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連線Insight,作者 | 黃依婷,編輯 | 子夜
4月17日,張振緯發布了他在湊湊擔任CEO的最后一條朋友圈:“對過去心存感激,對未來充滿期待。”正式宣布告別湊湊。?
兩天后,湊湊母公司呷哺呷哺股價開盤即大跌,下滑幅度一度超過20%。至當日收盤,其股價下跌14.91%。?
隨后,高盛發布研報,提示投資者湊湊CEO離職的相關風險,并下調呷哺呷哺利潤預測,將目標價由21港元下調至18港元。?
創始人的突然離職,讓外界對呷哺呷哺這個“火鍋第一股”的未來充滿質疑。從2月11日股價高點至今,呷哺呷哺市值已經蒸發55%。?
呷哺呷哺近期股價,圖源漲樂財富通APP?
經歷資本市場暴跌的火鍋股不止呷哺呷哺一個。今年2月以來,海底撈股價從高點的85.8元跌至4月26日的52.35元,跌幅約39%,網紅火鍋店太二酸菜魚的母公司九毛九,股價亦從最高點38.7元下跌至31元。?
頭部火鍋股正處在集體退潮期,近幾年,他們面臨著相似的困境:?
那么,頭部火鍋品牌究竟有多難?它們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困境的??
海底撈正成為“開店狂魔”。?
2020年,即便在疫情影響下,海底撈全年堂食停業45天以上,卻依舊創下了新增368家門店的紀錄。2021年前兩個月,海底撈又新開了99家門店。?
這樣的快節奏早在5年前就已開始。?
2017至2019年,海底撈每年新店數量達到97家、193家、302家。?
但門店擴張卻沒有帶來海底撈期待的效果。?
隨著開店節奏的加快,其營收增速卻開始暴跌,從2018年巔峰時的59.53%跌至2020年的7.75%。?
與此同時,海底撈翻臺率(餐桌重復使用率)從4.6次/天一路銳減至3.5次/天,凈利率從11.21%下降至1.08%。?
翻臺率與凈利率兩大指標,直指海底撈最核心的痛處:過快的開店節奏,導致客戶分流與利潤稀釋十分嚴重。?
海底撈營收及開店數情況,連線Insight制圖?
這樣的痛苦,呷哺呷哺在前兩年就經歷過。?
2016年,頂著“火鍋第一股”名號的呷哺呷哺高舉高打,推出“千店計劃”。三年后,在每年平均新增158家新店的節奏下,“千店計劃”迅速完成。?
不過,這樣的節奏略顯手忙腳亂。?
洞見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呷哺呷哺的1000多家門店中,有8成以上集中在北方省份。以開店最多的北京為例,310家呷哺呷哺門店分布在北京16個區,平均下來每個區有將近20家。?
如此密集分布,門店之間必然互相“打架”。?
翻臺率即是很好的作證:2017至2019年,呷哺呷哺翻臺率從3.3次/天一路下滑至2.4次/天。與此同時,集團凈利潤從4.2億跌至2.88億。
呷哺呷哺門店情況,圖源洞見數據研究院?
在外界,不乏有人用“貪婪”這樣的字眼來評價瘋狂擴張的火鍋店,但這或許是誤解了他們。?
因為如果不擴張,它們的日子可能會更難過。?
2017年起,海底撈單店銷售收入增速開始下滑,直至2020年陷入負增長。單店收入上不去,意味著只有規模化才能推動增長。?
開店,成了推動增長的唯一方式,但蒙眼狂奔的后遺癥也很嚴重。客戶分流、成本驟增、利潤下滑等一系列問題隨之而來。?
不是沒有企業嘗試過停止開店的步伐。?
2019年,呷哺呷哺管理層多次公開表示:要通過斷臂止血的方式清理落后門店,追求有質量的擴張。?
