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沉舟
資料顯示,我國每年電力異常及停電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5000億元人民幣,我國電力平均停電時長是發達國家的幾倍之多。
“90%以上的用戶短時停電時間由配電網原因引起的。國家配網界迫切需要一場信息技術的革命。”智能電網服務商宇曠則然聯合創始人王銘凱告訴創頭條。
利用多種算法融合分析,實現了整個配網側的實時在線監測,宇曠則然通過技術的積淀實現了智能電網細分領域的突破,并在由鶴壁市淇濱區人民政府主辦、阿里云創新中心協辦、創頭條承辦的中國5G產業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斬獲決賽第三名。

談及5G時代的到來,王銘凱表示5G大力助推了宇曠則然業務發展。“依托更高頻、順暢的信息傳輸,宇曠則然可以在4G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公司監測水平和自動化,實現信息的無縫對接和傳達。”對于中國5G產業創新創業大賽,王銘凱也感慨,目前社會各界和政府都在助推5G時代商業應用步伐,借力主題大賽平臺,將會助跑更多商業應用成為現實,推動科學技術進步。
“電力領域的痛點是非常明顯的。”
王銘凱告訴創頭條,痛點表現在,首先目前電力系統的微弱信號提取是非常困難的。此外,受配網系統原理的限制,目前設備在線率低,導致一些接地故障誤報率僅接近50%,誤報率高;再有,在電網采樣精度、頻率受到傳輸方式限制達不到要求,時間同步精度不夠無法進行時間維度指標選擇時,配電網的信號傳輸就變得有限。
上述種種問題導致目前在電力作業中無法及時、精準地在配網端實現全方位的勘測,從而帶來電力系統的異常,形成經濟損失。
“問題的根源在于我國的電力配網自動化的覆蓋率不足。”
據悉,目前我國配網自動化覆蓋率只有8.9%,配網智能化變革落后導致配網狀態識別效率也低于65%,與法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以日本為例,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改造,日本就已經有大部分配電線路通過饋線自動化實現故障診斷。
“配網中,線路異常狀態引發的停電時間占60%比例,但因處理故障而引發的停電,其停電時間占比高達70%~90%的比例。配網自身,結構復雜和所處環境復雜使得異常狀態識別成為了電網系統的一大難題。”王銘凱解釋,“雖然我國配網智能化改造較晚,但是目前已經在加緊智能化改革了。”
從行業來說,好的現象是我國正在加速趕超,并大幅加大了配網投資占比。
在以往的電網投資中,存在“重電源、輕電網,重輸電、輕配網”的情況,不過在國家能源局近來發布的“十三五”電力規劃中顯示,“十三五”期間,主網不再是電網發展的投資重點,貼近用戶和民生的配網將重點發展,比如電能替代,充電設施,分布式發電等等,都需要堅強配網的支撐。
規劃還顯示,到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電網的投資重點將逐步轉向電網智能化及配電網建設轉變,更加偏向于配、用電側。
“實際上,我們相信在國內配網故障診斷領域會出現類似Aclara Technologies這種估值超過11億美金的獨角獸企業。”
如何實現配網自動化?
依托非線性DFA算法技術,宇曠則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其實,從理論倒退來看,配網穩定性面臨的核心問題是故障監測。運行過程中最好在2小時內識別、處理,以免造成電網及用戶損失。”
不過網側故障識別基于環境、技術等因素,精準難度非常大。據悉,現有技術仍無法滿足原規定“2小時內識別處理故障”。但是這些就導致未來的損失更大,比如加劇了人工巡檢選線困難、耗時長,同時加劇了人員成本。
王銘凱介紹,利用多算法融合分析,宇曠則然推出了一套非線性DFA算法技術,可以實現包括單相接地、小電流接地等在內的57種精準狀態診斷,從而實現整個配網側的實時在線監測,將線路識別準確率由原來的63.1%提升至98.9%,該指標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記者了解到,非線性DFA算法技術可以實現電力系統的狀態監測、缺陷狀態監測、運行狀態監測、電力質量監測以及配網設備監測,可以全鏈條及時監測整個電力配置。從而可以解決電網精益化管控的數據分析要求,還能實現線路動態增容分析和規模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等多種實現場景。
王銘凱感慨,“我們的核心創業團隊曾組建并帶領團隊參與到了Aclara Technologies從0到發展成為獨角獸創業公司的全過程。歷時近5年的算法沉淀,通過多個項目運維經驗積累和數萬場景下百萬樣本數據積累,宇曠則然率先解決了智能傳感在配網領域的關鍵難題。比如我們率先實現了電流診斷技術在配網側下故障診斷分析,截至目前也是國內唯一能夠達到98%以上的配網故障診斷團隊。”
據了解,宇曠則然的產品落地方面已經進行。目前,其已為濟南市供電局提供服務,部署了4512臺終端,通過對配網線路的狀態精準診斷,提供故障報警服務。
此外,宇曠則然在國網,南昌等重點單位也實現了業務的規模驗證。“我們目前已在全國的五個省份完成了測試及可行性報告。截至2020年12月,宇曠則然已經累計部署終端96365臺,服務收益6093萬/年。未來三年,按照山東省一期的規模建設要求,我們預計能累計實現超7.32億/年的市場訂單。”
伴隨5G商用的進一步推進,宇曠則然跟電力系統一樣,都在進行一場技術的升級和備賽。
本文作者:沉舟,微信號:cz18510378718,關注吃穿行~
創頭條(Ctoutiao.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違規轉載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