣看待特斯拉,更多投資者更愿意把特斯拉與蘋果來對標。
財報顯示,2021年一季度,特斯拉的研發費用6.6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24億美元,增長了105.6%,研發費用的營收占比從上年同期的5.4%上升至本季度6.4%。
(數據來源:特斯拉財報)
特斯拉在自動制造、三電技術、自動駕駛等多方面,樹立了多個行業標。在三電領域,特斯拉擁有多項黑科技。在智能化和自動駕駛領域,特斯拉自研車載操作系統和自動駕駛芯片。
對于一直影響全球汽車產業的芯片短缺問題,特斯拉表示公司已經基本在第一季度解決。解決芯片短缺的辦法包括非常迅速地轉用新的芯片,同時找到新的芯片供應商。
特斯拉軟件業務主要包括:Autopilot FSD完全自動駕駛選裝包、OTA付費升級以及高級車聯網功能。其中,FSD是特斯拉最核心的應用軟件,也是其現階段軟件收入的主要來源。
至于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FSD)軟件,測試始終在取得進展,盡管馬斯克承認這是最難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馬斯克稱,解決FSD的問題需要有海量數據支持。在這種情況下,特斯拉已經占據優勢,因為其有超過100萬輛汽車上路,這應該有助于該公司處理小概率情況。
馬斯克說:“盡管相當棘手,但我們有信心完善FSD。”特斯拉計劃2021年推出智能駕駛FSD的訂閱模式。
動力電池方面,馬斯克透露,特斯拉有個小型試點工廠,用于生產4680電池,年產能為10GWh。
馬斯克還補充說,看起來特斯拉距離4680電池的量產還有大約12個月或不超過18個月的時間。與此同時,特斯拉也在尋求與現有供應商合作生產4680電池。4680電池革命并不是特斯拉獨自推動的,寧德時代、LG和松下等都有參與。最終,特斯拉有望將供應商的產量提高一倍以上。
去年9月特斯拉電池日當天,馬斯克第一次提到4680無極耳電池,這款電池的直徑為 46mm、高度為 80mm,其最大的特征是采用了激光雕刻的無極耳技術,使用新型電池后,特斯拉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將增加 54%,成本將下降 56%。
4680電池能否如愿實現量產,對特斯拉交付量和盈利能力有多大實際影響,值得關注。此外,特斯拉對于“剎車失靈”等多起安全事件的處理,讓其在終端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這是否會反噬到汽車銷量上也值得進一步關注。
新能源汽車是國家的重要戰略部署,引入特斯拉的目的之一,是讓這條鯰魚攪動和激活中國汽車產業和市場,從而帶動我國新能源全產業鏈的發展。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新能源供應鏈技術也逐步成熟,智能汽車的自動駕駛、人工智能、電池技術等關鍵技術,中國整體研發實力也實現飛躍。
如今,越來越多的資本涌入產業鏈上下游,國內的科技巨頭百度、華為們也紛紛加入造車賽道,如今新能源汽車賽道形成了造車新勢力、傳統汽車廠商、科技公司三大陣營,中國作為特斯拉重要的市場,其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其“領先勢頭”還能否實現長跑,都值得關注。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