2020年,呷哺呷哺新開91家餐廳,同時關閉52間老餐廳,就連其旗下高端火鍋品牌“湊湊”,新增門店亦只有38家,節奏相當保守。?
隨之而來的結果是,當年其營業收入56.26億,出現近8年來首次下滑,凈利潤更是同比下滑99%之多。?
放慢開店步伐,翻臺率卻未上升。一年之內,呷哺呷哺小火鍋翻臺率進一步下滑至1.8次/天,湊湊翻臺率亦從2.9次/天下滑至2.5次/天。
呷哺呷哺歷年營收及凈利潤,圖源連線Insight制圖?
擴張解決不了難題,火鍋店又在價格上打起了主意。?
例如,海底撈曾做了幾次小范圍漲價嘗試,很快上了微博熱搜。?
去年年初,海底撈在短短四天內上演了“漲價—消費者不滿—上熱搜—道歉—恢復原價”的反轉劇目。在部分門店菜品價格上漲約6%之后,海底撈受到了鋪天蓋地的輿論譴責,不得不恢復原價。?
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今年3月海底撈改為“悄悄”漲價,部分門店將牛肉粒替換成了大豆素肉制品“味伴侶”。這一變化同樣被網友刷屏,海底撈只得回應:“目前僅在上海試點。”?
中高端定位成了海底撈的“原罪”。?
100-150元的客單價,篩選出以年輕人為主的消費人群,亦觸及了他們最為敏感的價格區間。門店的任何漲價動作,都會被用戶看做性價比的損失。?
主打“平價火鍋”的呷哺呷哺,在門店裝修、菜品漲價后,亦面臨十分不利的輿論環境。“95后不愛了”、“既不好吃,又漲價,還服務差”、“不如加點錢,去吃海底撈”,類似的評論充斥于網絡。?
時至今日,呷哺呷哺未有回應,但逐年下滑的翻臺率,早已說明了消費者的態度。?
火鍋主戰場面臨困境,頭部企業們紛紛開啟了多元化步伐,以謀求“第二增長曲線”。?
餐飲副牌并不好打,海底撈就曾翻過車。?
U鼎冒菜是海底撈大規模打出的第一張副牌,其創始人均出自海底撈高管團隊。?
作為火鍋品類中的快餐細分市場,冒菜不僅可標準化、易于形成規模效應,而且菜品種類較火鍋更少、成本更低。?
U鼎冒菜幾乎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與海底撈有同一套領導班子、共享一套配送體系,被海底撈寄予厚望。?
然而,理想卻頻頻受到現實的打擊。2012年成立后,U鼎冒菜接受了海底撈多次注資補血,卻遲遲難以盈利。2018年12月31日,該公司凈利潤虧損額達885.71萬元,不得不從新三板摘盤、停止交易。?
提起這次失敗,曾有分析師對財經天下周刊稱,激烈的競爭與差異化的匱乏是核心原因。U鼎冒菜直接競爭對手是楊國福、張亮麻辣燙,以及廣泛的小吃和米面粉。更大程度上來說,大部分人中午吃的快餐都是其對手。相較之下,U鼎冒菜特色不突出。
但焦慮的海底撈并未收手,出牌節奏更快了。?
2020年8月,海底撈旗下的“十八汆”一口氣申請注冊了“林小滿”、“秦小賢”、“飯飯林”、“笑飽福”、“包包暖屋”5個商標,涵蓋面、飯、方便食品等多個品類。?
截至目前,其副牌共有9個,例如,北京十八汆面館,人均5-15元左右;北京飯飯林(蓋飯),人均9.9-29.9元左右;成都撈派有面兒(面館),人均2.9-9.9元左右。?
他們盡管分布各地,但面目相似:快餐、高標準化、低客單價、主打性價比。?
時至今日,這些副牌還未有爆品。在2020年年報中,它們貢獻營收不到200萬元。與U鼎冒菜類似,它們再次淹沒在面、飯等輕快餐的紅海市場里。?
在小吃快餐領域遭遇失敗的不止海底撈,九毛九也是其中一個。?
慫冷鍋串串、2顆雞蛋煎餅是九毛九重點孵化過的品牌。?
2顆雞蛋煎餅主打“煎餅升級”,在雞蛋灌餅的基礎上加入多種口味,并特意避開北方激烈的市場,將消費人群瞄準南方年輕人。
慫冷鍋串串則一改街邊串串的煙火氣,將門店裝飾成小清新風格,開在購物中心里。?
差異化,卻沒帶來理想的效果。2020年,慫冷鍋串串的營收出現了44.6%的降幅,2顆雞蛋的自營和加盟店面均有關店現象,且營收出現下滑。?
海底撈與九毛九的失敗經驗證明,小吃快餐并非出爆品的好賽道。?
但火鍋領域或許還有機會。?
截止當前,九毛九市盈率達300多倍,反映了投資者對其前景的高期待,但也暗含了另一層深意:靠單一爆品太二的成長性畢竟有限,“持續出爆款”,才能撐起公司進一步高成長。?
于是2020年8月,九毛九再度推出新火鍋品牌“慫火鍋”,涉足重慶火鍋市場,主打產品為牛肉。?
從年報上看,其嘗試初見成效:2020年,慫重慶火鍋廠總收入為748.2萬元,考慮到當時只有兩家門店,且其中一家在去年年底方才開業,慫火鍋的單店營收能力可見一斑。
慫火鍋門店,圖源慫火鍋官微?
這個故事雖然開頭很驚艷,但能否持續高開的走勢,卻面臨諸多變數。?
在大眾點評上,慫火鍋廣州店的評分已下降至4.60分,排隊久、菜量少、口味不出眾等差評不在少數。?
此外,與太二酸菜魚不同,慫火鍋身處更大的四川火鍋市場。這其中,海底撈獨大,亦有巴奴巴奴、大龍燚、哥老官等強敵環伺。?
“太二抓住了酸菜魚的風口,但如果慫火鍋靠這種模式在比較成熟的川渝火鍋市場殺出一條路,不一定行得通。”?餐寶典創始人汪洪棟曾向時代周刊表示。?
九毛九集團自己亦公開承認,“每個項目、每次創業的成功都有一定的偶然性,即運氣成分,這一點未必每次都能百分百復制”。?
頭部企業遲遲難出第二個爆款品牌,但市場上,玩家卻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了。?
火鍋行業的競爭沒有休止符。?
天眼查數據顯示,在疫情前的2019年,國內新增火鍋企業就超過了1.2萬家,平均每天有超過30家火鍋企業出現。?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強如海底撈,其市場占有率也僅有2.2%,第二名呷哺呷哺市場占有率不足1%,前五名只占了火鍋市場5.5%的份額。?
在中高端火鍋市場,激烈的競爭一直存在。?
吳曉波在2021跨年演講中提到 “2020年火鍋行業做了一個品牌榜,第一名是海底撈,第二名是一個臺灣火鍋(呷哺呷哺),第三名是一個毛肚火鍋——巴奴。”?
也許是定位原因,巴奴直接繞過湊湊,將海底撈作為死磕的對象。:
2012年,巴奴創始人杜中兵將品牌名從“巴奴火鍋”更名為“巴奴毛肚火鍋”,并喊出新的口號“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直指以服務出名的海底撈;?
針對海底撈的舞面,巴奴開發出巴奴拽面,并打出廣告語“好面不用舞,天然零添加”;?
去年9月,有網友爆料稱,海底撈的擺盤方式與巴奴毛肚火鍋十分相似,“海底撈抄襲巴奴”的話題登上熱搜。?
在全國多地,兩家企業存在門店間的“貼身肉搏”,例如在鄭州,有網友統計兩家挨在一起的店面就達10對,大多僅有一街之隔。?
2020年,緊咬海底撈的巴奴火鍋排名超越小龍坎,位列前三。?
巴奴火鍋,圖源巴奴火鍋官微?
同樣定位在中高端的湊湊,也有諸多競爭者。?
憑借“茶鋪在外,火鍋在內”的新式玩法,湊湊成為業內一匹黑馬,發展勢頭迅速。但這一定位隨即被同行效仿。?
川渝連鎖火鍋店小龍坎就已推出“龍小茶”,定位國風茶飲,售價9-18元不等。?
截至當前,小龍坎預計門店超過1000家,位列餐寶典“十大受歡迎川渝火鍋”第三,僅次于海底撈與巴奴。?
此外,胖哥倆肉蟹煲、小輝哥火鍋等亦在店內開設茶飲售賣區,推出平價奶茶產品。據小紅書用戶曬單,今年上半年,大龍燚亦推出了自己的奶茶單品,包裝與奈雪的茶等網紅店產品相似。?
頭部企業為搶奪市場錙銖必較,與此同時,一群“地頭蛇”正在各地興起。
太二所屬的魚火鍋,正成為最受歡迎的火鍋細分品類之一。根據《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年,魚火鍋的門店數占全國總火鍋門店數的12%,已經超過重慶火鍋、四川火鍋這幾個火鍋大品類。?
220火鍋主要品類門店數占比,圖源《中國餐飲大數據》
例如,在火鍋數量排名第三大城市的西安, 據西經Club顯示,當地魚火鍋店數量飆升至800多家,成為僅次于串串火鍋的第二大品類。?
豬肚雞火鍋、羊蝎子火鍋等特色火鍋也在局部地區興起,力壓頭部火鍋企業。?
據火鍋餐見統計,在廣州,豬肚雞火鍋品類一家獨大,淼鑫豬肚雞、淼福豬肚雞位列當地火鍋門店數量前二,總數是海底撈的4倍之多。?
在北京,海底撈、湊湊等頭部企業門店數,遠不敵老誠一鍋羊蝎子火鍋、蝦吃蝦涮蝦火鍋、馬路邊邊串串香等細分品類。?
火鍋的萬億市場,不僅為諸多餐飲從業者覬覦,亦是明星們的最愛。?
近日,演員陳赫為賢合莊鹵味火鍋的一起顧客受傷事件的道歉登上熱搜,由此揭開了火鍋生意背后,諸多明星資本的身影。?
以陳赫的賢合莊為例,它是陳赫與歌手葉一茜、主持人朱楨在2015年共同創辦的火鍋品牌。?
從開店數量上,足可見其發展勢頭:2019到2020年,賢和莊火鍋店開出700多家分店。相比之下,海底撈在2019年底總門店數還不足800家店,擴張速度遠不如前者。?
明星開火鍋店的風潮早已延續了近10年。?
2012年,薛之謙在上海開了 “上上謙串串香火鍋”,引起眾多用戶好奇;2014年任泉、李冰冰、黃曉明等明星合伙開了熱辣壹號火鍋店,最火時甚至開到了美國塞班;2017年黃磊和孟非合開的火鍋店“黃粱一孟”,開業時吸引了大量粉絲打卡……?
直至今日,這些門店有些仍在發展,有些已經衰落。但他們都曾經歷過紅極一時,都攪動了火鍋市場的格局。?
在商業世界里,少有像火鍋這樣好的賽道:它規模萬億,產品高度標準化,極易擴張形成規模效應。?
但另一方面,也少有像火鍋這樣兇猛的賽道:它門檻極低,參與者成千上萬。?
身處其中的頭部企業,或許每一天都處在焦慮之中,它們既要提防隨時進入的玩家搶奪市場,又要讀懂消費者,在不斷擴張的同時兼顧收益。?
增速放緩、利潤下滑,頭部火鍋店發展的天花板已然顯現。在堅守主陣地的同時,孵化第二個爆款,是它們必須做的事情,也是輸不起的下一場戰役。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